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架路绿色廊道近自然景观设计探索——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绿色通道景观建设为例
1
作者 王艺淳 许健宇 +1 位作者 李煜 姜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9,共7页
近自然理念源于近自然森林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当代城市绿色空间营建,其核心思想是以尊重自然为原则,使城市绿色空间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对于高架路绿色廊道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对研究主体的相关概念进行解读,阐述了高架... 近自然理念源于近自然森林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当代城市绿色空间营建,其核心思想是以尊重自然为原则,使城市绿色空间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对于高架路绿色廊道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对研究主体的相关概念进行解读,阐述了高架路绿色廊道在城市绿色发展中的意义,并对其近自然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对国内外高速公路景观研究概况及相关案例进行梳理,分析了高架路绿色廊道景观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近自然景观设计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剖析;最后,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绿色通道项目为例,从“无痕缝补绿色空间”“科学把控种群关系”“全面营造动植物生境”三方面阐述了近自然景观设计理念融入高架路绿色廊道景观建设的具体方法,以期为高架路绿色廊道及高架路周边生态环境修复探寻一条生态性与景观性并存的可持续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高速公路景观 高架路绿色廊道 近自然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绿色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InSAR技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霞 马新岩 +1 位作者 余虔 王招冰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大兴榆垡—礼贤地区,是北京市五大区域地面沉降区之一,不均匀的形变会对机场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文章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利用2019年9月—2021年11月间39景高分辨率COSMO-SkyMed SAR影像,获取了北京大兴国...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大兴榆垡—礼贤地区,是北京市五大区域地面沉降区之一,不均匀的形变会对机场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文章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利用2019年9月—2021年11月间39景高分辨率COSMO-SkyMed SAR影像,获取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形变信息的时空特征,监测结果精度较高,与水准监测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沉降在2019—2021年持续发展,最大沉降速率为-47.5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103.84 mm,4条跑道均存在不均匀沉降。进一步详细分析了跑道在时间、空间上的形变特征,以及航站楼、维修机坪、油罐区、公务机坪等其他形变较大区域的形变信息,并结合地基处理方式对影响沉降的驱动因素进一步分析。文章可为大兴机场的安全平稳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形变监测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COSMO-SkyMed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大兴段绿色通道景观设计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艺淳 姜悦 李煜 《绿色科技》 2022年第9期59-63,共5页
从建设背景与意义、场地区位与条件、设计思路与理念、设计内容与亮点、建成效果与总结5方面阐述了大兴机场高速绿色通道的景观设计思考过程,介绍了“新国门第一路”的景观建设经验,针对具有国家层面建设意义的大型项目,总结了三点建设... 从建设背景与意义、场地区位与条件、设计思路与理念、设计内容与亮点、建成效果与总结5方面阐述了大兴机场高速绿色通道的景观设计思考过程,介绍了“新国门第一路”的景观建设经验,针对具有国家层面建设意义的大型项目,总结了三点建设启示:一是对建设进度的总体把控,尽力使进度计划与其他不利性客观因素达到理性平衡;二是应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沟通,尽量在问题发生前做好应对决策;三是需要“借力打力”,充分运用好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在针对多方矛盾问题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 绿色通道 国门景观 高速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预打磨技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克飞 王进 +1 位作者 石熠 孙鑫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70,175,共5页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轮轨匹配性和行车舒适性,开通前须对新铺设上道的钢轨开展预打磨作业,去除钢轨脱碳层、焊缝不平顺等初始缺陷,缩短轮轨磨合期。从预打磨技术要求、打磨效果等方面对钢轨预打磨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工程中的应...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轮轨匹配性和行车舒适性,开通前须对新铺设上道的钢轨开展预打磨作业,去除钢轨脱碳层、焊缝不平顺等初始缺陷,缩短轮轨磨合期。从预打磨技术要求、打磨效果等方面对钢轨预打磨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重点对预打磨作业的钢轨打磨深度、表面不平顺、廓形、表面硬度,以及列车轴箱振动加速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打磨可有效降低钢轨表面不平顺,并明显消除由钢轨焊缝引起的轮轨冲击;预打磨后钢轨表面硬度平均值提高2.5%,标准差降低24.6%,提高了钢轨表面硬度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 钢轨 预打磨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4/8辆不同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信号方案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道敏 李晓刚 +1 位作者 吕文龙 杨艳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156,共5页
