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央深水水道沉积模式:来自地震沉积学的证据
- 1
-
-
作者
曲洋洋
李涛
胡望水
张洋
-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57-4966,共10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2-002-005)。
-
文摘
深水水道及其沉积单元百万年尺度的演化与物源供给、海平面升降、古地形和构造运动等因素有关,海平面升降的速率对深水水道及其周缘沉积单元的类型、规模和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未曾深入探究。以北亚特兰大盆地渐新统中央深水水道为例,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分析深水水道沉积单元地震相特征,利用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技术刻画深水水道沉积单元平面分布,利用分频融合技术分析沉积单元演化和砂体分布规律,建立百万年尺度下不同海平面升降速率背景的深水水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早渐新世至晚渐新世依次发育砂质深水水道-末端扇复合体系、砂泥质充填深水水道-决口扇体系和泥质深水水道体系,块体搬运沉积始终伴生发育,沉积演化过程主要受全球海平面控制,可以划分为早渐新世海平面缓慢下降期、中渐新世海平面快速上升期和晚渐新世海平面快速下降期,海平面缓慢下降有利于陆源粗碎屑物质通过深水水道向大洋盆地输送,是形成砂质深水水道-末端扇-大型伴生块体搬运的重要前提,故而下渐新统砂体最为发育。
-
关键词
分频融合
地震相
北部地堑
渐新世
地震属性
-
Keywords
spectral decomposition
seismic facies
northern graben
Oligocene
seismic attribute
-
分类号
TE122.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