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实践与创变:赵之谦对北碑书法的承变
1
作者 俞凯悦 《中国书画》 2024年第7期46-50,共5页
嘉庆年间,阮元以《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两篇论断,大力倡导学习北朝碑版石刻。包世臣紧跟其后,在创作技法和审美标准上进一步完善了阮元的碑学理论。但在北碑的学习上,并未出现成功的践行者。然而邓石如、何绍基已分别以秦篆隶... 嘉庆年间,阮元以《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两篇论断,大力倡导学习北朝碑版石刻。包世臣紧跟其后,在创作技法和审美标准上进一步完善了阮元的碑学理论。但在北碑的学习上,并未出现成功的践行者。然而邓石如、何绍基已分别以秦篆隶意、篆之法在篆隶和颜体书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当时书坛如此复杂的背景之下,北碑成了赵之谦书法创作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派论 北碑南帖论 赵之谦 邓石如 书风 书法创作 何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碑师法论(下)
2
作者 查律 《江苏教育》 2018年第93期33-37,共5页
随着清代碑学的发展与兴盛,碑学系统成为书法新的师法对象,北碑的师法改变着书法的整体生态。弘一法师的"以形传神"和于右任的"遗貌取神"是对北碑师法与把握的两个角度和方法。启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并... 随着清代碑学的发展与兴盛,碑学系统成为书法新的师法对象,北碑的师法改变着书法的整体生态。弘一法师的"以形传神"和于右任的"遗貌取神"是对北碑师法与把握的两个角度和方法。启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并不是立足于碑拓本身审美的立场。陆维钊认为发挥想象来理解碑拓的模糊之处,是"临摹之最高境界"。沈曾植认为"楷之生动,多取于行",马一浮认为"写楷书,要明隶法",这是北碑师法中的"左右"之源。立足整个书法史,融会碑帖,贯通篆、隶、楷、行、草是书法师法的大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碑 师法 书法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碑师法论(上)
3
作者 查律 《江苏教育》 2018年第85期37-40,共4页
随着清代碑学的发展与兴盛,碑学系统成为书法新的师法对象,对北碑的师法改变着书法的整体生态。弘一法师的"以形传神"和于右任的"遗貌取神"是对北碑师法与把握的两个角度和方法。启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 随着清代碑学的发展与兴盛,碑学系统成为书法新的师法对象,对北碑的师法改变着书法的整体生态。弘一法师的"以形传神"和于右任的"遗貌取神"是对北碑师法与把握的两个角度和方法。启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并不是立足于碑拓本身审美的立场。陆维钊认为发挥想象来理解碑拓的模糊之处,是"临摹之最高境界"。沈曾植认为"楷之生动,多取于行"。马一浮认为"写楷书,要明隶法",这是北碑师法中的"左右"之源。立足整个书法史,融会碑帖,贯通篆、隶、楷、行、草,是书法师法的大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碑 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元与《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被引量:6
4
作者 金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年第2期47-52,26,共7页
中国书法史上,清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由于清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代中、后期书坛渐成碑学兴盛、帖学衰微的格局,从而影响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书法观念和创作。在这个转折时期,清代学者阮元以其显赫的政治和学术地位,对清代碑学的形... 中国书法史上,清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由于清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代中、后期书坛渐成碑学兴盛、帖学衰微的格局,从而影响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书法观念和创作。在这个转折时期,清代学者阮元以其显赫的政治和学术地位,对清代碑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称他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清代 书法观念 《南书派论》 北碑南帖论》 书学思想 地域书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包世臣与何绍基北碑书学观之异同
5
作者 王文超 《中国艺术》 2017年第1期35-42,共8页
何绍基藏《张黑女墓志》有题跋数段,尤以包世臣跋与何绍基自跋最为研究书学者所称道。其中何绍基对包氏之批评也颇为尖锐。然包、何二人是否真正交恶?真实的原因为何?二者同为清中后期倡导北碑之重镇,实则艺术观点和学术支撑有着本质的... 何绍基藏《张黑女墓志》有题跋数段,尤以包世臣跋与何绍基自跋最为研究书学者所称道。其中何绍基对包氏之批评也颇为尖锐。然包、何二人是否真正交恶?真实的原因为何?二者同为清中后期倡导北碑之重镇,实则艺术观点和学术支撑有着本质的不同,何绍基对包世臣以及包派的批评其实已悄然孕育了倡北碑书学中的不同系统。所以厘清包、何二人的真实交往状态则至为重要,二人观点的差异也直接对以后各自的从学者产生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何绍基 交恶 北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小楷天真烂漫稚气 归魏晋大智若愚风度——书学“钟王”、北碑之顿悟
