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高校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式及价值共创机制
1
作者 沈佳坤 冯宝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过程可被划分为研究开发、产品化和商业化三个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其中起到对接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关键作用;应用型高校通过科技项目牵引、产业转型带动和政策导向推动三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创新主体进行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价值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知识价值链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2
作者 周荣 喻登科 涂国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7-195,共9页
在界定区域产业知识价值链的基础上,分析其区域创新系统、区域产业系统、区域知识系统、区域价值系统、知识-价值转化系统等五个方面的构成,讨论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区域产业知识价值链系统模型。进而,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研究区... 在界定区域产业知识价值链的基础上,分析其区域创新系统、区域产业系统、区域知识系统、区域价值系统、知识-价值转化系统等五个方面的构成,讨论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区域产业知识价值链系统模型。进而,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研究区域产业知识价值链的双向运行过程,并将二者结合剖析区域产业知识价值链的经纬同轨双驱动机理,为研究与发展区域产业知识价值链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价值 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产业系统 区域知识系统 区域价值系统知识一价值转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的影响——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海峰 张芙榕 辛冲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2,共11页
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更多企业通过参与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332家参与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讨论了... 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更多企业通过参与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332家参与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讨论了知识存量与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在该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正向调节知识耦合流动与价值共创的关系;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正向调节知识耦合流动与价值共创的关系。研究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角度剖析价值共创影响机制,丰富了知识流动相关理论研究,为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耦合流动 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 知识存量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及多情景模拟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4
作者 陈晨 施茹韵 严军 《园林》 2024年第12期77-86,共10页
区域绿色空间是维持城市生态功能完整运行与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关键载体,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尺度不透水面指数识别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南京市区域绿色空间分布变化,以当量因子法... 区域绿色空间是维持城市生态功能完整运行与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关键载体,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尺度不透水面指数识别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南京市区域绿色空间分布变化,以当量因子法计算区域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情况,并基于Markov-FLUS模型结合惯性发展、区域绿色空间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等情景设置对2030年南京市区域绿色空间分布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南京市区域绿色空间面积从753 km^(2)下降至695 km^(2),共计减少58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62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区域绿色空间分布不均,以江宁区、溧水区、浦口区及六合区分布占比较高,提供了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度;相较于惯性发展与区域绿色空间保护情景,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情景下区域绿色空间面积增长43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99亿元,是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绿色空间布局方案,说明在生态管控前提下,开展实施必要的生态修复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Markov-FLUS模型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权交易风险的能源运营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联盟混合博弈优化调度
5
作者 刘英培 信明垚 +1 位作者 秦浩然 单泓元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2,49,共9页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时应充分考虑碳价波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以能源运营商为主体、RIES联盟为从体的混合博弈架构。主体以最大化自身效益为目标制定购售电价策略,从体以供能成本...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时应充分考虑碳价波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以能源运营商为主体、RIES联盟为从体的混合博弈架构。主体以最大化自身效益为目标制定购售电价策略,从体以供能成本和碳交易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进行热能交互,建立RIES联盟合作博弈模型。碳交易成本计及碳排放权价格的不确定性,利用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及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预测调度日的碳价,结合条件风险价值,通过设定不同的风险偏好系数及置信度对碳交易价格波动风险进行量化。基于纳什谈判模型将合作博弈问题拆分成2个子问题,在降低联盟总成本的同时,合理分配RIES联盟的合作收益。通过仿真算例结合遗传算法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平衡系统的经济性和低碳性,降低碳排放权价格波动风险对调度决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权交易风险 混合博弈 纳什谈判 条件风险价值 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30
6
作者 王女杰 刘建 +2 位作者 吴大千 高甡 王仁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646-6653,共8页
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 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县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进行了计算,从生态区、市和县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山东省开展区域生态补偿的优先领域和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区中处于西部地区的鲁西南平原湖区生态区应优先获得补偿,偏东部的鲁东丘陵生态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应优先支付补偿;在山东省17地级市中菏泽市应优先获得补偿;对青岛、济南、菏泽和东营4个典型市中的各县区进行生态补偿优先级核算,4个城市中补偿优先级最低的均为市区,说明市区是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入和受益地区,而周围县市的补偿优先级较高,是"生态输出"地区,应该得到区域生态补偿,其中东营河口区补偿优先级最高,为典型的高"生态输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优先享受区域生态补偿。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为开展区域生态补偿提供了较为简单可靠的指标,可为山东或其他地区的区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补偿依据 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 区域生态补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区域范式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双成 郑度 张镱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5,共6页
在分析现行环境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和资本价值评估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生态资产评估区域范式的必要性 ,介绍了生态资产评估区域范式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 ,并以青藏高原为例 。
关键词 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 资本价值评估 区域范式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价值、困境及对策
8
作者 张士杰 童瑾兰 张煜洁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6期13-15,共3页
