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的北方系青铜器研究
1
作者 夏福德 井中伟 刘世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9,共13页
2019年,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一批北方系青铜器,包括车马器、牌饰等,部分器形以往未见。这批铜器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前后,与乌氏戎和义渠戎有着密切的联系。甘肃马家塬、墩坪墓地出土马车的考古情境表明,北方系青铜器中原称为“镦”的... 2019年,宁夏隆德县博物馆新入藏一批北方系青铜器,包括车马器、牌饰等,部分器形以往未见。这批铜器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前后,与乌氏戎和义渠戎有着密切的联系。甘肃马家塬、墩坪墓地出土马车的考古情境表明,北方系青铜器中原称为“镦”的铜器实为车轴帽,而“泡状竿头饰”多数应为轭首饰,部分作为牛角套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系青铜器 车马器 战国晚期 轴帽 泡状竿头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境内“北方系青铜器”及其文化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建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境内分布着一种典型的考古文化遗存,即现在考古界和学术界所称的“北方系青铜器”。这种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在宁夏南部和中部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型青铜文化墓葬一百多座,文化分布地点近40处,出... 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境内分布着一种典型的考古文化遗存,即现在考古界和学术界所称的“北方系青铜器”。这种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在宁夏南部和中部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型青铜文化墓葬一百多座,文化分布地点近40处,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质地的器物,其文化内涵既展示了“北方系青铜器”文化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独具一格的浓郁区域特征,从而使本地区一跃成为该文化分布、发现和研究不可逾越的区域,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增添了新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境内 北方系青铜器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红松无性系坚果林嫁接培育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永亮 王新成 +3 位作者 解爱林 刘宝利 丁原荣 远皓 《现代化农业》 1999年第6期13-13,共1页
北方红松无性系坚果林嫁接培育技术用于繁育苗木。采用此项技术可使林木提早结果和早期丰产,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控制和促进树木生长,还可进行高接换头。现将嫁接技术介绍如下。1嫁接技术1.1接穗的采集、储存采集接穗... 北方红松无性系坚果林嫁接培育技术用于繁育苗木。采用此项技术可使林木提早结果和早期丰产,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控制和促进树木生长,还可进行高接换头。现将嫁接技术介绍如下。1嫁接技术1.1接穗的采集、储存采集接穗前应先进行现地母树选优,确定为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北方红松无性 坚果林 嫁接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南繁的注意事项
4
作者 郑英杰 孙滨 +3 位作者 张伟 于亚辉 阙补超 夏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67-68,73,共3页
海南省是北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冬季繁殖的理想基地。海南省的自然地理情况复杂,要选择适合的繁殖地点。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对温光条件有特殊需求,应通过合理安排,使不育系在育性转换敏感期处于适宜的温光条件下。种子纯度是南繁工作... 海南省是北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冬季繁殖的理想基地。海南省的自然地理情况复杂,要选择适合的繁殖地点。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对温光条件有特殊需求,应通过合理安排,使不育系在育性转换敏感期处于适宜的温光条件下。种子纯度是南繁工作的重点,在繁殖过程中要耐心细致,严格除杂保纯。在确保纯度的同时,通过强化田间栽培管理措施,保证繁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 南繁 除杂保纯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风汉造:从汉代漆器、玉器纹样也论“中原制造”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宗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动物纹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被用于装饰各类金属佩饰。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动物纹金属牌饰,这些牌饰中有一部分是中原工匠制作的。实际上中原工匠对北方系动物纹的模仿并不仅局限于各类金属牌饰,本文讨论的5... 动物纹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被用于装饰各类金属佩饰。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动物纹金属牌饰,这些牌饰中有一部分是中原工匠制作的。实际上中原工匠对北方系动物纹的模仿并不仅局限于各类金属牌饰,本文讨论的5件汉代漆器和玉器“胡风”明显,是“中原制造说”的重要补充,也是汉匈关系变迁以及汉代贵族好胡之风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系动物纹 玉牌饰 石嵌饰 漆盒 中原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戎与狄--西北地区东周戎狄遗存的探索历程与思考
6
作者 肖奕昕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西北地区的东周戎狄族群,在文献与考古学遗存上都表现出“西戎”与“北狄”的双重特征。21世纪前,“寺洼文化—毛家坪B组遗存”序列与甘宁地区的北方系遗存都被认为是东周西戎,但三者间的关系尚不清楚。21世纪以来,伴随新发现的推进,学... 西北地区的东周戎狄族群,在文献与考古学遗存上都表现出“西戎”与“北狄”的双重特征。21世纪前,“寺洼文化—毛家坪B组遗存”序列与甘宁地区的北方系遗存都被认为是东周西戎,但三者间的关系尚不清楚。21世纪以来,伴随新发现的推进,学界针对三种遗存与东周西戎的关系提出多种认识,其中虽有共识,但仍存在关键分歧。西北地区的东周戎狄遗存应打破单一分类,充实材料,扩大视野,以多元视角阐释遗存与人群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戎狄 西戎 北方系 毛家坪B 组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清水河县阳畔东周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2 位作者 张青秀 刘金娃 李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4,共8页
阳畔墓地是内蒙古中南部长城沿线地带发现的又一处东周时期游牧文化墓地,该墓地流行洞室墓、殉牲,并出土有青铜带扣、短剑、刀、管状饰、环等。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有相近之处,洞室墓与长城沿线西段的甘宁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存在文... 阳畔墓地是内蒙古中南部长城沿线地带发现的又一处东周时期游牧文化墓地,该墓地流行洞室墓、殉牲,并出土有青铜带扣、短剑、刀、管状饰、环等。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有相近之处,洞室墓与长城沿线西段的甘宁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存在文化、技术和人种上的交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阳畔墓地 北方系青铜器 游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台西铜匕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金秋 《文博》 2017年第6期31-39,共9页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M112出土的一件兽首铜匕,是目前唯一一件早于晚商的柄端带兽首器物。这件铜匕对探究晚商时期北方地带兽首类器物的起源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台西铜匕的形制做了仔细分析,并对与之相关的来源、出土单位以及出现的背景做了...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M112出土的一件兽首铜匕,是目前唯一一件早于晚商的柄端带兽首器物。这件铜匕对探究晚商时期北方地带兽首类器物的起源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台西铜匕的形制做了仔细分析,并对与之相关的来源、出土单位以及出现的背景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西铜匕 兽首 北方系青铜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像和供养人题记 被引量:9
9
作者 石松日奈子 筱原典生 于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5,共14页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营造过程,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窟内的塑像和壁画统一规划制作,各壁面的造像内容相互关联;其二是按照西壁→南壁和天井→北壁和东壁的顺序依次制作,由于施工途中计划改变,导入了新的构思和中原风格等壁画样...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营造过程,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窟内的塑像和壁画统一规划制作,各壁面的造像内容相互关联;其二是按照西壁→南壁和天井→北壁和东壁的顺序依次制作,由于施工途中计划改变,导入了新的构思和中原风格等壁画样式。笔者赞同后者之说。通过对北壁壁画的图像、样式、画技、材料、色彩、供养人像的构成和服装、供养人题记等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七幅壁画由四个不同的画家团队绘制。七幅说法图是汉族和胡族的混血家族集团成员的小规模供奉。第285窟可能是原本作为僧人修行场所的莫高窟,对在家信徒开放供奉的初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85窟 供养人像 题记 北方系胡服 西方胡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