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功能指标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雪 陈桂英 +6 位作者 张苗苗 刘爽 颜语 姚亚男 李名知 单凌寒 吴群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672-1674,共3页
背景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及并发症发病风险明显相关,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功能指标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哈尔滨... 背景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及并发症发病风险明显相关,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功能指标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为两组:睡眠质量差组(PSQI评分≥11分)40例;睡眠质量好组(PSQI评分≤10分)40例。比较两组脑功能指标水平(脑耗能、困倦+脑疲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功能指标水平与PSQ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睡眠质量差组脑耗能为(342.38±147.14),睡眠质量好组脑耗能为(211.03±116.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3,P<0.001)。睡眠质量差组困倦+脑疲劳为(58.78±29.23),睡眠质量好组困倦+脑疲劳为(43.73±19.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P=0.027)。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耗能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409,P<0.001),困倦+脑疲劳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341,P=0.00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脑功能指标(脑耗能、困倦+脑疲劳)与睡眠质量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睡眠质量。脑功能评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客观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睡眠障碍 脑电波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睡眠障碍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黄世宏 王菁 +1 位作者 林星 周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睡眠障碍在妊娠女性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妊娠的中后期,其发生率远高于非妊娠妇女[1]。此外,睡眠质量与疼痛感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缺乏睡眠可能会增加对痛觉的敏感性,而改善睡眠则可能帮助降低疼痛感[2]。睡眠情况常用的评估量表为匹兹... 睡眠障碍在妊娠女性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妊娠的中后期,其发生率远高于非妊娠妇女[1]。此外,睡眠质量与疼痛感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缺乏睡眠可能会增加对痛觉的敏感性,而改善睡眠则可能帮助降低疼痛感[2]。睡眠情况常用的评估量表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在一项针对中国患者术后疼痛的调查中,剖宫产手术后有相当比例的产妇经历了中到重度的疼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非妊娠妇女 评估量 睡眠障碍 疼痛感受 PSQI 睡眠质量 改善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睡眠质量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俊英 陶媛 +2 位作者 李力 唐素英 蒋晓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了解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大坪医院(所)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就诊、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研究组,n=45)和健康孕妇(对照组,n=45)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目的了解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大坪医院(所)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就诊、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研究组,n=45)和健康孕妇(对照组,n=45)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onography,PSG)监测。结果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PSQI总分(11.46±4.78)分,睡眠质量差的占93.3%,对照组PSQI总分(6.35±3.28)分,睡眠质量差的占26.7%,研究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及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长(P<0.01),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睡眠效率明显下降(P<0.05);浅睡(S1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期睡眠)减少,S1期睡眠与S3+S4期睡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增多(P<0.05)。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主、客观睡眠质量均差,以入睡困难、易醒、REM潜伏期缩短及REM睡眠时间增多为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睡眠质量 抑郁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多导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芹颖 李冰 +3 位作者 许勇 刘萌 王铭维 王彦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4609-4614,共6页
背景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是指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但针对该人群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12月—2017年6... 背景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是指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但针对该人群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12月—2017年6月参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社区脑卒中筛查的居民作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采用《2016年度心脑血管病影响因素社区、乡镇人群追访干预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试,并在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收集其基本测量指标(如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以PSQI总分>7分作为低睡眠质量,PSQI总分≤7分作为正常睡眠质量进行分析。调研过程中,调查人员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讲解,由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口述作答,调查人员填写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依据“8+2”项脑卒中影响因素及判定标准对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761份,回收有效问卷47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05%。