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美玲 蒋文兰 +2 位作者 陈全功 赵有益 柳小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直接反映了草地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是草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数学模型估算草地NPP是一种重要且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在总结植被NPP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相关统计模型、光能...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直接反映了草地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是草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数学模型估算草地NPP是一种重要且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在总结植被NPP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相关统计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和生态遥感耦合模型各自的优缺点,讨论了各类模型在草地NPP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草地NPP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统计模型通过NPP与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建立统计关系计算NPP,参数简单,但估算结果较粗;光能利用率模型以植被光合作用机理作为其理论基础,建立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和光能利用率的概念上,由于模型形式简单且可以直接利用遥感数据,使其倍受关注,但在具体求算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过程模型从机理上对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进行模拟并对NPP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更能揭示生物生产过程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但模型较复杂,实用性不强;生态遥感耦合模型能够利用遥感资料,克服了光能利用率模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不足,使其成为NPP模型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草地植被NPP估算模型的研究相对薄弱,专门针对草地NPP建模的研究较少。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草地NPP模型是一项即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第一性生产力(NPP) 数学模型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葛忠强 许景伟 王德友 《山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5-18,共4页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是评价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分析和评价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碳循环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借助CASA模型机理以及气象学方法,建立县级区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并以房山区为应用案例,分析...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是评价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分析和评价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碳循环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借助CASA模型机理以及气象学方法,建立县级区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并以房山区为应用案例,分析了北京市郊区1992年、2001年、2004年3年间8月份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年间8月份的NPP分别为152.01g.m-2.mon-1、142.83g.m-2.mon-1、96.32g.m-2.mon-1;单位面积上的NPP年际间的变化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而区域NPP总量年际间的变化则要受降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共同影响。本模型估算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利用本模型估算县域N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植被 第一性生产力 CASA模型 气象学方法 遥感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20
3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毕晓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直接搜索法改进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该模型优于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 ,便于估算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
关键词 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改进 直接搜索法 自然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世华 牛铮 李壁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NPP模型现在已经发展到遥感过程模型时代。通过3种主要的遥感过程模型(CASA、BIOME-BGC和BEPS模型)进行阐述和分析,探讨了这几种模型的优势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第一性生产力 遥感过程模型 CASA BIOME—BGC B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宗明 梁银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其优劣 ,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建立植被叶面积指数与生物生产力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 ,研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尤为重要 ;对于作物生长模型应组建模型运行所需的各类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第一性生产力 作物生长模拟 模型 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冰 杨胜天 王玉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4,共7页
在构建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依托遥感手段,利用MODIS数据和气象资料,完成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2001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估算,并通过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对比,重点研究了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以... 在构建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依托遥感手段,利用MODIS数据和气象资料,完成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2001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估算,并通过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对比,重点研究了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喀斯特地区与非喀斯特地区的植被NPP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非喀斯特地区的NPP平均值高出喀斯特地区约13.3%。(2)非喀斯特地区的NPP频度分布呈似双峰型,而喀斯特地区的NPP值似正态分布。(3)年内植被NPP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出现在7月和1月,但喀斯特地区比非喀斯特地区的整体波动性大。(4)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季相空间变化显著,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其植被NPP明显小于其它地区,且季间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 喀斯特地区 光能利用率模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红梅 贾海坤 黄永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4-1074,共11页
