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阳子,今之韩愈也”——略述欧阳修对韩愈古文运动的发展
1
作者 阿正 《现代中文学刊》 2001年第6期22-24,35,共4页
说到我国的散文史,不能不提韩愈和欧阳修,苏轼在为欧阳修《居士集》写的序中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其实是对韩愈和欧阳修这两位文学大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充分肯定。作为文坛革新运动的主将,中唐韩愈与北宋欧阳修,确有很... 说到我国的散文史,不能不提韩愈和欧阳修,苏轼在为欧阳修《居士集》写的序中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其实是对韩愈和欧阳修这两位文学大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充分肯定。作为文坛革新运动的主将,中唐韩愈与北宋欧阳修,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文坛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古文运动 韩愈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子 文学主张 领导者 相似之处 西昆体 倡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二)综合练习
2
作者 谢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8年第7期1-9,共9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白居易 综合练习 边塞诗 王维诗歌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孟浩然 柳宗元 欧阳修 辛弃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初文风与王禹偁的文学观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延梯 《文史哲》 1987年第4期26-30,共5页
入宋以来,王禹称是首先对风行宋初文坛的颓靡文风进行讨伐的一位作家。围绕着“革弊复古”的宗旨,他提出了“宗经传道”的进步理论主张,为后来欧阳修、曾巩、苏轼等人的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一) 如同社会... 入宋以来,王禹称是首先对风行宋初文坛的颓靡文风进行讨伐的一位作家。围绕着“革弊复古”的宗旨,他提出了“宗经传道”的进步理论主张,为后来欧阳修、曾巩、苏轼等人的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一) 如同社会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也是沿着一条曲折的轨迹。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给予了有力的冲击。但是,由于古文运动并未得到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主张 理论与实践 易道 古文运动 文学观 晚唐五代 圣人 教化 形式主义文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德才 《文史哲》 1983年第4期52-57,共6页
(一) 诗至唐,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颇有难乎为继之势。宋人欲与抗衡,唯有另辟蹊径,自创新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再次给人启迪:沿袭和模拟仅能勉强维持命脉;蓬勃的生机,只有来自不断的开拓与创新。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原有着强烈... (一) 诗至唐,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颇有难乎为继之势。宋人欲与抗衡,唯有另辟蹊径,自创新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再次给人启迪:沿袭和模拟仅能勉强维持命脉;蓬勃的生机,只有来自不断的开拓与创新。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原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可惜晚唐温庭筠等人在发展令词艺术卓具贡献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及宋,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代表时风的晏欧词被目为“词中西昆”。柳永创制慢词,又变雅为俗,有一定的开创之功。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魄力及其他原因,毕竟未能为宋词开出一条宽广的革新之路。苏轼来了。他雄风千里,使词坛快然一新。其何能如此?一则,就文艺思想说,苏轼一贯反对俯伏前人脚下,一贯反对模拟因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苏轼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宋词 熙宁 创新 以诗为词 文艺思想 政治 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舜钦籍贯及世系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杰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苏舜钦,字子美,宋代著名的诗人,与梅尧臣齐名,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之一。关于苏舜钦的籍贯,颇多歧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梓州铜山说。这一说可以《宋史》为代表。《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饮传》:“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 苏舜钦,字子美,宋代著名的诗人,与梅尧臣齐名,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之一。关于苏舜钦的籍贯,颇多歧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梓州铜山说。这一说可以《宋史》为代表。《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饮传》:“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卷二六六《苏易简传》:“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舜钦 易简 铜山 墓志铭 梓州 籍贯 宋史 世系 开封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欧阳修以理性包容为特色的文化性格
6
作者 崔铭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4,共13页
