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措施
1
作者 胡梅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2期170-172,共3页
作为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资源类型,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确保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得以持续、良好发挥,以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 作为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资源类型,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确保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得以持续、良好发挥,以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该保护区森林管护的现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总结提出森林管护措施,包括构建管理局、保护站两级管理体系,依托先进科技提升森林监测能力,开展森林虫害普查与防治,成立专家工作站进行树种繁育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护 管理体系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胡梅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0期212-214,共3页
受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多样、区内植物种类丰富而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较高,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为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效果,在介绍保护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存... 受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多样、区内植物种类丰富而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较高,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为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效果,在介绍保护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对策,包括提高病虫害监测能力,持续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以及注重病虫害的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病虫害防治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和生态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庆 王卫东 +5 位作者 龙大学 郭俊峰 李飏 宋要强 霍志萍 于晓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占陕西省鸟类种数(475种)的47.16%和全国(1371种)的16.34%。其中,雀形目鸟类32科156种,占69.64%;非雀形目鸟类18科68种,...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占陕西省鸟类种数(475种)的47.16%和全国(1371种)的16.34%。其中,雀形目鸟类32科156种,占69.64%;非雀形目鸟类18科68种,占30.36%。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本区繁殖的190种鸟类中,东洋界种100种,古北界种67种,广布种23种。从繁殖鸟的区系成分看,东洋界种与古北界种分别为100种和67种,比例为1.5∶1,东洋界种占优势。从生境分析看,鸟类主要分布于森地和灌草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区系 生态分布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少林 王卫东 +4 位作者 龙大学 马小春 李飏 宋要强 于晓平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4期426-430,共5页
2010年4月~2011年5月,采用样线法及样点调查法对陕西化龙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按居留型划分,有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区系组成方... 2010年4月~2011年5月,采用样线法及样点调查法对陕西化龙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按居留型划分,有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区系组成方面,190种繁殖鸟种中,有东洋种100种(52.63%),古北种67种(35.26%),广布种23种(12.11%).4种生境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以落叶阔叶林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H'为3.49),以针叶林和高寒草甸为最低(多样性指数H'为2.52),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指数H'为3.26)与河谷农田(多样性指数H'为3.15)居中.鸟类物种的均匀度以针阔混交林为最高,且与落叶阔叶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区系 物种多样性 鸟类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袁紫耀 金舟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6期122-125,共4页
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和管理是一个趋势,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来管理自然保护区很有必要。本文概述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要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工作过程,结合保护区工... 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和管理是一个趋势,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来管理自然保护区很有必要。本文概述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要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工作过程,结合保护区工作实际,阐述了该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在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提高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智慧视频监控系统 设计 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郑伟成 郑子洪 +4 位作者 刘菊莲 王宇 杨晓君 黄林平 肖燕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6,共7页
为准确全面地了解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活动节律和某些栖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季节性规律,于2017年10月—2021年2月,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对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进... 为准确全面地了解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活动节律和某些栖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季节性规律,于2017年10月—2021年2月,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对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期间,共拍摄到352张黑麂照片,提取到243次有效探测。结果显示:黑麂是晨昏双峰型的昼行性动物。通过四季对比发现,黑麂夏季的活动强度比春季、秋季和冬季高,而各季节间的日活动高峰期时间段和数量存在差异。黑麂偏好栖息于坡度为20°~40°的栖息地,海拔选择和坡位选择存在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日活动节律 垂直迁移 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英茂 刘娟 +4 位作者 潘成椿 李成惠 黄帮文 丁平 刘菊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7-1176,共10页