构建了机理性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egetation- Soil- Integrated- Model,VSIM) ,该模型将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与植被生长过程相耦合,用以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模型考虑了叶片尺度上气孔导度对净光合过... 构建了机理性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egetation- Soil- Integrated- Model,VSIM) ,该模型将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与植被生长过程相耦合,用以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模型考虑了叶片尺度上气孔导度对净光合过程和蒸腾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植被冠层结构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尺度转换,并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生物量的模拟草本和半灌木比乔、灌木好,主要植被类型L AI的季节变化与观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能够反映出流域降雨-产流过程,并且基本上也能够反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范围。模拟结果表明,刺槐林和苹果林属于高光合-低蒸腾类型,农作物、白羊草群落和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属于高光合-高蒸腾类型,铁杆蒿群落和茭蒿群落属于低光合-低蒸腾类型,而沙棘灌丛和柠条灌丛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居中,但蒸腾量较高。流域内土壤水分在多年序列上基本平衡,而在不同的水文年表现出失衡。其中刺槐林、苹果林和沙棘灌丛的多年平均土壤水分在年内存在少量亏缺,铁杆蒿群落和茭蒿群落略有增加,而其它植被类型基本保持平衡。丰水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都明显高于欠水年,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在丰水年表现为盈余,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导度 植被第一性生产力 土壤水分动态 模拟模型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ASA模型模拟西南喀斯特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被引量:109
8
作者 董丹 倪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55-1866,共12页
基于SPOT NDVI遥感数据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气象数据和植被参数,利用实测植被生产力计算和修正最大光能利用率,通过改进CASA过程模型,估算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1999—2003年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CASA模型... 基于SPOT NDVI遥感数据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气象数据和植被参数,利用实测植被生产力计算和修正最大光能利用率,通过改进CASA过程模型,估算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1999—2003年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CASA模型模拟的植被NPP与实测值相关性显著,可较好用于西南喀斯特植被的NPP估算;(2)西南8省市区1999—2000年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的NPP有轻度增加,但空间变化不显著,2001年低值区范围增加,2002年NPP高值区的范围明显扩大,随后在2003年又降低,但仍高于2001年;(3)5a间西南喀斯特地区年NPP的变化范围是381.7—439.9 gC m-2 a-1,平均值为402.34 gC m-2 a-1,逐年NPP波动中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平均增加值为9.93 gC m-2 a-1,5a总增加量为11TgC,但非喀斯特地区的年NPP平均值和增加值都大于喀斯特地区;(4)5a间喀斯特地区的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灌丛和草地的逐年NPP均小于非喀斯特地区,温带森林和农业植被则相反;这6种典型植被年NPP均呈增加趋势,热带森林的增加值最大,草地最小,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增长趋势相似,但每种植被的年NPP增加值均大于喀斯特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与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的变化有关,而喀斯特植被NPP低于非喀斯特地区,则主要由喀斯特地区水分匮缺、土壤贫瘠等恶劣条件而抑制植物生长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气候因子 喀斯特 最大光能利用率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第一性生产力(N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模型的黑龙江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维芳 王琪 +1 位作者 李国春 孙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29,共3页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反映了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机物总量,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黑龙江省1998—2007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iami气象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1998—2007年间植被NPP的动态...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反映了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机物总量,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黑龙江省1998—2007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iami气象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1998—2007年间植被NPP的动态变化及时空特征,分析了NPP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2007这10a间黑龙江省NPP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除1998年外,NPP值从1999年的689.52g/(m2.a)增加到2007年的695.67g/(m2.a),平均每年增加0.615g/(m2.a),其平均值为752.93g/(m2.a)。NPP的空间分布与年均温度及年均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黑龙江省中、东南部湿润且热量较好地区,NPP值较高;西部干旱地区和北部大兴安岭寒温带热量资源匮乏地区,NPP值较低。NPP与年平均温度及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第一性生产力 Miam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宗明 梁银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论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单评价 ,比较其优劣 ,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建立植被叶面积指数与生物生产力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 ,研究生物生产力的变... 论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单评价 ,比较其优劣 ,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建立植被叶面积指数与生物生产力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 ,研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尤为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模拟 模型 植被 第一性生产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凌云 张佳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9-285,共7页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草地NPP的模拟方法从站点实测法、统计模型发展到了机理性的过程模型,NPP的站点实测数据为统计模型和过程模型模拟结果提供参考。统计模型通过NPP和温度、降雨等...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草地NPP的模拟方法从站点实测法、统计模型发展到了机理性的过程模型,NPP的站点实测数据为统计模型和过程模型模拟结果提供参考。统计模型通过NPP和温度、降雨等气候因子或者直接与遥感获得的植被指数建立统计关系计算NPP;过程模型从机理上对植物的生物生理过程进行模拟并能够对NPP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主要过程包括了光合作用、生长和维持呼吸、蒸散、氮吸收和释放、光合物质分配与分解,和季相变化等。遥感过程模型通过遥感手段获得地表覆盖状况、植被冠层结构变量值(如LA I)、地表反射率、地表辐射温度及土壤水分状况等作为重要参数应用到模型中,改善了模拟结果的时空精度,成为当前草地生产力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后对遥感监测草地NPP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第一性生产力 遥感 统计和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IS模型的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模拟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13-3220,共8页
