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00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恒德
高守亭
张友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在总的上升趋势中有几次较小的波动,之后在总体下降趋势中有几次较大的起伏;Ⅰ、Ⅱ区的线性变化趋势非常小,Ⅳ区最大,夏季的年际变化相对明显一些,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均有线性收缩趋势,冬季幅度最大,秋季最小。(2)年平均极涡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极涡面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的强度变化与北半球类似(特别是Ⅰ区);夏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秋季最弱。(3)北极涡中心位置通常并不在北极点,各分区极涡总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有月际变化,这些差异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环流的差异密切相关;极涡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极涡中心位置主要偏向亚洲大陆及太平洋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涡
面积
北极涡
强度
北极涡
中心位置
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极涡活动对我国同期及后期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
45
2
作者
张恒德
陆维松
+1 位作者
高守亭
张友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利用NCEP/NCAR 1950—2002年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计算出北半球及各分区的月平均极涡面积、强度,讨论了它们与我国气温的相关。结果表明:北半球500 hPa年平均和4季的极涡面积大小与我国多数站点同期气温呈负相关,尤其在年平均...
利用NCEP/NCAR 1950—2002年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计算出北半球及各分区的月平均极涡面积、强度,讨论了它们与我国气温的相关。结果表明:北半球500 hPa年平均和4季的极涡面积大小与我国多数站点同期气温呈负相关,尤其在年平均及冬季状况下最显著,1—12月极涡面积与气温的负相关呈由减弱到增强的变化趋势;而极涡强度与我国同期气温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在秋冬季不少地区出现正相关,1—12月极涡强度与气温负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是由增强到减弱。利用奇异值分解研究极涡对后期我国气温的影响后发现,极涡指数与后期我国气温呈负相关,但不同季节差异较大。当冬季Ⅳ区极涡面积显著缩小、北半球极涡总强度明显增强时,长江中下游以北及东北地区下一年春季气温通常上升;春季Ⅰ区极涡面积、强度异常偏大,则夏季华南沿海、西南及河套地区气温比常年偏低;若春季北半球极涡强度减弱、夏季亚洲区极涡面积收缩,则其后的秋季华北气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涡
面积和强度
中国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季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的联系及对华北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
29
3
作者
张恒德
金荣花
张友姝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由于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是两个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实体,两者紧密相联,且均对华北夏季降水有明显作用,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
由于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是两个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实体,两者紧密相联,且均对华北夏季降水有明显作用,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及SVD等方法讨论了夏季北极涡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副热带高压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夏季北极涡及副高对华北降水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1)北极涡的变化不仅与高纬高度场密切相关,而且与中、低纬度环流紧密联系,当极涡异常偏大偏强,中、低纬地区位势高度均明显偏低,北半球副高的面积和强度易偏小,北界位置易偏南,其中副高强度的变化最大。(2)各分区极涡因子与副高因子之间基本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的北界、脊线位置呈正相关。(3)极涡指数、副高脊线及北界指数与华北降水之间以正相关为主,副高面积、强度指数与华北降水基本呈负相关。当亚洲和欧洲区极涡异常南扩,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显著收缩减弱,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明显北抬时,华北降水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涡
副热带高压
华北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北极涡与阻塞高压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张友姝
史玉光
+1 位作者
张恒德
孙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887,共9页
采用新疆地区50个站1960-2000年6~8月降水资料,运用标准化距平、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及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并基于NCEP/NCAR的500hPa再分析高度场资料对极涡、阻高与新疆夏季降水做奇...
采用新疆地区50个站1960-2000年6~8月降水资料,运用标准化距平、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及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并基于NCEP/NCAR的500hPa再分析高度场资料对极涡、阻高与新疆夏季降水做奇异值分解,从而讨论了极涡与阻高对新疆夏季降水的影响,得到了一些结果。新疆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天山山脉附近的降水量最大,而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及新疆东部戈壁滩地区的降水量最小。新疆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年际变化振幅较小,之后年际差异急剧增大。新疆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性也很显著,降水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势。同期及前期冬春季极涡与阻高对新疆夏季降水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降水
北极涡
阻塞高压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3年北极科考期间一次极涡个例天气学分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隋翠娟
孙兰涛
+2 位作者
孟上
王咏亮
吴辉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61,共11页
2003年9月3日到14日,"雪龙"号考察船进入北冰洋楚科奇海观测期间,正值一次典型的北极极涡环流过程形成和发展。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极涡的平均水平环流特征和季节变化,该例为我们研究它的瞬时环流形势和特征提供了条件。利用N...
