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评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永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9-137,共9页
文章基于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建立多层次的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评价模型,应用所建立模型对我国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强弱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正向... 文章基于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建立多层次的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评价模型,应用所建立模型对我国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强弱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正向关系。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企业创新要素集聚能力 评价模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2
作者 董微微 耿仁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已成为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其与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互动耦合日益深化,对于拓展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采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已成为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其与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互动耦合日益深化,对于拓展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采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知识流动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据此,提出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互动耦合,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联盟、柔性引才等举措促进知识流动,不断释放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集聚 地理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知识流动 互动耦合 新质生产力 熵值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何以促进区域创新:基于虚拟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视角
3
作者 赵超 杨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3,共13页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集中体现技术迭代演进,又深刻改变创新模式与创新生态。基于2011—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集中体现技术迭代演进,又深刻改变创新模式与创新生态。基于2011—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具有先增加后减小的门槛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虚拟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人工智能发展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中介影响机制,且两种机制均存在单一门槛,在跨过门槛值后,促进作用分别减弱和增强。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要素禀赋异质性,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强,在数据资源更丰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的地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发展 区域创新 虚拟集聚 产业转型升级 要素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镇要素集聚能力视角的重庆市区域发展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征 谭皓方 孙平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为了揭示重庆市38个区县在2005—2019年间区域发展空间分异情况,本研究基于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指数,结合崔王指数、障碍度评价法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水平整体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主城区)—外围(非主... 为了揭示重庆市38个区县在2005—2019年间区域发展空间分异情况,本研究基于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指数,结合崔王指数、障碍度评价法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水平整体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主城区)—外围(非主城区)结构特征,但分异程度在不断下降。(2)非农产业产值、人均GDP、非农就业人数、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空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等因子是导致重庆市38个区县城镇要素集聚能力空间分异的关键性因子,其作用机理与重庆市地形区位、要素流动可达性和贫困区县空间分布所形成的“发展势能”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3)为了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进一步强化主城区的核心集聚能力和扩散带动作用、弱化地形对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构建“一圈两翼、一主两副”空间结构、深化“走出去、引进来”对外开放战略、强化(科技、体制机制、人才等)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作用等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源于城镇要素集聚能力的区域发展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可以形象地将要素移动呈现在“发展势能”和要素移动成本的变化曲线中,对于深挖区域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重庆市可以从区域城镇要素低成本自由流动、核心对外围辐射带动作用层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要素集聚能力 区域发展 空间分异 障碍度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竞争力的影响——创新要素集聚视角下
5
作者 张海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5-188,共4页
本文基于2000-2021年我国249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创新要素集聚视角,探讨了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区域流通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国家高新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流通业竞争力,且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其次,异质性分... 本文基于2000-2021年我国249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创新要素集聚视角,探讨了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区域流通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国家高新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流通业竞争力,且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其次,异质性分析显示,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区域流通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该驱动效应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再次,机制研究发现,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在国家高新区政策影响区域流通业竞争力过程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最后,围绕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优势、优化国家高新区创新环境、实施差异化建设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设立 区域流通业竞争力 创新要素集聚 中介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耿 王慧颖 范从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6,159,160,共18页
采用百度迁徙、百度指数两项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水平,并结合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该地区的要素流动规模、结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要素流入... 采用百度迁徙、百度指数两项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水平,并结合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该地区的要素流动规模、结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要素流入规模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流入要素来源地的多样性与企业创新呈现出正向的关系。上述结论经过内生性识别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揭示了要素流入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的机理:一方面,来自边缘地区的要素流入产生了长尾效应和充分的多样性,导致其相较于来自中心地区的要素流入更能够促进本地企业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差异更大的要素对于丰富创新“基因库”具有更大的互补价值,导致其相较于低文化差异的要素流入更能够促进本地企业创新。鉴于此,提出了推动更大范围的一体化、促进创新要素的共享和维护创新资源的多样性等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企业创新 要素流动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创新要素与创新环境双重视角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放 蒋国梁 +1 位作者 徐熠 李文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1,共11页
激发区域绿色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赋能效应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政府数字支持... 激发区域绿色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赋能效应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政府数字支持力度、市场化水平与数字基础建设,考察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数字产业集聚显著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产业集聚通过加速人力资本、技术、研发资金等创新要素汇聚、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和促进市场竞争,进而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第三,数字产业集聚对政府数字支持力度大、市场化水平高、数字基础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绿色创新促进效应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优化数字产业布局、激发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活力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绿色技术创新 创新要素集聚 区域创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设立、创新要素集聚与区域创新绩效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晶晶 周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8,共5页
文章以国家高新区的设立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1—2019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安慰剂检验... 文章以国家高新区的设立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1—2019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是国家高新区发挥创新效应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两种渠道助力区域创新。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设立国家高新区对相邻城市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创新要素集聚 区域创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供应链集成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的影响——基于要素集聚视角 被引量:9
9
