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1 位作者 李咏兰 席焕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方法: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732例(男性5 840例,女性5 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分析了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结果:按照指数均数,北方汉族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方法: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732例(男性5 840例,女性5 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分析了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结果:按照指数均数,北方汉族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在北方汉族中,东北方言族群头圆,头阔,头最宽,面最宽,两个下颌角间距离最大,两眼间距离最近,面高值大,鼻翼较宽,鼻狭,耳大,耳圆.华北方言族群头较狭长,额头窄,面阔,两眼间距离较宽,鼻背较低.西北方言族群头狭长,头短而高,面窄,两个下颌角间距离较窄,鼻短.结论:北方汉族的3个族群头面部特征有明显的共性,也存在彼此的差异,遗传、环境是影响头面部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长 鼻宽 唇高 头面部 北方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汉族和蒙古族人群中运动能力差异相关基因ACTN3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剑 高玉雪 +1 位作者 杨鹏翔 郭向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5期38-41,共4页
目的调查北方汉族与蒙古族人群α-辅肌动蛋白3(ACTN3)基因R577X多态性频率分布特征。方法2019年9-11月选择在北京佑安医院参与健康体检的北方汉族人群85名和包头医学院蒙古族2019级预科班的健康体检人群58名作为研究对象。用高通量荧光... 目的调查北方汉族与蒙古族人群α-辅肌动蛋白3(ACTN3)基因R577X多态性频率分布特征。方法2019年9-11月选择在北京佑安医院参与健康体检的北方汉族人群85名和包头医学院蒙古族2019级预科班的健康体检人群58名作为研究对象。用高通量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不同种族、性别ACTN3基因R577X多态性。结果3种基因型在不同组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北方汉族基因型频率(RR)、等位基因频率(R)高于蒙古族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方汉族、蒙古族人群不同性别ACTN3基因R577X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方汉族与蒙古族不同性别的不同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方汉族与蒙古族人群ACTN3基因R577X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与性别无关,与爆发力相关的RR基因型频率在北方汉族人群中较高,反映耐力的XX基因型频率在蒙古族人群中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辅肌动蛋白3 多态性 基因 北方汉族人群 蒙古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头面部观察指标值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贾亚兰 张兴华 +5 位作者 宇克莉 李咏兰 陆舜华 包金萍 李玉玲 郑连斌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4-598,619,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9 582例(男性4 711例,女性4 871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17项观察指标,进行了性别间比较,分析了随年龄增长北方汉族头面部17项观察指...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9 582例(男性4 711例,女性4 871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17项观察指标,进行了性别间比较,分析了随年龄增长北方汉族头面部17项观察指标值的变化规律。结果:随年龄增长,北方汉族人出现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并趋于水平,鼻根变低,颧部更显突出,眼色变褐、变浅,肤色加深,上唇皮肤部变高,红唇变薄。性别间比较,眼部,女性的蒙古褶、上眼睑皱褶比男性发达,女性眼裂更宽,更向外、上倾斜;鼻部,女性的鼻根较低,鼻背更凹,鼻基部更上翘,鼻翼较低,鼻翼宽更接近眼内角间宽;唇部,女性上唇皮肤部较低,红唇较薄。此外,女性面部较扁平,耳垂三角形较高,发色、肤色较浅,眼色较深。结论:随年龄增长,北方汉族人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出现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面部 活体观察 年龄 北方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汉族鞋垫的刺绣艺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成 崔荣荣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4-79,共6页
针对北方汉族鞋垫的刺绣艺术拟从技术、设计、艺术及文化角度进行考析。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42双北方汉族鞋垫实物的统计分析并取样研究发现:一、鞋垫刺绣工艺主要有平针绣、纳绣割绒和挑花绣3种形式,其中平绣和纳绣割绒使... 针对北方汉族鞋垫的刺绣艺术拟从技术、设计、艺术及文化角度进行考析。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42双北方汉族鞋垫实物的统计分析并取样研究发现:一、鞋垫刺绣工艺主要有平针绣、纳绣割绒和挑花绣3种形式,其中平绣和纳绣割绒使用广泛;二、鞋垫刺绣图案涉及植物类单独图案、动物类组合图案、文字类单独图案、文字类组合图案和几何类抽象图案5类,且以植物类单独图案为主;三、鞋垫主要刺绣色相为白色、红色、黑色和青色,其中白色占比最高,色彩搭配对比强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及民间手工刺绣艺术分析提炼出北方汉族鞋垫的艺术特性,集中表现在4方面:工艺应用的多样性、图案构图的对称性、色彩搭配的对比统一性以及主题表现的象征性。旨在挖掘北方汉族鞋垫刺绣艺术特色,为今后作民族和地域服饰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当今鞋履艺术设计带来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汉族 鞋垫 工艺 图案 色彩 刺绣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北方汉族民居与西南少数民族民居的差异
5
作者 王蒙蒙 《美术大观》 2012年第5期100-100,共1页
本文通过对北方汉族民居与西南少数民族民居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并对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北方汉族民居 西南少数民族民居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北方人口南迁和南方汉族的形成与发展
6
