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川 王英民 +3 位作者 黄志超 陈玲玲 王彦青 卓海腾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3期56-59,64,共5页
在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针对该区域的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中生界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在研究过程中,利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将中生界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并将其分为2种层序组合序列。中下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属... 在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针对该区域的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中生界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在研究过程中,利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将中生界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并将其分为2种层序组合序列。中下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属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多为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沉积环境从海洋环境过渡到陆相河流环境再逐渐过渡到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相环境,再到海相沉积,整体上是一个完整的水退至水进的沉积过程。最后,指出北部地区Sahul台地三级层序Ⅳ,Ⅴ和Ⅵ的三角洲、滨岸和东部斜坡带滨岸区为该区域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有利油气勘探区带 北波拿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波拿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 被引量:4
2
作者 龚承林 王英民 +3 位作者 崔刚 郎淑敏 官宝聪 周兴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北波拿巴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战略远景区,其构造演化模式和层序地层学发育样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北波拿巴盆地的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岩心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北波拿巴盆地的构造演化模式和层序地层学发... 北波拿巴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战略远景区,其构造演化模式和层序地层学发育样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北波拿巴盆地的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岩心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北波拿巴盆地的构造演化模式和层序地层学发育样式,提出了陆裾转换不整合和俯冲碰撞不整合的划分依据和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层序地层学 陆裾转换不整合 俯冲碰撞不整合 北波拿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川 王英民 +3 位作者 黄志超 陆金波 韩勇 魏山力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4,共6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可以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再辅以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在研究区的中生界地震反射剖面上可见多种地震相类型,其...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可以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再辅以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在研究区的中生界地震反射剖面上可见多种地震相类型,其中亚平行波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发散充填相、前积地震相等最为发育。地震相的分布和演化受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在测井和钻井资料约束下的地震相解释能够重现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沉积体系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层序地层 地震相 沉积体系 北波拿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Plover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雷闯 叶加仁 +2 位作者 王修平 吴娟 黄志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北波拿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下-中侏罗统Plover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是北波拿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基于地质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和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Plover组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 北波拿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下-中侏罗统Plover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是北波拿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基于地质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和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Plover组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静态特征,并定量模拟恢复了其热成熟演化历史。研究表明,Plover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达到较好—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殖型为主,决定了研究区以寻找天然气为主要勘探方向;Malita地堑和Calder地堑的Plover组烃源岩进入成熟生烃门限的时间早,现今多处于高成熟阶段,为研究区的主力生烃灶;Sahul台地的Plover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相对较晚,现今仍处于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Plover组 热演化 北波拿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物源分析与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川 王英民 +3 位作者 黄志超 陆金波 卓海腾 韩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6期72-75,共4页
基于地震、钻井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层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具典型断陷—坳陷双层地质结构,表现南北向双物源特点。断陷期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的Darwin陆架,同时还接受北部Sahul台... 基于地震、钻井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层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具典型断陷—坳陷双层地质结构,表现南北向双物源特点。断陷期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的Darwin陆架,同时还接受北部Sahul台地的物源;拗陷期以南部Darwin陆架物源供给为主。断陷期,南部沉积物在侏罗系形成大规模楔状体,并与北部物源形成的三角洲在中央凹陷带交汇;拗陷期,白垩系发育大规模浅海沉积,且研究区内Sahul台地及其周边发育较大规模的台地石灰岩。地震资料和盆地区域资料显示,位于侏罗系—白垩系的多期次扇三角洲、三角洲、滨岸储层,是良好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波拿巴盆地 层序 构造演化 物源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川 王英民 +2 位作者 黄志超 陆金波 万丽芬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9,共6页
通过侏罗纪3个阶段的古地貌和区域古地貌演化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了构造活动对古地理的控制作用。认为古地貌形态特征、上覆沉积环境、油气运移通道、砂体展布特征等都是油气藏不可缺少的控制因素。该区域内侏罗系河道砂体、三角洲砂体是... 通过侏罗纪3个阶段的古地貌和区域古地貌演化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了构造活动对古地理的控制作用。认为古地貌形态特征、上覆沉积环境、油气运移通道、砂体展布特征等都是油气藏不可缺少的控制因素。该区域内侏罗系河道砂体、三角洲砂体是与古地貌有关的圈闭可能分布的地区。总结出侏罗纪沉积前后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寻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油气富集 侏罗纪 北波拿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