发展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已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提升农业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然而,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创新意识较弱与系统性建设不足、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信任危机、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变现困难。鉴于此,... 发展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已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提升农业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然而,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创新意识较弱与系统性建设不足、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信任危机、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变现困难。鉴于此,该文提出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对策,包括增强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新意识,构建系统性品牌创新体系;建立数智化精准传播机制,把握传递信息的节奏;加强品牌创新与数智化传播协同,弥合“态度—行为”缺口;构建“创新+传播”闭环生态,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同等。该文的研究对我国区域品牌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产品 区域品牌 价值 困境 对策 乡村振兴 数智化传播 系统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当量的甘肃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鸿雁 陈英 +1 位作者 杨洁 裴婷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1-858,共8页
为量化分析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采用改进的耕地当量因子,对甘肃省2014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化研究,并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在GPP修正的... 为量化分析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采用改进的耕地当量因子,对甘肃省2014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化研究,并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在GPP修正的基础上估算得到的甘肃省2014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96×1011元,其中水资源供给功能的价值为负,食物生产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高,美学景观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2)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Moran’s I指数为-0.252 3。局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LISA图也显示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明显生态优势的东南部地区;而高—低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西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生态环境管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区域经济发展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价值链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涛 王孟钧 +3 位作者 唐晓莹 刘柏建 孙武东 王青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9-1363,共15页
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中面临各业务协同不足,各专业碎片化发展等问题,如何系统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核心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知识价值链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核心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知识价值与全过程工程... 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中面临各业务协同不足,各专业碎片化发展等问题,如何系统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核心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知识价值链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核心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知识价值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核心能力关系进行仿真分析,揭示知识价值链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核心能力的作用机理,旨在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对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工程咨询 知识价值 系统动力学 核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创新系统协同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焦翠红 王龙芝 张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6,共10页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构建包含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创造与扩散、知识转化与应用三个子系统的创新系统评价模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长三角创新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构建包含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创造与扩散、知识转化与应用三个子系统的创新系统评价模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长三角创新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创新系统整体实现了由低度协同向良好协同的转变,其中“知识创造与扩散—知识转化与应用”的耦合协调主导整个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即长三角创新模式为下游产品创新主导型;空间维度上呈上海与江苏处于优质协同、浙江与安徽处于良好协同的两梯队分布特征,且三省一市各具比较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创新空间布局。研究结论可以为加速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价值 长三角区域 区域创新系统 协同创新 耦合协调模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莉 游竹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5,共8页
本文从知识流动角度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问题,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探讨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知识流动效率、网络联系紧密程度随价值网络演化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结... 本文从知识流动角度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问题,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探讨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知识流动效率、网络联系紧密程度随价值网络演化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价值网络演化,知识流动效率呈现U型变化规律,网络联系紧密程度与知识流动效率变化基本同步且同时上升或下降;②价值网络演化前期,知识流动效率不会随着价值网络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网络进入成熟期后,增加获取新的合作伙伴的概率可有效提升知识流动效率。最后指出了对创新企业的启示与政府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价值演化 知识流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熊学兵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0,83,共4页
本文回顾了企业知识管理模型研究,在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并探讨了模型的运作机理。
关键词 企业知识管理 价值 系统模型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知识基础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 被引量:17
14
作者 辛冲 李明洋 吴怡雯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90,共12页
基于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知识基础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通过引入参与度和辅助机构支持,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高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广度正向影响... 基于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知识基础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通过引入参与度和辅助机构支持,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高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广度正向影响价值共创,知识深度与价值共创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参与度在知识基础与价值共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辅助机构支持正向调节知识基础与参与度的关系。本文从内部知识基础和外部关系特征的角度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为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并实现价值共创提供决策借鉴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基础 参与度 辅助机构支持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生物系统在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中的科学价值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蓉蓉 孙建中 +2 位作者 耿阿蕾 吴建 朱道辰 《生物产业技术》 2015年第2期32-40,共9页
