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孟 曾梦楠 +3 位作者 张志广 张靖柯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nion HP-20、Toyopearl HW-40柱、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北葶苈子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nion HP-20、Toyopearl HW-40柱、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北葶苈子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甲酯(2)、对羟基苯甲酸(3)、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1,2-bis [2-(2-hydroxyethoxy) ethyl] ester (4)、苄基-β-D-葡萄糖苷(5)、2-苯乙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6)、对羟基苯乙腈(7)、邻羟基苯乙腈(8)、N-乙酰基色氨酸(9)、尿嘧啶核苷(10)、methyl dioxindole 3-acetate (11)、dioxindole-3-acetic acid (12)、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13)、4-amino-4-carboxychroman-2-one (1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5)、异鼠李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6)、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17)、三叶苷(18)、根皮素-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9)。结论化合物1~9、11~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葶苈子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葶苈子炮制前后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慧慧 张莉 +2 位作者 杨方方 冯卫生 郑晓珂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18-2024,共7页
目的比较北葶苈子炮制前后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H2O2诱导H9c2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同时加入北葶苈子生品及炮制品(400、200、100μg/mL)处理细胞6 h。MTT法检测H9c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线粒体... 目的比较北葶苈子炮制前后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H2O2诱导H9c2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同时加入北葶苈子生品及炮制品(400、200、100μg/mL)处理细胞6 h。MTT法检测H9c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率、自噬空泡,Incell-Western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并检测细胞LDH、MDA、T-SOD、GSH-PX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北葶苈子炮制前后均能降低H9c2细胞凋亡率、自噬空泡、ROS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值(P<0.01),增加线粒体膜电位(P<0.01),降低细胞培养液中LDH及细胞MDA水平(P<0.01),提高细胞T-SOD、GSH-PX水平(P<0.05,P<0.01);北葶苈子炮制品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P<0.05)。结论北葶苈子炮制前后均可有效改善由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与其调节氧化应激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葶苈子 H9C2细胞 凋亡 自噬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葶苈子黄酮苷类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7
3
作者 石萍萍 李晓霞 +3 位作者 宗琪 韩立峰 王涛 张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1-696,共6页
为了解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从其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成分,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7-二-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 为了解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从其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成分,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7-二-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4)、quercetin-3-O-[2-O-(6-O-E-sinapoyl)-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O-[(6-O-trans-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7-O-β-D-吡喃葡萄糖苷(6)、isorhamnetin-3-O-sophoroside(7)和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8)。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独行菜属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6的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葶苈子 化学成分 黄酮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葶苈子GGPS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利刚 赵乐 +3 位作者 李英超 冯卫生 匡海学 郑晓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3期485-491,共7页
目的:获得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中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S)的编码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蛋白。方法:根据北葶苈子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的GGPS基因序列,设计... 目的:获得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中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S)的编码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蛋白。方法:根据北葶苈子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的GGP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北葶苈子GGPS的c DNA序列,进行TA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于大肠杆菌中表达北葶苈子GGPS蛋白。结果:得到北葶苈子GGPS c DNA全长1 146 bp,编码38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北葶苈子GGP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类异戊二烯合成酶结构域,氨基酸序列进化关系表明北葶苈子GGPS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白芥(Sinapis alba)亲缘关系最近;成功构建了p ET-32a-La GGPS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成功诱导表达。结论:首次克隆得到北葶苈子GGPS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北葶苈子GGPS蛋白,为纯化该蛋白并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葶苈子 GGPS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北葶苈子的挥发油成分
5
作者 弓建红 郑晓珂 +5 位作者 赫金丽 张艳丽 李春阁 曹彦刚 匡海学 冯卫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3期499-506,共8页
目的: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葶苈子挥发油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北葶苈子挥发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 目的: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葶苈子挥发油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北葶苈子挥发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测出82个组分,利用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72个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4-(氯甲基)苯甲腈,占88.9%,其次为2-氰基-吡啶(2.73%)、6,9-十八碳酸甲酯(1.59%)、4',7',7'-三甲基-3'-苄氧基-螺[1,3-二氧戊环-2,2'-双环[2.2.1]庚烷](0.49%)、甲基6-顺,9-顺,11-反-十八碳三烯酸(0.36%),5-甲基-2-苯基-2-戊烯醛(0.35%)、4-vinylsyringol(0.18%)、丁香油酚甲醚(0.11%)等。结论:采用质谱结合保留指数分析北葶苈子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提高定性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葶苈子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GC-MS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刘天资 张倩 +5 位作者 陆美龙 赖琼 韩竹箴 谷丽华 杨莉 王峥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9期1605-1617,共13页
研究北葶苈子乙醇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北葶苈子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测定。最终共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 研究北葶苈子乙醇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北葶苈子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测定。最终共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methylthio) pentanamide(1)、5-(methylsulfinyl) pentanoic acid(2)、金莲葡糖硫苷(3)、芝麻菜苷(4)、descurainoside(5)、6-O-[(9Z,12Z,15Z)-octadeca-9,12,15-trienoyl]-β-D-fructofuranosyl-α-D-glucopyranoside(6)、原儿茶醛(7)、(+)-儿茶素(8)、(+)-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4'-O-methyl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10)、(-)-表儿茶素(11)、gossypetin 3,7,8-trimethyl ether (12)、rhodonidin A(13)、槲皮素(14)、异鼠李素(1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7)、槲皮素-3-O-槐糖苷(18)、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19)、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20)、apetalumoside B8(21)、apetalumoside B_(10)(22)、apetalumoside B9(23)、apetalumoside C1(24)、apetalumoside A1(25),包括5个含硫化合物(1~5)、18个黄酮化合物(8~25)和2个其他类成分(6、7),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作为天然产物首次报道,化合物1~6、8、9、11~13首次在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14和15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NO释放的IC50值分别为27.34±3.34、35.05±4.58、6.38±0.15和32.18±1.43μmol/L,阳性药氨基胍基盐酸盐的IC50值为11.81±0.7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葶苈子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RAW 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