2003年9月3日到14日,"雪龙"号考察船进入北冰洋楚科奇海观测期间,正值一次典型的北极极涡环流过程形成和发展。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极涡的平均水平环流特征和季节变化,该例为我们研究它的瞬时环流形势和特征提供了条件。利用NCEP全球分析资料及第二次北极科考资料对这次个例进行天气学分析,通过描述极涡个例的发展情况,平流层、对流层的环流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卫星遥感图像及"雪龙"号考察船的气象资料,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期间经历的极涡形成和发展,典型地表现出极地冬夏环流型的转换过程。首先在平流层发生,然后向对流层传播,该个例是一次在平流层西退加强,在对流层东移南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极
涡
气旋性环流
平流层
对流层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00hPa北极极涡环流指数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唐秋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82-5584,5717,共4页
运用NCEP/NCAR1958~2006年的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结合500 hPa北极极涡的特征等直线对北极极涡环流指数(面积、强度、中心位置)进行了计算。根据所得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500 hPa北极极涡环流指数的年际及季节变化,得到了一...
运用NCEP/NCAR1958~2006年的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结合500 hPa北极极涡的特征等直线对北极极涡环流指数(面积、强度、中心位置)进行了计算。根据所得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500 hPa北极极涡环流指数的年际及季节变化,得到了一些北极极涡系统的变化规律:冬季500 hPa北极极涡面积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从长期趋势来看,1958~2006年极涡面积呈现出显著减小的趋势;500 hPa北极极涡的面积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极
涡
特征等直线
计算
环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
18
7
作者
曹阳
杨婕
+3 位作者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1-429,共9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变化情况,并为干旱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0年我国夏玉米的潜在产量损失呈略微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表现为上升趋势。(2)在过去50年里,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损失中心有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华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减轻和东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增强是造成损失中心移动的主要原因。(3)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北极涡、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北极涡在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小、偏弱时,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将偏东、偏北,而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作物模型
干旱
北极涡
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
11
8
作者
曹阳
杨婕
+3 位作者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139,共12页
旱灾是冬小麦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该研究旨在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小麦受干旱的历史影响及变化情况,这对合理指导冬小麦生产的减灾、防灾,稳定冬小麦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该研究采用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1962-2010...
旱灾是冬小麦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该研究旨在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小麦受干旱的历史影响及变化情况,这对合理指导冬小麦生产的减灾、防灾,稳定冬小麦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该研究采用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中国近50a来冬小麦受旱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62-2010年中国冬小麦因干旱造成的潜在产量损失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下降趋势。2)在过去近50a里,中国冬小麦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有向西北移动的趋势,这主要是受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受旱程度增强的影响。3)中国冬小麦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中国降水的副热带高压、北极涡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冬小麦生长季同期(前一年10月-当年5月)的副热带高压系列指数与中心的相关关系表现显著,而生长季同期和生长季前期(前一年6月-前一年9月)的北极涡系列指数与中心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冬小麦生长季同期北半球的西太平洋副高、印度副高和南海副高的强度偏强、范围偏大时,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位置将会偏西;当北极涡在冬小麦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大偏强时,中国冬小麦潜在产量损失中心将偏南,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农作物
模型
冬小麦
副热带高压
北极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00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恒德
高守亭
张友姝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CS
空军气象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40033303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428002)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在总的上升趋势中有几次较小的波动,之后在总体下降趋势中有几次较大的起伏;Ⅰ、Ⅱ区的线性变化趋势非常小,Ⅳ区最大,夏季的年际变化相对明显一些,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均有线性收缩趋势,冬季幅度最大,秋季最小。(2)年平均极涡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极涡面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的强度变化与北半球类似(特别是Ⅰ区);夏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秋季最弱。(3)北极涡中心位置通常并不在北极点,各分区极涡总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有月际变化,这些差异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环流的差异密切相关;极涡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极涡中心位置主要偏向亚洲大陆及太平洋一侧。