共373例受试者存在低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95%CI(1.018,1.043)〕、性别〔OR=1.478,95%CI(1.116,1.957)〕、婚姻状况〔OR=1.044,95%CI(1.005,1.085)〕、退休情况〔OR=2.402,95%CI(1.758,3.281)〕、饮酒情况〔OR=1.395,95%CI(1.157,1.681)〕、饮食情况〔OR=1.411,95%CI(1.221,1.630)〕、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OR=1.484,95%CI(1.176,1.873)〕是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问题不可忽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退休情况、饮酒情况、饮食情况、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是该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异常 卒中 横断面研究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改善失眠症睡眠质量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高璐 孔德昭 +1 位作者 王思佳 张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753-2758,共6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收集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9月2日,使用Revman5.3软件、Stata/SE 15.0软件及频率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6种中医外治法,共179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推拿、电针、针刺、足浴、温针灸与口服艾司唑仑片比较,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拿与针刺比较、电针与温针灸比较、针刺与温针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排名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排序为:温针灸、足浴、推拿、电针、耳穴压贴、针刺、艾司唑仑片。结论:中医外治法改善失眠症效果显著,温针灸成为最佳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最大,本研究因纳入文献的数量及质量的原因,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涵盖多种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研究给予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失眠症 艾司唑仑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网状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频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关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艳华 贾海玲 +6 位作者 毕皓 孙建华 李林 杨云龙 史玲 张云淑 栗克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河北省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纳入河北省老年人4427名,收集一般情况,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 目的探讨河北省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纳入河北省老年人4427名,收集一般情况,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根据MMSE评分将老年人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2164)和认知功能正常组(n=2263)进行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间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吸烟、饮酒、睡眠质量[1.00(1.00,1.00)分vs.1.00(0.00,1.00)分]、入睡时间[1.00(1.00,3.00)分vs.1.00(0.00,3.00)分]、睡眠效率[0.00(0.00,1.00)分vs.0.00(0.00,1.00)分]、日间功能损害[0.00(0.00,0.00)分vs.0.00(0.00,0.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长睡眠(睡眠时长>9 h)者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多(1.89%vs.0.93%,P=0.004)。校正混杂因素后,认知功能障碍与睡眠效率(OR=1.111)、日间功能损害(OR=1.165)、睡眠时长>9 h(以6~9 h为参照,OR=1.808)相关(P<0.05)。结论睡眠效率越差、日间功能损害越严重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越差,睡眠时长>9 h较睡眠时长6~9 h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髓方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睡眠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雪松 樊永平 +4 位作者 杨涛 齐崇 王思佳 杨松 孟蓝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762-1765,1770,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益髓方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n=30),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10),观察组口服补肾益髓方... 目的:研究补肾益髓方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n=30),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10),观察组口服补肾益髓方,治疗半年,治疗前后测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多发性硬化生命质量问卷(MSQOL-5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atigue Scale-14得分显著升高(P<0.01),MSQOL-54显著降低(P<0.01),PSQI中的入睡时间得分、睡眠效率得分、睡眠障碍得分、日间障碍得分和总得分显著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atigue Scale-14降低(P<0.05),MSQOL-54升高(P<0.05),PSQI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服用补肾益髓方后,生命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 生命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测疲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梅川 王真真 +1 位作者 钟伟丽 牛富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相关因素。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测定,比较两组的各项分值差异;进一步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ys...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相关因素。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测定,比较两组的各项分值差异;进一步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并与患者的PSQ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PSQI平均得分13.12±2.73分,PSQI>7分者126例(54.07%)。急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和睡眠质量指数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左侧病变、前循环病变是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患者个性特点和积极、消极应对分值具有相关性。