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市北部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及其影响因素
- 1
-
-
作者
周子赫
颜婷燕
王姣
程金花
王云琦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市水生态与水土保持中心
北京水木芳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3,135,共11页
-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多元技术的密云水库流域河流氮通量调控机制”(8232040)。
-
文摘
[目的]定量分析小流域的功能结构,探究小流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北京市北部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为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延庆区的碓臼石小流域、怀柔区的鱼水洞小流域、密云区的古北口小流域以及昌平区的葫芦河小流域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区域,结合研究区域的主要特征和治理目标,构建北京市北部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运用系统障碍度模型揭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①各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葫芦河小流域由初级标准提升至中级标准,碓臼石小流域、鱼水洞小流域和古北口小流域综合建设均已达到初级标准。②文中引入障碍度模型,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进行量化,提高了评价的精准性。③在北京市北部山区小流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效益应关注土壤侵蚀模数,经济效益应关注经济投产比和土地生产率,社会效益应关注恩格尔系数和乡村从业人员比例,水质提升效益应关注COD含量。[结论]①本研究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在北京市北部山区是实用可行的。②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北京市北部山区水环境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小流域内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提高,促进了小流域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关键词
北京市北部山区
生态清洁小流域
障碍度模型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评价
影响因素分析
-
Keywords
mountainous areas in Northern Beijing City
ecologically clean watershed
obstacle degree mod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ystem evaluat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不同升温背景下北京市北部柏科花粉浓度变化趋势
- 2
-
-
作者
吴双双
沈晓艺
孙爱芝
罗晰跃
杜君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189-8201,共13页
-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21203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E1E40408)。
-
文摘
柏科花粉作为诱发某些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预测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浓度变化能为花粉症患者的科学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帮助。基于北京市北部连续四年(2018—2021年)的逐日柏科花粉浓度数据,结合气象因子、遥感指数及其它环境因子等多种特征变量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并预测不同升温幅度下柏科花粉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对于柏科花粉浓度的模拟效果较好,真实值与预测值的R^(2)(决定系数)为0.79,RMSE(均方根误差)为0.73。(2)柏科植物花粉的数量受温度的长期效应(积温)以及极端温度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在多种特征变量中,模拟当天花粉浓度前40、60、80 d高于10℃的积温(GDD_40_10、GDD_60_10、GDD_80_10)以及日最高温(Tmax)最为重要。(3)在日平均温度分别升高0.5、1.0、1.5、2.6℃情景下,受到植物生理机制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北京市北部柏科花粉浓度呈现非线性变化,即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特征变量对北京市北部柏科花粉浓度的影响,并通过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对不同升温条件下柏科花粉浓度进行预测,强调了积温对于柏科花粉浓度的影响,并发现了未来变暖背景下柏科花粉非线性的变化趋势,这为花粉症患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并为优化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关键词
柏科花粉
积温
随机森林模型
升温
北京市北部
-
Keywords
Cupressaceae polle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random forest model
warming
northern Beijing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北京市北部空气花粉类型及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 3
-
-
作者
孙爱芝
张海红
李雪银
叶彩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怀柔医院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
-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744,共8页
-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2038)
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2FY100103)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文摘
空气花粉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引起人群过敏反应,导致一系列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但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植被和植物种类的差异,空气中的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亦有所不同,所以空气花粉研究需要不同区域进行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北部2020年3月1日至10月15日的空气花粉监测,分析了空气花粉种类和浓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市北部的花粉季从3月15日至9月5日,共172d,占全年总天数的47.0%。②不同植物花粉传播峰值有差异。③花粉总浓度变化呈双峰型,即3一5月为第一高峰,主要是树木花粉(如柏科、杨属、柳属、榆属);89月为第二高峰,主要是草本花粉(如蒿属、藜/苋科、禾本科)。④春季花粉数量显著高于秋季花粉数量,峰值出现在3月中下旬。
-
关键词
空气花粉
花粉监测
花粉浓度季节特征
北京市北部
-
Keywords
airborne pollen
pollen monitoring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concentration
the north of Beijing
-
分类号
Q948.122.6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