关键词
北极涡
面积
北极涡
强度
北极涡
中心位置
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Keywords
Arctic polar vortex area
Arctic polar vortex intensity
Arctic polar vortex center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分类号
P425.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极涡活动对我国同期及后期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
45
2
作者
张恒德
陆维松
高守亭
张友姝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空军气象中心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5016)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217)
文摘
利用NCEP/NCAR 1950—2002年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计算出北半球及各分区的月平均极涡面积、强度,讨论了它们与我国气温的相关。结果表明:北半球500 hPa年平均和4季的极涡面积大小与我国多数站点同期气温呈负相关,尤其在年平均及冬季状况下最显著,1—12月极涡面积与气温的负相关呈由减弱到增强的变化趋势;而极涡强度与我国同期气温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在秋冬季不少地区出现正相关,1—12月极涡强度与气温负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是由增强到减弱。利用奇异值分解研究极涡对后期我国气温的影响后发现,极涡指数与后期我国气温呈负相关,但不同季节差异较大。当冬季Ⅳ区极涡面积显著缩小、北半球极涡总强度明显增强时,长江中下游以北及东北地区下一年春季气温通常上升;春季Ⅰ区极涡面积、强度异常偏大,则夏季华南沿海、西南及河套地区气温比常年偏低;若春季北半球极涡强度减弱、夏季亚洲区极涡面积收缩,则其后的秋季华北气温相对较高。
关键词
北极涡
面积和强度
中国气温
Keywords
north polar vortex
area and intensity
air temperature in China
分类号
P423.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的联系及对华北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
29
3
作者
张恒德
金荣花
张友姝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空军气象中心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2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40633015)
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北半球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极涡活动对东亚对流层阻塞的影响)共同资助
文摘
由于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是两个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实体,两者紧密相联,且均对华北夏季降水有明显作用,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及SVD等方法讨论了夏季北极涡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副热带高压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夏季北极涡及副高对华北降水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1)北极涡的变化不仅与高纬高度场密切相关,而且与中、低纬度环流紧密联系,当极涡异常偏大偏强,中、低纬地区位势高度均明显偏低,北半球副高的面积和强度易偏小,北界位置易偏南,其中副高强度的变化最大。(2)各分区极涡因子与副高因子之间基本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的北界、脊线位置呈正相关。(3)极涡指数、副高脊线及北界指数与华北降水之间以正相关为主,副高面积、强度指数与华北降水基本呈负相关。当亚洲和欧洲区极涡异常南扩,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显著收缩减弱,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明显北抬时,华北降水易增加。
关键词
北极涡
副热带高压
华北夏季降水
Keywords
northern polar vortex
subtropical hig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北极涡与阻塞高压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张友姝
史玉光
张恒德
孙燕
机构
空军气象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国家气象中心
江苏省气象台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887,共9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40633015)
文摘
采用新疆地区50个站1960-2000年6~8月降水资料,运用标准化距平、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及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并基于NCEP/NCAR的500hPa再分析高度场资料对极涡、阻高与新疆夏季降水做奇异值分解,从而讨论了极涡与阻高对新疆夏季降水的影响,得到了一些结果。新疆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天山山脉附近的降水量最大,而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及新疆东部戈壁滩地区的降水量最小。新疆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年际变化振幅较小,之后年际差异急剧增大。新疆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性也很显著,降水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势。同期及前期冬春季极涡与阻高对新疆夏季降水均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新疆降水
北极涡
阻塞高压
奇异值分解
Keywords
precipitation in Xinjiang
north polar vortex
block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分类号
P468.0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3年北极科考期间一次极涡个例天气学分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隋翠娟
孙兰涛
孟上
王咏亮
吴辉碇
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6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自然基金(40930848,40906099)
863项目(2008AA121704)
文摘
2003年9月3日到14日,"雪龙"号考察船进入北冰洋楚科奇海观测期间,正值一次典型的北极极涡环流过程形成和发展。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极涡的平均水平环流特征和季节变化,该例为我们研究它的瞬时环流形势和特征提供了条件。利用NCEP全球分析资料及第二次北极科考资料对这次个例进行天气学分析,通过描述极涡个例的发展情况,平流层、对流层的环流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卫星遥感图像及"雪龙"号考察船的气象资料,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期间经历的极涡形成和发展,典型地表现出极地冬夏环流型的转换过程。首先在平流层发生,然后向对流层传播,该个例是一次在平流层西退加强,在对流层东移南下的过程。