【目的】生物资源调查是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分析,可提供目前鸟类群落状况,为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合历史文献、进行鸟类专项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分析九龙山... 【目的】生物资源调查是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分析,可提供目前鸟类群落状况,为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合历史文献、进行鸟类专项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分析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结果】共记录鸟类165种,隶属15目49科,主要为留鸟(56.36%)。群落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需重点保护的鸟类共有3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10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18种。鸟类地理区系组成上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但以东洋界(89种,53.94%)为主;121种繁殖鸟中,以东洋界种最多(69.42%);古北界种在旅鸟和冬候鸟中占比最多(分别为84.62%和100.00%)。【结论】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占浙江省鸟类物种数的30.00%以上;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且有向古北界过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区系组成 濒危保护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植物种类调查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福根 潘成椿 胡有财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8期190-190,共1页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林业有害植物23种,隶属于9个科。针对保护区的实际,提出了林业有害植物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林业有害植物 种类调查 防控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8年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
9
作者 赵景啟 满苏尔·沙比提 +1 位作者 阿曼妮萨·库尔班 艾克旦·依萨克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8期167-170,共4页
气温与降水作为气候系统中的2个重要因子,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高山自然保护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对其下游居民意义重大。选取近38年来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 气温与降水作为气候系统中的2个重要因子,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高山自然保护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对其下游居民意义重大。选取近38年来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6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Origin软件,采用线性回归法,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38年气温、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进而获得保护区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方程与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80—2018年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气温、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两者均达显著水平;近38年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分别为8.22、17.71、6.29、-8.06℃,其线性变化率分别为0.52、0.24、0.32、0.19℃/(10年),其中春、夏、秋3季呈显著增长趋势,冬季不显著;近38年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夏、秋、冬季平均降水量分别为62.17、113.15、43.99、11.92mm,其线性变化率分别为0.27、12.32、6.23、1.68mm/(10年),其中夏、秋、冬3季呈显著增长趋势,春季不显著。总体来说,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正朝着暖湿化方向发展,增温、增湿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特征 暖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现状与发展建议
10
作者 刘菊莲 郑英茂 +1 位作者 李成惠 胡有金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总结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存在科研体制不顺、基础条件薄弱、科研经费匮乏、综合考察不全、合作平台欠缺及科研人员缺乏等问题,提出提高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建立稳定的... 总结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存在科研体制不顺、基础条件薄弱、科研经费匮乏、综合考察不全、合作平台欠缺及科研人员缺乏等问题,提出提高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建立稳定的长期科研合作平台、拓宽科研资金筹集渠道和提升专业技术队伍水平等科研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研工作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和保护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要强 蒲小龙 +2 位作者 袁海龙 刘平 蔡正旺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91-94,104,共5页
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显示,化龙山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1亚种,其中分布广泛的种有蕙兰、银兰、三棱虾脊兰等,分布种类较多的属有虾脊兰属、斑叶兰属等。从生... 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显示,化龙山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1亚种,其中分布广泛的种有蕙兰、银兰、三棱虾脊兰等,分布种类较多的属有虾脊兰属、斑叶兰属等。从生境上看,化龙山兰科植物主要分布生境较好的阔叶林下。分析提出了化龙山兰科植物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自然保护区 兰科 植物调查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远程实时智能可视化监测
12
作者 铁铮 王宏腾 《绿色中国》 2025年第8期32-34,共3页
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一个以过渡带森林、草原植被及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在总面积为78672公顷的广袤土地上,野生动物远程实时智能可视化监测变成了现实。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10... 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一个以过渡带森林、草原植被及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在总面积为78672公顷的广袤土地上,野生动物远程实时智能可视化监测变成了现实。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10多种野生动物的识别,整体识别准确率达到93.97%。这个名为“无线远程实时智能可视化监测系统”的推广示范项目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完成。在张军国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以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野生动物无线远程实时智能监测技术引进”的研究成果为核心,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野生动物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图像高效编码与传输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系统整理、集成创新形成了“野生动物无线远程实时智能可视化监测技术”,最终在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视监测 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秘大连蛇岛