开发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对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研究和利用自然高效生物转化系统是解决生物质高效转化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最具潜力的有效途径... 开发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对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研究和利用自然高效生物转化系统是解决生物质高效转化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最具潜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综述了自然生物转化系统的生物预处理机制及其生物催化资源与微生物资源以及过程仿生原理在生物产业技术中的科学价值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资源 转化利用 科学价值 生物系统 自然界 应用 转化系统 微生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超循环运行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春雨 《技术经济》 2011年第4期26-31,共6页
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分为价值增值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流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四部分,剖析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的超循环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超循环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 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分为价值增值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流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四部分,剖析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的超循环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超循环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具有超循环结构、遵循超循环自组织运行规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 价值 知识价值 超循环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力发展系统中的价值转化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英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6,共5页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以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为原动力,因应社会发展要求,代表社会生产发展方向的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多要素多层级组成的开放的系统。先进生产力这一内在的基本规定性决定它的发展既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又必然是...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以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为原动力,因应社会发展要求,代表社会生产发展方向的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多要素多层级组成的开放的系统。先进生产力这一内在的基本规定性决定它的发展既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又必然是以价值为中介,通过价值形式实现各要素各层级之间的联系、合作、交换、功能实现、作用发挥的价值运动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实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具备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价值思维,需要建设价值转化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发展 转化问题 先进生产力 价值转化工程 基本规定性 跨越式发展 生产力要素 精神需求 发展要求 发展方向 社会生产 系统工程 价值形式 功能实现 价值运动 作用发挥 价值思维 原动力 层级 开放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及权衡研究——以佛山市为例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李龙 吴大放 +3 位作者 王芳 刘艳艳 刘毅华 钱乐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023-9036,共14页
中国快速城市化区域由于经济迅速发展需要以及人类活动不断干扰,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和服务供给,给予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分析和预测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时空演变特征... 中国快速城市化区域由于经济迅速发展需要以及人类活动不断干扰,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和服务供给,给予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分析和预测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时空演变特征、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价值当量表估算法、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双变量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并预测2005—202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同时探究2025年多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25佛山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缓和。(2)2005—2015年ESV共下降11.41亿元,经济发展情景下的ESV下降趋势最明显。(3)供给、调节、支持与文化4种单项ESV,分别下降1.95、5.02、4.08、0.36亿元;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各项ESV均上升。(4)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经济发展情景下的协同关系最显著;西南和东北区域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局部区域表现为权衡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调控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预测 权衡与协同 FLUS模型 快速城市化区域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州市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因子分析
19
作者 姚良才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该研究旨在分析盘州市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因子。利用综合指数法选择盘州市石漠化地区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6个生态系统的石漠化分布图,采用石漠化失控动态模型,分析... 该研究旨在分析盘州市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因子。利用综合指数法选择盘州市石漠化地区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6个生态系统的石漠化分布图,采用石漠化失控动态模型,分析2005—2020年15年的石漠化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生态系统各驱动因子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的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呈现负变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呈现正变化,2010—2015年间和2015—2020年间的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呈现正变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呈现负变化。2015—2020年间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比例少于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间段,分别是11.18%、2.29%和1.44%。影响盘州市石漠化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生产总值、总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以及耕地面积,q值均稳定在0.2左右。因此,针对盘州市石漠化区域概况结合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依据驱动因子评价指标,进行生态治理,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区域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黄晶晶 李玲玲 徐琳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994-7001,共8页
由于不同的区域存在着资源分配、经济发展的不平等性,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日益受到关注。但区域生态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中国尚没有完善的区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外溢理论,以扣除当地生态服务使用量后外溢的生... 由于不同的区域存在着资源分配、经济发展的不平等性,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日益受到关注。但区域生态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中国尚没有完善的区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外溢理论,以扣除当地生态服务使用量后外溢的生态价值作为生态补偿依据,建立了区域综合生态补偿框架,同时考虑区域生态服务外溢占用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了9种补偿方案。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流动性,生态补偿的受偿方和补偿方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各行政区域之间进行补偿资金的。横向转移需要在全省或全国层面进行统筹和保障,最后统筹结果的少量盈缺再由中央财政或地方政府通过纵向转移支付辅助调平。构建了生态补偿模型和方案,针对现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利用综合生态补偿机制分别分析了2015年长江流域上海、江西、四川等6个典型地区的生态补偿支付方案。结果表示需要接受生态补偿的地区有青海、四川、湖南和江西,应分别得到横向转移支付资金32.26亿元、153.3亿元、59.08亿元、67.1亿元;需要提供生态补偿的地区有浙江、上海,应该分别支付横向转移支付资金1.97亿元和47.31亿元。建立的补偿框架提高了各区域的参与度,对促进生态建设、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体现社会公平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外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