作者 吴松弟 《历史地理》 1998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汉族源于北方的华夏族,而南方远古时代是越、巴、蜀、楚等土著民族的家园。今天的汉族南方部分的形成,是古代北方汉族人民不断南下并与南方土著民族相融合的结果。但是,这一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在各区域的表现形式如何... 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汉族源于北方的华夏族,而南方远古时代是越、巴、蜀、楚等土著民族的家园。今天的汉族南方部分的形成,是古代北方汉族人民不断南下并与南方土著民族相融合的结果。但是,这一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在各区域的表现形式如何,这些重要问题却很少有人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民族 北方汉族 表现形式 相融合 形成与发展 华夏族 远古时代 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回族祈雨龙牌及相关仪式差异性研究
7
作者 王飞凤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祈雨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兼具各自地域及民族特色。祈雨所用器物、场所等是重要的水文化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地域民族水的崇拜、水的观念等水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以云南回族祈雨所用龙牌为研究的物质载体,与... 祈雨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兼具各自地域及民族特色。祈雨所用器物、场所等是重要的水文化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地域民族水的崇拜、水的观念等水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以云南回族祈雨所用龙牌为研究的物质载体,与河北邯郸、山东即墨地区汉族相似的祈雨所用龙牌进行差异性研究,发现虽然三个地区都在祈雨中用到龙牌,且龙牌形制相似,但云南回族祈雨仪式中龙牌使用方法、龙牌铭文、龙牌使用时间等皆与北方两地不同,云南区域的文化多样性与回族民族文化在异质中统一是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云南回族水文化与汉族水文化既有交流融合,又极大程度保留了伊斯兰教的宗教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回族 北方汉族 祈雨龙牌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藏缅语族十七个民族成人的身高、体质量研究
8
作者 李翀 宇克莉 +1 位作者 郑连斌 张兴华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3-3,共1页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藏缅语族17个民族成人的身高、体质量进行比较,了解藏缅语族及各民族身体特征。根据人体测量方法,在云南、四川、西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对藏缅语族17个民族14837人(男性6578人,女性8259人)测量身高、...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藏缅语族17个民族成人的身高、体质量进行比较,了解藏缅语族及各民族身体特征。根据人体测量方法,在云南、四川、西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对藏缅语族17个民族14837人(男性6578人,女性8259人)测量身高、体质量,将身高和体质量值与经度、纬度及年平均温度进行相关分析,并与中国南、北方汉族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师范大学 藏缅语族 身体特征 测量身高 北方汉族 年平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otein beta 3 subunit polymorphisms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 case-control association study in northern Han Chinese 被引量:4
9
作者 Mei LI Bei ZHANG Chuang LI Jie-Lin LIU Li-Juan WANG Ya LIU Zuo-Guang WANG Shao-Jun WE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hree polymorphisms [ C825T, C1429T and G(-350)A]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G protein beta 3 subunit (GNB3) and hypertension by performing a case-control study in th...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hree polymorphisms [ C825T, C1429T and G(-350)A]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G protein beta 3 subunit (GNB3) and hypertension by performing a case-control study in the northern Han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We recnaited 731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673 control subjects (the calculated power value was 〉 0.8). Genotyping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C825T, C1429T and G(-350)A polymorphisms using the TaqMan assay. Comparisons of allelic and genotypic frequencies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were made by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ree polymorphisms of GNB3 gene under different genetic models (additiv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models). Results The genotype dis- tribution and allele frequencies of C825T, C1429T and G(-350)A polymorphism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control subjects, either when the full sample was assessed, or when the sample was stratified by gender.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C825T, C 1429T and G(-350)A polymorphisms and the risk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any genetic model. Linkage dis- equilibrium was only detected between C825T and C 1429T polymorphisms. Haplotype analyses observed that none of the three estimated haplotyp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Conclusions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GNB3 gene polymorphisms [C825T, C 1429T and G(-350)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northern Han Chinese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 protein beta 3 subunit gene HAPLOTYPE Hypertension POLYMORPH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