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不同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需求,从列车编组调整后的运营需求、列车编组变化对信号专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正线及段场内不同编组列车的停车方案和洗车方案、信号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接口内容的变化,以及不同... 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不同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需求,从列车编组调整后的运营需求、列车编组变化对信号专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正线及段场内不同编组列车的停车方案和洗车方案、信号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接口内容的变化,以及不同编组列车对应的信号系统采用的列车控制策略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 信号系统 列车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信号系统制式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传琪 杨艳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的工程特点和运营特点出发,对适应这些运营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和国铁工程进行工程特点对比,以及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信号系统的工程需求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和国铁信号系统的系统制式原理和系统... 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的工程特点和运营特点出发,对适应这些运营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和国铁工程进行工程特点对比,以及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信号系统的工程需求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和国铁信号系统的系统制式原理和系统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工程信号系统制式的选择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 信号系统 制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基于LTE-M系统的业务综合承载方案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京军 丰磊 +2 位作者 马兰 沈强 潘皓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6-182,共7页
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LTE-M(Long Term Evolution-Metro,地铁长期演进系统)为例,介绍了LTE-M系统频率划分方案、LTE-M系统综合承载的各项业务及其LTE-M系统的需求,以及承载列车运行直接相关业务的LTE-M系统的构成及承载列车生产及维修... 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LTE-M(Long Term Evolution-Metro,地铁长期演进系统)为例,介绍了LTE-M系统频率划分方案、LTE-M系统综合承载的各项业务及其LTE-M系统的需求,以及承载列车运行直接相关业务的LTE-M系统的构成及承载列车生产及维修相关业务的LTE-M系统的构成。北京地铁新机场线LTE-M系统整合了车地间多种数据业务的类型,可满足列车高速行驶下多种业务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传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 车地通信 地铁长期演进系统 综合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160 km/h刚性接触网系统弓网耦合受流质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杜智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刚性接触网弓网受流质量是保证列车稳定运行的基础,接触网参数和受电弓参数是影响弓网受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接触网参数和受电弓参数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现场实际数据为工程案例,建立仿真模型,分别分析接触... 刚性接触网弓网受流质量是保证列车稳定运行的基础,接触网参数和受电弓参数是影响弓网受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接触网参数和受电弓参数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现场实际数据为工程案例,建立仿真模型,分别分析接触网参数和受电弓参数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规律与程度,并针对该机场线提出优化措施,以提高弓网受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 刚性接触网 弓网耦合 受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樊建强 谢靖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当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布局日趋完善,探究如何发挥其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力支持,进而助力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6—2019年中原城市群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其绿色经济效率,从产业结构优化的... 当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布局日趋完善,探究如何发挥其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力支持,进而助力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6—2019年中原城市群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其绿色经济效率,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高速公路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中介与门槛变量,进一步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于高速公路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与绿色经济效率间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在高速公路和绿色经济效率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升,高速公路对绿色经济效率由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效率 高速公路 产业结构优化 超效率SBM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混合交通流低碳分级限速管控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远 陶洪 +1 位作者 刘少韦华 史云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85,共16页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提升高速公路交通低碳化服务水平,推动高速公路“低碳”转型,面向自动驾驶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场景,针对混行...