欧阳修以理性包容为特色的文化性格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坦然面对现实,承认并尊重既有事实;(2)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度自觉、独立的理性思考与批判反思能力;(3)跳出了二元对立的两极思维模式;(4)不唯我独尊,平等对待他人,理解并尊重... 欧阳修以理性包容为特色的文化性格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坦然面对现实,承认并尊重既有事实;(2)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度自觉、独立的理性思考与批判反思能力;(3)跳出了二元对立的两极思维模式;(4)不唯我独尊,平等对待他人,理解并尊重他人的人生选择;(5)意识到自我的局限性,勇于承认错误,勇于自我否定。欧阳修的文化性格,不仅使他自己取得了辉煌成就,更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走向及其最后的伟大胜利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兼具理想性、实践性、批判性、周遍性、涵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性格,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一份值得学习和继承的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理性 包容 文化性格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欧阳修文坛领袖地位的取得
7
作者 贺圣逮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29-32,共4页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杰出领袖,在他的主持和倡导下,宋初文学得以克服晚唐五代以来或艰僻险怪、或淫靡浮弱的文风的影响,日趋成熟和壮大。对于欧阳修的贡献,当时人就有定评。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趣味,评价的语言或有不同,但都不否认...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杰出领袖,在他的主持和倡导下,宋初文学得以克服晚唐五代以来或艰僻险怪、或淫靡浮弱的文风的影响,日趋成熟和壮大。对于欧阳修的贡献,当时人就有定评。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趣味,评价的语言或有不同,但都不否认他作为一代宗匠,在扫除文坛积习,扭转创作路向,号召和引导天下文士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我们看《神宗实录本传》、《重修神宗实录本传》或《四朝国史本传》以及其他同代人的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杰出领袖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神宗 政治理想 王安石 国史 领袖地位 石介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
8
作者 张尹炫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25-29,共5页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宋诗的历史地位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六朝在乐府诗基础上发...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宋诗的历史地位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六朝在乐府诗基础上发展成为五七言古诗,唐代古近体诗都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唐诗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梅尧臣 苏诗 《石林诗话》 苏武 苏舜钦 黄庭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首次学术讨论概述
9
作者 谢桃坊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1期108-108,共1页
1985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宋代文学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比较集中在宋诗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展开争鸣:一、宋诗的分期问题有三种意见,仿唐诗体例分为四期;按风格流派分为十一派;按历史顺序分为六期。二、宋诗的特点与评价:宋诗约为唐诗... 1985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宋代文学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比较集中在宋诗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展开争鸣:一、宋诗的分期问题有三种意见,仿唐诗体例分为四期;按风格流派分为十一派;按历史顺序分为六期。二、宋诗的特点与评价:宋诗约为唐诗的三倍或四倍。历来绌宋诗者甚多。但这是一种偏见。宋诗自具有其特色,可以看作与“唐音”相对待的“宋调”。至于谁最能代表宋诗艺术特色的问题,则有三种意见:江西诗派;苏轼和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都能共同体现宋诗特色。三、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评价:对欧阳修所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有的持肯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学术讨论会 欧阳修 分期问题 黄庭坚 艺术特色 江西诗派 风格流派 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词札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德才 《齐鲁学刊》 1979年第6期47-51,共5页
一、关于苏词的“豪放”词至苏轼,开豪放一派。自此,终八百余年词坛,两旗并展:一曰豪放,一曰婉约。与苏轼高举豪放大旗的同时,执婉约词派旗帜的是柳永。关于苏柳两家的不同词风,俞文豹有一段精采的描述,向为论者所注目: 东坡在玉堂日,... 一、关于苏词的“豪放”词至苏轼,开豪放一派。自此,终八百余年词坛,两旗并展:一曰豪放,一曰婉约。与苏轼高举豪放大旗的同时,执婉约词派旗帜的是柳永。关于苏柳两家的不同词风,俞文豹有一段精采的描述,向为论者所注目: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吹钊录》) 这段评论结合词这一歌唱文学的特点,把苏柳两家不同词风——豪放与婉约,描绘得生动而精当。但试读《东坡乐府》三百余篇,非铜琶铁板不足以高唱者,却不多见。若以严格意义上的“豪放”词风来衡选,真可谓凤毛麟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词 苏轼 艺术风格 词风 表现手法 辛弃疾 李清照 以诗为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江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