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2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全局选择与局部区分的车辆重识别网络
1
作者 徐胜军 张梦倩 +2 位作者 詹博涵 刘光辉 孟月波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33,共14页
针对跨镜头多视角差异导致车辆重识别面临的不同视角、复杂背景和光照强度等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全局选择与局部区分的车辆重识别网络。基于Resnet50骨干网络,设计了融合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的三分支互补网络,利用全局分支学习车辆... 针对跨镜头多视角差异导致车辆重识别面临的不同视角、复杂背景和光照强度等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全局选择与局部区分的车辆重识别网络。基于Resnet50骨干网络,设计了融合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的三分支互补网络,利用全局分支学习车辆的整体外观信息,局部分支捕获车辆的差异性细节信息。基于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上下文特征选择模块(context feature selection module,CFSM),有效分离了车辆信息与复杂背景信息,并提出了一种细节特征增强模块(detail feature enhancement module,DFEM),利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强化多粒度特征细节信息的学习。提出了一种权值自适应平衡策略,联合多损失函数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网络在VeRi-776数据集上的mAP、CMC@1和CMC@5分别达到73.2%、93.4%和97.3%;在VehicleID数据集的大规模测试子集上,CMC@1和CMC@5分别达到75.0%和92.7%。与对比网络相比,所提网络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重识别 多分支结构 全局上下文特征 局部区分特征 权值自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分度优先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许冠军 曾希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62,共7页
综合评价的结果是给每个评价对象一个量化值用于择优或排序,评价结果的区分度是衡量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针对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区分度不确定或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区分度优先的综合评价方法。基于信息熵能反映评价数据... 综合评价的结果是给每个评价对象一个量化值用于择优或排序,评价结果的区分度是衡量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针对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区分度不确定或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区分度优先的综合评价方法。基于信息熵能反映评价数据集变化剧烈程度的原理,给出了评价指标区分度量化分析方法,并证明了低区分度指标会降低综合评价区分度;结合Cohen’s Kappa一致性检验能反映评价结果的综合性,定义了加权指标、资格指标和无效指标;通过识别并剔除低区分度的资格指标和无效指标、保留加权指标来确保评价结果在具有较高区分度的同时兼顾评价的综合性;通过某高职院校2022—2023学年学生“五育”发展综合评价、浙江省2020—2024年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综合评价和2000—2020年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三个不同领域的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分 综合评价 信息熵 指标分类 Cohen's Kappa一致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采纳策略、技术差距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启林 伍静 苏晓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8,共18页
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竞争基础,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识别了企业应对数字化趋势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的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并鉴于技术阶段作为企业最优区分的情境要素,以美国行业为技术标杆,基于2010—2021... 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竞争基础,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识别了企业应对数字化趋势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的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并鉴于技术阶段作为企业最优区分的情境要素,以美国行业为技术标杆,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不同技术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纳入数据要素后,测算得到的我国企业TFP显著提升,但多数行业的企业技术水平仍低于美国。(2)数字技术运用和数字技术创新均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前者影响效应大于后者,二者对企业TFP的赋能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和行业中存在异质性。(3)数字技术运用缩小了企业与美国技术差距的同时促进了领先企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理论上认为的数字技术创新的作用效应尚未得到经验数据支持。(4)正向和逆向技术差距分别削弱和强化了数字技术采纳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而该效应在不同数字技术战略中呈现差异性:相较于数字技术运用,削弱效应在数字技术创新中更强,而强化效应却未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区分理论 数字技术采纳策略 中美技术差距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级联模型下基于双区分集的观察节点选择方法
