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释“北上抗日先遣队”组建的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敏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尽快实现,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建和派出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根据中国革命斗争形势变化...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尽快实现,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建和派出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根据中国革命斗争形势变化的要求,在“共产国际”的积极倡议下,“北上抗日先遣队”组建并被赋予了多重的历史使命,其中心任务是服务于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抗日先遣队” 抗日战争时期 中央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北上抗日先遣队作用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春 陈芷遐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3期90-91,共2页
长期以来,一些中共党史和革命史论著、教材,都把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派出,说成是当时党中央作为配合长征的战略部署,说它“对红军一方面军和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我们认为,这种把中央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作... 长期以来,一些中共党史和革命史论著、教材,都把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派出,说成是当时党中央作为配合长征的战略部署,说它“对红军一方面军和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我们认为,这种把中央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作为战略大转移的部署,甚至说成是长征的开始是不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抗日先遣队 战略转移 中央苏区 红军 战略方针 党中央 战略计划 中共党史 长征 红七军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岁月里的民族情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精神追求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杨皓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24期112-113,共2页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于1934年7月出发,转战赣闽浙皖等数省,终因寡不敌众,大多数悲壮牺牲。在这期间,他们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顽强地与敌斗争,弘扬民族精神,而他们在革命中体现的精神追求在当下历史阶段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关键词 北上抗日先遣 队精神追求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伊胜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伊胜利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长征是指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第25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 红军长征精神之研究伊胜利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长征是指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第25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纵横福建、江西、广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精神 张国焘 右倾分裂主义 北上抗日 毛泽东 红四方面军 战略方针 中国共产 二万五千里长征 工农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红军长征落脚陕北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秀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是历史的必然:红军长征始终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目标和方向上为最终落脚陕北提供了可能;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保证了最终落脚陕北;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所具有的独... 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是历史的必然:红军长征始终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目标和方向上为最终落脚陕北提供了可能;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保证了最终落脚陕北;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客观条件是红军选择落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北上抗日 陕北 落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高的理论信念,伟大的长征胜利——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传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既是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实现战略性的转移,又是中华民族振兴而团结奋斗的历史开端,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次成功的历...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既是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实现战略性的转移,又是中华民族振兴而团结奋斗的历史开端,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次成功的历史选择。长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伟大胜利,要大力弘扬和继承长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 红军 北上抗日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民党准备抗战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志翔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62-65,共4页
所谓国民党的准备抗战思想,是指国民党在大片国土沦亡情况下,利用各种方式拖延战争大爆发的时间,经过一定准备然后进行抗战的基本观念。对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原因作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弄清国民党与中日战争的关系有一定的意... 所谓国民党的准备抗战思想,是指国民党在大片国土沦亡情况下,利用各种方式拖延战争大爆发的时间,经过一定准备然后进行抗战的基本观念。对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原因作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弄清国民党与中日战争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国民党准备抗战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抗战思想 蒋介石 热河 日本 中日战争 长城抗战 北上抗日 锦州 复兴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皖赣边苏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8
作者 肖赞润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6-48,共3页
浅议皖赣边苏区的历史地位肖赞润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的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建立的一块颇有影响的新苏区。从1934年3月到1935年1月,党领导皖赣边军民开展英勇的革命斗争,使这里成为闽... 浅议皖赣边苏区的历史地位肖赞润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的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建立的一块颇有影响的新苏区。从1934年3月到1935年1月,党领导皖赣边军民开展英勇的革命斗争,使这里成为闽浙赣省委领导下的仅次于赣东北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苏区 国民党 独立师 赣东北 北上抗日先遣队 革命根据地 土地分配政策 方志敏 红色政权 战略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的意义
9
作者 李志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47-49,共3页
试论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的意义李志华1934年11月16日,继中央红军长征之后,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 试论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的意义李志华1934年11月16日,继中央红军长征之后,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2月上旬进入陕南,并先后击败了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红军长征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 北上抗日 长征胜利 程子华 徐海东 延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毛泽东政治思想新主题的形成
