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太平洋冬季上层海温异常的NPGO模态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庆平 路凯程 张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同化分析系统(SODA)资料,对冬季北太平洋上层的海温异常做了整层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并主要讨论了第二模态的结果。该模态空间结构与经典的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一致,且时间系数与NPGO指数也吻合,故北太...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同化分析系统(SODA)资料,对冬季北太平洋上层的海温异常做了整层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并主要讨论了第二模态的结果。该模态空间结构与经典的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一致,且时间系数与NPGO指数也吻合,故北太平洋上层海温异常EOF第二模态可称为NPGO模态。这说明NPGO现象不单纯反映在海表面温度异常上,在上层海温中该现象也存在。在该模态空间场上,水深100m以上25°N~30°N的副热带处,沿纬圈从120°E向东延伸至中东太平洋均为海温正异常带,其北面则为负异常带,两者构成双带系统;其中在170°W附近分别有正、负异常大值区,中心构成南北偶极子;在本州岛以东海域,从海表直到海洋上层底则有小范围的海温强异常。该模态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大气NPO模态关系密切,并与中纬度西风大值带上的风应力异常有关,是造成NPGO的直接原因。该模态表现出明显的准13年年代际变化,且对其进行5年滑动平均后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该序列的振幅越来越大,1976/1977年和1988/1989年的两次气候年代际突变均处该序列峰值处。引入了冬季北太平洋上层海温异常的NPGO指数,其能更好反映海洋上层的NPGO现象及其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上层海温异常 NPGO模态 EOF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贵州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芬 曹杰 +2 位作者 唐浩鹏 谷晓平 杨若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5-936,共12页
利用1979 2011年夏季贵州83个台站降水月资料及前期北太平洋逐月海温资料,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SVD分析,对异常年份进行了合成分析,并对前期海温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从... 利用1979 2011年夏季贵州83个台站降水月资料及前期北太平洋逐月海温资料,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SVD分析,对异常年份进行了合成分析,并对前期海温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从前一年夏季至当年春季由北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冷流区转移到了黑潮区,前一年夏、秋及冬季海温的变化与贵州夏季降水关系更为密切,同期春季与贵州夏季降水的相关最差,且前期北太平洋海温与贵州中东部降水的异性相关更好。(2)贵州夏季降水偏多年,前一年夏季北太平洋海温分布从西北到东南为"+-+"分布,而降水偏少年为"-+-"分布,降水偏多年与El Nino事件关系不密切,而降水偏少年与La Nina事件关系较密切;在北太平洋夏季海温正异常年翌年,贵州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的偏多,而在负异常年翌年,贵州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的偏少。(3)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可引起向中纬度西太平洋传播的波列,通过加强西风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强,有利于贵州降水异常偏多;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降低对贵州降水的影响不如海温异常显著,它可造成西风减弱,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偏弱,从而抑制贵州夏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海温 异常 贵州 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及其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1 位作者 闵锦忠 朱艳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8-1046,共9页
运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和NCEP/NCAR再分析逐月资料,分析了1979年以来北太平洋夏季海温异常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海温异常的空间分布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夏季海温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当太平洋热带地区西高东低(西低东... 运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和NCEP/NCAR再分析逐月资料,分析了1979年以来北太平洋夏季海温异常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海温异常的空间分布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夏季海温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当太平洋热带地区西高东低(西低东高),西太平洋到黑潮区海温偏高(低),东南太平洋的海温偏低(高)时,东亚贝加尔湖南侧地区为显著的正(负)高度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部海温异常引起的辐合辐散有关,北太平洋西部近大陆海域海温异常偏暖(冷),对应上空为异常的上升(下沉)运动,因质量的连续性使贝加尔湖南侧地区低层辐散(辐合)异常,有利于该地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加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海温异常 东亚大气环流 海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我国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平盛 张苏平 胡桂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43,共6页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OSU- AGCM) ,作中纬度北太平洋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 ,分析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纬度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降低 ,将造成东北地区季内降水偏多 ,而我国 40°N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OSU- AGCM) ,作中纬度北太平洋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 ,分析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纬度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降低 ,将造成东北地区季内降水偏多 ,而我国 40°N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同时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通过分析海温异常所造成的大气物理量场的变化 ,就海温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 ,得出一些有益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温异常 降水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丽平 靳莉莉 管兆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8-1000,共13页