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睡眠质量受年龄、左右侧别、病变血管、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睡眠质量 个性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不同程度焦虑的抑郁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汤叶舟 史一凡 +4 位作者 黄雨欣 赵雅娟 符浩 黄佳 王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比较伴不同程度焦虑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选取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组别划分:HAMA分值0~6分为无焦虑组,HAMA分值7~13分为焦虑倾向组,HAMA分值≥14分为焦虑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 目的·比较伴不同程度焦虑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选取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组别划分:HAMA分值0~6分为无焦虑组,HAMA分值7~13分为焦虑倾向组,HAMA分值≥14分为焦虑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特征,分析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的PSQI分值高于焦虑倾向组和无焦虑组(均P=0.000)。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HAMD-17分值的情况下,在不同程度焦虑组中,HAMA分值与PSQI指标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HAMA分值的情况下,睡眠障碍依然是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催眠药使用和日间功能都是HAMD-17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焦虑程度与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尤其在较低程度焦虑的患者中。无论是否伴有焦虑,睡眠障碍都是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状况与不同维度的睡眠障碍指标的关系提示睡眠障碍在抑郁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综合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抑郁 焦虑 汉密尔顿抑郁量-17 汉密尔顿焦虑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4
10
作者 白雪 朱亚鑫 +2 位作者 王子琪 王东博 曲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9-740,744,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辽宁省某大学的24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PSQI平均分数为(4.54...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辽宁省某大学的24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PSQI平均分数为(4.54±2.37)分,18.1%的大学生PSQI≥8分,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男生的睡眠质量较女生差(P<0.05)。吸烟、喝酒、参加体育锻炼和心理因素为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其中"睡眠障碍"这一方面的情况尤为严重,学校及有关部门应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大学生 睡眠数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差异及相关因素(英文) 被引量:19
11
作者 潘集阳 马文彬 +2 位作者 张继辉 梁华君 马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背景慢性失眠患者由于警觉性和浅睡比例较高,常判断不清入睡与觉醒的界限,表现为对失眠特别是入睡困难和睡眠时间不足的严重程度常有夸大,即使使用药物改善睡眠后也有同样的表现,而原发性失眠患者伴有明显的心身症状。因此我们观察患者... 背景慢性失眠患者由于警觉性和浅睡比例较高,常判断不清入睡与觉醒的界限,表现为对失眠特别是入睡困难和睡眠时间不足的严重程度常有夸大,即使使用药物改善睡眠后也有同样的表现,而原发性失眠患者伴有明显的心身症状。因此我们观察患者主观与客观睡眠质量的差异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影响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共收录慢性失眠患者55例,男24例,女3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原发性失眠症诊断标准,采用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失眠。排除患有符合DSM-IV轴I障碍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者及明显躯体疾病者。收录正常对照组共15名,男8名,女7名。其中性别及年龄与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有超过1周失眠主诉者及患有符合DSM-IV轴I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者及明显躯体疾病者。所有受试者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在多导睡眠仪监测前3d连续的睡眠日记;并在睡眠监测前晚进行一夜的预睡。结果①分析显示,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无论主观或客观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主观睡眠时间为(157.8±141.7)minv.s(423.4±42.8)min,P<0.001;客观睡眠时间为(332.2±154.7)minv.s(418.1±47.8)min,P=0.009;主观入睡潜伏期为(80.3±73.7)minv.s.(19.2±8.6)min,P<0.001;客观睡眠潜伏期为(23.2±25.4)minv.s.(7.7±4.7)min,P=0.017;主观睡眠效率为(0.52±0.27)v.s.(0.91±0.05),P<0.001;客观睡眠效率为(0.67±0.28)v.s.(0.90±0.07),P<0.001]。②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慢性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潜伏期大于PSG监测值[(80.3±73.7)minv.s.(23.2±25.4)min,P<0.001],主观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低于PSG监测值[分别为(157.8±141.7)minv.s.(332.2±154.7)min,P<0.001;(0.52±0.27)v.s.(0.67±0.28),P<0.001];而正常对照组除在主、客观睡眠潜伏期存在差异[(19.2±8.6)minv.s.(7.7±4.7)min,P=0.019]外,其他观察值均无明显差异。③患者主观与客观睡眠潜伏期差值与STAI总分、TAI及SAI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374及0.397,P<0.05),而与病程、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主客观睡眠效率差值与STAI各项目分及病程、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过分夸大失眠严重程度的倾向,主客观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与入睡潜伏期均有明显的差别,其主客观睡眠潜伏期的差异与患者的特质焦虑水平及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提示焦虑症状在其主客观睡眠质量差异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 多导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人群特征、睡眠质量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蕾 和申 +4 位作者 余一旻 李妍 闻晖 乔颖 李华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9-69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人群特征、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原发性失眠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基于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对60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和24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汉密尔...