6
作者 纪道兵 《书画世界》 2020年第5期64-69,共6页
吾习书三十载,近于小楷研习揣摩间,终有细微突破,于心甚慰,且不嫌粗粝简陋,于此为诸君浅言之。一、顿悟禅机幸甚至哉!吾习书始于一九八八年之大学时代,研习时间格外充裕。初,于小楷之道,径途唐楷柳公权之《玄秘塔碑》,常以四尺整宣作两... 吾习书三十载,近于小楷研习揣摩间,终有细微突破,于心甚慰,且不嫌粗粝简陋,于此为诸君浅言之。一、顿悟禅机幸甚至哉!吾习书始于一九八八年之大学时代,研习时间格外充裕。初,于小楷之道,径途唐楷柳公权之《玄秘塔碑》,常以四尺整宣作两厘米见方之线格,每夜一通,每日不下于十小时;后渐至大王《乐毅论》、北碑《张黑女》,又习北碑《张猛龙》、大令《玉版十三行》;再至曹魏钟太傅《荐季直表》。行书兼习陆柬之《文赋》,再至米南宫《苕溪诗帖》《蜀素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秘塔 北碑 荐季直表 陆柬之 唐楷 小楷 柳公权 《文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北碑媲美 与龙门并重——《安徽出土北齐造像》概述
7
作者 田恒铭 《书画世界》 1994年第1期25-32,共8页
公元四九五——五五二年,北魏孝文帝动用民工二十八万人,在河南洛阳城南龙门开凿石窟,造像祈福。共造像数万尊,造像题记三千六百多块,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清季重视碑学,一些金石学家到龙门石窟,手拓书法精品二十件,名为《龙... 公元四九五——五五二年,北魏孝文帝动用民工二十八万人,在河南洛阳城南龙门开凿石窟,造像祈福。共造像数万尊,造像题记三千六百多块,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清季重视碑学,一些金石学家到龙门石窟,手拓书法精品二十件,名为《龙门廿品》,经过康有为等人的宣传,许多书家把它奉为圭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碑 魏孝文帝 金石学家 书风 葛介屏 杨大眼 方笔 中国书协 隶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北魏佛道造像碑的误读与重释
8
作者 罗宏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5,共7页
西安临潼博物馆藏北魏冯翊郡万年县所属三通佛道造像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迟从晚清以来就不断引起学界的青睐关注。但以碑身破损、碑文漫漶、叠加迁徙、释读标准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三碑释读出现较多歧义、讹误。本文作者依靠多年田... 西安临潼博物馆藏北魏冯翊郡万年县所属三通佛道造像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迟从晚清以来就不断引起学界的青睐关注。但以碑身破损、碑文漫漶、叠加迁徙、释读标准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三碑释读出现较多歧义、讹误。本文作者依靠多年田野调查劳动所获,通过拓本辑录、文献补正、释文校读,以及相互比较与社会学视角观察等途径、方法,逐步对三碑原在位置、迁徙经过、名称归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造像 误读 重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阮元书学属于“碑学”之观点的检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学峰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0期64-67,共4页
阮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的书论将魏晋直至隋唐的书法分为"南"、"北"两派,并在书法史上首次系统梳理"北派"书法的发展脉络。因而,在一部分书法史家看来,阮元发现了书法历史发展长河中&qu... 阮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的书论将魏晋直至隋唐的书法分为"南"、"北"两派,并在书法史上首次系统梳理"北派"书法的发展脉络。因而,在一部分书法史家看来,阮元发现了书法历史发展长河中"碑学"和"帖学"两条事实存在的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 书法史 书派论 北碑南帖论 书论 帖学 二王 篆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碑学帖学之争的背后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岳川 《中国书画》 2009年第5期66-67,共2页
当今书法界“碑帖之争”成为了一个问题,值得深加审理。 清中期以降,帖学与碑学分流格局已经逐渐形成。笪重光在《书筏》中已经显露出对碑的偏重,而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对碑的关注同样引人注目。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 当今书法界“碑帖之争”成为了一个问题,值得深加审理。 清中期以降,帖学与碑学分流格局已经逐渐形成。笪重光在《书筏》中已经显露出对碑的偏重,而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对碑的关注同样引人注目。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和包世臣《艺舟双楫》则明确地传达出对碑学偏爱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帖学 包世臣 书法 南帖 北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尊碑意识与倪元璐书风研究
11
作者 吕金光 《中国书画》 2016年第6期44-72,共29页