4
作者 陈张缘 陈崚 +1 位作者 刘维 李斌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0-290,共11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信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快速传播,找到谣言源头有助于阻止负影响的传播,因此谣言源定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最有效的源定位方法是基于观察节点的方法,但是现有选择观察节点的方法都没有考虑图的顶点分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信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快速传播,找到谣言源头有助于阻止负影响的传播,因此谣言源定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最有效的源定位方法是基于观察节点的方法,但是现有选择观察节点的方法都没有考虑图的顶点分布的均匀性,并且都是预先设置观察节点的数量而没有根据图的拓扑特性来合理确定观察节点的个数。文中从节点预算阈值和节点的覆盖率阈值两个角度研究观察节点的放置策略,考虑了观察节点激活状态以及到源集合的区分距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K-双区分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双区分集概念选择初始观察节点,然后选择其中一个锚点根据提出的覆盖率和预算约束问题贪心地选择观察节点来达到预算和覆盖率阈值。在真实数据集上对所提算法进行了实验,在同一种源定位算法中对比多种选择观察节点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源定位结果精确度和平均距离误差均优于对比算法,在大型数据集中只使用5%~10%的观察节点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定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节点 社交网络 独立级联模型 区分 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omerang区分器多轮连接层概率的改进计算方法
5
作者 李晨孟 吴保峰 +1 位作者 侯诗棋 林东岱 《密码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603,共18页
一个高概率的Boomerang区分器是成功实施Boomerang攻击的重要前提,准确估计区分器的概率是区分器搜索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飞去来器区分器而言,其连接层的概率严重影响着区分器的有效性.由于连接层结构复杂,导致对其中差分传播概... 一个高概率的Boomerang区分器是成功实施Boomerang攻击的重要前提,准确估计区分器的概率是区分器搜索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飞去来器区分器而言,其连接层的概率严重影响着区分器的有效性.由于连接层结构复杂,导致对其中差分传播概率的准确刻画变得困难;并且其概率表达式中的变量个数随轮数的增高而骤增,受困于有限的计算能力,暂时无法实现对更高轮连接层概率的理论估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可以计算Boomerang区分器多轮连接层概率的改进方法,该方法是对已有的概率计算工具的补充和推广,可以实现对连接层概率的更准确刻画.首先,给出了用于计算Boomerang区分器多轮连接层概率的三种2轮连接表和一种3轮连接表.以AES和CRAFT算法为例,讨论了线性层对多轮连接层概率的影响,并给出了多轮连接表的应用场景.其次,将经典对称结构下的多轮连接表推广至非对称结构下的广义多轮连接表,并提出了反映S盒抵抗Boomerang攻击能力的安全性指标—多轮Boomerang均匀度.最后,以SKINNY算法为例,利用新的多轮Boomerang连接表,实现了对Boomerang区分器6轮连接层概率的理论估计.在此之前用已有的Boomerang连接表只能实现对4轮连接层概率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merang区分 Boomerang连接表 Boomerang均匀度 SKINNY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的偏好感知多对多任务分配算法
6
作者 张朋飞 翟睿辰 +3 位作者 程祥 张治坤 刘西蒙 王杰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8-894,共17页
为空间众包中的工人分配任务是后续收集位置相关数据的重要前提.为了应对可能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研究者往往结合地理不可区分性进行保护.现有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的任务分配方法通常针对一对一场景,其研究目标一般集中在最小化平均旅行... 为空间众包中的工人分配任务是后续收集位置相关数据的重要前提.为了应对可能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研究者往往结合地理不可区分性进行保护.现有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的任务分配方法通常针对一对一场景,其研究目标一般集中在最小化平均旅行距离,而不是最大化任务分配数量;同时,它们假设工人能分配去执行任意的任务.此外,这些研究往往结合平面拉普拉斯机制实现地理不可区分性.上述机制的随机性和无界性会导致工人上传的位置数据包含过量噪音,进而降低任务分配的效用,导致工人平均旅行距离较大或者任务无法完全分配.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满足地理不可区分性的偏好感知多对多任务分配算法MONITOR(Many-to-many task allOcation under geo-iNdIsTinguishability for spatial crOwdsouRcing).