集成生物圈模型(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IBIS)作为目前最复杂的基于动态植被模型的陆面生物模型之一,已经成为模拟大尺度(全球区域)的植被地理分布、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碳平衡以及预测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有效... 集成生物圈模型(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IBIS)作为目前最复杂的基于动态植被模型的陆面生物模型之一,已经成为模拟大尺度(全球区域)的植被地理分布、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碳平衡以及预测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有效工具。应用IBIS模型对2004~2005年大小兴安岭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NPP)进行了定量估算,模拟与研究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森林植被年均NPP值为494.7gCm-.2a-1,年吸收0.06Pg的大气碳。研究区年均NPP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基本上呈现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兴安岭地区除单位面积年均NPP大于1.1kgCm-2.a-1在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和逊克地区分布外,基本上呈现出均匀分布的趋势。加强基础数据研究的同时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合理确定模型参数,使模型在我国典型生态系统中应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兴安岭森林 集成生物圈模型 第一性生产力 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候模型估算大兴安岭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13
作者 李安 罗景玟 陈银灵 《林业科技情报》 2015年第4期18-19,共2页
对大兴安岭地区及其周围8个气象站点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并代入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来估算1990年和2010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获得这两项气候因子及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图,进一步对其... 对大兴安岭地区及其周围8个气象站点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并代入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来估算1990年和2010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获得这两项气候因子及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图,进一步对其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第一性生产力 反距离权重插值 大兴安岭地区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房山区8月份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分析
14
作者 葛忠强 赵春江 +2 位作者 冯仲科 刘良云 王纪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72-276,共5页
净第一性生产力是评价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分析和评价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碳循环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借助在CASA模型机理以及区域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区域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模型,以房山区为例,分析了北京市郊... 净第一性生产力是评价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分析和评价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碳循环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借助在CASA模型机理以及区域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区域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模型,以房山区为例,分析了北京市郊区19922、001、2004年3年间8月份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年间8月份的NPP分别为152.01、142.83、96.32 g/(m2.月);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3年间8月份NPP结构构成不同,1992和2001年均以较高产区的NPP产量最高,其次是高产区和中产区,而2004年则以中产区的NPP产量最高,其次是高产区和低产区,而较高产区的NPP产量最低;1992和2001年各产量水平区的NPP总量在全区NPP总量中的比重,随NPP分区产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较高产区的NPP产量比重分别为:1992年42.26%,2001年37.54%;2004年各产量水平区所占比重变化较大,以中产区最高,占全区NPP总量的42.39%,其次是高产区和低产区,而以较高产区的NPP产量比重最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影响研究区NPP变化的各气候因素中,以平均风速、降雨量和实际日照时数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尤以降雨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生产力变化 CASA模型 区域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模型 北京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岩 赵英时 +1 位作者 冯晓明 刘振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20-627,共8页
采用MODIS遥感数据,针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场生态环境特征,以光能利用率模型为基础与生态模型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下半干旱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模型;利用草场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光合和呼吸作用出发的NPP遥感模型与从植物生物量和衰败量变... 采用MODIS遥感数据,针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场生态环境特征,以光能利用率模型为基础与生态模型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下半干旱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模型;利用草场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光合和呼吸作用出发的NPP遥感模型与从植物生物量和衰败量变化出发的GNPP模型的估算值之间构建代价函数,有效地对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和校正;模型考虑了气温和植物水胁迫的影响,以及时空尺度的差异,并充分利用遥感反演的参数来驱动.