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北方游牧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时代进路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波 姚绩伟 王书彦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定位,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新时代发展进路。研究表明,共同体意识下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价值:传承体育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定位,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新时代发展进路。研究表明,共同体意识下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价值:传承体育文脉,增进民族团结认同;休闲价值:致力健体养心,提升民众健康水平;教育价值:深化体教融合,提升民族综合素养;经济价值:推动产业兴旺,助力民族乡村振兴。现实困境为价值阐释缺乏,多元价值彰显不够;文化生存土壤流失严重,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衔接受阻,部分项目濒临失传;产业开发滞后,消费市场动力不足。时代进路:以“生态圈”建设彰显多元价值,以“申遗”保护文化生存土壤,以“校园共同体”促进传承衔接,以“协同增效”推进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北方游牧民族 民族传统体育 乡村振兴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墓葬壁画艺术看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包江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中国古代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记载不够详细,关于他们的生活更是简单到只有只言片语。文献记载的匮乏让我们很难想象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是怎样的。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中国北方发现了大量的反映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墓葬壁画。这... 中国古代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记载不够详细,关于他们的生活更是简单到只有只言片语。文献记载的匮乏让我们很难想象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是怎样的。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中国北方发现了大量的反映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墓葬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见于古墓葬的壁画多为贵族、官吏、有财力的富贵人家的饮食生活,而在宴饮的场合中多伴以歌舞,并以饮食器具作为表演道具烘托宴饮的氛围,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通常集歌舞娱乐为一体的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壁画 饮食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以藏彝走廊为核心 被引量:4
3
作者 曾现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从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欧亚草原就与西南地区存在密切的考古学文化联系。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川西北高原上的胡人相当活跃。从13至14世纪,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进入西南地区。从明代中期开始,移据青海的蒙古各部不断南下,进入藏彝走廊地区,... 从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欧亚草原就与西南地区存在密切的考古学文化联系。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川西北高原上的胡人相当活跃。从13至14世纪,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进入西南地区。从明代中期开始,移据青海的蒙古各部不断南下,进入藏彝走廊地区,尤其是和硕特蒙古在明末清初南下后,控制了相当广阔的地域,直到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叛乱失败,再无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进入西南民族地区活动的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中国西南 藏彝走廊 历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调控羊繁殖的技术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爱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北方大漠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多风,若按照自然生长周期,羊(绵羊、山羊)的发情期正好在秋季,于春节前后产羔,而此时北方仍然天寒地冻,羊羔很容易被冻死。为了避开冬季产羔,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明了人工控制生育期繁殖羊... 北方大漠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多风,若按照自然生长周期,羊(绵羊、山羊)的发情期正好在秋季,于春节前后产羔,而此时北方仍然天寒地冻,羊羔很容易被冻死。为了避开冬季产羔,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明了人工控制生育期繁殖羊的办法,推迟母羊的受孕时间,使羊羔产于春季,从而保证羊羔的成活率。蒙古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毡片等裹公羊之腹,防其与母羊交接,适用于个体家庭小规模饲养;一种是实行牝牡分牧,平时公母羊分群放牧,在固定时间合群交配,适用于大规模饲养。蒙古人的这种技术源自突厥人。“苏武牧羊”的故事反映了匈奴人也掌握了这项技术,苏武就是专门放牧公羊的人。这说明北方游牧民族从匈奴开始直至蒙古大多已经掌握了这种繁殖羊的技术,只不过此技术是以“隐蔽形式”,似明似暗、无声无息地默默地流传着。这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适应大自然,与大自然斗争而总结出来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匈奴 突厥 蒙古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体系研究
5
作者 葛根高娃 王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7-183,共7页
依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观点,从公元前2世纪匈奴人兴起至公元14世纪一直延续到16世纪,在蒙古高原向西一直到南俄草原存在一个游牧民族的世界,这是一个游牧民族的历史体系。从这一角度来看,游牧民族在地理范围上包括了中国北部、... 依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观点,从公元前2世纪匈奴人兴起至公元14世纪一直延续到16世纪,在蒙古高原向西一直到南俄草原存在一个游牧民族的世界,这是一个游牧民族的历史体系。从这一角度来看,游牧民族在地理范围上包括了中国北部、西域绿洲国家、中亚商业绿洲国家、东伊朗、北印度以及阿富汗。从这一历史体系的发生学、结构、消亡等方面对其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试图对这一漫长时间内区域性的政治与种族的发展规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历史体系 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行国政治体制,探秘游牧文明传承——肖爱民著《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评介
6
作者 刚巴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两翼制度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之一,由于资料缺乏,很少有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北方民族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 两翼制度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之一,由于资料缺乏,很少有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北方民族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两翼制度 行国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骑射传统形成考略 被引量:5
7
