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樊国敬 田秀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89,共5页
文章基于SOM神经网络,分析与评估了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空气质量、住房消费和节能降耗对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影响力最大;中国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处在健康和亚健康状态,江苏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值排名第一,处于健康状... 文章基于SOM神经网络,分析与评估了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空气质量、住房消费和节能降耗对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影响力最大;中国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处在健康和亚健康状态,江苏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值排名第一,处于健康状态;天津经济子系统和海南自然子系统排名第一,健康值都超过0.8,处在很健康的状态;北京社会子系统健康指数排名第一;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总指数最高,社会、经济和自然健康指数排名都是第一,也都超过0.6,处在健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神经网络 区域复合生态系统 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态系统中区域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占胜 张忠义 +2 位作者 张超英 李军 白忠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0-233,共4页
依据平顶山市 10a环境质量检测及评价的相关资料 ,提出了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采用类似层次分析法及模糊聚类分析法计算出各年度可持续发展度 ,确定影响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子 ,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时... 依据平顶山市 10a环境质量检测及评价的相关资料 ,提出了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采用类似层次分析法及模糊聚类分析法计算出各年度可持续发展度 ,确定影响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子 ,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序列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 区域环境质量 复合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闫旭骞 王广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2-25,共4页
应用系统理论与方法 ,对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发展演化、组成结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并指出对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是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
关键词 矿区 复合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 发展 系统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非自律系统 能量流动 非线性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理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德起 何皛彦 吴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3-61,共9页
通过构建“承载-集聚-行动-产出-辐射”5个子系统和“利润回馈-技术溢出-保障机制”3个循环动力机制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水平。结果显示:2008—2018年系统... 通过构建“承载-集聚-行动-产出-辐射”5个子系统和“利润回馈-技术溢出-保障机制”3个循环动力机制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水平。结果显示:2008—2018年系统运行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子系统有序度逐年提高,系统间耦合能力经历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的蜕变。三地创新的马太效应、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不足、系统间联动机制不完善是制约系统协调的短板。最后,从构建要素平衡型流动机制、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运行机理 复合系统协同度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蒋高明 《绿色中国》 2018年第12期52-55,共4页
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一种形态,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种子系统组成。自然子系统,是由水、土、气、生、矿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来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环境;经济子系统,是指人类主动地为自身生存... 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一种形态,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种子系统组成。自然子系统,是由水、土、气、生、矿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来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环境;经济子系统,是指人类主动地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组织有目的的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活动;社会生态子系统,是人的观念、体制及文化构成。这三个子系统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是生态整合,通过结构整合和功能整合,协调三个子系统及其内部组分的关系,使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和谐有序,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间复合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 社会生态 生态系统理论 功能整合 人类社会 和谐共生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与应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赵云龙 唐海萍 +2 位作者 陈海 秦向阳 李新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98,共5页
生态系统管理的提出源于人类所面临的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生态环境问题。该文比较了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的区别,系统阐述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原则和一般步骤。以怀来盆地为例,分析其系统现状的可持续性、系统的生态和经济问... 生态系统管理的提出源于人类所面临的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生态环境问题。该文比较了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的区别,系统阐述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原则和一般步骤。以怀来盆地为例,分析其系统现状的可持续性、系统的生态和经济问题,以及系统优化方案的制订和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内涵 自然资源管理 可持续性 经济问题 生态系统管理 全球 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 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与区域生态关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伟奇 王坤 +3 位作者 虞文娟 李伟峰 韩立建 钱雨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238-5245,共8页
城市及其周边区域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长期以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忽视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密切相关。研究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对于解决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导新型城镇化... 城市及其周边区域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长期以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忽视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密切相关。研究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对于解决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城市与区域生态关联的研究进展:(1)城市发展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包括直接的胁迫和间接的影响;(2)区域对城市发展的生态支撑;(3)城市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关联的相互作用机制。指出了当前城市与区域生态关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城市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的研究较多,且多侧重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负面影响,对其间接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2)周边区域对城市发展生态支撑作用的研究相对缺乏、认识不够深入;3)对城市与周边区域生态关联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未来的研究要将城市和区域作为统一整体,进一步完善城市与区域生态关联的理论框架,耦合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定量解析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为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区域 生态关联 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群 城乡一体化 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模式、路径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艳艳 苗润莲 +1 位作者 李梅 张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22,共11页
