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浒传》与北宋党争关系初探
1
作者 陈冬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从文本细读和文化阐释的角度来探讨《水浒传》与北宋新旧党争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水浒传》与北宋党争之间主要存在三方面关联:首先,《水浒传》作者感情倾向倒向元祜党人;其次,《水浒传》存在的“尊北黜南”的叙事模式与北宋新旧... 从文本细读和文化阐释的角度来探讨《水浒传》与北宋新旧党争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水浒传》与北宋党争之间主要存在三方面关联:首先,《水浒传》作者感情倾向倒向元祜党人;其次,《水浒传》存在的“尊北黜南”的叙事模式与北宋新旧党中存在的南北之争相对应;再者,《水浒传》存在多处否定新党的言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北宋党争 新党 元秸党 情感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党争的起因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家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82-88,113,共8页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诚为一大痼疾。而在宋朝,则更甚于前后诸代。关于宋代党争产生的原因,笔者在有关的文章中已略有涉及。同其它各代的党争相比,宋代党争之产生既有与之相同的普遍性政治...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诚为一大痼疾。而在宋朝,则更甚于前后诸代。关于宋代党争产生的原因,笔者在有关的文章中已略有涉及。同其它各代的党争相比,宋代党争之产生既有与之相同的普遍性政治根源,又有其特殊的偶然性因素。为了对北宋党争作出深层分析,进而洞察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某些特点,本文拟从三方面对北宋党争的起因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王朝 朋党倾轧 北宋党争 王安石 欧阳修 集团内部 官僚士大夫 统治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台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篇《朋党论》看北宋的党争 被引量:1
3
作者 成长健 师君侯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2期24-29,共6页
王禹偁、欧阳修、苏武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三人都写过《朋党论》。其中以欧阳修的《朋党论》最为有名,近代人编的一些古代文选和大、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曾选入。王禹偁的《朋党论》和苏轼的《续朋党论》(《苏东... 王禹偁、欧阳修、苏武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三人都写过《朋党论》。其中以欧阳修的《朋党论》最为有名,近代人编的一些古代文选和大、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曾选入。王禹偁的《朋党论》和苏轼的《续朋党论》(《苏东坡文集》题为《续欧阳子朋党论》)比较地少为人知。但这三篇文章都是有为而发的政治论文。如果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探讨这三篇文章,就不但有助于了解这三位历史人物在他们所处时代翻云覆雨的政治斗争中的立场和地位,而且结合当时的斗争实际,还可以看到北宋一代党争的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党 欧阳修 王禹 苏轼 范仲淹 北宋党争 吕夷简 司马光 王安石 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学视域下的北宋新旧党争探析——摆脱党争困境的一些思考
4
作者 罗洪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2,共3页
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具有较大影响的党争,其中的北宋新旧党争,笔者认为其内涵最为接近现代党争。论文拟运用政治学的分析框架来梳理和反思北宋中后期的新旧党争,希望给我们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带来些许启示。本文将着重探讨为什么... 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具有较大影响的党争,其中的北宋新旧党争,笔者认为其内涵最为接近现代党争。论文拟运用政治学的分析框架来梳理和反思北宋中后期的新旧党争,希望给我们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带来些许启示。本文将着重探讨为什么新旧党争会从前期的理念之争蜕变到后期的人事之争,陷入相互打击、无情斗争的党争困境。他们的内耗导致北宋帝国的灭亡。王安石和司马光早期的君子之争是值得借鉴的,我们认为现代政治斗争的精髓是妥协和动态平衡,那些值得称道的政治家应该具有理性妥协精神和以公共的善为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新旧党争 君子之争 理性妥协 公共的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读《北宋文人与党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成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北宋文人与党争>> 宋代文学研究
全文增补中
复古与革新的错位:对北宋天地分祭与合祭之争的再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建军 江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74,共10页