该算法主要思想是对工人的偏好任务进行分组加噪并上传工人真实位置到模糊偏好任务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代替直接上传工人的模糊位置.在MONITOR中,为了收集任务分配必需的工人到任务的距离信息,设计了基于分组的模糊距离收集方法 GroCol(Group-based obfuscated distance Collection);同时为了提高任务分配的效用,设计了参数无关的模糊距离比较方法 ParCom(Parameter-free obfuscated distance Comparison).此外,本文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MONITOR的隐私、效用和复杂度.在2个真实数据集和1个模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ONITOR取得与非隐私任务分配类似的任务分配数量,且较基准方法的旅行距离降低了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众包 任务分配 隐私保护 地理不可区分 平均旅行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不可区分性且WiFi可灵活部署的室内定位安全方案
7
作者 杜昊睿 张应辉 李琦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在室内定位服务中,WiFi指纹技术因其覆盖面积广、定位精度高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在线阶段的位置查询,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容易受到恶意攻击而造成位置隐私泄露.现有基于WiFi指纹的室内定位技术仅考虑室内单一空旷平面,这使得W... 在室内定位服务中,WiFi指纹技术因其覆盖面积广、定位精度高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在线阶段的位置查询,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容易受到恶意攻击而造成位置隐私泄露.现有基于WiFi指纹的室内定位技术仅考虑室内单一空旷平面,这使得WiFi部署的灵活性受到限制.而当WiFi部署在多维场景时,空间位置隐私问题亟待解决.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不可区分性的WiFi指纹室内定位隐私保护方案,用户利用自身接收信号强度生成一个新的接收信号强度向量,并通过加噪混淆将得到的数据发送给位置服务提供商,同时引入数字签名技术,在混淆位置被发送给位置服务提供商实现定位之前确保客户端身份不被伪造.基于模拟实验平台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支持WiFi的灵活部署,能够在保护位置隐私的同时,首次实现12个WiFi接入点灵活部署情况下的高精度定位,保证定位误差小于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Fi指纹室内定位 位置服务 隐私保护 差分隐私 地理不可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调有“度”:区分度影响群体认同的阈值效应及心理机制
8
作者 柯文琳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0-837,共18页
如何在自我与群体之间找到平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基于群体间比较的背景,最优区分理论提出了区分度影响群体认同的“倒U型”曲线假设,但仍不明晰个体如何在群体内背景下对自我和群体进行平衡。研究通过3个实验在不同的区分层... 如何在自我与群体之间找到平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基于群体间比较的背景,最优区分理论提出了区分度影响群体认同的“倒U型”曲线假设,但仍不明晰个体如何在群体内背景下对自我和群体进行平衡。研究通过3个实验在不同的区分层次和群体属性下系统探索了自我区分群体的程度对群体认同的影响模式。研究发现,总体上区分度对群体认同产生“倒S型”的非线性消极影响,在中等水平存在使群体认同下降速度最高的区分阈值,一旦区分度增长至超过该阈值,个体表现出“不认同群体”(实验1)。区分层次和区分属性对该阈值具有调节作用(实验1、实验2和实验3)。此外,群体认知失调起中介作用,其中区分度正向预测群体认知失调,而群体认知失调则负向预测群体认同(实验3)。研究发现的区分阈值不仅有助于个体维持心理边界,也为组织管理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有效的预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认同 最优区分理论 群体认知失调 群体属性 阈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的改进方案与应用
9
作者 栗琳轲 陈杰 刘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14,共19页
为深入研究深度学习在密码安全性分析方面的应用,采用神经网络对轻量级分组密码进行差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果:①采用引入注意力机制的深度残差网络构造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并将其应用于SIMON、SIMECK和SPECK 3类轻量级分组密码。... 为深入研究深度学习在密码安全性分析方面的应用,采用神经网络对轻量级分组密码进行差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果:①采用引入注意力机制的深度残差网络构造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并将其应用于SIMON、SIMECK和SPECK 3类轻量级分组密码。结果表明,SIMON32/64和SIMECK32/64有效区分器最高可达11轮,精度分别为0.5172和0.5164;SPECK32/64有效区分器最高可达8轮,精度为0.5868。②探究不同的输入差分对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精度的影响。针对SIMON、SIMECK和SPECK 3类密码,采用神经网络的快速训练得到不同输入差分对应的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的精度。结果表明,低汉明重量且高概率的输入差分能够提高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的精度。