作者 任伟斐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物流供应链集成强调供应链物流系统信息、资源、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物流供应链集成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物流供应链集成强调供应链物流系统信息、资源、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物流供应链集成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流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供应链集成 流通企业 创新韧性 要素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理论机制与空间经验证据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华一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流通对区域流通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园园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7,共4页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促进要素流通可以发挥要素资源优势,促进区域流通创新发展。本文从劳动力要素流通、资本要素流通和技术要素流通三个方面分析要素流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要素流通...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促进要素流通可以发挥要素资源优势,促进区域流通创新发展。本文从劳动力要素流通、资本要素流通和技术要素流通三个方面分析要素流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要素流通、资本要素流通和技术要素流通可以显著提高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流通创新能力,即要素流通可以提高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流通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劳动力要素流通对本地区流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大,技术要素流通则对相邻地区流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通 区域流通创新能力 技术要素 资本要素 劳动力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要素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2
12
作者 修广利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7,共6页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中,创新要素集...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中,创新要素集聚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显著。据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发挥创新要素乘数效应、制定差异化转型策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 创新要素集聚 企业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雪冰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 文章基于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间的正相关程度。文章结论可为制造业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技术升级 区域创新能力 互联网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企业集聚、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我国地级市的工业企业数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翼 黄伟刚 郑兴无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34,共7页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中小企业微观数据,利用经济集聚指数测算了我国地级市工业两分位的中小企业集聚指数,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中小企业集聚水平和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的集聚成长和地区金融发展均能...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中小企业微观数据,利用经济集聚指数测算了我国地级市工业两分位的中小企业集聚指数,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中小企业集聚水平和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的集聚成长和地区金融发展均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二者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机制,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地区。本文认为更为积极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政策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集聚 金融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 门槛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慧 侯晨晨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估计考察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所在区域的基础研究能力,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综合性... 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估计考察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所在区域的基础研究能力,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促进作用因其区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基础研究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通过促进人才集聚和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基础研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区域基础研究能力 人才集聚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琦 李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文章基于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是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素集聚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 文章基于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是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素集聚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当市场规模小于门槛值时,要素集聚会显著抑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要素集聚最终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当市场规模超过门槛值后,中部地区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规模 要素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门槛效应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卫红 杨婷 张爱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1,共6页
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市创新效率,引入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构建包含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创新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 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市创新效率,引入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构建包含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创新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及对周边地区的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各区域中,高校创新人力和财力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都是非线性的,集聚水平只有在适度的门槛范围内才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三大区域内高校两大创新要素集聚的间接溢出效应多为负值,说明区域内部高校间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新发明在不同城市间转移共享,进而抑制了创新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各区域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但产业结构普遍表现出负向影响,说明当前各区域产业结构与其创新效率提升所需结构并不匹配。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创新要素配置、提高要素使用率、促进创新效率提升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创新要素 创新要素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创新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 被引量:28
18
作者 凌华 李新伟 +1 位作者 董必荣 王敬勇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互联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创新要素的流动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互联网直接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其对东中部地区... 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互联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创新要素的流动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互联网直接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其对东中部地区的推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影响创新要素流动可以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但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差异明显。在东中部地区,互联网通过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互联网对创新要素流动产生负向影响,导致该地区创新能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创新要素 要素流动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强 颜婷 刘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2-1730,共9页
选取201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源集聚度、技术市场成交额、"211"工程高校占比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与科技创新能力正相关;创新... 选取201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源集聚度、技术市场成交额、"211"工程高校占比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与科技创新能力正相关;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度在技术市场成交额、"211"工程高校占比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在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人力资源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郭新茹 顾江 陈天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3,共7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产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文化产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提升该区域创新能力;相比于文化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产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文化产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提升该区域创新能力;相比于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文化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较低,但相邻区域文化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为此,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须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纵深融合,加快邻近区域一体化进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 区域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