祭祀天地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特权与神圣义务。北宋时期,宋神宗熙丰变法时期对礼制的改革,引发了关于郊祀礼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天地应该分祭还是合祭。伴随着北宋中后期最高当权者的更迭和新旧党争的形势变化,这场争论也不断反复。在... 祭祀天地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特权与神圣义务。北宋时期,宋神宗熙丰变法时期对礼制的改革,引发了关于郊祀礼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天地应该分祭还是合祭。伴随着北宋中后期最高当权者的更迭和新旧党争的形势变化,这场争论也不断反复。在这个过程中,以恢复古礼相标榜而主张天地分祭的许多新党,表现为食古不化的保守,而以适应宋朝现实为依据,主张实行天地合祭的许多旧党,却表现出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由于时代变迁、财力的局限和皇帝事务的繁忙,按照古礼恢复天地分祭的主张已难于实行,天地合祭,皇帝每三年亲祀一次,遂成为宋朝郊祀礼的主流。宋人对天地分祭与合祭的争论既是礼制、学术之争,更牵涉北宋中后期的党争,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宋朝士大夫政治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郊祀 天地分祭 天地合祭 北宋党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末年的“御笔行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育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4-62,共9页
(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凡皇帝本人的诗文书画或以其名义发布的命令、告示等,均可被称为“御笔”。但“御笔”一词的出现却较晚。《北史·元勰传》:“帝令勰为露布,辞曰:‘臣闻露布者,
关键词 御笔 北宋末年 北宋党争 中国封建社会 三省 宋徽宗 蔡京 专制君权 君主专制主义 二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利之辨”与北宋新旧党的对立 被引量:2
8
作者 熊鸣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196,共5页
在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北宋中期,变法图强是当时士大夫的共识。然而,变法图强的理想却由于当时儒学内部存在的"学术不一"的现象而破灭,由此引发了北宋新旧党的对立。围绕王安石变法而进行的"义利之辨",凸现了新旧两... 在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北宋中期,变法图强是当时士大夫的共识。然而,变法图强的理想却由于当时儒学内部存在的"学术不一"的现象而破灭,由此引发了北宋新旧党的对立。围绕王安石变法而进行的"义利之辨",凸现了新旧两党在伦理道德与功利关系问题上存在的具体分歧,也显示出"学术不一"给北宋中后期政局带来的恶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辨 北宋新旧党争 学术不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修艳词绯闻辨疑 被引量:1
9
作者 谢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7,共6页
欧阳修艳词曾有各种传闻,或纯系讹传,或事出有因,虽有出自政敌之诬陷者,但也与其生前的绯闻有关。欧阳修生前曾两度身陷绯闻,而绯闻惊暴时间又恰值庆历党争与濮议之争,所以被其政敌利用,广为扩散。通过各种史料,对欧阳修艳词绯闻的前因... 欧阳修艳词曾有各种传闻,或纯系讹传,或事出有因,虽有出自政敌之诬陷者,但也与其生前的绯闻有关。欧阳修生前曾两度身陷绯闻,而绯闻惊暴时间又恰值庆历党争与濮议之争,所以被其政敌利用,广为扩散。通过各种史料,对欧阳修艳词绯闻的前因后果以及政敌之间的个人恩怨等进行梳理辨析,不仅澄清事实,也揭示出北宋党争若干被人忽略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艳词 北宋党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蹻体”:政治内涵向诗学批评的移植
10
作者 吕双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9-53,共5页
“元体”是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常见话语。在诗学批评史上 ,“元体”由南宋被贬、元明被忽视到清代 ,特别是晚清的被褒和被高扬 ,最后成为宋诗“鼎盛”的代表 ;在政治发展史上 ,“元”时期却是从北宋末到清代 ,始终处于被褒扬的地位... “元体”是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常见话语。在诗学批评史上 ,“元体”由南宋被贬、元明被忽视到清代 ,特别是晚清的被褒和被高扬 ,最后成为宋诗“鼎盛”的代表 ;在政治发展史上 ,“元”时期却是从北宋末到清代 ,始终处于被褒扬的地位。这其实是“元”政治内涵向诗学批评的不自觉渗透、移植 ,元时期并不是宋诗顶峰时期 ,因此 ,“元”也不具备宋诗鼎盛的代表意义。北宋诗歌莫盛于“元”的诗学观念是需要重新思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祐体 东坡体 山谷体 北宋党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不嚼面”
11
作者 杜学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I0001-I0001,共1页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
关键词 苏轼 《老学庵笔记》 苏门四学士 北宋党争 黄庭坚 记载 陆游 贬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