同时,寻找到SIMON32/64、SIMECK32/64和SPECK32/64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的合适输入差分分别为0x0000/0040、0x0000/0001和0x0040/0000。③探究包含不同信息量的输入数据格式对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精度的影响。根据密码算法的特点改变输入数据包含的信息量,并重新训练相应的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结果表明,相比于只包含密文对信息,输入数据中包含密文对信息以及倒数第2轮差分信息的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会获得更高的精度。④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11轮SIMON32/64进行最后一轮子密钥恢复攻击,当选择明密文对的数量为29时,在100次攻击中的攻击成功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密码学 轻量级分组密码 差分密码分析 注意力机制 神经网络差分区分 密钥恢复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重处罚情节的二阶区分
10
作者 韩子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3,共11页
以适用效果为导向的加重处罚情节分类有所欠缺。源自德国刑法的“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这对区分范畴,无法明确不同类型加重处罚情节的适用效果。加重处罚情节的适用效果主要存在是否要贯彻责任主义、是否存在未遂、共犯参与形态以... 以适用效果为导向的加重处罚情节分类有所欠缺。源自德国刑法的“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这对区分范畴,无法明确不同类型加重处罚情节的适用效果。加重处罚情节的适用效果主要存在是否要贯彻责任主义、是否存在未遂、共犯参与形态以及能否变更评价为基本构成要素四种。其中,是否要贯彻责任主义取决于加重处罚情节是否为不法组成,而是否存在未遂、共犯参与形态以及能否变更评价为基本构成要素均以加重处罚情节是不法组成为前提,且均与加重处罚情节是否可以独立归属有关。据此,可以对加重处罚情节进行二阶区分。一阶区分以是否要贯彻责任主义为导向,以是否属于不法组成为标准;二阶区分以是否存在未遂、共犯参与形态以及能否变更评价为基本构成要素为导向,以加重处罚情节风险是否可以归属作为标准。成立风险归属的加重处罚情节存在未遂、共犯参与形态,不可以变更评价为基本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重处罚情节 二阶区分 风险归属 适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卷积神经网络的ARX分组密码区分器
11
作者 秦广雪 李丽莎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7,共11页
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量子神经网络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尽管当前量子计算环境受限,但探索量子神经网络的潜在应用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量子卷积神经网络结合量子计算的优势和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在二分类任务上... 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量子神经网络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尽管当前量子计算环境受限,但探索量子神经网络的潜在应用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量子卷积神经网络结合量子计算的优势和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在二分类任务上表现优异。文章提出一种量子卷积神经区分器,数据特征之间不分块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编码到量子电路,然后训练参数化量子卷积电路。以SPECK-32为例,使用8个量子比特运行5轮的准确率为76.8%,超越了同等资源条件下的经典区分器,并成功运行到第6轮。文章对比了卷积电路和硬件高效Ansatz作为训练电路的量子神经区分器,结果表明前者具有更高的效率。此外,文章所提区分器成功运行了减轮的Speckey、LAX32、SIMON-32和SIMECK-32算法。最后,分析了影响量子卷积神经区分器性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卷积神经网络 量子计算 分组密码 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分制共犯体系的反思与超越——以我国《刑法》第26条第3款为中心
12
作者 敖博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60,共17页
我国《刑法》第26条第3款关于组织犯的规定表现出归责范围的扩张性与归责进路的整体性两个突出特点。由此,组织犯不仅需要对其具体实施或幕后指令的犯罪承担责任,而且需要对其事前许可或“不知不为”的犯罪承担责任。这一规定为如何立... 我国《刑法》第26条第3款关于组织犯的规定表现出归责范围的扩张性与归责进路的整体性两个突出特点。由此,组织犯不仅需要对其具体实施或幕后指令的犯罪承担责任,而且需要对其事前许可或“不知不为”的犯罪承担责任。这一规定为如何立足区分制共犯体系理解组织犯的犯罪参与形态带来挑战。学界提出组织支配型间接正犯说、共谋共同正犯说、狭义共犯说三种观点,在论理上均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合理厘清我国《刑法》第26条第3款的适用条件及范围。我国共犯立法采取一般共同犯罪与集团犯罪相并列的“二元立法”模式,其背后原理在于两者在行为逻辑结构与构成要件实现方式上的差异,因而有必要承认相对独立于一般共同犯罪的集团犯罪共犯教义学,以“整体—还原论”建构集团犯罪的共犯归责进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刑法》第26条第3款进行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集团犯罪 组织犯 区分 整体—还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司法判断的新思路——“法益类型区分说”之提倡
13
