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
1
作者 赵云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98,共8页
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赵云旗北宋中叶以后是中国历史上号称“积弱积贫”的一个时期。“积贫”是指国家财力的严重亏空,“积弱”是指对辽、金战争中的屡屡失败。《宋史·食货志》载:宝元中,“计江、淮岁运粮六百余万石... 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赵云旗北宋中叶以后是中国历史上号称“积弱积贫”的一个时期。“积贫”是指国家财力的严重亏空,“积弱”是指对辽、金战争中的屡屡失败。《宋史·食货志》载:宝元中,“计江、淮岁运粮六百余万石,以一岁之入,仅能充期月之用”。当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中叶 振兴国家 主要措施 王安石 富商大贾 市易法 免役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青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甓社湖珠见”——北宋中叶扬州的一则奇闻
2
作者 吴汝煜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4期67-68,共2页
九百多年前,扬州甓(Pi)社湖曾经出现过一个奇异现象.当时传闻极广,在宋人的笔记中屡见著录.先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 九百多年前,扬州甓(Pi)社湖曾经出现过一个奇异现象.当时传闻极广,在宋人的笔记中屡见著录.先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予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烂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尝为《明珠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中叶 扬州 孙觉 张壳 奇异现象 文昌 《梦溪笔谈》 明珠 金线 行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的茶叶生产
3
作者 董明 《农业考古》 2016年第5期244-253,共10页
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在饮茶风气的流行促使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支撑下,皖江地区的茶叶生产非常兴盛。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茶树种植区域分布广、茶叶精品与种类增加、茶农与茶商增多、茶叶产量不断增大、茶叶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 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在饮茶风气的流行促使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支撑下,皖江地区的茶叶生产非常兴盛。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茶树种植区域分布广、茶叶精品与种类增加、茶农与茶商增多、茶叶产量不断增大、茶叶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和推动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中叶北宋末年 皖江地区 茶叶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辙对北宋文学的贡献 被引量:4
4
作者 曾枣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1-88,共8页
(一) 苏辙在北宋文坛的声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就有不同看法。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 阁下又谓三苏之中,所愿学者登州(苏轼)为最优,于此犹非也。老苏先生,吾不及识其人;今中书(苏轼)、补阙(苏辙)二公,则仆尝亲事之矣。中书... (一) 苏辙在北宋文坛的声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就有不同看法。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 阁下又谓三苏之中,所愿学者登州(苏轼)为最优,于此犹非也。老苏先生,吾不及识其人;今中书(苏轼)、补阙(苏辙)二公,则仆尝亲事之矣。中书之道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补阙则不然,其道如元气,行于混沦之中,万物由之而不知之。故中书尝自谓“吾不及子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苏轼 北宋文学 不良文风 次韵 兄弟 补阙 蜻蜒 北宋中叶 周必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唐录辑稿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菊园 《西藏研究》 1982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前言《青唐录》是一部记载北宋中叶,我国西北青唐地区少数民族的内部关系,以及宋王朝收复青唐的史籍。青唐,系吐蕃的遗族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青海西藏一带。宋哲宗元符年间和宋徽宗崇宁年间,宋王朝曾先后派兵攻取收复过这一地区。《青唐... 前言《青唐录》是一部记载北宋中叶,我国西北青唐地区少数民族的内部关系,以及宋王朝收复青唐的史籍。青唐,系吐蕃的遗族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青海西藏一带。宋哲宗元符年间和宋徽宗崇宁年间,宋王朝曾先后派兵攻取收复过这一地区。《青唐录》所记就是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宋王朝 河州 北宋中叶 宋哲宗 吐蕃 历史事件 首领 宋徽宗 资治通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宋代超经济强制变动趋势的经济考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葛金芳 《江汉论坛》 1983年第1期66-71,共6页
宋代仍然是一个存在着超经济强制的封建社会,这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对于超经济强制在宋代究竟是日趋强化还是较前松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却是有争论的。部分同志力持“二度农奴化”这个看法,认为自北宋中叶以迄元朝,超经济强制呈强化趋势... 宋代仍然是一个存在着超经济强制的封建社会,这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对于超经济强制在宋代究竟是日趋强化还是较前松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却是有争论的。部分同志力持“二度农奴化”这个看法,认为自北宋中叶以迄元朝,超经济强制呈强化趋势。育的同志虽然不同意这种观点,但是面对强化论者持以为据的具体材料,又未能作出科学解释,只好同时承认“地主阶级为保证在经济上对客户的残酷压榨,就必然要加强对广大佃农的人身束缚。”这种貌似全面的论证,反而使人无所适从。那么,怎样才能他这一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呢?我以为若从土地所有制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入手,将超经济强制的演进趋势和当时经济关系的诸多变动联系起来考察,或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土地转移率的急剧提高导致累世相承的主仆名分趋向瓦解超经济强制的实质性内涵,无疑是地主对于农民人身自由的部分占有,其表现便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人身依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经济强制 土地买卖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 唐宋之际 人身依附关系 封建社会 土地占有 两税法 北宋中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就粮军简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姜锡东 《文史哲》 1985年第2期46-51,共6页