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人群特征、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原发性失眠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基于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对60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和24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以及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比较。结果原发性失眠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教育水平、婚姻、居住情况、职业收入、生活习惯、睡眠习惯、家庭关系、存在躯体不适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PSQI各项目得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男性失眠患者相比,女性失眠患者入睡所需时间更长,睡眠效率较差,更容易使用催眠药物(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酒、存在躯体不适、加班或夜班、离异或丧偶、个人年收入($5万~10万)、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都是失眠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多伴有躯体不适以及焦虑或抑郁症状。饮酒、加班或夜班、离异或丧偶、个人年收入($5万~10万)等都可能是失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睡眠质量数问卷 汉密尔顿抑郁量17项 汉密尔顿焦虑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路潜 耿妍 +2 位作者 王晓月 张卨 苏春燕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Health Status Short Form,SF-36)对75例老年腹... 目的了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Health Status Short Form,SF-36)对75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本组患者的PSQI总分为7.89±4.36,高于正常老年组(P<0.05),33例(44.0%)患者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好的患者除社会功能外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差者(P<0.05,P<0.0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结论本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影响其生活质量,建议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肾病 腹膜透析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睡眠数量 简明健康调查量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氦氖激光理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阮仁杰 刘茜茜 +1 位作者 金华丹 王崇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氦氖激光理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氦氖激光理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0,P<0.05)。治疗1周、2周、1月、2月、3月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7.27、12.02、19.26、11.79,P<0.05);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3.74、8.79、9.60、9.91,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氦氖激光理疗能显著降低PHN患者疼痛值和提升睡眠质量,促进PHN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理疗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芊 阮晓楠 +12 位作者 吴抗 杨屹 邱桦 王莹莹 刘晓琳 王小楠 柯居中 李智韬 陈晓丹 刘庆平 林涛 付朝伟 王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选取6个社区中符合条件的轻中度COPD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 目的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选取6个社区中符合条件的轻中度COPD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以PSQI>7者视为睡眠质量较差,生命质量评估采用欧洲五维三水平量表(EQ-5D-3L)进行。结果最终纳入273位轻中度COPD患者,其中轻度COPD患者占96.7%,60岁以上者占79.1%,27.5%的患者过去一年间发生过急性加重。29.3%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所有患者的EQ-5D-3L效应值平均得分为0.938±0.094,疼痛或不适最常见。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混杂因素后,与睡眠质量较好的患者相比,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生命质量更易处于较低水平(ORad=1.80,95%CI:1.03~3.14),这一关联在轻度患者中仍然存在,调整后OR为1.90(95%CI:1.07~3.36),日常睡眠障碍可能是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睡眠问题(ORad=1.26,95%CI:1.02~1.56)。结论社区轻中度COPD患者中睡眠质量较差者的生命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应在诊疗中关注患者睡眠质量以提升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睡眠数量(PSQI) EQ-5D-3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别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魏晨慧 郭锦丽 +3 位作者 程宏 王翠萍 史洁 李佳慧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20-212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别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月—6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择期手术的314例成年骨科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四肢骨折84例,关节疾病82例,颈椎疾病78例,腰椎疾病70例,采用匹兹堡睡... [目的]探讨不同类别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月—6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择期手术的314例成年骨科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四肢骨折84例,关节疾病82例,颈椎疾病78例,腰椎疾病7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唾液皮质醇(SC)浓度评估病人围术期睡眠质量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导致围术期病人睡眠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4类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PSQI评分高于入院前(P<0.05);71.43%腰椎疾病病人、60.98%的关节疾病病人、57.14%四肢骨折病人、46.15%颈椎疾病病人在围术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3种评估方式均显示腰椎疾病病人围术期睡眠质量最差,颈椎疾病病人睡眠质量相对较好,4类手术病人睡眠质量在围术期存在动态变化。重度疼痛是腰椎疾病病人围术期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焦虑是四肢骨折、关节疾病病人围术期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类别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不同,医护人员应结合各类病人睡眠质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防治措施,改善病人睡眠质量,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围术期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腰椎疾病 睡眠质量 阿森斯失眠量 唾液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6