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提升高速公路交通低碳化服务水平,推动高速公路“低碳”转型,面向自动驾驶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场景,针对混行环境下高速公路瓶颈区域交通拥堵及其引发的高浓度尾气排放等一系列不利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高速公路分级限速管控策略。结合CAV可控性优势,在传统可变限速(variable speed limits,VSL)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分级次数和安全降幅区间,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控,解决现有VSL策略灵活性差、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控制模型以最小化控制路段内车辆总行程时间(total travel time,TTT)和低碳环保等指标(CO、NO_(x))构建控制优化目标,在保证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兼顾碳排放控制;考虑混行状态下CAV与HDV不同交通流特性及交互特性,建立可模拟实际场景中混合交通流运行情况的仿真环境,对模型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0%CAV渗透率下(CAV车辆在总车辆数中的占比40%),在交通流量仅降低0.92%时,各项低碳环保指标,例如CO排放量、NO_(x)排放量、PM_(x)排放量、HC排放量、CO_(2)排放量、燃油平均消耗分别降低了33.33%、15.36%、19.97%、27.32%、13.01%、13.01%。研究结果为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高速公路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保障通行效率的同时控制碳排放,对服务“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可变限速控制 混合交通流 交通仿真 低碳交通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团雾区驾驶特性分析与碰撞风险评价
11
作者 吴付威 李育隆 +2 位作者 马勇 王畅 张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34,共11页
为降低高速公路团雾环境下的交通事故风险,将高速公路团雾区划分为过渡区和冲突区,设计并开展驾驶模拟试验。首先,采用方差分析(ANOVA)、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驾驶人在2个区域中的驾驶行为;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过渡区与冲突... 为降低高速公路团雾环境下的交通事故风险,将高速公路团雾区划分为过渡区和冲突区,设计并开展驾驶模拟试验。首先,采用方差分析(ANOVA)、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驾驶人在2个区域中的驾驶行为;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过渡区与冲突区之间的驾驶行为指标关联特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挖掘驾驶行为对碰撞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过渡区,驾驶经验与能见度变化率对速度标准差和内边界速度有显著影响;相比于新手驾驶人,熟练驾驶人速度标准差降低36.8%,内边界速度高13.5%;能见度变化率对速度标准差和内边界速度有统计学差异,不同能见度变化率对应的内边界速度和速度标准差不同。在冲突区,碰撞时间(TTC)与能见度呈显著正相关,避险反应时间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TTC、避险反应时间及碰撞率均与冲突距离呈显著负相关;过渡区速度调整行为会显著影响冲突区的碰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团雾 驾驶模拟 驾驶行为 碰撞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冻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12
作者 徐一旻 吴佳莉 +2 位作者 刘丹 张再武 王台玉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181,共9页
为科学评估高速公路冻雨灾害风险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提出融合不确定性表达与因果推理的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集结合D-S证据理论计算指标风险概率分布,利用贝叶斯BWM(最佳-最差法)... 为科学评估高速公路冻雨灾害风险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提出融合不确定性表达与因果推理的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集结合D-S证据理论计算指标风险概率分布,利用贝叶斯BWM(最佳-最差法)确定指标权重,二者结合计算条件概率以构建贝叶斯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湖北省GY高速公路某H段为算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路段冻雨灾害风险值为0.68,风险等级为较危险,关键风险指标包括冰层累积厚度、应急响应速度、雨雪相态及交通管制与人员疏导。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识别关键风险因素,为冻雨灾害应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冻雨灾害 风险评估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夜间养护作业区事故风险辨识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河山 曾长坤 +3 位作者 王海洋 田丰铭 郑展骥 张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8,226,共13页
复杂多变的夜间环境和压缩的行驶空间显著增加养护作业区的交通事故风险。为辨析风险特征以及捕捉影响因素与事故风险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无人机航拍重庆市某段高速公路夜间养护作业区的交通流视频,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微观轨迹数据... 复杂多变的夜间环境和压缩的行驶空间显著增加养护作业区的交通事故风险。