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极海冰“强信号”影响域 被引量:18
1
作者 柏晶瑜 徐祥德 苗秋菊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5-491,共7页
冰冻圈作为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大气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文中主要研究了北极海冰与中国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区域与北半球季尺度气候变异前期北极海冰“强信号”现象。探讨了中国华北地区旱涝前期北... 冰冻圈作为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大气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文中主要研究了北极海冰与中国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区域与北半球季尺度气候变异前期北极海冰“强信号”现象。探讨了中国华北地区旱涝前期北极海冰特征 ,比较了华北旱涝前期北极海冰相关区域特征分布 ,并揭示出北极海冰“强信号”区与中国区域夏季降水的相关分布 ,分析了北极海冰“强信号”区对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影响的动力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水 强信号 华北地区 旱涝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海冰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杨修群 谢倩 黄士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4-31,共8页
利用菱形截断15波的9层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若干数值试验,分别研究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北极不同区域海冰偏多以及海温偏暖同时海冰偏多对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偏多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对... 利用菱形截断15波的9层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若干数值试验,分别研究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北极不同区域海冰偏多以及海温偏暖同时海冰偏多对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偏多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对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同等效应,海冰和赤道海温任何一方的变异均可显著影响大气环流,其中亚洲-北美型和欧亚型遥相关是极冰和赤道海温影响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主要动力学途径。本文结果再一次证实了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差是决定大气环流的最基本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温 北极海水 数值模拟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冰减少及其与相关气象场的联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方之芳 郭裕福 +1 位作者 乔琪 方锦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5-575,共11页
利用 195 3— 1998年北极海冰资料及相应的海平面气压场和我国东北 4 2°N以北 2 2个台站气温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海冰和气象场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它们的联系。得到如下结论 :(1)高纬各纬度带和主要海域的海冰范围都... 利用 195 3— 1998年北极海冰资料及相应的海平面气压场和我国东北 4 2°N以北 2 2个台站气温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海冰和气象场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它们的联系。得到如下结论 :(1)高纬各纬度带和主要海域的海冰范围都呈现明显的衰减现象 ,6 0°N以北纬带趋势项的方差贡献超过总方差一半 ,远远大于周期项的方差贡献 ,此海域更明显显示近年海冰减少的现象。 (2 )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 ,海冰的年代际变化具有明显的 1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特点 ,也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 ;而拉布拉多海和白令海海冰主要是 1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 (3)自 90年代开始 ,海冰均发生陡然减少的现象 ,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 ,海冰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 (4) 4 0°N以北的各纬度带的海平面气压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北冰洋涛动指数明显显示海平面气压场的减少趋势和 90年代前后的显著性差异。 (5 )与海平面气压的下降相对应 ,我国东北的温度是明显上升的。 (6 )北冰洋涛动能制约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和拉布拉多海域的海冰范围 ,也与我国东北温度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当AO指数偏大时 ,即冬季冰岛附近海平面气压偏低时 ,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海冰范围缩小 ,而拉布拉多海海冰范围扩大 ;我国东北冬半年的温度出现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北极海水 海平面气压场 北冰洋涛动指数 气候变化 年际变化 统计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极端环境微生物产卡拉胶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秋实 苏忠亮 李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17-20,共4页
以实验室保存的印尼热泉水样和北极海水水样中的微生物为对象,通过平板划线、卢戈氏碘液染色和发酵上清液酶活测定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两种极端环境水样中各筛选出4株具有高产卡拉胶酶能力的菌株,采用DNS法测上清液酶活来... 以实验室保存的印尼热泉水样和北极海水水样中的微生物为对象,通过平板划线、卢戈氏碘液染色和发酵上清液酶活测定等一系列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两种极端环境水样中各筛选出4株具有高产卡拉胶酶能力的菌株,采用DNS法测上清液酶活来确定这8株菌所产卡拉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结果发现,印尼热泉菌和北极海水菌所产的卡拉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70℃、20℃。这两种酶分别对于高温和低温环境的工业生产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环境微生物 卡拉胶酶 印尼热泉水样 北极海水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