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魏均田制实施考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金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共20页
史书中关于北魏均田制实施的记载颇为零星,难以窥其大略。北朝后期的三通碑铭和文书资料为认识北魏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西魏大统四年(538)《白实等造中兴寺石像记》记载宗氏家族成员施地兴建佛教功德之事,除白田(即露田... 史书中关于北魏均田制实施的记载颇为零星,难以窥其大略。北朝后期的三通碑铭和文书资料为认识北魏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西魏大统四年(538)《白实等造中兴寺石像记》记载宗氏家族成员施地兴建佛教功德之事,除白田(即露田或倍田)外,宅田、园田、麻田等田地名称均见于北魏均田令,是均田制在当地实施的铁证。作为北朝均田制和赋税制实施的最重要的实物证据,西魏大统十三年(547)敦煌籍帐文书亦有助于认识北魏均田制的实施情况,文书所见"麻"、"正"、"园"田即北魏均田令中的"麻田"、"露田"、"居住园宅",本文选取刘文成和叩延天富两户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北齐武成帝大宁二年(562)所立《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记载严氏家族成员在东魏武定四年(546)及其后两次"各舍课田"建立义坊之事,"世业课田"显示在河清三年(564)令颁布前东魏境内麻田已具世业性质,均田制老免还田、以丁男(女)作为受田对象的规定均有所体现。均田制的实施是为了抑制豪强,限制地权过度集中,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土地买卖和兼并仍时有发生,在公权力侵蚀和政局动荡的影响下,北魏晚期均田制的相关规定被突破的情形日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均田制 白实等造中兴寺石像记 大统十三年敦煌籍帐文书 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 土地买卖与兼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均田制建置散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康荪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建国以来,国内学者对北魏均田制建设发生的历史渊源已发表了一系列讨论文章,一种倾向性意见是将均田制的建设不同程度上归之于拓跋族畿内计口受田制度在北中国的推演。在此认识基础上,关于北魏均田制的措置实施范围,近年有同志提出了鲜... 建国以来,国内学者对北魏均田制建设发生的历史渊源已发表了一系列讨论文章,一种倾向性意见是将均田制的建设不同程度上归之于拓跋族畿内计口受田制度在北中国的推演。在此认识基础上,关于北魏均田制的措置实施范围,近年有同志提出了鲜卑族是北朝均田制实施的重点对象。与此相左,程应鏐先生认为均田制令未曾在鲜卑族和新民聚居的畿内以及近畿地区实行,均田的真正实施对象是居于中原地区的汉族坞壁主、荫附以及自耕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均田制 鲜卑族 计口受田 均田 中原地区 拓跋 商品经济 统治者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均田制的性质及其实施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兴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我这篇文章是对北魏均田制的一次初步探索,主要想了角北魏均田制的性质和实施的概况。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打算先从均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谈起。一、均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均田制实行前,北魏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种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其... 我这篇文章是对北魏均田制的一次初步探索,主要想了角北魏均田制的性质和实施的概况。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打算先从均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谈起。一、均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均田制实行前,北魏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种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其是种族矛盾。拓跋政权建立后,便对汉族和其它被统治部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屠杀与压迫.宋书索(?)传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均田制 寺院地主 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世族 孝文帝 封建制 公社 中央政权 种族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北魏的均田制度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登原 《人文杂志》 1957年第3期10-20,共11页
一北魏均田制度与三长制度北魏均田制度,今为便于研究,抄录全文如次:“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授... 一北魏均田制度与三长制度北魏均田制度,今为便于研究,抄录全文如次:“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授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迁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但通人倍田分。于分虽盈,没则迁田,不得以充露田之数。不足者,以露田充倍。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夺其不毕之地。于桑榆地分,杂莳余果,及多种桑榆者不禁。诸应还之田,不得种桑榆枣果,种者以违令论。地人还分。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均田制 均田 三十年 孝文帝 十三年 二十年 三长制 地主 食货志 奴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立三长、行均田孰先孰后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明孔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4-48,共5页
关于北魏行均田、立三长的时间顺序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混乱的症结在于未能将均田令的颁布与均田制的推行区分考察,指出:北魏颁布均田令在前(太和九年十月),设置三长制在后(太和十年二月),而均田制的普遍推行则稍晚于三长制确立的时... 关于北魏行均田、立三长的时间顺序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混乱的症结在于未能将均田令的颁布与均田制的推行区分考察,指出:北魏颁布均田令在前(太和九年十月),设置三长制在后(太和十年二月),而均田制的普遍推行则稍晚于三长制确立的时间。所以,如果说均田令颁布与三长制设置的时间顺序,一定是均田令在前,三长制在后,若论均田制推行和三长制创置的时间顺序,则是三长制先于均田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长制 均田 北魏均田制 世族 文献通考 豪强地主 孝文帝 历史条件 土地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均田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武建国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65-72,86,共9页
