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等级资料,用典型相关的方法重建了15世纪以来的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北太平洋海温(SST)场。在 SOI 的重建中校准了1913—1973年校准期方差的40%,在1852—1912年的独立验证期验证了方差的20%;在北太平洋 SST 的...本文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等级资料,用典型相关的方法重建了15世纪以来的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北太平洋海温(SST)场。在 SOI 的重建中校准了1913—1973年校准期方差的40%,在1852—1912年的独立验证期验证了方差的20%;在北太平洋 SST 的重建中校准的方差较高,其中赤道东太平洋 SST 的校准方差达60%,在近100年的定性检验中效果也很好。说明用中国历史时期的旱涝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出历史时期的 ENSO 事件。通过对15世纪以来 SO 和 SST 重建值的分析发现,ENSO 事件不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且还有250年左右的阶段性变化。SO 和 SST 不仅存在2—7年公认的周期,而且历史上 SO 还有10.6年、赤道东太平洋 SST 还有25—28.5年及100年左右与太阳活动有关的周期。进一步分析还得出,18、19世纪及20世纪前期 SO 低指数事件发生相对较少,15世纪后期、16、17世纪及20世纪后期 SO 低指数事件发生较多;且历史上的低指数多发期与气候上的冷期一致,而低指数少发期则与气候上的暖期一致;气候上的干旱(湿润)期则与东太平洋长期偏冷(暖)、西太平洋长期偏暖(冷)相对应。展开更多
利用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分析了1948年1月—2002年12月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SVD第1对异类相关分布型反映出,当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时,Namias海区海温升高(降低),而加利福尼亚海流...利用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分析了1948年1月—2002年12月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SVD第1对异类相关分布型反映出,当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时,Namias海区海温升高(降低),而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海温降低(升高)。SVD第2对异类相关分布型表明,当阿留申低压加深、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气压升高时,黑潮暖流区海温升高,而北太平洋高、低纬海温降低;反之亦然。时滞相关表明,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超前海温1个月的相关最好,海温变化对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型具有维持作用。NCAR CCSM3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上述结论,即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与北太平洋海温存在密切联系。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等级资料,用典型相关的方法重建了15世纪以来的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北太平洋海温(SST)场。在 SOI 的重建中校准了1913—1973年校准期方差的40%,在1852—1912年的独立验证期验证了方差的20%;在北太平洋 SST 的重建中校准的方差较高,其中赤道东太平洋 SST 的校准方差达60%,在近100年的定性检验中效果也很好。说明用中国历史时期的旱涝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出历史时期的 ENSO 事件。通过对15世纪以来 SO 和 SST 重建值的分析发现,ENSO 事件不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且还有250年左右的阶段性变化。SO 和 SST 不仅存在2—7年公认的周期,而且历史上 SO 还有10.6年、赤道东太平洋 SST 还有25—28.5年及100年左右与太阳活动有关的周期。进一步分析还得出,18、19世纪及20世纪前期 SO 低指数事件发生相对较少,15世纪后期、16、17世纪及20世纪后期 SO 低指数事件发生较多;且历史上的低指数多发期与气候上的冷期一致,而低指数少发期则与气候上的暖期一致;气候上的干旱(湿润)期则与东太平洋长期偏冷(暖)、西太平洋长期偏暖(冷)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