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匡互生与立达学园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志浩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58,共3页
-
-
关键词
匡互生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邵阳县
袁世凯
邵东县
文字狱
长沙市
-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再探讨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孔凡岭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22,30,共7页
-
文摘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及北洋政府对内压榨对外妥协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是由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影响;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些为学术界所公认并多有论述。另外还有一点,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那就是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所见到的史料来说明这一问题。
-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留日学生
爆发原因
军事协定
五四爱国运动
卖国贼
匡互生
北京学
巴黎和会
许德珩
-
分类号
K26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立达学园:一所特立独行的学校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项红专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管理处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2-44,共3页
-
文摘
1925年,中国近代新教育思想的研究者和实践家匡互生等人在上海创办立达学园。立达学园是一所特立独行的学校:立达不称“学校”,立达不设校长,立达教师为先,立达不立校规,立达自由宽松,立达兴办农场。
-
关键词
立达学园
匡互生
“引发”
导师会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西北文化教育界的先驱杨明轩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军孝
李敬谦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03-108,共6页
-
文摘
杨明轩是西北现代史上文化教育界的先驱。早在“五四”时期,他就抱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不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为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1 杨明轩(1891—1967)原名杨荃骏。世居陕西省户县黄堆村,出身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慈禧、光绪自身难保逃到西安。
-
关键词
文化教育事业
崇高理想
平民教育
教育与社会
陕西人
思想政治教育
匡互生
高等师范
教育方针
教育思想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五四”运动中的讨贼对联
- 5
-
-
作者
邵玉
-
出处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
文摘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集合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悼余孽死有头。上面右边题着:“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遗臭千古。”下面左边题着:“北京学界同挽。”这副时联是北京高师张润芝在匡互生、周予同等指导下,共同创作的。它对仗工整,以古喻今,痛快淋漓地表达了人民对三个卖国贼的切齿痛恨和诅咒,在北京广为流传。
-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对联
北京学
游行示威
天安门
卖国
匡互生
-
分类号
K26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 6
-
-
作者
陈荩民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20-22,共3页
-
文摘
我国自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王朝及军阀的统治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既没有民主又没有科学。1915年,北京出版《新青年》,激发起青年要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巴黎和会,理应收回山东主权,并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然而,和会却作出决议: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一概让给日本。这样,中国就以“战胜国”的资格受到“战败国”的待遇。消息传来,举国上下,群情激愤。
-
关键词
五四运动
行列
巴黎和会
二十一条
抵制日货
卖国贼
战胜国
匡互生
山东主权
牢房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