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通北川河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永良 王荣秀 靳永庆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B08期31-34,共4页
在对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植被的演化、植物区系成分和种类及森林、草地植被分布状况及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 ,认为北川河源区的植被非常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 ,森林和草地是重要的环境要素 ,是生态系统的最积极成分 ,并提出了加以管护的措施 ,... 在对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植被的演化、植物区系成分和种类及森林、草地植被分布状况及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 ,认为北川河源区的植被非常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 ,森林和草地是重要的环境要素 ,是生态系统的最积极成分 ,并提出了加以管护的措施 ,为今后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县 北川河源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森林植被 草地植被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的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评估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永国 刘维军 +3 位作者 荣月静 傅利平 马立广 曹彦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2-337,共6页
为了掌握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与生境质量变化状况,优化保护对策与措施,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了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中生境评估模块进行保护区的生... 为了掌握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与生境质量变化状况,优化保护对策与措施,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了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中生境评估模块进行保护区的生境质量评估,并运用植被覆盖度(VFC)来修正生境适宜度(H)指标,进而得出了更加精确的生境质量评估结果。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地利用主要以灌木林、草地、裸地为主。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不大,主要有小部分地区裸地转换为草地,保护区整体生境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北部与南部地区的灌木林,这与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分布规律基本吻合。因此,通过相关措施,减少人为干扰,增加林草植被盖度,是提高保护区生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生境质量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季节性冻土调查研究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志云 张宝元 《青海农林科技》 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
本文就大通县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季节性冻土分布与特点作了初步调查与研究,并将冻土与环境关系作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北川河源自然保护区 冻土 植被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建立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辛文荣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通过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的实际 ,从自然环境特征、生态质量、社会经济价值和经营管理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通北川河源自然保护区 自然环境特征 生态质量 社会经济价值 经营管理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鱼类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的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伊平昌 李国平 +3 位作者 顾冬花 赵志刚 张成图 卢福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1,I0001,共6页
通过PCR方法扩增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中鱼体内寄生的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CoxI、ItsI和NadI基因部分序列,并进行分子鉴定,分析3种基因的同源性,利用这3种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分子鉴定,... 通过PCR方法扩增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中鱼体内寄生的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CoxI、ItsI和NadI基因部分序列,并进行分子鉴定,分析3种基因的同源性,利用这3种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分子鉴定,寄生在鱼类肠道中的绦虫为舌状绦虫,寄生在鱼类腹腔中的绦虫为双线绦虫;舌状绦虫裂头蚴克隆的CoxI、ItsI和NadI基因序列分别与EU241312(法国)、KC900974(伊朗)和AF524046(中国)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99.3%和84.2%,双线绦虫克隆的CoxI、ItsI和NadI基因序列分别与EU241309(法国)、KC900994(伊朗)和AF254123(中国)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98.9%和99.5%;舌状绦虫与双线绦虫3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CoxI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3.2%,ItsI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1.1%,NadI同源性为71.8%。同时,利用GenBank中其他种属绦虫的CoxI、ItsI和NadI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均与已鉴定的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聚在同一支上,与其他绦虫所属分支相距较远,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分属两个不同种类,且与舌状绦虫中国广州分离株种属亲缘关系较近。初步阐明了鉴定的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分离株与其他种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自然保护区 舌状绦虫 双线绦虫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