作者 庄绪龙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共14页
防卫行为性质以及“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司法判断,至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基本相适应说、必需说以及适当说虽各有侧重,但在实质上可以统一纳入“法益衡量”的抽象视域。基本相适应说理论中的“法定刑比较说”观点作为“法益衡量”的重... 防卫行为性质以及“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司法判断,至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基本相适应说、必需说以及适当说虽各有侧重,但在实质上可以统一纳入“法益衡量”的抽象视域。基本相适应说理论中的“法定刑比较说”观点作为“法益衡量”的重要参考系数,虽具备实定法上的客观基础,但却在刑罚体系上不能自洽,还可能会人为弱化正当防卫的特殊价值。“法益衡量”根据存在周延性不足、条件局限、实践困境等弊端,也不能成为防卫行为性质判断的统一基准。按照功能性类型区分的思路,法益可以分为同质法益和异质法益两种类型。在法益类型区分基础上,关于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对于同质法益而言,规范分析和比较权衡的路径基本可行,依据客观损害程度直接比较判断即可;但对于异质法益类型,由于不法侵害行为所制造的侵害结果和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之间并无统一的比较基础,单纯规范分析视角的“法益衡量”,不能负载司法裁量的功能,需要价值分析的介入。“法益类型区分”融入防卫过当的判断过程,存在正义理念司法表达、情理认同司法蕴含和法律家长主义基本立场的法理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卫过当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法益衡量 法益类型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区分保护的法律体系建构
14
作者 袁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针对民间文学艺术整体性保护的弊端,区分保护或可成为构建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体系的基本方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在政策方面体现出二元价值取向,在主体方面凸显不同保护意愿,在客体方面呈现多元样态,因此,区分保护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针对民间文学艺术整体性保护的弊端,区分保护或可成为构建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体系的基本方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在政策方面体现出二元价值取向,在主体方面凸显不同保护意愿,在客体方面呈现多元样态,因此,区分保护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区分保护的标准要能够反映保护正当性、利益不同性以及客体可控性,以所属领域及功能、流传程度及范围、客体形式及样态为标准可将民间文学艺术区分为精神崇拜领域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其他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当以“著作权特别法”为主要保护手段,其他民间文学艺术应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供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 区分保护 著作权特别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扭叶菜心与柳叶菜心、老菜心的区分及其栽培技术
15
作者 贺申魁 余扣花 +5 位作者 陆芽春 刘凤琼 唐丕良 唐娜 唐学军 王红梅 《南方园艺》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在调查走访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桂林地方菜心种质资源收集和提纯复壮研究,将易混淆的扭叶菜心、老菜心这两个桂林地方特色菜心品种和柳叶菜心进行区分,明确了扭叶菜心这一知名的桂林传统地方蔬菜品种。
关键词 扭叶菜心 柳叶菜心 老菜心 品种区分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优势粗糙集的区分度动态属性约简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玉 贾润亮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0-2328,共9页
为解决动态环境下数值型偏序关系数据的属性约简问题,利用优势粗糙集的区分度提出一种增量式属性约简算法。在数值型信息系统环境下,定义邻域优势区分度度量,通过邻域优势区分度设出一种非增量式属性约简算法;研究和分析对象变化场景下... 为解决动态环境下数值型偏序关系数据的属性约简问题,利用优势粗糙集的区分度提出一种增量式属性约简算法。在数值型信息系统环境下,定义邻域优势区分度度量,通过邻域优势区分度设出一种非增量式属性约简算法;研究和分析对象变化场景下邻域优势区分度进行增量式更新的原理;分别提出数据对象增加和减少情形下数据集属性约简的增量式更新算法。在多个UCI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增量式算法能够有效完成动态数据的属性约简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型 偏序关系数据 属性约简 优势粗糙集 邻域关系 区分 增量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理论的团队最优区分管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国权 陈科宇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0,共16页
