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张睿
钱省三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基于生态学视角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界定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内涵,认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有三个层次的生态特性:组织成员的多样性、成员互动的协同进化以及整个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成员协同进化的稳定性及其数值仿真分析,发...
基于生态学视角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界定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内涵,认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有三个层次的生态特性:组织成员的多样性、成员互动的协同进化以及整个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成员协同进化的稳定性及其数值仿真分析,发现企业之间的互惠与寄生协同进化模式是促进区域产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主动力;组织成员的多样性是基础,是维持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成员互动的协同进化是维护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并相应提出我国发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生态
特性
多样性
协同进化
稳定性
高新技术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组织成员间的竞合协同进化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睿
钱省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48-50,共3页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在同一区域内相互关联的组织成员构成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对其研究主要是分析该系统内产业组织的演化,即关联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协同进化。构建了成员竞合协同进化模型,并以两个成员竞合协同进化为例,运用微分方程...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在同一区域内相互关联的组织成员构成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对其研究主要是分析该系统内产业组织的演化,即关联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协同进化。构建了成员竞合协同进化模型,并以两个成员竞合协同进化为例,运用微分方程定性知识以及数值仿真对该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所得到的一些结果为模拟以及预测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演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在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中组织成员之间竞争与合作协同进化发展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竞合关系
产业
组织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及其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吴鹏举
郭光普
《工业技术经济》
2009年第2期64-67,共4页
本文从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该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最常见模式——生态工业园和废弃物交易网络进行分析,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本质及其培育原则的分析,借鉴"综合集成研讨厅"理...
本文从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该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最常见模式——生态工业园和废弃物交易网络进行分析,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本质及其培育原则的分析,借鉴"综合集成研讨厅"理论,提出了促进系统发育和发展的平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培育
平台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型高校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式及价值共创机制
4
作者
沈佳坤
冯宝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过程可被划分为研究开发、产品化和商业化三个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其中起到对接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关键作用;应用型高校通过科技项目牵引、产业转型带动和政策导向推动三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创新主体进行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区域
产业
创新
生态系统
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价值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焘
马亚雪
吴柯烨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51,共13页
[目的/意义]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对于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我国31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基于“政策—科技—产业”联动视角,采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
[目的/意义]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对于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我国31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基于“政策—科技—产业”联动视角,采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混合方法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单一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要素并不构成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必要条件;②引致科技人才流动路径有6条,进一步提炼为3种类型,即“政策—科技—产业全能型”“科技驱动型”和“政策引导—产业促进型”;③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促进路径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试点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异质性特征,各类型路径联动效应明显,政策和科技子系统要素的核心作用相对突出,但产业与科技子系统互动性有待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新兴
产业
创新
生态系统
联动效应
科技人才流动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张睿
钱省三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70433003/G03)
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T0502)
文摘
基于生态学视角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界定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内涵,认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有三个层次的生态特性:组织成员的多样性、成员互动的协同进化以及整个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成员协同进化的稳定性及其数值仿真分析,发现企业之间的互惠与寄生协同进化模式是促进区域产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主动力;组织成员的多样性是基础,是维持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成员互动的协同进化是维护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并相应提出我国发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与策略.
关键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生态
特性
多样性
协同进化
稳定性
高新技术
产业
Keywords
regional industrial ecosystem
ecological property
diversity
co-evolution
stability
new high-tech industry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组织成员间的竞合协同进化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睿
钱省三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48-50,共3页
文摘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在同一区域内相互关联的组织成员构成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对其研究主要是分析该系统内产业组织的演化,即关联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协同进化。构建了成员竞合协同进化模型,并以两个成员竞合协同进化为例,运用微分方程定性知识以及数值仿真对该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所得到的一些结果为模拟以及预测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演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在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中组织成员之间竞争与合作协同进化发展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竞合关系
产业
组织
协同进化
Keywords
Regional Industrial Ecosystem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Co-evolution
Actors
Stability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及其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吴鹏举
郭光普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
同济大学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2009年第2期64-67,共4页
基金
东莞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文摘
本文从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该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最常见模式——生态工业园和废弃物交易网络进行分析,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本质及其培育原则的分析,借鉴"综合集成研讨厅"理论,提出了促进系统发育和发展的平台模式。
关键词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培育
平台
建设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型高校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式及价值共创机制
4
作者
沈佳坤
冯宝军
机构
北京物资学院会计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应用型高校参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产教融合机制及对策研究”(EIA22052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城市副中心服务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研究”(SM202310037001)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重点项目“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产教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202310037004)。
文摘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过程可被划分为研究开发、产品化和商业化三个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其中起到对接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关键作用;应用型高校通过科技项目牵引、产业转型带动和政策导向推动三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创新主体进行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创。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区域
产业
创新
生态系统
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价值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regio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ecosystem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value
economic value
social value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焘
马亚雪
吴柯烨
机构
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出处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51,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前沿交叉领域识别与融合创新路径预测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3&ZD225)。
文摘
[目的/意义]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对于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我国31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基于“政策—科技—产业”联动视角,采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混合方法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单一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要素并不构成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必要条件;②引致科技人才流动路径有6条,进一步提炼为3种类型,即“政策—科技—产业全能型”“科技驱动型”和“政策引导—产业促进型”;③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促进路径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试点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异质性特征,各类型路径联动效应明显,政策和科技子系统要素的核心作用相对突出,但产业与科技子系统互动性有待强化。
关键词
区域
新兴
产业
创新
生态系统
联动效应
科技人才流动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Keywords
regional emerg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 ecosystem
linkage effect
flow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分类号
C96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G203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特性研究
张睿
钱省三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组织成员间的竞合协同进化研究
张睿
钱省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及其平台建设研究
吴鹏举
郭光普
《工业技术经济》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应用型高校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式及价值共创机制
沈佳坤
冯宝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研究
王焘
马亚雪
吴柯烨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