13
作者 沈海滨 《国土绿化》 2025年第1期60-61,共2页
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由蛇岛和老铁山两部分组成。蛇岛又名“小龙山岛”,全岛略呈菱形,主峰海拔215.5米。岛上有7条山脊、6条沟、7处岩洞,四周除有一小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蛇岛上灌木丛生,杂草茂... 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由蛇岛和老铁山两部分组成。蛇岛又名“小龙山岛”,全岛略呈菱形,主峰海拔215.5米。岛上有7条山脊、6条沟、7处岩洞,四周除有一小片卵石滩外,均为悬崖峭壁。蛇岛上灌木丛生,杂草茂密,候鸟聚群,天然岩缝和洞穴多,是蝮蛇良好的栖息繁殖地。近2万条黑眉蝮蛇称霸全岛,形成了蛇岛特殊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铁山 繁殖地 蛇岛 生态系统 聚群 龙山 候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香果树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子洪 郑伟成 +3 位作者 杨晓君 唐战胜 郑蓉 骆争荣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本研究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分布地建立35个以香果树为中心,半径为15 m的圆形样地,调查样地内胸径2.5 cm以上的所有树木的胸径、物种及其与中心树间的距离,利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应用空间点... 本研究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分布地建立35个以香果树为中心,半径为15 m的圆形样地,调查样地内胸径2.5 cm以上的所有树木的胸径、物种及其与中心树间的距离,利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应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揭示香果树种内及其与其他种类伴生树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胸径2.5 cm以上的香果树种群中的小树(胸径<7.5 cm)和超大树(胸径≥37.5 cm)数量少,种群更新出现困难,存活数量随着径级的增长而稳定下降,存活曲线符合Deevey的Ⅱ型;(2)香果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增加,由聚集(4 m以内)变为随机(4~15 m)分布,在3~15 m范围内共生的香果树多来自同生群;(3)随着距离的增加,中心香果树与其他种类伴生树的空间关系由独立分布(5.5 m以内)变为相互聚集(5.5~14 m),聚集于中心香果树周围的其它物种伴生树主要是小树、中树(7.5 cm≤胸径<22.5 cm)和大树(22.5 cm≤胸径<37.5cm),中心香果树与其它物种超大伴生树间在空间上独立分布,在3m范围内中心香果树与其它种类伴生树的胸径差异较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九龙山香果树种内竞争以同生群个体间竞争为主;香果树母树周围有利于其它种类乔灌木小树的生长,而这些异种的小树生长却阻碍了扩散距离有限的香果树幼苗在母树周围的更新,使得香果树种群更新出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径级结构 存活曲线 空间格局 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W美丽家园行动”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15
作者 徐润飞 《国土绿化》 2023年第11期34-34,共1页
10月31日,2023“BMW美丽家园行动”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研讨会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宝马中国邀请专家学者、保护区代表、非政府组织(NGO)、媒体、学生等代表参与,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议题。2023年,“BMW美... 10月31日,2023“BMW美丽家园行动”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研讨会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宝马中国邀请专家学者、保护区代表、非政府组织(NGO)、媒体、学生等代表参与,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议题。2023年,“BMW美丽家园行动”已经陆续交付各项社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W 美丽家园 辽宁省盘锦市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流 助力 宝马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鸟类新纪录——褐灰雀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大学 王卫东 +1 位作者 李飏 于晓平 《野生动物》 2010年第6期351-351,共1页
2010年5月1日,笔者在陕西省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上竹保护站八匹山保护点(31°57.102(?),109°30.386(?),海拔1 390 m)观察到7只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在次生落叶阔叶林中下层活动。同年8月5... 2010年5月1日,笔者在陕西省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上竹保护站八匹山保护点(31°57.102(?),109°30.386(?),海拔1 390 m)观察到7只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在次生落叶阔叶林中下层活动。同年8月5~11日分别在陕西省镇坪县牛头店镇红星村、上竹乡瞎马洞、八匹山和曾家镇红星村先后发现了数量4~13只不等的小群体,且以家族群觅食活动于海拔1 300~1 600 m间的落叶阔叶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调查 陕西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落叶阔叶林 觅食活动 龙山 小群体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鸟类新纪录——灰头鸦雀 被引量:2
17
作者 荣海 王卫东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727,共1页
2011年3月29日,笔者在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观鸟,行进至镇坪县竹溪河铁匠沟中上部时(东经109°30'14″,北纬31°53'16″,海拔1041m),在沟边阔叶树上发现灰头鸦雀Paradoxornis gularis2只,在树冠层活动。该物种在... 2011年3月29日,笔者在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观鸟,行进至镇坪县竹溪河铁匠沟中上部时(东经109°30'14″,北纬31°53'16″,海拔1041m),在沟边阔叶树上发现灰头鸦雀Paradoxornis gularis2只,在树冠层活动。该物种在陕西省尚未有分布的文献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文献记录 龙山 阔叶树 树冠层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物叫声 远程实时识别
18
作者 袁琳 蒋欣妍 +1 位作者 吴沅珈 徐萍钰 《广西林业》 2023年第4期16-17,共2页
我国首套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实时监测系统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在连续100多天的运行中成效初显。期间该系统共监测到海洋哺乳动物声学片段1000多条,实时传输至儒艮保护区智慧化监管指挥中心,为海洋动物调查和保护提供... 我国首套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实时监测系统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在连续100多天的运行中成效初显。期间该系统共监测到海洋哺乳动物声学片段1000多条,实时传输至儒艮保护区智慧化监管指挥中心,为海洋动物调查和保护提供了现代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海洋动物 儒艮 智慧 广西合浦 实时监测系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叫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