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在某高校医学生中的信度与效度评价 被引量:191
1
作者 郑棒 李曼 +1 位作者 王凯路 吕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应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某高校医学生的睡眠质量,以评价其在该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某医学院抽取603名本科生,使用中文版PSQI量表和自... 目的:应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某高校医学生的睡眠质量,以评价其在该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某医学院抽取603名本科生,使用中文版PSQI量表和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再随机抽取171名调查对象于1个月后重测,采用多种信度和效度指标对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调查对象PSQI总分平均为5.38±2.34,量表条目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34,分半信度系数为0.655;重复测量的PSQI总分相关系数为0.530,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构效度评价中,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二因子结构模型为最优模型(拟合优度指数0.949,均方根残差0.083,比较拟合指数0.699),"催眠药物应用"维度因子载荷最低。以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好、差作为分组效标,PSQI总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PSQI总分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80-0.936)。结论:该量表用于医学生的睡眠质量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是该人群睡眠研究或筛检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指数 可重复性 结果 问卷调查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5年中国青少年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结果的元分析 被引量:104
2
作者 林荣茂 严由伟 唐向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39-844,共6页
目的:考察近15年来中国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研究状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49篇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测评工具的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研究报告.以正常成人为参照,将这些研究报告的数... 目的:考察近15年来中国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研究状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49篇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测评工具的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研究报告.以正常成人为参照,将这些研究报告的数据转换为效应量,并采用多水平技术的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再分析.49篇研究报告的时间跨度为1994~2009年,样本量为41130人.结果:(1)以正常成人为参照标准,青少年学生PSQI总分平均效应量为0.910(0.853〈ESSM〈0.967),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PSQI总分平均效应量分别为0.289(0.076〈sm〈0.502)、0.942(0.781〈ESsm〈1.103)和1.191(1.133〈ESsm〈1.249);(2)以女生为参照标准,男生PSQI总分平均效应量为0.012(-0.053〈ESsm〈0.077);(3)在多水平模型中,出版年代变量的β值为0.06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和高中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有随年代而逐步变差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青少年学生 多水平分析 睡眠质量指数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埋线对失眠症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海峰 姚红芳 周世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420-2422,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埋线疗法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取百会、神庭、风池(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百会、神庭... 目的:观察头穴埋线疗法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取百会、神庭、风池(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百会、神庭、风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等穴位,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于疗前、治疗第2周及第4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2周,传统针刺对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对睡眠因子的改善情况各有侧重;治疗第4周,针刺组和埋线组对各项睡眠因子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总体改善没有明显差异,但埋线组在后期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入睡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结论:头穴埋线与针刺疗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穴埋线疗法改善失眠患者入睡时间因子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埋线 失眠症 睡眠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睡眠障碍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黄世宏 王菁 +1 位作者 林星 周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睡眠障碍在妊娠女性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妊娠的中后期,其发生率远高于非妊娠妇女[1]。此外,睡眠质量与疼痛感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缺乏睡眠可能会增加对痛觉的敏感性,而改善睡眠则可能帮助降低疼痛感[2]。睡眠情况常用的评估量表为匹兹... 睡眠障碍在妊娠女性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妊娠的中后期,其发生率远高于非妊娠妇女[1]。此外,睡眠质量与疼痛感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缺乏睡眠可能会增加对痛觉的敏感性,而改善睡眠则可能帮助降低疼痛感[2]。睡眠情况常用的评估量表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在一项针对中国患者术后疼痛的调查中,剖宫产手术后有相当比例的产妇经历了中到重度的疼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指数 非妊娠妇女 评估量 睡眠障碍 疼痛感受 PSQI 睡眠质量 改善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伴睡眠障碍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析
5