宋代有就粮军。它始于宋初,而在仁宗之世广泛发展并有所变化,逐步形成为一种地方军制。这一制度与宋代制军的总特点有许多不同甚至矛盾之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虽然有所论及,但都语焉不详。本文对此问题试作初探,不当之处,还请指正。(一... 宋代有就粮军。它始于宋初,而在仁宗之世广泛发展并有所变化,逐步形成为一种地方军制。这一制度与宋代制军的总特点有许多不同甚至矛盾之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虽然有所论及,但都语焉不详。本文对此问题试作初探,不当之处,还请指正。(一)就粮军的本义及其出现时间“就”者,趋也,归也。就粮军就是到粮食多的地方取得给养的军队。这是就粮军的本义。历史上的流民一般是向年丰粮多之地流动,这也可叫“就粮”。王安石诗《河北民》说:“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军事上的就粮出现得很早。《后汉书·邓禹传》载;“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安史之乱时期,唐军相州大会战失败。对此,大诗人杜甫写道:“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然而,这些军队的就粮活动还不足以形成一种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并出现一种特殊军队——就粮军,是宋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军 军队 北宋王朝 京师 宋仁宗 北宋中叶 历史条件 后汉书 中国通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赋对宋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乃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84-86,共3页
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在其独立发展的历程中,常常由于承受和汲取其他的特别是前行的文苑体制的某些沾溉和影响,而使自身趋于充实、成熟,不断得以演进。宋词亦不例外。前人论词,有“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之说,即是指“别是一家”的词,因... 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在其独立发展的历程中,常常由于承受和汲取其他的特别是前行的文苑体制的某些沾溉和影响,而使自身趋于充实、成熟,不断得以演进。宋词亦不例外。前人论词,有“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之说,即是指“别是一家”的词,因借鉴和融化了诗文的某些特点而产生一种嬗变。赋自秦汉六朝以来蔚为大观,影响深钜。但它与宋词的关系如何,前人论述不多,笔者于此拟略抒浅见,以求匡正。赋对词的影响沾溉是随着词的日益文人化而加深的。其原因在于词的创作主体——习于操觚染翰的文士与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唐宋 北宋中叶 以诗为词 宋词 独立发展 创作主体 古代文人 文学体裁 文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曾公亮的历史功绩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培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曾经被宋神宗誉为“两朝顾命,定策亚勋”的曾公亮,是北宋中叶政治舞台上一位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然而,对他的历史功绩,至今史学界还很少有人作较全面的论述和评价,有的著作虽提到他,但也未能作出较公正的评价。如《中国通史》第五册“... 曾经被宋神宗誉为“两朝顾命,定策亚勋”的曾公亮,是北宋中叶政治舞台上一位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然而,对他的历史功绩,至今史学界还很少有人作较全面的论述和评价,有的著作虽提到他,但也未能作出较公正的评价。如《中国通史》第五册“王安石变法”一节中对曾公亮的评价就是如此。该书说:“一○六九年(熙宁二年)二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公亮 王安石变法 历史功绩 中国通史 熙宁变法 北宋中叶 庆历新政 参知政事 宋神宗 武经总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理财”思想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显海 杨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2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宋临川人,曾任神宗相,封荆国公,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或王荆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主政期间,力行新政。列宁称许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注,《列宁全集》第十卷...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宋临川人,曾任神宗相,封荆国公,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或王荆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主政期间,力行新政。列宁称许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注,《列宁全集》第十卷)。我国封建社会到北宋时代逐步进入后期,封建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封建农业有一定发展,手工业、商业相当发达。与此同时,社会阶级矛盾和境內民族矛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叶已出现了“颐內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理财 地主阶级 北宋王朝 北宋中叶 财政危机 阶级矛盾 农业生产 文集 民族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摊丁入亩趋势补证——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金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63-68,76,共7页
本文是《两宋摊丁入亩趋势论析》一文的续篇。由于水利兴修历来是农夫力役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两宋水利役中夫役征调办法的考察,来探寻两宋时期摊丁入亩趋势的外在表现及其内部机制。考察结果表明,依据田亩广狭来征调夫役的做... 本文是《两宋摊丁入亩趋势论析》一文的续篇。由于水利兴修历来是农夫力役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两宋水利役中夫役征调办法的考察,来探寻两宋时期摊丁入亩趋势的外在表现及其内部机制。考察结果表明,依据田亩广狭来征调夫役的做法宋初即已存在,北宋中叶以降日见普遍,至南宋几乎遍及宋辖各路;这种做法最初起源于民间,有私约文簿为之约束;大约亦自北宋中叶起因各地州县官府的陆续采纳而逐步升格为地方性的水利法规;为了适应乡村上户田多丁少而少地下户和无地客户则拥有人力资源优势的实际情况,宋初水利役中的“计田出丁”之法逐步被“履亩纳钱”之法所取代,这是租佃经济结构下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丁入亩 北宋中叶 两宋时期 宋会要辑稿 州县官 田产 力役 民户 役夫 主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公麟在舒城之遗迹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安恒 《安徽史学》 1986年第5期29-30,61,共3页