利用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分析了冬、春季和夏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层际相似性特征,据此对次表层海温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00hPa位势高度场、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中国夏季降水三者之间的时滞相关关系,发现春季北太平洋次... 利用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分析了冬、春季和夏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层际相似性特征,据此对次表层海温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00hPa位势高度场、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中国夏季降水三者之间的时滞相关关系,发现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是联系前、后期大气环流的关键因素。前期冬季大气环流对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影响最显著,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又持续影响同期及后期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异常的夏季大气环流与同期表层、次表层海温相互作用,共同造成夏季长江流域与华北、华南降水出现相反异常的分布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次表层海温异常 大气环流异常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55
6
作者 孙力 安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6-353,共8页
文中利用 196 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 4 0a的月降水和同一时期的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以及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 文中利用 196 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 4 0a的月降水和同一时期的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以及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当前期冬季和春季甚至是前一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如果处于异常偏暖 (或偏冷 )状态 ,并且西风漂流区具有较明显的SST负 (或正 )距平分布时 ,则东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整体偏多 (或偏少 )的倾向。当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温异常 中国 地区 旱涝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 慧 王谦谦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4,共10页
研究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上年8-10月北太平洋中部关键海区(162.5~177.5°W,36.5~41.5°N)的SSTA存在持续高的... 研究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上年8-10月北太平洋中部关键海区(162.5~177.5°W,36.5~41.5°N)的SSTA存在持续高的正相关关系;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对应着一种大范围的海温异常分布型,而关键海区正好位于其相关最显著地区;正是由于北太平洋大范围持续的海温异常引起了次年夏季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了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这也正是海温与降水具有很好相关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水异常 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型 环流异常 SVD分析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夏季旱涝的前期环流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平盛 张苏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7-444,共8页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此时,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SST分别存在较大的正、负异常,它们与春季环流异常密切相关,黑潮区SSTA对北半球副热带及其以北的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正的SSTA是造成华北夏涝年的前期春季异常环流形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副热带高压 海温异常 大气环流 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区域浅层海温与海平面气压场年代际异常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1 位作者 李泓 叶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北太平洋区域1、7月浅层海温(ST)异常与同期海平面气压(SLP)异常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统计显著的主要是第一模态,且1月的0~80 m层、7月的20~120 m的上层ST′与SLP′第一模态层际差异很小;(2)年代际变化...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北太平洋区域1、7月浅层海温(ST)异常与同期海平面气压(SLP)异常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统计显著的主要是第一模态,且1月的0~80 m层、7月的20~120 m的上层ST′与SLP′第一模态层际差异很小;(2)年代际变化是该区域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时域特征,'突变'发生在1970年代后半期,1月的年代际变化早于7月的1~2年;(3)合成分析表明,年代际变化的环流实质是北太平洋中部前期(1970年代中叶以前)ST持续偏高,相应1(7)月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高)偏弱、位置偏西(变化不明显),而东亚冬(夏)季风偏弱,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区域 浅层海温异常 海平面气压异常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中纬海温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乾根 滕莺 徐国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用 8 5 0 h Pau场分解为正、斜分量的方法研究了前期北太平洋中纬 ( 42 .5~5 2 .5°N,1 70°E~ 1 70°W)海温关键区海温异常对其后期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 ,前期海温关键区海温首先对其同期 85 0 h ... 