作者 冯晓玲 姚睿婷 +1 位作者 韩昕宇 贾紫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探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伴睡眠障碍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睡眠质量指数分布差异性,以期为POI伴睡眠障碍的辨证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0例POI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伴睡眠障碍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睡眠质量指数分布差异性,以期为POI伴睡眠障碍的辨证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0例POI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选取满足睡眠障碍诊断的4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及性激素水平信息,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分析POI伴睡眠障碍中医证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POI伴睡眠障碍的主要中医证型为心肾不交证(41.98%)、脾肾阳虚证(22.22%)、肾虚肝郁证(20.99%)和肾虚血瘀证(14.81%),其中心肾不交证入睡时间最长,睡眠时间最短,更依赖于催眠药物,PSQI总分最高;心肾不交证与肾虚肝郁证睡眠质量最差;脾肾阳虚证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最高;各中医证型间F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E 2值由低到高分布为:心肾不交证、肾虚肝郁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多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POI伴睡眠障碍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心肾不交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肝郁证和肾虚血瘀证,其中最常见及睡眠质量最差的中医证型为心肾不交证,可能与雌激素E 2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睡眠障碍 中医证型 睡眠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蔡银香 杨雪球 +1 位作者 姜俊 任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26,共6页
目的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探讨CK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肾脏内科住院的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来评估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5分的患者分为睡眠正常组,PSQ... 目的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探讨CK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肾脏内科住院的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来评估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5分的患者分为睡眠正常组,PSQI评分>5分的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K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89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CKD患者,男性114例(60.3%),女性75例(39.7%),年龄(56.5±15.23)岁。PSQI评分7.00(5.00,8.00),睡眠正常组58例,睡眠障碍组131例,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69.3%。本研究显示在CKD1-3期中,患者睡眠正常组的比重更大(46.6%),而在CKD4-5期中,睡眠障碍组的占比更大(84.7%)。睡眠障碍组与睡眠正常组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叠加问题及日间功能紊乱等项目均具有差异(P<0.05),而在睡眠药物使用项目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退休或无业(OR=6.509,95%CI:1.844~22.976)与女性(OR=4.561,95%CI:1.241~16.767)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OR=0.960,95%CI:0.931~0.991)是睡眠障碍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eGFR的下降、CKD分期的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升高。此外,女性与无业或退休CKD患者的睡眠质量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睡眠障碍 睡眠时间 终末期肾病 睡眠质量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失眠障碍共病抑郁症患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记忆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芳 高建国 +1 位作者 张折折 陈贵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障碍共病抑郁症(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comorbid with depression,ICD)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在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ICD患者40例(ICD组),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障碍共病抑郁症(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comorbid with depression,ICD)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在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ICD患者40例(ICD组),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41例(CID组),并同期收集健康对照41名(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分别评估受试者的失眠和抑郁严重程度,并使用九盒迷宫评估受试者的记忆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TNF-β、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水平,分析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记忆功能相关性。结果ICD组和CID组的HAMD和PSQI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19.0(14.0,22.0)vs.10.0(7.5,12.5)vs.2.0(1.0,4.0);PSQI:17(15,19)vs.15(13,16)vs.2(0,3);P<0.01],ICD组也高于CID组(P<0.01)。ICD组和CID组的空间参考记忆(spatial reference memory,SRM)和空间工作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SWM)错误数多于对照组[SRM:2.5(1.0,4.0),vs.1.0(0,3.0)vs.0(0,1.0);SWM:5.00(4.00,7.75)vs.4.00(2.00,5.00)vs.1.00(1.00,2.50);P<0.01],且ICD组的SRM和SWM错误数也高于CID组(P<0.01)。ICD组和CID组血清TNF-α、TNF-β、IL-1β、IL-6和S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ICD组血清TNF-β和IL-6水平高于CID组(P<0.05)。在ICD组中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NF-α(r=0.394,P=0.021)和IL-1β(r=0.398,P=0.020)与SRW错误数呈正相关,TNF-β(r=0.381,P=0.026)和SAA(r=0.446,P=0.008)与SWM错误数正相关,且TNF-β与再认记忆错误数正相关(r=0.347,P=0.044)。结论ICD患者记忆损害较严重,可能与其较高的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抑郁症 炎症因子 记忆功能 共病状态 九盒迷宫 睡眠 汉密尔顿抑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市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42