作者 丛密林 邓星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4,共8页
运用二重证据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骑射传统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考证。研究认为火、弓箭的发明与马的驯化是骑射形成的先决条件,气候变冷与马具的创造是骑马民族骑射形成的直接原因,夏家店上... 运用二重证据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骑射传统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考证。研究认为火、弓箭的发明与马的驯化是骑射形成的先决条件,气候变冷与马具的创造是骑马民族骑射形成的直接原因,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人群是最早进行骑射的北方民族,骑射的出现早于专业化游牧民族的形成;随着游牧民族政权的更迭与互动,弓马用具不断被发明、创造和完善,促进了骑射传统的发展演变;地理环境是维系骑射传统生存发展的土壤,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依赖,衍生出诸多与骑射相关的祭祀娱乐活动。在多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通过对游牧民族骑射传统形成的考述,审视中国古代体育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 骑射传统 地理环境 马具弓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分析法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提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恩田 王绍东 雷青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25-433,共9页
目的探析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再设计应用方法。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焦点小组方法建立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的语义感知评价量表,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形态分析法解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建立反应矩阵。以数量化... 目的探析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再设计应用方法。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焦点小组方法建立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的语义感知评价量表,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形态分析法解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建立反应矩阵。以数量化Ⅰ类理论数据分析方法为基础,构建语义感知评价与各造型元素之间的对应关联模型。结果共有16种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对使用者的语义感知评价产生了显著影响,每种造型元素可对不同的语义感知评价产生正向或负向影响。结论应用语义感知评价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的对应关联模型,可以快速帮助设计师找到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产生正向影响的造型元素,规避产生负面影响的造型元素。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再设计提供了高效的指导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 饮器 形态分析法 数量化Ⅰ类理论 形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明代北方游牧民族对河套地区的争夺
9
作者 蒲涛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69-70,共2页
本文考证了明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河套地区的争夺,探讨了明失去河套之地的内在原因及其影响,指出河套地区的失去是明代国力下降的一个明显标志。
关键词 明代 北方游牧民族 河套地区 争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作用——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
10
作者 闫玏玏 赵亚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I0002-I0002,共1页
由山戎、东胡、匈奴、丁零、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创造的游牧饮食文化,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诚然,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大到政治... 由山戎、东胡、匈奴、丁零、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创造的游牧饮食文化,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诚然,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大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小到音乐、舞蹈、骑马等微观层面都其身影。其中,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元素,在中国北方游牧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大多数北方游牧民族举行庆典时,都是歌舞与膳食同行的,以节奏感强、力量感强的音乐、舞蹈表达情感,促进食欲,实现了音乐、舞蹈与饮食的相辅相成,无意中丰富了饮食文化、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北方游牧民族 力量感 中国传统文化 节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美术文化源流特征探究——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
11
作者 李崇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0,共4页
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美术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它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北方民族创造的文化,而是多个民族在历史上的相互滋养、相互传承并与周边文化长期对话形成的独特的美术文化。北方狩猎游牧民族有着相近的发展历程、相近的宗教... 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美术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它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北方民族创造的文化,而是多个民族在历史上的相互滋养、相互传承并与周边文化长期对话形成的独特的美术文化。北方狩猎游牧民族有着相近的发展历程、相近的宗教信仰与文化实践,也曾有过氏族的融合和政权的交叠。文化上的相互对话、相互渗透甚至承袭的关系,在客观上命定了这些曾以游牧、游猎为基本共同生存特征的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美术文化,既有发生学意义上各部族的个性化特点,又有其发展过程各民族共同孕育的共性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狩猎游牧民族 美术文化 历史源流 发展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8-33,共6页
北方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吴金几千年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过众多的古代民族,仅见诸史乘的就不下一百三十多个。北方民族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体系。这些古代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几经分合聚散而延续下来,更多的则... 北方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吴金几千年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过众多的古代民族,仅见诸史乘的就不下一百三十多个。北方民族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体系。这些古代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几经分合聚散而延续下来,更多的则是从历史的舞台上悄悄地消失了,只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文化 历史轨迹 少数民族 文化发展 北方游牧民族 古代民族 北方文化 《史记》 文化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历史上北方游牧人口的南移和西迁