为辨析风险特征以及捕捉影响因素与事故风险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无人机航拍重庆市某段高速公路夜间养护作业区的交通流视频,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微观轨迹数据,揭示夜间养护作业区时空轨迹、车速和车头时距分布等交通流特征;基于时间和能量的安全替代指标分别研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最后,通过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构建车辆碰撞损失能量指数(Z_(LEI))预测模型,并结合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算法量化解释速度、车头时距、交通冲突和避免碰撞减速度等特征因素对潜在碰撞损失能量指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从警告区到过渡区的车头时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车头间距在2.5~3.0 m易发生严重追尾事故,大货车换道风险比小型车更大;避免碰撞减速度、换道冲突(t~c_(TTC))、车头时距、速度和行程时间等是影响车辆Z_(LEI)的重要特征因素;当车流量大于1000 pcu·h~(-1),且车辆速度在(1.25,2.50)m·s~(-1)范围时,Z_(LEI)随相邻车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避免碰撞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车流量小于等于1000 pcu·h~(-1),且车头时距在(3.0,8.0)s范围时,Z_(LEI)随1 t~c_(TTC)的增大而增大,车辆速度在(12.5,20.0)m·s~(-1)时,Z_(LEI)随避免碰撞减速度(A_(DRAC))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潜在事故严重程度 碰撞损失能量指数 高速公路夜间养护作业区 车辆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负荷的高速公路地下互通匝道平纵设计指标研究
14
作者 王佐 张驰 +2 位作者 焦昱棋 林宣财 颜家强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7,共12页
为研究地下互通匝道基本路段平纵设计指标,招募10名驾驶人进行仿真试验,基于UC-win/Road建立各工况的仿真模型,通过驾驶模拟仿真试验,得到8种不同平纵组合工况下的驾驶人行车特性以及心生理数据,以心率增长率作为驾驶负荷表征参数,并根... 为研究地下互通匝道基本路段平纵设计指标,招募10名驾驶人进行仿真试验,基于UC-win/Road建立各工况的仿真模型,通过驾驶模拟仿真试验,得到8种不同平纵组合工况下的驾驶人行车特性以及心生理数据,以心率增长率作为驾驶负荷表征参数,并根据实测车辆的驾驶人心率增长率数据进行标定。采用回归分析得到地下互通匝道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弯坡组合路段的平纵几何设计指标、行车速度与驾驶负荷的理论模型,根据驾驶负荷阈值计算得到地下互通匝道的圆曲线半径和纵坡的指标计算值,结合最大超高得到圆曲线半径的指标推荐值。试验结果表明:1)左偏曲线平均行车速度比右偏曲线高5.6%,平均心率增长率增加9.0%;下坡路段平均行车速度比上坡路段高3.2%,平均心率增长率增加6.8%。2)驾驶人在左偏平曲线路段的驾驶负荷高于右偏平曲线路段,下坡路段的驾驶负荷高于上坡路段。3)在设计速度为40 km·h^(-1)的情况下,基于驾驶负荷考虑地下互通匝道下坡路段的安全坡度值为4.56%,上坡路段的安全坡度值为5.35%。4)地下互通匝道圆曲线半径推荐指标取值为地上互通设计指标的1.17~2.00倍,且差异随纵坡坡度及设计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地下互通匝道 几何设计指标 驾驶仿真 驾驶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开放工况车辆运行特性
15
作者 徐进 罗松 +2 位作者 陈礼彪 李涛 王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82,共11页
为明确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开放后收益及风险,基于重庆市兰海高速应急车道开放路段的无人机航拍视频,利用AI.Datafromsky平台得到车辆在各车道上的行驶速度、横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等数据,研究应急车道开放和关闭状态下各车道速度、加速... 为明确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开放后收益及风险,基于重庆市兰海高速应急车道开放路段的无人机航拍视频,利用AI.Datafromsky平台得到车辆在各车道上的行驶速度、横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等数据,研究应急车道开放和关闭状态下各车道速度、加速度分布特征以及速度-加速度相关性,明确应急车道不同工况下各车道的真实运行状态和驾驶风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应急车道开放后,各车道运行速度提升,应急车道车速显著高于快车道和慢车道,道路整体通行能力增强;低速度车辆倾向于选择内侧车道行驶,高速度车辆倾向于选择外侧车道行驶;各车道内车辆间速度差减小,车流运行平稳性增强;应急车道内车辆向左摆动程度显著强于向右摆动,应急车道与慢车道内车辆横向碰撞风险较高;应急车道车流减速行为强于快车道和慢车道,应急车道不同速度车辆对纵向加速度变化敏感程度一致性较高;各车道纵向减速度均值选择存在显著差异,慢车道车辆纵向行驶平顺性减弱,应急车道车辆纵向行驶平顺性弱于快车道和慢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运行特性 速度-加速度 应急车道 高速公路 驾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速公路改扩建区域导改点的安全事件识别方法研究
16
作者 虞安军 张洋 +3 位作者 刘志远 童蔚萍 余佳 刘云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2,共7页
面向高速公路改扩建区域场景的安全事件识别方法研究相对薄弱,缺少完整且高效的检测方法。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区域导改点场景的特殊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无监督双层stacking框架的安全事件识别模型。该模型旨在提高交通安全事件的自动识别... 面向高速公路改扩建区域场景的安全事件识别方法研究相对薄弱,缺少完整且高效的检测方法。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区域导改点场景的特殊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无监督双层stacking框架的安全事件识别模型。该模型旨在提高交通安全事件的自动识别准确率,通过融合Bootstrap重采样技术、多种弱学习器以及XGBoost元学习器,成功地应对改扩建区域内道路线型与交通流状态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在识别发生安全事件时的异常状态方面展现出高精确度和准确率。通过消融试验验证了双层stacking框架各组件的显著作用和整体模型的优势。通过与传统模型(SVM、RF、KNN)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识别准确率上提升了30%以上,在精确率上提高了7%以上。这一研究不仅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区域的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也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中安全事件识别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事件检测 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 集成学习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跟车情景下认知分心影响机制与识别方法
17
作者 彭金栓 张淋俊 +3 位作者 周磊 袁浩 任超宇 徐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30,共10页