8
作者 胡蕊 王华丽 +7 位作者 于鲁璐 王志峰 王冉 王岚 宋美 赵晓川 马玉霞 王学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初步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选取河北省4市区3176例60岁以上社区老年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睡眠...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初步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选取河北省4市区3176例60岁以上社区老年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睡眠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参与调查的3176例老人中有938例(29.5%)PQSI≥7分,其中男性286例,女性652例,男∶女=1∶2.3。ADL>26分者232例(7.3%),其中PQSI≥7分者132例(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L评分较高(OR=1.58)、需要生活照料(OR=1.49)、高龄(≥70岁)(OR=1.37)、女性(OR=1.69)、无业(OR=1.66)、脑力劳动(OR=1.92)、单身或丧偶(OR=1.33)、伴有躯体疾病(OR=2.18)者PQSI得分较高。居住地点固定(OR=0.81)、参加体育锻炼(OR=0.76)、参加读报纸/杂志/书籍(OR=0.82)、参加娱乐活动(OR=0.80)者PQSI得分较低。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较高年龄、女性、无职业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睡眠障碍 相关因素 睡眠质量指数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马琳 寇长贵 +5 位作者 常琳 孟祥飞 姚燕 史杰萍 单广良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7-793,共7页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长春市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现状的基线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为制定科学的睡眠障碍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11月本文作者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长...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长春市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现状的基线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为制定科学的睡眠障碍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11月本文作者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长春市朝阳区、绿园区、宽城区、南关区和农安区居民共3285人,在调查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人群睡眠质量进行评价,PSQI总分≥8分者判定为睡眠质量不良,描述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不良率;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状况等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并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与睡眠质量是否存在关联。结果:长春市居民PSQI总均分为(4.43±2.70)分,睡眠质量不良率为12.6%;单因素χ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人口来源(城/乡)、职业类型(脑力/体力)、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及腹部肥胖、吸烟与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有冠心病史、有躯体疼痛症状、有身体疲劳感、自我满意度低、家庭成员间冲突多和情绪不良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体质量指数(BMI)、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尚未见与睡眠障碍有显著性关联。结论: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不良现象较为普遍,应重点关注女性、农村人口、体力劳动者、婚姻状况不好者等睡眠质量不良的高危人群,提倡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指数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睡眠习惯与主观睡眠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彦 徐广明 +2 位作者 尹慧芳 杨建立 田红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1-908,共8页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人睡眠习惯及其与主观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年开展的天津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该项目采取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在天津市16个区县随机抽取100个村/居委会中的15538名≥18周...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人睡眠习惯及其与主观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年开展的天津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该项目采取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在天津市16个区县随机抽取100个村/居委会中的15538名≥18周岁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调查时≥60周岁的3272名老年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入户完成面对面访谈。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问卷测量主观睡眠质量,自编睡眠行为调查表测查睡眠习惯。结果:社区老年人睡眠潜伏期中位数为20 min(0,360);平均睡眠时长为(7.2±1.4)h。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六点前起床(参照组:06∶00前起床)[06∶00~07∶59(OR=1.46,95%CI=1.03~2.07);8∶00~9∶59(OR=2.58,95%CI:1.27~5.28);10∶00^(OR=12.84,95%CI:2.17^75.84)]、睡眠潜伏期短(参照组:0~15min)[16~30 min(OR=6.06,95%CI:3.54~10.37);31~60 min(OR=52.21,95%CI:30.1~90.54);60 min以上(OR=138.14,95%CI:73.96~258.04)]和睡眠时间长(参照组:7 h以上)[6~7h(OR=3.32,95%CI:2.26~4.88);5~6 h(OR=10.72,95%CI:6.83~16.83);0~5 h(OR=43.97,95%CI=23.7~81.39)]是主观睡眠质量的保护性因素;而滞床时间长(参照组:0~15min)[31~60 min(OR=3.53,95%CI:2.31~5.37);61 min以上(OR=12.80,95%CI:6.93~23.65)]和近1月睡眠不规律天数多(OR=1.29,95%CI:1.07~1.57)是主观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睡眠习惯随着不同性别、年龄段而变化,多种睡眠习惯与主观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睡眠习惯 睡眠质量指数 主观睡眠质量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诉失眠的门诊就诊者主客观评估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 被引量:41