本文基于创新3.0范式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模式,提出构建以产业链、创新链等链条为依托,以创新种群、创新群落等复合主体为主导的资源整合模式,并将其应用到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路径和机制研究。首先梳理总结京津冀创新... 本文基于创新3.0范式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模式,提出构建以产业链、创新链等链条为依托,以创新种群、创新群落等复合主体为主导的资源整合模式,并将其应用到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路径和机制研究。首先梳理总结京津冀创新资源整合现状,提出创新种群多样性有待提高、创新群落数量较少、创新链产业链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成因。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面向地方特色产业创新群落的资源整合路径、面向传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资源整合路径、面向高端高新产业链创新链的资源整合路径,并从细化功能定位、强化激励机制、深化主体合作、优化服务生态4个方面研究了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资源整合 复合主体 创新链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城合一:山水城建设的人类生态学原理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如松 欧阳志云 《现代城市研究》 1996年第1期13-17,共5页
城市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也是环境污染、生态赤字和社会混乱的源和汇。久居都市的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远隔自然的单调、沉闷和人满为患的拥挤、烦燥。其实,当今的城市是按人的意志塑造的、满足当... 城市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也是环境污染、生态赤字和社会混乱的源和汇。久居都市的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远隔自然的单调、沉闷和人满为患的拥挤、烦燥。其实,当今的城市是按人的意志塑造的、满足当地和当前利益、受内部及外部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载体,其致命弱点是人与自然间系统关系的失调。 一、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城市文明史其实是一部人与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心理环境竞争与共生,改造与适应的发展史或生态史。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来,城市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流”的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问题。城市是通过连续的物流、能流、人口流来维持其新陈代谢的。如果物质输入过多,输出较少,多数物质能量将释放到环境中或滞留在生态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态 复合生态系统 持续发展 生态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学实质 城市问题 生态建设 资源开发利用 系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共生空间的演化理论 被引量:64
10
作者 张智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共8页
从产业-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演进与生态安全变化的一般规律。现有相关研究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质变"边界、如何克服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理论的局限性、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 从产业-生态复合系统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演进与生态安全变化的一般规律。现有相关研究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质变"边界、如何克服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理论的局限性、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尚有缺陷。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人类文明史和共生理论,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已知类型拓展成完整的模式谱系。由此揭示出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演化的本质属性:共生属性。为进一步论证这一论断,由共生关系谱系分别推演出人类文明的产业属性、科学属性和生态安全属性等。研究表明,人类文明的演进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本色文明(即原始文明、采猎文明、天然生物文明),黄色文明(即农业文明、人工生物文明),黑色文明(即传统工业文明、天然化学文明),青色文明(即新工业文明,包含人工化学文明、天然和人工物理文明),绿色文明(即生态文明、后工业文明,包含防病式和健康式绿色产业文明,或天然和人工超生物文明)。其中,生态文明是从产业偏利共生向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演进的模式,它使生态安全达到稳定的健康状态,是一种比新工业文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最后,将以上成果在产业-生态二维共生空间中进行集成,构建出完整的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椭圆演化模型。该模型深化和发展了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安全 共生理论 产业-生态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学时代来临——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区域生态专题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一河 卫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5-1127,共3页
在简要分析区域生态从松散研究向学科方向演进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区域生态专题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认为该次研讨体现了理论、方法和应用的融合,国家需求与学术前沿的结合,区域特色鲜明,较以往在学术水平和... 在简要分析区域生态从松散研究向学科方向演进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区域生态专题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认为该次研讨体现了理论、方法和应用的融合,国家需求与学术前沿的结合,区域特色鲜明,较以往在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上都有所提升。国际生态学也正在经历着研究范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区域生态学在这个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区域生态学的兴起,恰逢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大机遇。学科未来发展中要抓住这一机遇,面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深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形成宏观生态学与社会需求相联接的前沿和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尺度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综合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的生态学透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鸿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2-89,共8页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急剧扩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使生态学成为离人类环境最密切的科学,也成为与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关系最近...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急剧扩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使生态学成为离人类环境最密切的科学,也成为与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关系最近的科学.社会需求的“动力牵引”和相关学科的“感召效应”,使生态学在自我完善的同时,表现了对人类文化生活的强烈参与,使生态学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成为人类与环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尝试用生态学的原则和观点,对人类的文化与古文明的兴衰作生态学的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适应 人类文明 自然环境 古文明 黄河流域 米诺斯文明 中华文明 尼罗河 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泊生态系统突变时空差异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董一凡 郑文秀 +4 位作者 张晨雪 徐敏 王荣 吴兴华 李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2-1003,I0002,I0003,共14页
人类活动的加强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突变”,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藻类暴发、水质恶化等等环境和生态问题.中国许多湖泊已经发生“突变”或面临着突变风险.获悉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突变的时空差异对于区域湖泊的保护,预防湖泊突变的发生... 人类活动的加强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突变”,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藻类暴发、水质恶化等等环境和生态问题.中国许多湖泊已经发生“突变”或面临着突变风险.获悉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突变的时空差异对于区域湖泊的保护,预防湖泊突变的发生以及制定合适的修复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收集了中国55个不同区域湖泊的古湖沼学数据,探讨了湖泊突变的区域特点.研究确定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突变时间和区域差异,并揭示了空间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湖泊生态系统突变时间的区域分异特征为:长江中下游湖泊最早出现突变;东部和东北湖区湖泊突变时间明显早于西南、内蒙古和新疆湖泊;各湖区内,城郊湖泊突变时间早于乡村湖泊.人类活动强度是造成湖泊突变时空差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认为,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化进程,造成了中国湖泊生态系统突变的区域差异.本研究从生态系统突变的角度,利用古湖沼学综述了中国湖泊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下的演化进程,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湖泊现状,为湖泊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湖泊 湖泊生态系统 系统突变 人类活动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安全规划与建设路径——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