用 8 5 0 h Pau场分解为正、斜分量的方法研究了前期北太平洋中纬 ( 42 .5~5 2 .5°N,1 70°E~ 1 70°W)海温关键区海温异常对其后期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 ,前期海温关键区海温首先对其同期 85 0 h Pau场斜压波列施加影响 ,该斜压波列又对其后期斜压波列施加影响 ,最后此斜压波列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降水 降水影响 海温异常 太平洋 中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异常相联系的海气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海明 崔梦雪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0-343,共14页
采用1948—2014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延伸重建海温资料,基于大气海洋间不同的主导关系对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异常进行分类,探究其相应的海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大气影响海洋的个例多于海洋影响大气的个例,即在冬季北太... 采用1948—2014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延伸重建海温资料,基于大气海洋间不同的主导关系对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异常进行分类,探究其相应的海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大气影响海洋的个例多于海洋影响大气的个例,即在冬季北太平洋大气强迫海洋占主要地位,但也存在海洋对大气的反馈作用。2)对于大气影响海洋而言,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暖异常区上空主要伴随着东北—西南走向的相当正压高低压异常(东北高西南低),对应东南风异常以及显著的深厚暖异常,表现出相当正压暖/脊结构,冷异常情况与此相反。SST异常为净热通量异常与风速异常共同作用引起。3)对于海洋影响大气而言,在SST暖异常区上空西部为南北向高低压异常(北高南低),东部为低压异常,对应偏东风异常。在SST冷异常区上空为偶极型的南北向高低压异常(南高北低),对应偏西风异常;位势高度异常表现出相当正压结构且较大气影响海洋时相对偏弱,大气暖(冷)温度异常比较浅薄且主要局限于对流层低层。4)海洋温度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在大气影响海洋时海温异常由表层下传,海洋影响大气时为上下一致的温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海温异常 中纬度太平洋 大气海洋特征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内尺度上与冬季北太平洋大范围海温暖异常相联系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宏莉 徐海明 +1 位作者 马静 邓洁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308,共16页
本文采用1985~2015年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及能源部(NCEP/DOE)再分析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海温(SST)等资料,基于大范围SST异常的确定规则,在北太平洋区域选取了8个暖事件,采用跟随SST异常中心的动态合成方法,研究分析了冬... 本文采用1985~2015年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及能源部(NCEP/DOE)再分析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海温(SST)等资料,基于大范围SST异常的确定规则,在北太平洋区域选取了8个暖事件,采用跟随SST异常中心的动态合成方法,研究分析了冬季北太平洋生命史为50天左右的大范围SST暖异常在其盛期前后的月内尺度海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大范围SST暖异常前期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2)SST暖异常伴随的大气结构在前后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前期SST暖异常上空伴随着相当正压的偶极型气压异常(即东北侧为异常高压而西南侧为异常低压),对应大气偏东风异常。后期SST暖异常区北侧上空伴随着相当正压的低压异常,南侧为弱高压异常,对应大气偏西风异常。(3)在SST暖异常后期大气出现了气旋式环流异常响应,这主要是因为高频瞬变涡旋反馈强迫在起关键作用,且瞬变涡度的强迫作用是主要贡献因子。(4)海流结构在前后期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前期海洋动力过程不利于维持SST暖异常,后期异常暖平流和异常下沉流均有助于维持SST暖异常及其对大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内尺度 太平洋 大范围海温异常 海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海温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薇 刘秦玉 徐启春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447-455,共9页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E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以西太平洋、印度洋大气加热场的30-60d振荡为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黑潮 海温异常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夏季降水与北半球环流及北太平洋海温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于润玲 孙照渤 陈海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6,共10页