11
作者 张磊 马燕桃 +2 位作者 李瑞芳 张卫华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失眠者的主观睡眠感与实际睡眠情况常有不一致的现象,本研究通过探讨以失眠为主诉的门诊就诊者睡眠质量的主观、客观评估指标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失眠的整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64例以失眠为主诉的接受... 目的:失眠者的主观睡眠感与实际睡眠情况常有不一致的现象,本研究通过探讨以失眠为主诉的门诊就诊者睡眠质量的主观、客观评估指标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失眠的整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64例以失眠为主诉的接受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的门诊患者的资料,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主观睡眠质量,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生命质量,用贝克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问卷(BAI)评估情绪状态。以17例正常人的PSG数据作为客观睡眠质量的基础对照。结果:本组失眠就诊者90%主观评价睡眠质量差,其PSG指标中与正常对照相比睡眠潜伏期延长、清醒次数增加、睡眠效率降低、快动眼睡眠潜伏期延长(均P<0.05)。失眠就诊者PSQI总分与SF-36生理健康总分呈负相关(r=-0.25,P<0.05),但以BDI、BAI分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与SF-36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总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SG主要指标与SF-36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总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失眠者主观感受的睡眠质量更可能与生命质量相关,但与失眠相关的抑郁、焦虑情绪可能起到主要作用,这提示失眠治疗中应重视改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以及识别和处理情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与睡眠维持障碍 睡眠质量指数 多导睡眠 生命质量 焦虑 抑郁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白雪 朱亚鑫 +2 位作者 王子琪 王东博 曲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9-740,744,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辽宁省某大学的24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PSQI平均分数为(4.54...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辽宁省某大学的24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PSQI平均分数为(4.54±2.37)分,18.1%的大学生PSQI≥8分,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男生的睡眠质量较女生差(P<0.05)。吸烟、喝酒、参加体育锻炼和心理因素为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其中"睡眠障碍"这一方面的情况尤为严重,学校及有关部门应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大学生 睡眠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差异及相关因素(英文) 被引量:19
13
作者 潘集阳 马文彬 +2 位作者 张继辉 梁华君 马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背景慢性失眠患者由于警觉性和浅睡比例较高,常判断不清入睡与觉醒的界限,表现为对失眠特别是入睡困难和睡眠时间不足的严重程度常有夸大,即使使用药物改善睡眠后也有同样的表现,而原发性失眠患者伴有明显的心身症状。因此我们观察患者... 背景慢性失眠患者由于警觉性和浅睡比例较高,常判断不清入睡与觉醒的界限,表现为对失眠特别是入睡困难和睡眠时间不足的严重程度常有夸大,即使使用药物改善睡眠后也有同样的表现,而原发性失眠患者伴有明显的心身症状。因此我们观察患者主观与客观睡眠质量的差异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影响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共收录慢性失眠患者55例,男24例,女3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原发性失眠症诊断标准,采用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失眠。排除患有符合DSM-IV轴I障碍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者及明显躯体疾病者。收录正常对照组共15名,男8名,女7名。其中性别及年龄与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有超过1周失眠主诉者及患有符合DSM-IV轴I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者及明显躯体疾病者。所有受试者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在多导睡眠仪监测前3d连续的睡眠日记;并在睡眠监测前晚进行一夜的预睡。结果①分析显示,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无论主观或客观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主观睡眠时间为(157.8±141.7)minv.s(423.4±42.8)min,P<0.001;客观睡眠时间为(332.2±154.7)minv.s(418.1±47.8)min,P=0.009;主观入睡潜伏期为(80.3±73.7)minv.s.(19.2±8.6)min,P<0.001;客观睡眠潜伏期为(23.2±25.4)minv.s.(7.7±4.7)min,P=0.017;主观睡眠效率为(0.52±0.27)v.s.(0.91±0.05),P<0.001;客观睡眠效率为(0.67±0.28)v.s.(0.90±0.07),P<0.001]。②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慢性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潜伏期大于PSG监测值[(80.3±73.7)minv.s.(23.2±25.4)min,P<0.001],主观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低于PSG监测值[分别为(157.8±141.7)minv.s.(332.2±154.7)min,P<0.001;(0.52±0.27)v.s.(0.67±0.28),P<0.001];而正常对照组除在主、客观睡眠潜伏期存在差异[(19.2±8.6)minv.s.(7.7±4.7)min,P=0.019]外,其他观察值均无明显差异。③患者主观与客观睡眠潜伏期差值与STAI总分、TAI及SAI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374及0.397,P<0.05),而与病程、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主客观睡眠效率差值与STAI各项目分及病程、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过分夸大失眠严重程度的倾向,主客观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与入睡潜伏期均有明显的差别,其主客观睡眠潜伏期的差异与患者的特质焦虑水平及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提示焦虑症状在其主客观睡眠质量差异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指数 多导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贴压对失眠患者PQSI及ESS量表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澍欣 侯乐 +3 位作者 李均平 张宾 黄运旋 庄礼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429-1431,1435,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耳穴贴压、双侧耳穴贴压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验证耳穴贴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耳穴贴压组(单侧耳压组)、双侧耳穴贴压组(双侧耳压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20例。