17
作者 卢美枚 裴清华 +2 位作者 许芳 许静 金紫晨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索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失眠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PSQI、SCL-90采集原发性失眠患者的... 目的:探索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失眠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PSQI、SCL-90采集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失眠患者的PSQI总分均值为(12.65±3.04),241例SCL-90筛选阳性。失眠患者SCL-90各因子测评结果除偏执、敌对外均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饮食方面不适的患者211例,伴强迫者144例,伴焦虑者86例。睡眠质量、催眠药物、PSQI总分与SCL-90各因子显著正相关,此外强迫与睡眠障碍呈中度正相关。结论: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差。失眠患者伴有最多的3种自觉症状为睡眠饮食不适感、强迫及焦虑。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药物使用情况及睡眠整体状况与其心理障碍相互影响,强迫与睡眠障碍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睡眠质量 心理健康状况 相关性分析 睡眠质量 症状自评量 肝郁脾虚 强迫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市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42
18
作者 胡蕊 王华丽 +7 位作者 于鲁璐 王志峰 王冉 王岚 宋美 赵晓川 马玉霞 王学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初步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选取河北省4市区3176例60岁以上社区老年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睡眠...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初步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选取河北省4市区3176例60岁以上社区老年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睡眠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参与调查的3176例老人中有938例(29.5%)PQSI≥7分,其中男性286例,女性652例,男∶女=1∶2.3。ADL>26分者232例(7.3%),其中PQSI≥7分者132例(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L评分较高(OR=1.58)、需要生活照料(OR=1.49)、高龄(≥70岁)(OR=1.37)、女性(OR=1.69)、无业(OR=1.66)、脑力劳动(OR=1.92)、单身或丧偶(OR=1.33)、伴有躯体疾病(OR=2.18)者PQSI得分较高。居住地点固定(OR=0.81)、参加体育锻炼(OR=0.76)、参加读报纸/杂志/书籍(OR=0.82)、参加娱乐活动(OR=0.80)者PQSI得分较低。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较高年龄、女性、无职业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睡眠障碍 相关因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19
作者 胡汝锐 康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8,共5页
目的 探究经颅微电流刺激(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对于睡眠潜伏期大于50 min以上人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该研究为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在北京10个社区... 目的 探究经颅微电流刺激(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对于睡眠潜伏期大于50 min以上人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该研究为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在北京10个社区招募失眠患者,纳入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大于50 min、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11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得分>7分的患者。以11随机分组。试验组每日使用CES治疗仪,每次干预时间为15 min,时长14 d;对照组佩戴无电流刺激的同款治疗仪。使用期间监测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长、浅睡眠时长、深睡眠时长、快速动眼睡眠时长及觉醒次数,并在干预第7天、第14天、第4周后,进行PSQI和ISI量表评估,研究CES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38.2岁,中位SOL 84.7 min、PSQI评分14分、ISI评分19分。经过2周的干预,试验组SOL平均减少18.7 min,对照组减少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SQI评分减少3.4分,对照组减少2.9分(P=0.53);试验组ISI评分减少5.6分,对照组减少6.6分(P=0.51)。两组均未报道不良事件。结论 经颅微电流刺激可有效缩短失眠患者的入睡潜伏期,安全性高,但在主观睡眠体验改善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经颅微电流刺激 非药物治疗 睡眠潜伏期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贴压对失眠患者PQSI及ESS量表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澍欣 侯乐 +3 位作者 李均平 张宾 黄运旋 庄礼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429-1431,1435,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耳穴贴压、双侧耳穴贴压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验证耳穴贴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耳穴贴压组(单侧耳压组)、双侧耳穴贴压组(双侧耳压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20例。耳穴贴压组均... 目的:观察单侧耳穴贴压、双侧耳穴贴压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验证耳穴贴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耳穴贴压组(单侧耳压组)、双侧耳穴贴压组(双侧耳压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20例。耳穴贴压组均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心。单侧耳压组左右耳交替贴压,每侧3 d。双侧耳压组双耳均取上述耳穴,连续贴压6 d,休息1 d。常规针刺组取百会、安眠、申脉、照海、神门、三阴交为主穴行常规针刺,5次/周。3种疗法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变化情况。结果:3组均能明显降低PSQI及ESS量表得分(P<0.01),但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压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与双侧耳压、常规针刺疗效相当,但其操作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优于双侧耳压组及常规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耳针疗法 耳穴 睡眠质量 EPWORTH嗜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