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家具造物及多元文化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雷青 张欣茹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北方草原传统家具造物根植于特有的游牧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折射出游牧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审美偏好与信仰观念,并因展示多元文化融合的演进历程而具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实物、图像及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演化梳理;以其... 北方草原传统家具造物根植于特有的游牧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折射出游牧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审美偏好与信仰观念,并因展示多元文化融合的演进历程而具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实物、图像及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演化梳理;以其所处的建筑空间与文化场域为视角,解读毡庐场域、府衙场域及寺庙场域所用家具在功能性质、工艺构造及装饰技艺等方面的造物特征;结合北方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变迁,分析与探讨传统家具造物中多元文化的互动与共存;亦可佐证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家具不仅是游牧文化本身影响使然,也是该地区跨地域多元文化交融与跨文化多元信仰共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传统家具造物 游牧文化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中的中国立场与理论体系化建构——以亚洲北方草原跨境跨族际音乐研究为例
2
作者 杨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伴随区域国别学作为新一级交叉学科的强劲崛起,人们对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也逐渐进入学科体系化建设和理论思考。本文拟在对亚洲北方草原跨境跨族际音乐实践研究基础上,探究如何站在中国立场上,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以整合交融的跨学科理念... 伴随区域国别学作为新一级交叉学科的强劲崛起,人们对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也逐渐进入学科体系化建设和理论思考。本文拟在对亚洲北方草原跨境跨族际音乐实践研究基础上,探究如何站在中国立场上,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以整合交融的跨学科理念,明确并提炼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学科体系与概念,以及学科知识的普世性与特殊性,并持中国传统治学的史地综合观,重新审视全球化区域空间和国别音乐跨时空的内质与外延。同时,采用“跨文化”视野和洲际意识,厘清学理内核、音乐秩序、共同体范式和中国问题导向等,树立新的整体论区域国别观,建构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知识论与理论架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音乐 史地综合观 中外民族志 音乐共同体 亚洲北方草原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北方草原型河流面源污染贡献解析
3
作者 黄莉 周澎 +5 位作者 王雪蕾 冯爱萍 尹文杰 谢成玉 王玉 陈华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6-2866,共11页
为探讨人口密度较小且地表径流不显著的北方草原型河流受面源污染影响程度,以支撑区域水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本研究以闪电河流域为例,围绕白城子断面汛期COD_(Cr)和COD_(Mn)污染来源不清和贡献不明等问题,依托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综合运用... 为探讨人口密度较小且地表径流不显著的北方草原型河流受面源污染影响程度,以支撑区域水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本研究以闪电河流域为例,围绕白城子断面汛期COD_(Cr)和COD_(Mn)污染来源不清和贡献不明等问题,依托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综合运用地面监测、实验模拟和模型评估等多元技术手段,对研究区2020—2022年消落带和水土流失面源污染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并结合水质实测数据及水量遥感估算数据,量化解析了面源污染对白城子断面水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年间(2020—2022年)研究区消落带面源污染表现为草地输出量>粪便输出量>裸土输出量的特征,5—9月消落带型面源污染对白城子断面COD_(Cr)和COD_(Mn)的平均贡献率均达到70%,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程度轻微,对白城子断面COD_(Cr)和COD_(Mn)的平均贡献率均低于1%;按自然面源与人为面源贡献统计显示,白城子断面5—9月COD_(Cr)和COD_(Mn)浓度升高主要受自然面源影响,3年间自然面源输出量对白城子断面水质贡献率平均值达到65%,人为面源输出量对白城子断面水质贡献率低于10%。本研究有效评估了北方草原型河流面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客观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质不稳定达标的影响,可为实施“监测为主,灵活考核”的水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型河流 遥感 面源污染贡献 消落带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丁文强 李平 +1 位作者 尹燕亭 侯向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共11页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5个目标层指标和15个指标层指标的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北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原6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72...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5个目标层指标和15个指标层指标的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北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原6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727户牧户生计资本状况,探讨牧户及区域尺度牧户脆弱性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45和0.692,经卡方检验P<0.01,可见该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信;2)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生计资本存量低,牧户家庭脆弱性指数均值为0.2990,脆弱性高;3)依据牧户脆弱性指数的大小,运用K-means Cluster方法进行样本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可将牧户脆弱性分为高低两类,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方差检验,F值极显著;4)高脆弱性牧户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五大类生计资本存量显著低于低脆弱性牧户;5)区域尺度牧户脆弱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区域尺度牧户脆弱性自西向东依次减小明显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北方草原 牧户 脆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牧民对极端干旱感知的季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西良 侯向阳 +2 位作者 丁勇 运向军 尹燕亭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26-31,共6页