如何管理团队中的一致性(“同”)和多样性(“异”)是重要的研究问题。最优区分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该问题的重要视角,个体既有与特定群体保持相似的“同属”需要,也有表现个人独特一面的“区分”需要。这两种心理需要间有内在张力,能否... 如何管理团队中的一致性(“同”)和多样性(“异”)是重要的研究问题。最优区分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该问题的重要视角,个体既有与特定群体保持相似的“同属”需要,也有表现个人独特一面的“区分”需要。这两种心理需要间有内在张力,能否较好地满足和平衡二者会给个体和团队带来影响。本研究指出,该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基于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结合最优区分和团队管理研究,构建了在团队管理中如何实现和促进最优区分的理论。研究阐述了如何用时空理论理解团队管理,分析了团队中的“同属”和“区分”在空间(维度、层次)和时间(动态)上的表现与特征。研究提出了基于时空理论的团队最优区分管理框架,指出领导者可以在维度、层次上动态地采取不同措施,以实现对看似对立需要的协调统一。研究借助重心隐喻阐述了该理论框架对综合、系统地考虑多要素的强调,建构了最优区分的时空平衡和时空最优解。研究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实践意义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管理 最优区分理论 时空理论 同属需要 区分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益区分理论下数据法益保护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席志国 纪雨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9,共14页
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权益保护学说值得进一步反思与检讨。数据权益保护问题在我国既有规则体系内完全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因数据的非排他性与权利的排他效力间的根本冲突,数据权益难以被纳入绝对权或相对权中进行保护,而各类新型数据权利... 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权益保护学说值得进一步反思与检讨。数据权益保护问题在我国既有规则体系内完全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因数据的非排他性与权利的排他效力间的根本冲突,数据权益难以被纳入绝对权或相对权中进行保护,而各类新型数据权利混淆了权利在民法体系中的定位,忽视了体系功能,甚至阻遏数据的共享与流通。从体系逻辑、制度调适成本与数据治理全球发展方向来看,数据权益应当被纳入法益保护模式中。数据法益保护应以事实控制状态为基础,将数据权益直接归属于事实控制人,保护范围以各个主体享有的事实利益范围为限。数据产权分置政策应经法律解释还原为数据法益归属确认的基础前提与数据主体行为规范的设计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确权 数据法益 权益区分理论 数据保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区分制对网络犯罪帮助行为认定的纠偏与重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卫国 陈本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1,共9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规范属性的界定问题上存在悖论,且章节设置不尽合理,在“口袋罪”倾向日趋严重的现实情况下,理应限缩适用甚至非必要不适用《刑法》第287条之二。通过双层区分制将网络犯罪帮助行为认定为共同犯罪,符合我国刑...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规范属性的界定问题上存在悖论,且章节设置不尽合理,在“口袋罪”倾向日趋严重的现实情况下,理应限缩适用甚至非必要不适用《刑法》第287条之二。通过双层区分制将网络犯罪帮助行为认定为共同犯罪,符合我国刑法的现行体例,在维护共犯从属性对构成要件定型意义的同时,也妥当处理了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法益侵害严重程度升格的现象。作为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的纠偏,双层区分制在犯罪事实无法查明等定罪问题、主犯与从犯难以确定等量刑问题上均能有效应对,是回应认定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实践难题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规范属性 网络空间秩序法益 双层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风险认知的系统转向及其观察图景——基于“差异—区分—观察”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琼 赵鑫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7,共15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社会的系统功能不断分化使得风险持续再生。本文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出发,以“差异—区分—观察”的分析框架重新解读社会系统风险的生成机理,并动态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多重风险形态。... 随着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中国社会的系统功能不断分化使得风险持续再生。本文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出发,以“差异—区分—观察”的分析框架重新解读社会系统风险的生成机理,并动态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多重风险形态。从风险的生成根源来看,为缩小系统与环境间“复杂性落差”的选择运作是社会系统风险产生的起点。从风险的特征要素来看,系统运作的“开放性/封闭性”特征区分出内生风险、耦合风险两类。从风险的观察经验来看,通过在结构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自然系统和数智系统间进行跨系统的风险观察,现代社会风险图景得以呈现。未来还应加强风险决策科学性和风险应对容纳力,并通过持续区分观察活动,强化风险认知及应对经验,以提高风险观察、反思及应对的现代化风险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风险认知 社会系统理论 差异—区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