耳穴贴压组均... 目的:观察单侧耳穴贴压、双侧耳穴贴压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验证耳穴贴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耳穴贴压组(单侧耳压组)、双侧耳穴贴压组(双侧耳压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20例。耳穴贴压组均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心。单侧耳压组左右耳交替贴压,每侧3 d。双侧耳压组双耳均取上述耳穴,连续贴压6 d,休息1 d。常规针刺组取百会、安眠、申脉、照海、神门、三阴交为主穴行常规针刺,5次/周。3种疗法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变化情况。结果:3组均能明显降低PSQI及ESS量表得分(P<0.01),但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压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与双侧耳压、常规针刺疗效相当,但其操作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优于双侧耳压组及常规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耳针疗法 耳穴 睡眠质量指数 EPWORTH嗜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于媛媛 陈怀龙 +3 位作者 逄坤芳 张高峰 姜燕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七氟醚对全麻术后睡眠质量及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18~49岁,BMI 18.5~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60):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采用相同药物...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七氟醚对全麻术后睡眠质量及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18~49岁,BMI 18.5~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60):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采用相同药物麻醉诱导;P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入4~12 mg·kg^-1·h^-1,间断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顺阿曲库铵0.1 mg/kg,维持BIS 40~60;S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吸入MAC 1.0~1.3,间断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顺阿曲库铵0.1 mg/kg,维持BIS 40~60。观察术前1 d及术后1、3、7、30 d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晨尿硫酸褪黑素浓度。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3 d P组PSQI明显升高,术后1d S组PSQI明显升高(P<0.05)。术后3 d S组的PSQI明显低于P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 d P组褪黑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d S组褪黑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 S组褪黑素浓度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全麻术后睡眠质量都有明显影响,但七氟醚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较丙泊酚短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全身麻醉 褪黑素 睡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丽 杨雪琴 +3 位作者 程娟 冯燕君 惠让松 刘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8月在空军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和自编睡眠质量影响因素问卷调查。PSQI统计结果与国内刘贤臣等报道的...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8月在空军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和自编睡眠质量影响因素问卷调查。PSQI统计结果与国内刘贤臣等报道的112例正常成人和45例失眠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有75例(59.5%)存在睡眠障碍,69例(54.8%)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较差,89例(70.6%)认为睡眠质量与银屑病的病情相关。PSQI均值7.35±2.29,在评分≥2分的评测项目中,入睡时间延迟得分最高,其次为日间功能障碍,再次为睡眠障碍。银屑病患者组PSQI总分及各评测项目得分与正常成人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银屑病患者组与失眠症患者组在PSQI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两个项目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舒缓压力,改善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睡眠质量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俊英 陶媛 +2 位作者 李力 唐素英 蒋晓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了解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大坪医院(所)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就诊、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研究组,n=45)和健康孕妇(对照组,n=45)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目的了解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大坪医院(所)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就诊、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研究组,n=45)和健康孕妇(对照组,n=45)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onography,PSG)监测。结果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PSQI总分(11.46±4.78)分,睡眠质量差的占93.3%,对照组PSQI总分(6.35±3.28)分,睡眠质量差的占26.7%,研究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及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长(P<0.01),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睡眠效率明显下降(P<0.05);浅睡(S1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期睡眠)减少,S1期睡眠与S3+S4期睡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增多(P<0.05)。