晚明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书家,在"尚奇"审美风尚的影响下,尤其是随着"心学"与"童心说"思想的风起,为"尚奇"这股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掀起了一股表现主义思潮。它打破了"二王"的传统模式,尽管无法从... 晚明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书家,在"尚奇"审美风尚的影响下,尤其是随着"心学"与"童心说"思想的风起,为"尚奇"这股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掀起了一股表现主义思潮。它打破了"二王"的传统模式,尽管无法从帖学内部动播其统治秩序,但这种来自外部的超越,使晚明书家觉醒地走上了反叛传统帖学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金石学亦被纳入帖学外部的寻求视野,而佥石趣味也暗合了晚明书家尚奇与追新慕异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元璐 书风 帖学 表现主义 张瑞图 二王 统治秩序 晚明时期 北碑 反叛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体草书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我在《一代书家于右任》一文中曾有评述:"真正意义上的草书融入碑意,独于右任一家,它产生于历经了碑学振兴后的特定时期,同历代草书有着质的不同。因此,笔者为其提出一个新名称,曰‘碑体草书’。"不妨先简略回顾一下草书史。... 我在《一代书家于右任》一文中曾有评述:"真正意义上的草书融入碑意,独于右任一家,它产生于历经了碑学振兴后的特定时期,同历代草书有着质的不同。因此,笔者为其提出一个新名称,曰‘碑体草书’。"不妨先简略回顾一下草书史。草书之起源及相关一些问题,至今说法不尽一致,譬如章草与今草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右任 字法 北碑 帖学 刻帖 鲜于枢 二王 草篆 张瑞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造地设——谈北齐造像记书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传海 《中国书画》 2004年第7期40-45,共6页
施蛰存在《北山谈艺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很奇怪,一到北齐,书法就出现变化。北齐字体与北魏有大不同,可以说是用魏隶的方笔来写楷书,但是还保存一些汉隶的方法。我以为北魏的书法是庄重古朴,北齐的书法则为妩媚秀逸。"施先生... 施蛰存在《北山谈艺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很奇怪,一到北齐,书法就出现变化。北齐字体与北魏有大不同,可以说是用魏隶的方笔来写楷书,但是还保存一些汉隶的方法。我以为北魏的书法是庄重古朴,北齐的书法则为妩媚秀逸。"施先生谈的情况确实存在。我曾在《走向自然:四山摩崖刻经书法的文化意义》一文中说:"北齐、北周成熟的字体逐渐取代了魏碑书体,呈现一种端整秀雅的表现形式。它削弱了北魏书体中尖劲削利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山摩崖 魏书 方笔 中国书法大辞典 施蛰存 谈艺录 结体 书风 北碑 结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铸碑贴出新天——章梫草书立轴赏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驰 《书画世界》 2003年第6期63-63,共1页
章梫(一八六一至一九四九),浙江三门人。字一山。清光绪三十年(一九○四)进士,曾在清廷为官。民国建立后,寓居上海。工诗文,善书法。有《抱冬小识》、《一山文存》、《一山诗存》等著述传世。章梫的书法取法六朝北碑和秦汉篆隶,晚年研... 章梫(一八六一至一九四九),浙江三门人。字一山。清光绪三十年(一九○四)进士,曾在清廷为官。民国建立后,寓居上海。工诗文,善书法。有《抱冬小识》、《一山文存》、《一山诗存》等著述传世。章梫的书法取法六朝北碑和秦汉篆隶,晚年研习李邕、孙过庭诸家,熔铸北碑南帖,自出新天。晚清以降,人们崇碑抑帖,重视和研习北碑成风。一时间,访碑者、购碑者众。他们深入或名山大川,或乡村农舍,求购北碑。他们的执着给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量的北碑在短时间内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三十年 孙过庭 熔铸 北碑南帖 草书 赏析 名山大川 立轴 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郑文公碑》的书法
15
作者 赖非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18-20,25,共4页
《郑文公碑》,北魏永平四年郑道昭为其父郑羲而立。碑有二,一在山东平度天柱山之阳,称“上碑”;一在掖县云峰山之阴,称“下碑”。二碑文稍异,内容与书法风格一致,乃出自一人之手笔(此文指“下碑”,以下简称《郑碑》)。自清代包世臣、康... 《郑文公碑》,北魏永平四年郑道昭为其父郑羲而立。碑有二,一在山东平度天柱山之阳,称“上碑”;一在掖县云峰山之阴,称“下碑”。二碑文稍异,内容与书法风格一致,乃出自一人之手笔(此文指“下碑”,以下简称《郑碑》)。自清代包世臣、康有为以来,研究“云峰刻石”的人,无不对它给予很高的评价。叶昌炽《语石》说:“云峰山‘上、下碑’……上承分篆,……其笔力之健,可以(?)犀兕、博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的确,它不但在“云峰刻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文公 云峰山 郑道昭 语石 方笔 结体 叶昌炽 山东平度 北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石之助——从晚清碑学书法看道咸画学中兴
16
作者 杨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4-107,共4页