13
作者 曹艳英 余元子 《人口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50-52,22,共4页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北方游牧民族 我国历史 自然灾害 契丹人 蒙古高原 人口南移 北匈奴 蒙古人 人口西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百万牧民结束长期游牧历史
14
作者 王大霖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22-22,共1页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世代繁衔生息的地方。千百年来,这些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由于新疆冬春季节长达半年之久.风寒雪频,牲畜总是难以摆脱“夏肥、冬瘦、春死”的怪圈,牧民不得不随季节的变化存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辗转...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世代繁衔生息的地方。千百年来,这些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由于新疆冬春季节长达半年之久.风寒雪频,牲畜总是难以摆脱“夏肥、冬瘦、春死”的怪圈,牧民不得不随季节的变化存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辗转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新疆 历史 冬春季节 牧场 世代 水草 风寒 牲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第一个游牧王朝匈奴族的崛起与消亡
15
作者 张慧媛 《中国博物馆》 2010年第3期51-55,共5页
战国时代,当中原正处于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匈奴族统一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帮落联盟。秦汉之际,更凭借着兵强马壮,统一北方大草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游牧王朝。匈奴骑兵行动迅捷,骁勇善战,对中原汉朝构成极大的威胁,... 战国时代,当中原正处于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匈奴族统一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帮落联盟。秦汉之际,更凭借着兵强马壮,统一北方大草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游牧王朝。匈奴骑兵行动迅捷,骁勇善战,对中原汉朝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多年,活动范围甚至远达中亚、欧洲,为草原游牧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匈奴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大游牧王朝的民族,兴起于战国,衰落于东汉,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余年。其社会文明创造对后世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祖源之一,对当时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游牧文明 匈奴族 王朝 北方游牧民族 中国历史 消亡 战国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草原地区食羊文化及其域外元素中香料的使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楠 杨文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羊肉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肉类食品来源之一。北方草原地区食羊习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原、中亚、西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食羊文化。形成了用米、面等中原地... 羊肉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肉类食品来源之一。北方草原地区食羊习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原、中亚、西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食羊文化。形成了用米、面等中原地区传统谷物作糁,以胡萝卜、胡豆、洋葱、菠菜等域外食蔬为副料,以姜、桂、橘皮、胡椒、肉蔻等香料调味的食羊饮食方式。文章以历史时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食羊文化的域外元素为研究重点,以点带面地探讨中原饮食文化、中西亚饮食文化在北方草原地区的传扬过程与历史,并对北方草原地区如何吸收外部的饮食文化及外部的饮食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饮食习俗的影响作出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食羊文化 北方游牧民族 多元饮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饮食文化特色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樊志民 《农业考古》 2004年第1期205-20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北方地区 饮食文化 农业 北方游牧民族 面食 饮食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北方草原通道上的贺兰山岩画及其与匈奴文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育宁 汤晓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8-55,共8页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文化 阿尔泰山 北方游牧民族 匈奴族 古代北方 贺兰山岩画 农耕民族 匈奴人 氏族部落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育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10,共9页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民族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形式、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和。这种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我...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民族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形式、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和。这种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发生着既密切又复杂的关系。正确认识与论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是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民族国家 北方游牧民族 少数民族 中原地区 民族史研究 战争 历史条件 民族矛盾 中原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的根源和特点析论
20
作者 陈通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6-33,8,共9页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民族战争。作为历史上一种必然的政治现象,民族战争既有一般战争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本文试图首先对民族战争予以界定,然后探讨民族战争发生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最后分析一下民族战争的若干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民族战争。作为历史上一种必然的政治现象,民族战争既有一般战争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本文试图首先对民族战争予以界定,然后探讨民族战争发生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最后分析一下民族战争的若干特点。一、民族战争含义的界定对民族战争的界定,历来有分歧。有的学者看得宽泛一些,有的则主张有一些附加的条件。笔者认为,对民族战争的界定,主要应考察参与战争的社会群体的民族属性。有的同志主张对民族战争的界定不仅要考虑战争主体的民族属性,还要考虑该民族政权中汉族上层人士参与的程度,与其他民族混居的情况以及战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服战争 中国历史 民族政权 汉族 中原地区 民族国家 地理环境 北方民族 北方游牧民族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