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1
作者
李美霖
陈月泽
+2 位作者
林弘
许婷钰
李忠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6,共9页
【目的】研究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及对环境因子响应机制,为北部湾海域鱼类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10月和12月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资源展开调查,分析秋冬季节鱼类物种组成及变化规律,采用相对重要...
【目的】研究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及对环境因子响应机制,为北部湾海域鱼类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10月和12月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资源展开调查,分析秋冬季节鱼类物种组成及变化规律,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优势种情况,计算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多样性变化规律,构建广义加性模型分析3种指数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与结论】北部湾东北部海域共鉴定鱼类59科99属139种,物种数以秋季较高,冬季较低。秋季第一优势种为克氏副叶鲹(Alepes kleinii),冬季第一优势种为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长棘犁齿鲷、日本海鰶(Nematalosa nasus)等优势种的质量贡献比高于数量贡献比,两季优势种均以中大型鱼类为主。该海域秋季多样性指数为4.544、丰富度指数为8.139、均匀度指数为0.666;冬季多样性指数为4.218、丰富度指数为6.514、均匀度指数为0.648,3种指数均以秋季较高。广义加性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冬季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随溶解氧质量浓度增加呈减小趋势,随海表盐度和水深增加呈总体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与各环境因子相关性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环境因子
广义加性模型
北部湾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部湾东北部游泳生物资源现状
被引量:
23
2
作者
袁华荣
陈丕茂
+5 位作者
贾晓平
唐振朝
秦传新
余景
蔡文贵
舒黎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2009年至2010年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表明,该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0种,其中鱼类有209种(硬骨鱼类205种,软骨鱼类4种),隶属15目、70科、119属;甲壳类76种;头足类15种。底层鱼类100种,近底层鱼类72种,中上层鱼类29种,岩礁性鱼...
2009年至2010年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表明,该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0种,其中鱼类有209种(硬骨鱼类205种,软骨鱼类4种),隶属15目、70科、119属;甲壳类76种;头足类15种。底层鱼类100种,近底层鱼类72种,中上层鱼类29种,岩礁性鱼类8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47.85%,34.45%,13.87%和3.83%。暖水性鱼类153种,暖温性鱼类55种,冷温性鱼类1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73.20%,26.32%和0.48%。游泳生物种类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资源密度指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密度随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年平均资源密度为522.925 kg.km-2,约相当于该海域原始渔业资源密度的1/10;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夏、秋季最高。估算了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潜在渔业资源量为1.092×105t.a-1,最大可捕量为5.460×104t.a-1。比较了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历史变动情况,对渔业资源的进一步养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生物资源
北部湾东北部
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1
作者
李美霖
陈月泽
林弘
许婷钰
李忠炉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2YFD2401305)
广西渔业资源调查项目(GXZC2022-G3-001062-ZHZB)。
文摘
【目的】研究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及对环境因子响应机制,为北部湾海域鱼类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10月和12月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资源展开调查,分析秋冬季节鱼类物种组成及变化规律,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优势种情况,计算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多样性变化规律,构建广义加性模型分析3种指数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与结论】北部湾东北部海域共鉴定鱼类59科99属139种,物种数以秋季较高,冬季较低。秋季第一优势种为克氏副叶鲹(Alepes kleinii),冬季第一优势种为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长棘犁齿鲷、日本海鰶(Nematalosa nasus)等优势种的质量贡献比高于数量贡献比,两季优势种均以中大型鱼类为主。该海域秋季多样性指数为4.544、丰富度指数为8.139、均匀度指数为0.666;冬季多样性指数为4.218、丰富度指数为6.514、均匀度指数为0.648,3种指数均以秋季较高。广义加性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冬季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随溶解氧质量浓度增加呈减小趋势,随海表盐度和水深增加呈总体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与各环境因子相关性均不明显。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环境因子
广义加性模型
北部湾东北部
Keywords
fish divers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northeastern Beibu Gulf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P7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部湾东北部游泳生物资源现状
被引量:
23
2
作者
袁华荣
陈丕茂
贾晓平
唐振朝
秦传新
余景
蔡文贵
舒黎明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基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防城港海洋工程项目渔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68)
文摘
2009年至2010年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表明,该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0种,其中鱼类有209种(硬骨鱼类205种,软骨鱼类4种),隶属15目、70科、119属;甲壳类76种;头足类15种。底层鱼类100种,近底层鱼类72种,中上层鱼类29种,岩礁性鱼类8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47.85%,34.45%,13.87%和3.83%。暖水性鱼类153种,暖温性鱼类55种,冷温性鱼类1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73.20%,26.32%和0.48%。游泳生物种类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资源密度指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密度随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年平均资源密度为522.925 kg.km-2,约相当于该海域原始渔业资源密度的1/10;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夏、秋季最高。估算了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潜在渔业资源量为1.092×105t.a-1,最大可捕量为5.460×104t.a-1。比较了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历史变动情况,对渔业资源的进一步养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游泳生物资源
北部湾东北部
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
Keywords
nekton resources
northeast Beibu Gulf
species composition
seasonal variation
分类号
S932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部湾东北部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李美霖
陈月泽
林弘
许婷钰
李忠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部湾东北部游泳生物资源现状
袁华荣
陈丕茂
贾晓平
唐振朝
秦传新
余景
蔡文贵
舒黎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