为深入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适应过程,基于"感知-适应"框架,利用人群感知与干旱时间序列之间关系,即Pa-PI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内蒙古典型地区为例,研究了北方草原牧民对极端干旱感知的季节敏感性。结果表明:牧民对极端干旱发... 为深入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适应过程,基于"感知-适应"框架,利用人群感知与干旱时间序列之间关系,即Pa-PI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内蒙古典型地区为例,研究了北方草原牧民对极端干旱感知的季节敏感性。结果表明:牧民对极端干旱发生年份的感知强度随时间序列非均匀递增,且对干旱强度具正向的依赖性;牧民感知以夏旱敏感为主,其敏感度大于春、秋、冬、跨季节及全年干旱;而同一地区的敏感季在不同年代段具不稳定性,随时间变动;在年代之间,时间越近牧民对极端干旱的识别越敏感。比较年、季、月等尺度干旱发生对牧民感知结果的解释能力,发现月尺度比季及以上尺度的解释力下降,表明牧民对极端干旱的感知主要是根据季及以上时间尺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感知 气候变化适应 北方草原 家庭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倪玉平 崔思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40,共8页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线路。有清一代,茶叶是中国出口俄国的大宗商品之一种,在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往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清代,以茶叶贸易为核心形成了一条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线路。有清一代,茶叶是中国出口俄国的大宗商品之一种,在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往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清代,以茶叶贸易为核心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万里茶道也成为此时期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新阶段,极大地推动了清代中国与俄国等周边国家及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时至今日,在国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万里茶道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俄茶叶贸易 万里茶道 北方草原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金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早期丝绸之路的开通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景明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6-62,共7页
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考古学资料表明,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至夏代,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先民不仅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还能铸造各种器物,金银器就是在青铜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而产生的,并形成了最初的类型。到... 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考古学资料表明,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至夏代,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先民不仅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还能铸造各种器物,金银器就是在青铜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而产生的,并形成了最初的类型。到西周至春秋中期,随着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金银器的制作和装饰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并在草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前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金银器 青铜器 历史条件 早期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方草原乐器、器乐研究规划的若干设想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宋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5,共3页
对北方草原民族的乐器进行分类梳理,提出研究课题,避免忽略遗漏,是科研规划必须顾及的。巡视以往的乐器研究成果,在分类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北方草原音乐文化圈内乐器研究的总体规划,以便今后陆续推出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北方草原民族 乐器研究 器乐研究 总体规划 草原民族 科研规划 北方 器乐 研究成果 文化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文化区构架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天明 《阴山学刊》 2006年第6期16-20,共5页
构成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的要素可以概括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地理学上的区域差异是历史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类型和经济成果是构成文化区域特色的各种人文条件的基础。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的经济类型及经济成果,... 构成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的要素可以概括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地理学上的区域差异是历史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类型和经济成果是构成文化区域特色的各种人文条件的基础。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的经济类型及经济成果,大体可以概括为以游牧为主要经营模式的畜牧业为主,兼有农耕、采集、渔猎等类型的复合性经济类型。多次发生在历史时空中的民族大迁徙和政治统治权力的扩张与更替,推动了北方草原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的整合。区域文化的差异性的形成过程是文化区域形成的最显著、最生动的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北方草原 文化区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方草原产业发展的探讨
10
作者 陆仲磷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1年第3期38-40,共3页
我国北方草原占国土面积的 1/ 3,目前草原“退化”面积已达到草原面积的 4 0 % ,生态灾害频繁 ,并已影响到全国的生态质量 ,草原生产能力也不断下降。开展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 ,制止各种形式的人为破坏 ,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牲畜存... 我国北方草原占国土面积的 1/ 3,目前草原“退化”面积已达到草原面积的 4 0 % ,生态灾害频繁 ,并已影响到全国的生态质量 ,草原生产能力也不断下降。开展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 ,制止各种形式的人为破坏 ,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牲畜存栏 ,转移人类活动的压力 ,改变以牧为主的传统观念 ,建立绿色幼畜生产系统 ,从根本上改善草原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产业化 生产系统 人工草场 资源开发 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与生成——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中的宗教体现
11
作者 宋小飞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47-151,共5页
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中,每一件艺术作品均有自己的艺术主题或艺术特色。宗教信仰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不可或缺,由宗教信仰生发的民间艺术,体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艺术审美思维。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有宗教元素,这种审美实践活动体... 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中,每一件艺术作品均有自己的艺术主题或艺术特色。宗教信仰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不可或缺,由宗教信仰生发的民间艺术,体现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艺术审美思维。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有宗教元素,这种审美实践活动体现了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 民间艺术 宗教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方草原陶瓷器的艺术造型
12
作者 王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2年第8期91-92,共2页
陶瓷工艺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是造型艺术出现时间较早的一个类别。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八千年前就进入有陶时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制陶艺术造型,主要表现在制作技法、形状、图案等方面。随着青铜工艺的冲击,陶器的艺... 陶瓷工艺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是造型艺术出现时间较早的一个类别。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八千年前就进入有陶时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制陶艺术造型,主要表现在制作技法、形状、图案等方面。随着青铜工艺的冲击,陶器的艺术造型变得简化。瓷器出现以后,陶瓷艺术造型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多种文化因素为一体。到辽、金、元时期,陶瓷艺术造型达到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艺术造型 陶瓷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原青铜饰牌构图艺术探析
13