的北宋中叶,出现一位名垂史册,光焰璀璨的大画家,论者称他是“吴道子后一人而已”,此人就是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宋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官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朝奉郎等职,元符三年因病辞官,养... 的北宋中叶,出现一位名垂史册,光焰璀璨的大画家,论者称他是“吴道子后一人而已”,此人就是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宋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官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朝奉郎等职,元符三年因病辞官,养老建居于舒城之龙眠山北坡,崇宁五年卒。李公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画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公麟 舒城县 现实主义精神 遗迹 北宋中叶 进士及第 中书门下 宋神宗 吴道子 居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论范仲淹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
13
作者 万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14-117,113,共5页
作为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的范仲淹已为人们所熟知,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似尚未为论者所重视.也许是他的政治业绩掩盖了其文学成就。其实,范仲淹不仅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还是个享有时誉的作家,诗词文赋,诸体皆备,理应在... 作为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的范仲淹已为人们所熟知,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似尚未为论者所重视.也许是他的政治业绩掩盖了其文学成就。其实,范仲淹不仅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还是个享有时誉的作家,诗词文赋,诸体皆备,理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抑末扬本,去《郑》复《雅》”的文学理论毫无疑问,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但范仲淹也在新古文运动中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元初赵孟坚说:“庆历以前,六一公欧氏未变体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政治业绩 北宋中叶 领袖人物 政治家 政治改革 范仲淹 文学思想 诗文革新运动 岳阳楼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僚政治下的三代理想——张载社会政治思想概述
14
作者 刘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3-99,92,共8页
北宋理学家张载,历来受到人们重视的是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则被认为带有较浓厚的空想色彩而不太为人们所重视。然而,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他... 北宋理学家张载,历来受到人们重视的是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则被认为带有较浓厚的空想色彩而不太为人们所重视。然而,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如此,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即使在空想的后面也往往能反映出某些历史真实。张载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社会内忧外患日渐严重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社会政治思想 官僚政治 哲学思想 思想界 理想境界 井田制 历史真实 理学家 北宋中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对于柳词的态度辩析
15
作者 高培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1-47,共7页
苏轼“黜柳”,“鄙薄柳词”,“不能容忍柳永等人把词引向了浅斟低唱”、“依红偎翠”的狭小天地之中”,“反对风靡一时的柳永词风”,“他改革词风,就以柳永为对手,从力辟柳词开始”,“与柳永立于敌对的地位”,诸如此类的提法举不胜举,... 苏轼“黜柳”,“鄙薄柳词”,“不能容忍柳永等人把词引向了浅斟低唱”、“依红偎翠”的狭小天地之中”,“反对风靡一时的柳永词风”,“他改革词风,就以柳永为对手,从力辟柳词开始”,“与柳永立于敌对的地位”,诸如此类的提法举不胜举,似乎早有定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词 欧阳修 苏轼 士大夫 柳永词 唐人 翰林学士 北宋中叶 江东 辩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的礦冶工业 被引量:4
16
作者 华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S2期64-79,共16页
在各种旧有的手工业生产中,宋代的矿冶工业是一个有比較显著发展的部門。无论在产量上或是在生产技术上,宋代的矿冶工业都达到远高于唐代的水平。先从产量方面說,宋代的各种矿冶都比唐代增加得很多。例如金矿,唐代沒有正式記录,而宋初... 在各种旧有的手工业生产中,宋代的矿冶工业是一个有比較显著发展的部門。无论在产量上或是在生产技术上,宋代的矿冶工业都达到远高于唐代的水平。先从产量方面說,宋代的各种矿冶都比唐代增加得很多。例如金矿,唐代沒有正式記录,而宋初则有五处,英宗朝增至十一处;銀矿,唐代有五六十处,宋英宗朝有八十余处;鉄矿,自唐初至北宋中叶由五处增至七十处;鉛矿自四处增至三十处;錫矿自二处增至十六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矿冶业 手工业生产 王安石变法 唐代 政府 北宋末年 南宋 生产技术 北宋中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潮流的战斗篇章——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5期52-56,共5页
《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尊法反儒的战斗檄文,体现了王安石发扬了前辈法家反潮流的精神。他不愧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是宋代法家的代表人物。《答司马谏议书》一开头就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北宋中叶儒法斗争的本质问题。王安石指出... 《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尊法反儒的战斗檄文,体现了王安石发扬了前辈法家反潮流的精神。他不愧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是宋代法家的代表人物。《答司马谏议书》一开头就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北宋中叶儒法斗争的本质问题。王安石指出:“窃以为与君实(“君实”是司马光的字)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就是说,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对待和处理国家政事的问题上常常意见不合,这并非他们之间的个人恩怨,而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各自所坚持的政治主张有很多不同。可见,这实质上是北宋地主阶级内部要不要改变“祖宗之法”的大论争,是变法与反变法、尊法反儒与尊儒反法两条政治思想路线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地主阶级 北宋中叶 儒家 政治主张 大地主 北宋王朝 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