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回族服饰:历史的承继,时代的风貌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宏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交织、相融汇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复杂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托的回族服饰也是一样,它既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化"的,更不是完全"中国化"的,而是"回族化"的。...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交织、相融汇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复杂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托的回族服饰也是一样,它既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化"的,更不是完全"中国化"的,而是"回族化"的。《北京回族服饰文化研究》一书沿着回族文化多样性的线索在研读回族,展现回族。书中所展示的北京回族服饰,既包含着历史的承继,也蕴含着时代的风貌,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北京回族 回族文化 回族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干线发展对少数民族社区演变的影响——以北京马甸回族社区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尚意 朱立艾 +1 位作者 王雯菲 范芝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33-39,50,共8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区 城市交通干线 发展 演变 影响 北京马甸回族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的回族
3
作者 刘盛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1-77,58,共8页
北京回族的来源和居民分布北京的回族,和北京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原北京城垣的西南角,约当今天宣武区辖境的范围,是唐代幽州藩镇城的旧址。五代时,后晋的石敬瑭为换取契丹人的支持,把燕云十六州割给辽王朝,其中就包括幽州藩镇城在内... 北京回族的来源和居民分布北京的回族,和北京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原北京城垣的西南角,约当今天宣武区辖境的范围,是唐代幽州藩镇城的旧址。五代时,后晋的石敬瑭为换取契丹人的支持,把燕云十六州割给辽王朝,其中就包括幽州藩镇城在内。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辽把幽州镇城升为陪都,改称南京。因辽与回鹘的关系密切,说辽太袒述律后的先人是回鹘人;兴宗时契丹公主嫁给回鹤主。据此推断,回回可能于辽时进入北京。记载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人口 回民 北京回族 回鹘人 礼拜寺 历史关系 清真寺 伊斯兰教 康熙年间 穆斯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韵第一鼓》的映衬艺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耻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3-64,共2页
曾四次荣获全国文学创作奖的北京回族女作家霍达,在《文艺报》(89年9月2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京韵第—鼓》(下称《第一鼓》),被89年11期《小说选刊》遴载于头条地位,十分引人注目。 《第一鼓》的艺术魅力,不是来源于鲜为人知的事件、... 曾四次荣获全国文学创作奖的北京回族女作家霍达,在《文艺报》(89年9月2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京韵第—鼓》(下称《第一鼓》),被89年11期《小说选刊》遴载于头条地位,十分引人注目。 《第一鼓》的艺术魅力,不是来源于鲜为人知的事件、刀光剑影的场面、荒诞离奇的情节、曲折惊险的故事,而是来源于作家可贵的审美感知,从生活的平凡中发现奇崛。从题材的单调中发现丰富。 因此,从审美角度考察,《第一鼓》的美学特色是:用层层衬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赋予作品一种烘云托月的映衬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回族 女作家 美学特色 光剑 霍达 京韵大鼓 艺术魅力 晚会 剧场 审美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