关键词
北极
极
涡
气旋性环流
平流层
对流层
气候
Keywords
Arctic polar vortex
cyclonic circulation
stratosphere
troposphere
climate
分类号
P7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00hPa北极极涡环流指数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唐秋艳
机构
辽宁省本溪市气象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82-5584,5717,共4页
文摘
运用NCEP/NCAR1958~2006年的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结合500 hPa北极极涡的特征等直线对北极极涡环流指数(面积、强度、中心位置)进行了计算。根据所得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500 hPa北极极涡环流指数的年际及季节变化,得到了一些北极极涡系统的变化规律:冬季500 hPa北极极涡面积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从长期趋势来看,1958~2006年极涡面积呈现出显著减小的趋势;500 hPa北极极涡的面积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北极
极
涡
特征等直线
计算
环流指数
Keywords
Arctic vortex
Characteristic grade
Calculation
Circumpolar indices
分类号
S164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
18
7
作者
曹阳
杨婕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1-429,共9页
基金
973资助项目(2012CB9559-04
2010CB951599-04)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0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3BH038)
文摘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变化情况,并为干旱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0年我国夏玉米的潜在产量损失呈略微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表现为上升趋势。(2)在过去50年里,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损失中心有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华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减轻和东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增强是造成损失中心移动的主要原因。(3)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北极涡、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北极涡在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小、偏弱时,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将偏东、偏北,而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更为复杂。
关键词
夏玉米
作物模型
干旱
北极涡
副热带高压
Keywords
summer maize
crop model
drought
north polar vortex
subtropical high system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
11
8
作者
曹阳
杨婕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139,共12页
基金
国家973资助项目(2012CB9559-04
2010CB951599-04)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094)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12BAC19B01)
基本科研业务(2013BH038)
文摘
旱灾是冬小麦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该研究旨在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小麦受干旱的历史影响及变化情况,这对合理指导冬小麦生产的减灾、防灾,稳定冬小麦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该研究采用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中国近50a来冬小麦受旱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62-2010年中国冬小麦因干旱造成的潜在产量损失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下降趋势。2)在过去近50a里,中国冬小麦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有向西北移动的趋势,这主要是受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受旱程度增强的影响。3)中国冬小麦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中国降水的副热带高压、北极涡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冬小麦生长季同期(前一年10月-当年5月)的副热带高压系列指数与中心的相关关系表现显著,而生长季同期和生长季前期(前一年6月-前一年9月)的北极涡系列指数与中心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冬小麦生长季同期北半球的西太平洋副高、印度副高和南海副高的强度偏强、范围偏大时,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位置将会偏西;当北极涡在冬小麦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大偏强时,中国冬小麦潜在产量损失中心将偏南,反之亦然。
关键词
干旱
农作物
模型
冬小麦
副热带高压
北极涡
Keywords
drought
crops
models
winter wheat
subtropical high system
north pole vortex
分类号
S126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00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张恒德
高守亭
张友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极涡活动对我国同期及后期气温的影响
张恒德
陆维松
高守亭
张友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夏季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的联系及对华北降水的影响
张恒德
金荣花
张友姝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北极涡与阻塞高压对其的影响
张友姝
史玉光
张恒德
孙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03年北极科考期间一次极涡个例天气学分析
隋翠娟
孙兰涛
孟上
王咏亮
吴辉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500hPa北极极涡环流指数的初步分析
唐秋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曹阳
杨婕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曹阳
杨婕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