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松辽盆地北部隐伏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 1
-
-
作者
朱德丰
任延广
吴河勇
吴根耀
万传彪
吴相梅
-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0-708,778,共20页
-
基金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突破攻关项目的部分成果
-
文摘
据50余口钻井揭露,松辽盆地北部隐伏的二叠系自下而上称杜尔伯特组(磨拉石)、一心组(残留海盆)、林甸组(火山弧)和四站组(大湖盆),是海西期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发育的记录,构造线为北东东向。侏罗系(主体为中侏罗统)大庆群由下部碎屑岩和上部蚀变火山岩组成,是古缝合线活化控制发育的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磨拉石建造,构造线仍为北东东向,故侏罗系自内蒙东延入黑龙江省中-西部。晚侏罗世时松辽地区的磨拉石盆地闭合,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仍十分活跃。据新的同位素年龄、化石和构造线方向等证据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归为早白垩世早期,是北东向构造控制发育的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的记录。文章列述了典型钻孔所见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岩石序列和地层分布,分析了其沉积—构造背景和演化,提出松辽盆地的基底是海西期增生弧型造山带,盆地早期的断陷伸展和火山作用是燕山造山带坍塌的地表反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早白垩世北东向新生构造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探讨了前白垩系的油气远景。
-
关键词
二叠系
侏罗系
沉积—构造演化
海西期增生弧型造山带
燕山期陆内造山带
北东东向构造
北东向新生构造
松辽盆地
-
Keywords
Permian, Jurassic, Sedimento-tectonic evolution, Hercynian Turkic-type orogen, Yanshani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 NEE-striking structures, NE-trending neogenic structure, The Songliao Basin
-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