在利用基于 Z指数的判别方法确定华北地区严重旱涝年份的基础上 ,应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严重旱涝年的环流形势并初步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的成因。然后用相关分析研究方法找出了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关系密切的海温关键区 ,即赤道中东太平... 在利用基于 Z指数的判别方法确定华北地区严重旱涝年份的基础上 ,应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严重旱涝年的环流形势并初步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的成因。然后用相关分析研究方法找出了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关系密切的海温关键区 ,即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和北太平洋中高纬地区。利用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数值试验 ,进一步研究了两个区域海温影响华北降水的物理机制和相对重要性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降水 环流形势 太平洋 海温异常 数值试验 地区 旱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外北太平洋冬夏海温场的EOF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路凯程 廖前锋 张铭 《海洋预报》 2011年第5期50-60,共11页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SODA资料,对赤道外北太平洋海洋上层各层的海温,特别是对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明显异常的海域(其被定义为关键区)做了海温的EOF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北太平洋第一模态空间场上,冬、夏在中纬度北太平洋中西部均有较强正值带...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SODA资料,对赤道外北太平洋海洋上层各层的海温,特别是对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明显异常的海域(其被定义为关键区)做了海温的EOF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北太平洋第一模态空间场上,冬、夏在中纬度北太平洋中西部均有较强正值带出现。在关键区第一模态空间场上,冬、夏两季近表层在日本本州岛的东、西面海域均分别有较强正值区,而次表层则仅存前者;这表明近表层海温(前者)受辐射、蒸发等影响明显,而次表层海温(后者)则其主要受流场垂直运动的影响,前者属海温的热力变化而后者则属海温的动力变化,两者性质不同。北太平洋和关键区的第一模态冬、夏海温变化的趋势均相近,两者在年尺度上均有持续性;两者的年际变化冬、夏均不明显,但均有明显的约20年的年代际变化;两者时间系数的演变均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中的冷、暖位相期有较好的对应;这两个模态均可称为PDO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温异常 EOF分析 P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太平洋三种海温异常型及其对欧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16
作者 熊安元 屠其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37-245,共9页
通过对冬季太平洋海温场及滞后0—6月的欧亚500hPa高度场的联合REOF相关分析发现,与500hPa环流异常相联系的冬季海温异常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EC型、KC型和WD型,其异常中心区域分别对应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加利福利亚海流区、黑潮区和... 通过对冬季太平洋海温场及滞后0—6月的欧亚500hPa高度场的联合REOF相关分析发现,与500hPa环流异常相联系的冬季海温异常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EC型、KC型和WD型,其异常中心区域分别对应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加利福利亚海流区、黑潮区和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各型海温异常对欧亚500hPa环流具有不同的滞后影响特征,滞后0—3月的影响区主要是低纬度地区,4个月以后可达中纬度地区,尤其是对我国东部上空环流的影响。无论是中纬度海洋还是低纬度海洋均可对滞后4个月以后的东亚中纬度环流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异常 西风漂流 环流异常 太平洋 高度场 赤道中东太平洋 中纬度地区 加利福利亚 太平洋 太平洋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及预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1 位作者 朱伟军 苗春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6-442,共7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再分析全球海温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60站降水量资料,在回顾2007年夏季中国降水分布及其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2007年前期对热带太平洋海温、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再分析全球海温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60站降水量资料,在回顾2007年夏季中国降水分布及其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2007年前期对热带太平洋海温、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主要物理因子冬夏演变的分析接近实况,但主要多雨带位置仍比预测的偏南。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异常维持可能是造成2007年夏季主要多雨带比预期偏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海温异常 中纬度环流异常 夏季降水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纪忠萍 熊亚丽 +2 位作者 谷德军 梁建茵 谢炯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2-300,共9页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 ,对近 5 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 5 0 0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 5 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 ,具有明显的 ...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 ,对近 5 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 5 0 0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 5 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 ,具有明显的 2~ 7年左右的年际和 3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振荡 ;开汛的年代际振荡与副高、PDO指数是一致的 ,并与它们存在反向的关系 ,且突变的时间也均发生在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 ;广东开汛与后期天气的相关分析表明 ,它与广东 4月降水的相关最好 ,与 5 ,6月的相关则差 ;与广东降水集中期初日只有在 1986年以后至今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降水集中期次数却在 1977年之前就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广东开汛的早晚与前冬 5 0 0hPa高度场存在几个显著的相关中心 ,与前秋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异常也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广东 年际 500hPa高度场 20世纪70年代 日期 汛期 年代际振荡 1986年 1977年 小波分析 周期振荡 海温异常 太平洋 PDO 海温 环流场 50年 中后期 分析表 月降水 正相关 集中期 负相关 副高 指数 天气 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