作者 郭冬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中国北方草原青铜饰牌艺术是北方草原早期游牧文化的重要遗存,本文试从饰牌造型之构图和形象两方面分析草原饰牌的构图艺术。从实用的视角分析饰牌构图满、繁的原因;从取景的视角、大小对比与节奏方面分析其构图形象。因为构图是涵盖几... 中国北方草原青铜饰牌艺术是北方草原早期游牧文化的重要遗存,本文试从饰牌造型之构图和形象两方面分析草原饰牌的构图艺术。从实用的视角分析饰牌构图满、繁的原因;从取景的视角、大小对比与节奏方面分析其构图形象。因为构图是涵盖几乎所有造型艺术之重要因素,所以对中国北方草原青铜饰牌构图的研究,有利于比照和启迪对其它中国北方草原造型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草原 青铜饰牌 构图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岩画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14
作者 龚鹏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98-101,共4页
北方草原岩画从内容上分为生产生活岩画、舞蹈岩画、宗教祭祀岩画、生育岩画、符号岩画、征战岩画等,每一类岩画都反映出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岩画是通过岩石这一物质载体,经过刻、凿、划、画等技法,来反映人... 北方草原岩画从内容上分为生产生活岩画、舞蹈岩画、宗教祭祀岩画、生育岩画、符号岩画、征战岩画等,每一类岩画都反映出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岩画是通过岩石这一物质载体,经过刻、凿、划、画等技法,来反映人们生活生产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以一种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象征意义反映人们的观念和心理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岩画艺术 文化人类学 文化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马精神的历史传承与现实作用研究——北方草原绘画对蒙古马精神的诠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5期71-72,共2页
对蒙古马精神的研究正是基于蒙古族对蒙古马的依存关系、自然崇拜、再到精神层面的过渡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蒙古马精神的丰富内涵。同时围绕北方草原绘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以蒙古马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阐释... 对蒙古马精神的研究正是基于蒙古族对蒙古马的依存关系、自然崇拜、再到精神层面的过渡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蒙古马精神的丰富内涵。同时围绕北方草原绘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以蒙古马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阐释当代蒙古族画家对民族精神的完美诠释。并对蒙古马精神内涵和传承发展进行研究,从中可以管窥蒙古马对蒙古族人民精神的构成,以及对其文化的创造和人格的塑造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马精神 历史传承 北方草原 绘画 现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原城市的萌芽与雏形——以内蒙古为主的探讨
16
作者 王明荪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1,共13页
约8000年前中国北方草原,是农业兼畜牧狩猎的生活方式,聚落形态已出现环壕型聚落,可以发展为环墙型的城。红山文化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渐出现较多的围墙式的城,城邑萌芽造成古代城邦时代。内蒙古中南部及东部,有多个地区的石城出... 约8000年前中国北方草原,是农业兼畜牧狩猎的生活方式,聚落形态已出现环壕型聚落,可以发展为环墙型的城。红山文化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渐出现较多的围墙式的城,城邑萌芽造成古代城邦时代。内蒙古中南部及东部,有多个地区的石城出现,其面积大小不一,较大者当是聚落的高级中心,较小者应是氏族聚落或祭祀区等。这些城址有些墙内外具壕沟、马面、角台,但未见有城楼建筑;城内有区隔规划、道路、窖址等。到距今3000年左右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甚少沿用下层文化的城址,似乎说明此时已放弃城居聚落形式,而此时也正值气候往干冷变化,游牧生活乃逐渐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环壕聚落 石城 夏家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宗教版的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史及其文化研究专著——读《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宗教历史与文化》
17
作者 王国元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关于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文化,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相应地划分出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其种类可谓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不管人们怎样划分,“中华文化”毫无疑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种类之一。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近些年来在学界,越来... 关于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文化,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相应地划分出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其种类可谓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不管人们怎样划分,“中华文化”毫无疑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种类之一。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近些年来在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其组成部分,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认为它是南草原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三种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根植在中华儿女的骨髓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宗教历史 中国北方 研究专著 北方草原 民族史 原地 草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与技术的交融——以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服装饰品为例
18
作者 顾谦倩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作为制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显然催生了艺术灵感、艺术技巧和审美心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服装饰品是草原的名片、历史的名片、统治者意志和时尚观念的名片。技艺包括材料、器形的选择,纹饰、色彩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等,其操作过... 作为制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显然催生了艺术灵感、艺术技巧和审美心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服装饰品是草原的名片、历史的名片、统治者意志和时尚观念的名片。技艺包括材料、器形的选择,纹饰、色彩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等,其操作过程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和艺术的创造过程。这些衣服上的附着物,从服饰的角度,展现了北方草原游牧人审美观念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技术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 服装饰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在我院举行挂牌仪式
19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I0001,I0002,共3页
2015年4月22日,由中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创建的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在我院举行挂牌仪式。
关键词 音乐文化研究 挂牌仪式 北方草原 传承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文化部 发展中心 民间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部“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阿拉善长调传承驿站”挂牌成立
20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3-13,共1页
2016年12月16日下午,我院“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在阿拉善盟群众艺术馆成立“阿拉善长调传承驿站”,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关键词 长调 音乐文化 北方草原 阿拉善 乌珠穆沁 民族民间文化 巴尔虎 群众艺术馆 科尔沁左翼后旗 文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