为精细化研究认知分心对高速公路场景下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机理,设计面向不同分心次任务的模拟驾驶试验。动态采集车辆运动学特性,驾驶人操作和眼动特征参数,解析次任务状态与速度区间对跟车绩效的影响机制,构造面向不同速度区间跟车... 为精细化研究认知分心对高速公路场景下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机理,设计面向不同分心次任务的模拟驾驶试验。动态采集车辆运动学特性,驾驶人操作和眼动特征参数,解析次任务状态与速度区间对跟车绩效的影响机制,构造面向不同速度区间跟车行为的认知分心状态表征参数集合。引入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端梯度提升树等方法,实时识别驾驶人的认知分心状态。研究表明:沉浸式计算相较于交谈次任务会给驾驶人带来更大的认知负荷;认知分心导致驾驶人对方向盘和油门踏板的控制能力减弱,注视点更加集中于道路前方,视觉转移受到抑制;不同速度区间下,认知分心表征参数集合存在差异;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性能优于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标定不同速度区间下的最佳滑动时窗宽度与滑动步长,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在总体区间及速度区间Ⅰ([60,80)km·h^(-1))、Ⅱ([80,100)km·h^(-1))、Ⅲ([100,120]km·h^(-1))下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85.98%、87.98%、88.45%、92.21%;截至风险阈值时刻,认知分心样本识别率最高可达90.0%。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认知分心识别及预警优化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认知分心识别 极端梯度提升树 高速公路跟车 驾驶模拟 识别时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换道压力增益的高速公路分流区跟驰模型
18
作者 杨龙海 车婷婷 +2 位作者 马文奎 章锡俏 陈霖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3,共14页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高速公路分流区内车辆的跟驰行为,基于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FVDM)引入换道压力增益因子构建考虑换道压力和换道行为的跟驰模型。首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随着换道增益因子...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高速公路分流区内车辆的跟驰行为,基于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FVDM)引入换道压力增益因子构建考虑换道压力和换道行为的跟驰模型。首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随着换道增益因子的增大,高速公路分流区的稳定区域变小。其次,基于NGSIM数据集中提取的92辆换道车辆的轨迹数据标定改进的跟驰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车辆的速度和位置,与FVDM相比,所构建的考虑换道压力增益的全速度差跟驰模型(pressure-based FVDM,P-FVDM)的仿真误差降低了16%;与换道全速度差模型(lane pressure FVDM,LP-FVDM)相比,所构建的考虑换道压力增益和换道驶出间距增益的全速度差模型(pressure-lane pressure FVDM,PLP-FVDM)的仿真误差降低了12%。最后,利用改进的跟驰模型仿真分析分流区内的交通震荡现象,发现车辆的换道行为能够引发交通震荡,在较高的行驶速度下交通震荡的振幅会衰减,当行驶速度较低时,速度标准差沿车队向上游呈现凹增长趋势;换道位置离出口匝道越近所引发的交通震荡越严重;换道持续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抑制交通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交通震荡 换道压力 高速公路分流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管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成世龙 覃喜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6-I0007,共2页
高速公路已成为连接城市与城市、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纽带。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如照明、监控、通信等系统的能耗和维护成本逐年上升,需优化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电池技术的进步为这一需求的解决提供了支持,先进的电池系统可... 高速公路已成为连接城市与城市、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纽带。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如照明、监控、通信等系统的能耗和维护成本逐年上升,需优化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电池技术的进步为这一需求的解决提供了支持,先进的电池系统可确保紧急通信和监控系统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作,为驾驶者和管理者提供连续不断的支持和服务。电池技术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够降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设备 高速公路 电池技术 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纵坡和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20
作者 朱顺应 周知星 +3 位作者 吴景安 陈秋成 王红 杨辰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8-244,共7页
为研究高速公路纵坡与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影响,根据驾龄将驾驶员划分为经验不足组与经验丰富组,采用实车试验的方式,在鄂咸高速公路不同坡度(0、-1%、-1.5%、-2.5%)的路段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记录的驾驶员眼动参数和心率数... 为研究高速公路纵坡与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影响,根据驾龄将驾驶员划分为经验不足组与经验丰富组,采用实车试验的方式,在鄂咸高速公路不同坡度(0、-1%、-1.5%、-2.5%)的路段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记录的驾驶员眼动参数和心率数据,选取瞳孔面积、平均注视时间和心率增长率作为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反应的指标。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影响驾驶员生理与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并采用趋势面模型进一步探究了生理和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路段坡度和驾驶经验对以上选取的指标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坡度的增加,2组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平均注视时间和心率增长率均逐渐增大。在相同坡度下,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在上述生理与心理指标上普遍低于经验不足组,且变异性较小;趋势面拟合结果表明,纵坡路段驾驶时,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道路线形 驾驶经验 生理特征 心理特征 趋势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