10
作者 李佑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6-10,共5页
抗日救亡,是“九·一八”事变后毛泽东政治思想的新主题。本文从“政治主题与历史主题的偏离”、“北上抗日方针的确立”、“抗日救亡新主题的正式形成”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证。
关键词 毛泽东 “九·一八”事变 新主题 政治主题 北上抗日方针 历史主题 共产国际 政治思想 瓦窑堡会议 日本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漫长征路 依依手足情
11
作者 谭绍松 《人民论坛》 1996年第10期48-49,共2页
1935年夏,红二方面军二军团六师,在数十万蒋军前堵后追的情况下,决定翻越云南省丽江县境内高达5500米的玉龙山,再过大草地,北上抗日。 那时,我在师供给部通信班当通信员。全班八名同志,最小的才14岁,最大的也只不过18岁。但是,年小志大... 1935年夏,红二方面军二军团六师,在数十万蒋军前堵后追的情况下,决定翻越云南省丽江县境内高达5500米的玉龙山,再过大草地,北上抗日。 那时,我在师供给部通信班当通信员。全班八名同志,最小的才14岁,最大的也只不过18岁。但是,年小志大,在动员会上一致表示:雪山再高也没有我们的志气高,草地再大也没有我们的决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情 玉龙山 大雪山 部长 红二方面军 北上抗日 长征 革命精神 云南省 丽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文艺兵
12
作者 王定国 《人民论坛》 1996年第9期40-40,共1页
1935年1月,我由刘华被服厂调到川陕省委领导的新剧团工作。当时有四个分团,我在第四分团。三月份,红四方面军要强渡嘉陵江,迎接一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我们剧团由省委副书记余红远同志带队。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长征精神 文艺 红军 红二方面军 大雪山 嘉陵江 高速公路 北上抗日 兴奋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村暴动简述
13
作者 程臣金 顾天德 《学术界》 1987年第4期89-90,共2页
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是柯村暴动五十三周年纪念。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在今黟县柯村地区(当时属太平县)爆发了一起农民暴动,史称柯村暴动。这次暴动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暴动声势大、范围广、时间长,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在... 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是柯村暴动五十三周年纪念。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在今黟县柯村地区(当时属太平县)爆发了一起农民暴动,史称柯村暴动。这次暴动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暴动声势大、范围广、时间长,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在我省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村 农民暴动 周年纪念 直接领导 中央苏区 方志敏 北上抗日先遣队 县委 红军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党的活动简况
14
作者 叶炳南 《浙江学刊》 1981年第3期22-24,共3页
解放以前,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在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带进行英勇的斗争,谱写了光荣壮丽的革命历史篇章,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由于过去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广泛的宣传,有些事件和人物至今... 解放以前,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在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带进行英勇的斗争,谱写了光荣壮丽的革命历史篇章,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由于过去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广泛的宣传,有些事件和人物至今很少为人所熟知。本文仅作一概要介绍,以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周年。五四运动前后,浙江人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巾国的传播,曾经作过重要的贡献:最早把列宁的著作《俄罗斯的政党》译成中文的,是温州人郑振铎;义乌人陈望道,则在其家乡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当时全省许多县市,曾经组织过一些爱国、进步的社团,创办了诸如《浙江青年团月刊》、《教育潮》、《双十》、《浙江新潮》、《钱江评论》、《曲江工潮》、《浙人》、《责任》、《浙江学生联合会周刊》、《杭州学生联合会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进修团团刊》、《晨钟》、《越声》、《新学报》等数十种进步刊物,宣传新文化、新思潮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杭州的省立第一师范,成为当时全省新思想最活跃的中心。以进步学生宣中华、徐麟书(白民)为领导骨干所掀起的“一师风潮”,震动全国,是1920年全国学生运动中最突出的事件之一。一师的不少教师和学生,成为我省建党初期的著名活动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运动 师范学校 温州人 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 省委书记 新四军 钱江 民主革命时期 北上抗日先遣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缺编红三方面军?
15
作者 何固 《人民论坛》 1997年第8期50-50,共1页
一九三○年红军发展到十万人。五月下旬,党中央在上海召开苏区代表会议。六月初,又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红军的编制问题,计划将活动在赣南和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编为红军第一、二三、四共四个军团,然... 一九三○年红军发展到十万人。五月下旬,党中央在上海召开苏区代表会议。六月初,又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红军的编制问题,计划将活动在赣南和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编为红军第一、二三、四共四个军团,然后再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当时彭德怀同志任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一方面军 红三军团 彭德怀 红一军团 军委扩大会议 革命根据地 北上抗日先遣队 红军 编制问题 湘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美学的“学院派”路线——兼评非典型主旋律战争电影《云霄之上》
16
作者 刘婉瑶 卢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33,共6页
1934年,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挺进师,进入浙闽赣边区;1935年初,北上抗日先遣部队遭到国民革命军重创,而后粟裕、刘英重新组建红军挺进师,保存实力。^([1])电影《云霄之上》所述故事发生于挺进师在遭到重... 1934年,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挺进师,进入浙闽赣边区;1935年初,北上抗日先遣部队遭到国民革命军重创,而后粟裕、刘英重新组建红军挺进师,保存实力。^([1])电影《云霄之上》所述故事发生于挺进师在遭到重创后重新组结的阶段,先遣余部挺进师的支队队长洪启辰接到军令,必须在48小时内炸毁国民革命军的弹药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集结更多的军人,经历了撤退与前进的挣扎,最终以极大的代价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赣边区 国民革命军 先遣部队 中国电影美学 云霄 北上抗日先遣队 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挺进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农红军“以珠还猪”
17
作者 廖怡彦 《福建林业》 2021年第3期28-28,共1页
在福建省三明市一个叫"丁尾厝"的小山村,至今完整保存着一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留下的标语,写道:只有红军才是真正反帝抗日的工农武装,署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据考究,这是福建省唯一一副由此落款并保存完好的标语,... 在福建省三明市一个叫"丁尾厝"的小山村,至今完整保存着一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留下的标语,写道:只有红军才是真正反帝抗日的工农武装,署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据考究,这是福建省唯一一副由此落款并保存完好的标语,也是1934年8月2日,红七军团在首次建立北上抗日先遣队所留下的标语,因此,这幅标语显得尤为珍贵。今天,我的故事也要从这里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三明市 抗日先遣队 我的故事 从这里开始 中国工农红军 红七军团 标语 北上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念亲爱的父亲——朱德委员长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3期62-70,共9页
一九七六年,令人终生难忘。在这一年里,我们失去了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失去了最敬爱的周总理与朱德委员长,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经历了最大的悲痛。
关键词 毛主席 委员长 朱德 孩子们 领袖 机会主义路线 北上抗日 部队 下中农 中央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