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主、客观睡眠质量均差,以入睡困难、易醒、REM潜伏期缩短及REM睡眠时间增多为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睡眠质量 抑郁症 睡眠质量指数 多导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睡眠质量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郭亮 林飞 +3 位作者 于美刚 戴惠军 黄慧梅 潘灵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睡眠质量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经腹行肿瘤根治术患者,年龄65~86岁,BMI 18~25kg/m2,ASAⅠ-Ⅲ级。术前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分为睡眠障碍... 目的探讨术前睡眠质量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经腹行肿瘤根治术患者,年龄65~86岁,BMI 18~25kg/m2,ASAⅠ-Ⅲ级。术前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分为睡眠障碍组(≥5分,D组)和睡眠正常组(<5分,C组),每组50例,男71例,女29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40~60。记录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阿托品、麻黄碱、艾司洛尔、硝酸甘油等使用情况,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1~5d数字疼痛(NRS)评分和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QoR-40)总分。采用意识模糊评定量表(CAM)于术前1d和术后1~5d进行谵妄评估。结果 D组术前PSQI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和血管活性药使用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术后1、2和3d,D组NRS评分明显高于C组,QoR-40总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5d,两组总计21例(21.0%)发生POD,其中D组15例(30.0%)和C组6例(12.0%),D组POD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D组POD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术后2dD组POD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术前睡眠障碍可增加老年患者POD发生率并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术后谵妄 老年患者 睡眠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马芹颖 李冰 +3 位作者 许勇 刘萌 王铭维 王彦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4609-4614,共6页
背景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是指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但针对该人群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12月—2017年6... 背景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是指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但针对该人群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12月—2017年6月参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社区脑卒中筛查的居民作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采用《2016年度心脑血管病影响因素社区、乡镇人群追访干预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试,并在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收集其基本测量指标(如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以PSQI总分>7分作为低睡眠质量,PSQI总分≤7分作为正常睡眠质量进行分析。调研过程中,调查人员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讲解,由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口述作答,调查人员填写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依据“8+2”项脑卒中影响因素及判定标准对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761份,回收有效问卷47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05%。共373例受试者存在低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95%CI(1.018,1.043)〕、性别〔OR=1.478,95%CI(1.116,1.957)〕、婚姻状况〔OR=1.044,95%CI(1.005,1.085)〕、退休情况〔OR=2.402,95%CI(1.758,3.281)〕、饮酒情况〔OR=1.395,95%CI(1.157,1.681)〕、饮食情况〔OR=1.411,95%CI(1.221,1.630)〕、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OR=1.484,95%CI(1.176,1.873)〕是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问题不可忽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退休情况、饮酒情况、饮食情况、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是该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异常 卒中 横断面研究 睡眠质量指数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儿科ICU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的措施与效果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实 叶天惠 +4 位作者 朱慧云 杜娟 孙丽芳 罗薇 熊晓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8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分析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对儿科ICU护士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实施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前和实施1年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我院109名儿科ICU护士的睡眠状况进行追踪评估。结果:实施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前儿科... 目的:分析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对儿科ICU护士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实施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前和实施1年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我院109名儿科ICU护士的睡眠状况进行追踪评估。结果:实施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前儿科ICU护士PSQI得分为(7.79±1.43)分,其中60.73%的儿科ICU护士存在睡眠问题,与儿科普通病区护士相比,在睡眠时间、总分和睡眠质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前和实施1年后,儿科ICU护士PSQI得分比较,除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预前,提示干预效果好。结论:儿科ICU护士的睡眠质量低于儿科普通病房护士,保障护士下夜班睡眠时间可明显改善儿科ICU护士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夜班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指数 儿科ICU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