均田制从北魏至唐历时近三百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史学界很重视对均田制的研究,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曾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一九七八年以来,又展开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再探... 均田制从北魏至唐历时近三百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史学界很重视对均田制的研究,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曾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一九七八年以来,又展开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再探讨。据统计,建国以来先后发表的专题性论文已达六十余篇,若再加上各种涉及均田制研究的文章,那数量就更多了。现在,我们试将建国以来均田制研究和讨论的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均田制 均田 拓跋焘 土地制度 永业田 研究综述 大土地所有制 农村公社 农民 唐长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朝的均田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业农 《文史哲》 1955年第2期33-41,共9页
均田制度是创自北魏,相沿实行至北朝、隋、唐,直到唐朝安史之乱以前,方宣告彻底崩溃。均田制初行时,原是北魏开国时期,招收流散和安置迁徙人口的一种荒地分配的办法,後来到了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才变成系统的土地制度。是以封建国家定... 均田制度是创自北魏,相沿实行至北朝、隋、唐,直到唐朝安史之乱以前,方宣告彻底崩溃。均田制初行时,原是北魏开国时期,招收流散和安置迁徙人口的一种荒地分配的办法,後来到了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才变成系统的土地制度。是以封建国家定期配分的假公有制,代替蒙强大族往意扩占的私有制。它仅限制了豪强大族,除在原来占有的土地外,不得再恣意兼并掠夺;政府将无主的荒地和新被豪强占去的熟地,按照法定的制度,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或游食无业的流民。这一措施,可算是对战国以来土地私人所有制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使中国北方因战乱而死去的私人大土地所有制,暂时失去复活的机会;同时恢复了北方自汉末以降二百年来的残破经济,加强了北朝中央集权的统治。最後,奠定了隋朝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结束了三百年来南北分裂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均田制 初期 土地制度 孝文帝 中国 土地所有制 地方势力 中央集权 均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魏社会经济的性质问题——评李亚农先生关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的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粟寄沧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57年第1期39-55,共17页
【正】 李亚农先生在所著“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一书中,对北魏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北魏的土地制度,做了相当详细的分析。李先生认为北魏社会不是封建制社会,而是前封建制社会。理由是:“北魏的土地制度,又不是封建土地所... 【正】 李亚农先生在所著“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一书中,对北魏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北魏的土地制度,做了相当详细的分析。李先生认为北魏社会不是封建制社会,而是前封建制社会。理由是:“北魏的土地制度,又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氏族制社会的土地公有制。”至于“封建的士地占有,在北魏还是有的,不过,没有在经济生活中占主要成分。”李先生又认为:“由奴隶制社会而封建制社会——中国的阶级社会,发展到北魏的时代,已经有了两千年左右的历史。由于落后民族的入侵,中国北部的经济生活竟倒退了两千年。”为什么会倒退呢?因为“均田制的生产力比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力还要差。均田制降低了当时的生产力。北魏普遍地以预备休耕的倍田授给农民,就是土地生产力大大地降低了的铁证。”以上就是李先生在分析研究北魏社会经济之后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我认为李先生对于北魏社会经济性质的诊断,是值得商榷的。以下我将根据历史的事实阐述我个人对于北魏社会经济性质的一点粗浅的意见,请李先生和同志们多多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均田制 封建制 土地制度 社会经济 世家大族 拓跋 氏族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食货志 孝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李亚农先生对北魏社会的研究——关于“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的后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兴业 《文史哲》 1955年第12期50-56,共7页
李亚农先生在他所著的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后编中说,北魏时期中国北方由封建社会改变成了“前封建制”社会,“这种前封建制”是由“氏族制的土地制度与封建制的剥削方式混合而成的”社会制度。我认为这种看法在观点上很有问... 李亚农先生在他所著的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后编中说,北魏时期中国北方由封建社会改变成了“前封建制”社会,“这种前封建制”是由“氏族制的土地制度与封建制的剥削方式混合而成的”社会制度。我认为这种看法在观点上很有问题,这里特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度 北魏均田制 氏族制 封建土地制度 孝文帝 周族 拓跋 中国 剥削方式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唐间限田思想的发展变化看王莽的王田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锡鹏 《齐鲁学刊》 1988年第1期76-80,共5页
对王莽及其改制的研究,若干年来一直引起史学界不少人的兴趣,但是智者见其智,仁者见其仁。肯定王莽的意见固然有其理论和史料上的依据,而否定王莽的意见亦复如此。不过,这两种意见都没有把王莽改制的理论及其具体政策,放到封建社会里与... 对王莽及其改制的研究,若干年来一直引起史学界不少人的兴趣,但是智者见其智,仁者见其仁。肯定王莽的意见固然有其理论和史料上的依据,而否定王莽的意见亦复如此。不过,这两种意见都没有把王莽改制的理论及其具体政策,放到封建社会里与其相关的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去作宏观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有些问题就看得不太清楚。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以期从一个侧面对王莽改制谈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改制 土地买卖 汉唐间 王田 封建统治者 北魏均田制 封建社会 田制 土地兼并 土地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启汉研究员
11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苏轼 中国古代史研究 读者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北魏均田制 拓跋鲜卑 学术论文 地名委员会 民族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