模型经内蒙古草场MODIS数据、实测数据、相关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参数校正能提高模型估算的精度,且NPP估算精度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此遥感模型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生产力 遥感模型 半干旱草地 光能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云文丽 王永利 +2 位作者 侯琼 李飞 王冰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锡林浩特、镶黄旗、察右后旗气象站1993-2003年的温度、降水及牧草生物量监测资料,利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预测1993-2003年典型草原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且通过实测地上生物量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 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锡林浩特、镶黄旗、察右后旗气象站1993-2003年的温度、降水及牧草生物量监测资料,利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预测1993-2003年典型草原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且通过实测地上生物量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了模型在同一个植被类型区域不同点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以点代面去预测一个区域的牧草产量会导致估算结果较粗,误差较大;(2)当地的气候生产力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的组合情况,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降水,温度的变化对NPP值的影响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内蒙古典型草原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正显 李国春 +1 位作者 罗琳 王维芳 《森林工程》 2015年第2期61-65,70,共6页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PP的估算与分析对于研究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MODIS卫星传感器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大兴安岭地区的气象数据等为研究资料,通过构建C...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PP的估算与分析对于研究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MODIS卫星传感器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大兴安岭地区的气象数据等为研究资料,通过构建CASA模型对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的NPP进行了模拟估算,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工具研究了该地区2010年生长季(5~9月份)不同植被NPP分布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和总体植被的NPP空间分布状况。大兴安岭地区植被生长期NPP总体平均值为318.29 g C/m2·a。从空间分布格局看,全区植被NPP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具有明显差异,生长期NPP总体平均值森林〉草甸〉灌木〉农作物。不同植被类型5~9月NPP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植被NPP最大峰值出现在在6~7月份之间。最后对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植被NPP数据、Modis数据的NPP产品及其他学者的估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第一性生产力 大兴安岭 CASA模型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在环青海湖牧区共和盆地草原区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玲 孙瑛 《中国草食动物》 2010年第2期44-46,共3页
采用环青海湖牧区共和盆地草原区共和县、贵南县气象站1985—2007年的温度、降水及牧草生物量的监测资料,利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预测23年共和盆地草原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且通过实测地上生物量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 采用环青海湖牧区共和盆地草原区共和县、贵南县气象站1985—2007年的温度、降水及牧草生物量的监测资料,利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预测23年共和盆地草原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且通过实测地上生物量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了模型在同一个植被类型区域不同点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23年来共和盆地植被气候生产力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以点代面预测一个区域的牧草产量会导致结果误差较大;当地的气候生产力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的结合情况,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降水、温度的变化,NPP值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降水是共和盆地植被气候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环青海湖 共和盆地草原区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被引量:116
19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郭庆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3-569,共7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 ,利用植被、气候和土壤等地面空间数据 ,应用CASA模型估算了 1982— 1999(除 1994 )年间我国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量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8年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呈增加趋势 ,平均增加速率为 0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 ,利用植被、气候和土壤等地面空间数据 ,应用CASA模型估算了 1982— 1999(除 1994 )年间我国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量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8年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呈增加趋势 ,平均增加速率为 0 0 2 4PgC·a-1,其均值为 1 8PgC ,其中高寒植被、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的增加速度最快 ;降水是限制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时空变化 第一性生产力 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 全球变化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传燕 程国栋 +2 位作者 邹松兵 张永忠 韩惠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9,55,共9页
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全球碳平衡和碳扰动、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有密切关系,成为表征陆地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以西北地区211个气象站降水和≥0℃积温的30年观测数据为基础,以GIS为技术支撑,利用统计方程实现两... 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全球碳平衡和碳扰动、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有密切关系,成为表征陆地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以西北地区211个气象站降水和≥0℃积温的30年观测数据为基础,以GIS为技术支撑,利用统计方程实现两大环境变量的空间化.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及水热平衡关系的综合模型对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现状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西北地区NPP分布在0.51~8.00 t/(hm^2·a).其中:森林草原或草原NPP分布在4.68~8.00 t/(hm^2·a);干草原NPP分布在2.18~4.68 t/(hm^2·a);半荒漠、荒漠、沙漠或戈壁NPP分布在0.51~2.18 t/(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植被第一性生产力 全球变化 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