晚清的碑学运动,碑学书法大盛。篆隶、北碑的用笔、用墨又渗入绘画领域,为文人画带来了新发展,导致了道咸画学中兴。金石入画赋予绘画金石趣味,形成了苍茫古拙的新艺术形式,改变了传统文人画柔弱雅逸的面貌,带动了时代风格和审美观念的... 晚清的碑学运动,碑学书法大盛。篆隶、北碑的用笔、用墨又渗入绘画领域,为文人画带来了新发展,导致了道咸画学中兴。金石入画赋予绘画金石趣味,形成了苍茫古拙的新艺术形式,改变了传统文人画柔弱雅逸的面貌,带动了时代风格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是继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之后文人画的又一次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同源 篆隶 北碑 金石入画 金石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会碑与帖——何绍基的书学思想
17
作者 崔伟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何绍基是一位兼收并蓄、思想通达的学者书家,对碑刻的搜访与评价不囿南北,对书家的评价也不囿派别。他以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审视南北书迹之高下优劣,显示出客观、公允与平和的心态,而他之所以能在书法实践中走碑与帖融会的道路,也正是... 何绍基是一位兼收并蓄、思想通达的学者书家,对碑刻的搜访与评价不囿南北,对书家的评价也不囿派别。他以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审视南北书迹之高下优劣,显示出客观、公允与平和的心态,而他之所以能在书法实践中走碑与帖融会的道路,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与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绍基 书学 北碑 书派论 书派 刻帖 帖学 十七帖 篆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学思潮和新文化运动
18
作者 张铁民 《书画世界》 1994年第3期4-6,共3页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大纛开创了中国现代文明。传统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学,传统文化的文本载体——文言,首先受到了猛烈的批判。此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也都相继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但唯独书法领域之碑学思潮没有经受这番洗礼...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大纛开创了中国现代文明。传统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学,传统文化的文本载体——文言,首先受到了猛烈的批判。此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也都相继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但唯独书法领域之碑学思潮没有经受这番洗礼,这是至今尚未引起人们深入思考的一个奇符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学 北碑 沈尹默 书学 现代文明 主体思想 馆阁体 现代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咸炘南北分派书学思想研究
19
作者 赵长瑞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11期117-118,共2页
刘咸炘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南北分派这一书学思想理论的系统研究,反映出刘咸炘对这一书学分派思想的思考。南北分派这一书学理论是由清代学者阮元提出,刘咸炘在其理论的基础上,又借鉴西方的文艺哲学思想,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 刘咸炘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南北分派这一书学思想理论的系统研究,反映出刘咸炘对这一书学分派思想的思考。南北分派这一书学理论是由清代学者阮元提出,刘咸炘在其理论的基础上,又借鉴西方的文艺哲学思想,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刘咸炘著作中关于南北分派的思想进行整理归类,详细论证,对于系统、成体系地阐述他关于南北分派理论的思想以及他的观点,对书坛研究南北分派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派 书学思想 北碑南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致独标:何绍基的书法美学
20
作者 何璐 《书法教育》 2024年第11期62-67,共6页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楷书取颜字结体,行草书熔篆、隶于一炉,独具面貌,韵致独标。一、何绍基的书法思想源起清代书法家阮元首次提出“南帖北碑”的重要观念,认为自汉末、魏晋之际...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楷书取颜字结体,行草书熔篆、隶于一炉,独具面貌,韵致独标。一、何绍基的书法思想源起清代书法家阮元首次提出“南帖北碑”的重要观念,认为自汉末、魏晋之际今文字体产生起,书法即分为南北两派,两派各自形成不同的书法体系,各有自己的代表书家,其领袖人物分别是东晋的王羲之与西晋的索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行草书 何绍基 结体 索靖 北碑 颜真卿 南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