14
作者 刘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4-1234,共1页
全球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景观作为自然与文化的交汇点,其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深刻影响着人类居住环境的品质和未来发展。景观生态安全规划与建设可构建和谐共... 全球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景观作为自然与文化的交汇点,其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深刻影响着人类居住环境的品质和未来发展。景观生态安全规划与建设可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 和谐共生 人类居住环境 区域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自然与文化 可持续性 规划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匡耀求 黄宁生 +1 位作者 胡振宇 乔玉楼 《热带地理》 2003年第1期7-12,共6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系统是指区域人类生态复合系统,可以分解为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协调性应该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而不宜理解为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的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除了要考虑自然条件外,还... 区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系统是指区域人类生态复合系统,可以分解为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协调性应该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而不宜理解为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的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除了要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该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注意地方特色;驱动人类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只有当两这个方面形成合力的时候,区域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必须把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作为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人类生态复合系统 自然 经济 社会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间互惠与农业生态研究团队
1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封面说明]农业生态学以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以种植和养殖物种为主体的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服务及多功能性等。农业生态学关注千百年来全球各地在人类实践过程中演化形成的独特农业系统,探索其内... [封面说明]农业生态学以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以种植和养殖物种为主体的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服务及多功能性等。农业生态学关注千百年来全球各地在人类实践过程中演化形成的独特农业系统,探索其内在原理与技术支持,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封面图片为存衍千年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拍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大树村的稻渔示范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三江侗族自治县 多功能性 人类实践 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 封面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1
17
作者 钱鞠 王根绪 +1 位作者 马金辉 高前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7,138,共7页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脆弱性叠加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提出应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体系...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脆弱性叠加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提出应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此为重要支撑,恢复与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进程 支撑体系 进城 产业结构 区域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在山东五莲的应用 被引量:45
18
作者 闵庆文 李文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在分析、评价当前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对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要求出发 ,尝试利用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理论 ,构造了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数——可持续发展度 ,并给出了其... 在分析、评价当前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对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要求出发 ,尝试利用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理论 ,构造了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数——可持续发展度 ,并给出了其具体计算式。最后以山东省五莲县为例 ,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评价 发展位 发展势 协调度 可持续发展度 山东五莲县 复合生态系统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审视生态文明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智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114,共7页
从产业与生态共生关系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从而揭示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通过对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界线、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等深入研究,发现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才是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中的... 从产业与生态共生关系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从而揭示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通过对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界线、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等深入研究,发现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才是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中的本质属性。于是,根据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完整共生关系谱系及其与各文明阶段的匹配关系。据此,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研究了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的演变路径、共生特性和科学属性。研究表明,生态文明的门槛是产业偏利共生,进而达到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的双赢阶段。前者的科学属性是天然超生物文明,属于防病式生态文明阶段;后者的科学属性是人工超生物文明,属于健康式生态文明阶段,这时生态安全将达到稳定的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复合系统 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安全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娜娜 达良俊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4期36-40,共5页
住区水景建设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作为人居环境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现有的住区水景建设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存的问题和... 住区水景建设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作为人居环境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现有的住区水景建设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存的问题和确定其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住区水景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提出了住区水景建设指标体系筛选、设计的五个主要原则,并从自然度、自净(健康)度、景观度、节水度、亲水度五个方面制定评价的具体指标,建立了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住区 构建 水景 生命支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区域环境 人类活动 相生相克 收集利用 小气候 水体 自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