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翟桂荣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1920年举办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是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图书馆员职业教育活动。会议为发展图书馆教育就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达成了共识,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加速了中国新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 1920年举办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学讲习会是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图书馆员职业教育活动。会议为发展图书馆教育就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达成了共识,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加速了中国新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是新图书馆运动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会议催生了一批重要的图书馆学著作,对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图书馆学讲习会 图书馆学教育 新图书馆运动 转捩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学弘教 恒于师道——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姜丽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在外部社会环境动荡、内部教育建制流变的情势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培育出众多女性精英,她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果卓著,而且对20世纪上半期的女性解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追究原因,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其一,... 在外部社会环境动荡、内部教育建制流变的情势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培育出众多女性精英,她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果卓著,而且对20世纪上半期的女性解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追究原因,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其一,网罗众家、大师云集。通过国文科(部)主任陈中凡的热心延揽,为女高师打造了一支大师云集的师资队伍,汇聚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各派的一流学者。其二,思想自由、兼收并蓄。女高师教师在学术思想、政见党派、教育经历,以及知识结构和治学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营造了一种思想自由、多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其三,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各派学者对中国社会和学术发展的深沉关切、对女性解放和女性教育的特别关注,使表面的流变和分歧凝聚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大学 大师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10周年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楼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3-523,共1页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至今有110年的历史. 1952年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撤系建院,并更名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至今有110年的历史. 1952年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撤系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辅仁大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我国高等院校 学科创立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简介 被引量:1
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1922年建立)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至今有110年的历史。1952年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撒系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1922年建立)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至今有110年的历史。1952年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撒系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是北京化学会、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亚洲辐射固化协会等的挂靠单位和中国化学会杂志《化学教育》的主办单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辅仁大学 中国化学会 辐射固化 挂靠单位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我国高等院校 主办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師範大學大先生
5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胡国钰(1894—1984),字仲澜,湖北江陵人,满族,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胡国钰是我国心理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对中国教育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西北地区的心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胡国钰1912... 胡国钰(1894—1984),字仲澜,湖北江陵人,满族,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胡国钰是我国心理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对中国教育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西北地区的心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胡国钰191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部,1916年毕业后,曾担任过家庭教师。1919年先后任山西第六中学及川至中学英文教员。胡国钰本来是学英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所从事的工作都与英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大學 家庭教师 心理统计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西北地区 第六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简介
6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渊源久远、学统深厚,其名称历经京师大学堂“教育门目”课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攻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渊源久远、学统深厚,其名称历经京师大学堂“教育门目”课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攻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等多次变化。2022年5月,教育科学学院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京师大学堂 教师培训 学统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谁而悲,伤逝什么——《伤逝》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复合性与鲁迅的思想装置 被引量:9
7
作者 逄增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5,共12页
自鲁迅小说《伤逝》问世以来,对其倾向与主题,基本有两种认识,一种主流的看法是鲁迅借涓生与子君的爱情,表达五四一代觉醒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的追求被碰碎的悲剧,也就是时代性的“玫瑰色的梦”破碎和... 自鲁迅小说《伤逝》问世以来,对其倾向与主题,基本有两种认识,一种主流的看法是鲁迅借涓生与子君的爱情,表达五四一代觉醒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的追求被碰碎的悲剧,也就是时代性的“玫瑰色的梦”破碎和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剧。这种观点由于有小说基本情节的支撑,更有鲁迅在1923年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所做《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伤逝》 人物形象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复合性 《娜拉走后怎样》 装置 个性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处的别样行走——关于“女高师”的研究现状、研究地位及研究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姜丽静 廖志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7,共5页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和国立女子高等教育学府,不仅是20世纪早期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心机构和女性知识分子的摇篮,也因其参与和见证时代嬗变的特质而成为中国社会早期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识。由于现代...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和国立女子高等教育学府,不仅是20世纪早期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心机构和女性知识分子的摇篮,也因其参与和见证时代嬗变的特质而成为中国社会早期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识。由于现代性的核心指向个体解放,因此,对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大学生个人生活史的考察,将为重新解读抑或反思中国社会的早期现代性转型打开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历史地位 教育史学 现代性 个人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砺儒手稿里的“六三三”学制
9
作者 李红侠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62,共3页
林砺儒(1889—1977),广东信宜人,著名教育家。他早年以公费生资格赴日留学并专攻师范教育,1918年学成归国后于翌年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及至1922年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附中”)校长,是近... 林砺儒(1889—1977),广东信宜人,著名教育家。他早年以公费生资格赴日留学并专攻师范教育,1918年学成归国后于翌年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及至1922年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附中”)校长,是近代中国“六三三”学制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林砺儒 广东信宜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赴日留学 著名教育家 北京师范大学 公费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