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洋底热液喷口系统的微生物成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治雷
何拥军
+3 位作者
李军
齐崇阳
李季伟
刘维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现代洋底热液喷口系统的微生物成矿研究进展是地球自身发展、生命演化、洋底下的生物圈层以及天文微生物探索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近10余年来,随着微电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热液系统微生物成矿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入,逐渐成...
现代洋底热液喷口系统的微生物成矿研究进展是地球自身发展、生命演化、洋底下的生物圈层以及天文微生物探索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近10余年来,随着微电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热液系统微生物成矿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入,逐渐成为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当前在全球的热液喷口系统已经发现微生物在包括Fe、Mn、S、Si的氧化物以及硅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甚至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热液喷口系统依赖于无机化能代谢活动存在的微生物的矿化成为人们理解生命形式与无机地球相互作用历史的最关键的证据之一,已经从根本上补充甚至修正了生命科学与地球演化的一些核心观点。总结了近年来热液喷口系统微生物成矿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了该环境中微生物成矿的机制和类型,探讨了微生物和部分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现代热液微生物成矿研究的地质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热液喷口微生物成矿过程的理解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喷口系统
生物
成矿
化能自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海底热液场低温弥散流区微生物生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季伟
周怀阳
+5 位作者
彭晓彤
陈智强
孙治雷
李江涛
陈顺
章力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现代海底低温热液弥散流区微生物生态的发育情况已经成为当前热液系统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大量的分析表明在低温热液弥散流区赋存着丰富的化能自养微生物,以硫、铁等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获取新陈代谢能量,这些微生物的分布与低温热液流...
现代海底低温热液弥散流区微生物生态的发育情况已经成为当前热液系统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大量的分析表明在低温热液弥散流区赋存着丰富的化能自养微生物,以硫、铁等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获取新陈代谢能量,这些微生物的分布与低温热液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低温弥散流区微生物生态、关键地球化学过程与微生物新陈代谢耦合关系的认识。此外,低温热液流体是研究洋壳深部生物圈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地壳内部生命的新陈代谢方式,进而理解地球内部微生物与洋壳内部流体、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液弥散流
微生物
生态
化能自养微生物
深部
生物
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水体化能自养固碳过程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馨雨
高灯州
+4 位作者
刘博林
王斌
郑艳玲
李小飞
侯立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3-743,共11页
河口水体中硝化微生物的化能自养固碳(DCF)对碳氮循环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河口水体氨氧化微生物对DCF过程的贡献鲜见报道。以长江口为研究区,利用14C和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测定了大潮和小潮期间水体DCF和硝化速率,并通过实...
河口水体中硝化微生物的化能自养固碳(DCF)对碳氮循环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河口水体氨氧化微生物对DCF过程的贡献鲜见报道。以长江口为研究区,利用14C和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测定了大潮和小潮期间水体DCF和硝化速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量化了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结果表明,长江口水体大小潮期间,DCF和硝化速率分别介于170.72-1007.35nmol·L^(-1)·d^(-1)和1.45-70.75 nmol·L^(-1)·h^(-1),呈现大潮速率相对较高,小潮速率低的变化特征,且底层水体DCF和硝化速率显著高于表层水体。水体中铵盐和可溶性无机碳浓度是影响DCF和硝化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定量PCR结果表明,大潮和小潮时cbbL基因丰度分别为0.40×10^(8)-3.40×10^(8)copies·L^(-1)和0.49×10^(8)-2.27×10^(8)copies·L^(-1),均高于cbbM基因丰度(大潮:0.67×10^(8)-9.84×10^(6) copies·L^(-1),小潮:0.75×10^(8)-5.73×10^(6) copies·L^(-1))。小潮时水体accA基因丰度(0.16×10^(8)-2.65×10^(8) copies·L^(-1))高于大潮时(0.20×10^(8)-3.92×10^(8) copies·L^(-1)),并且底层均高于表层。在整个潮周期中,自养固碳功能基因丰度总体呈现涨潮时增加,落潮时降低的变化趋势。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是DCF过程的主要贡献者,AOAamoA和AOBamoA丰度在大潮和小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潮时AOAamoA基因丰度(0.22×10^(7)-3.59×10^(7) copies·L^(-1))明显高于AOB amoA基因丰度(0.26×10^(7)-1.61×10^(7) copies·L^(-1)),而小潮时AOB amoA丰度占据优势,为0.92×10^(6)-1.32×10^(6) copies·L^(-1),表明潮汐过程可通过改变水体化能自养微生物群落组成来影响DCF。该研究深化了长江口潮周期水体DCF和硝化过程速率变化特征的认识,揭示了河口水体硝化微生物驱动的DCF过程的重要性,以期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河口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能自养微生物
长江口
硝
化
速率
固碳速率
丰度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洋底热液喷口系统的微生物成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治雷
何拥军
李军
齐崇阳
李季伟
刘维亮
机构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60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0906033)
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一五"项目(DYXM11502109)
文摘
现代洋底热液喷口系统的微生物成矿研究进展是地球自身发展、生命演化、洋底下的生物圈层以及天文微生物探索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近10余年来,随着微电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热液系统微生物成矿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入,逐渐成为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当前在全球的热液喷口系统已经发现微生物在包括Fe、Mn、S、Si的氧化物以及硅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甚至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热液喷口系统依赖于无机化能代谢活动存在的微生物的矿化成为人们理解生命形式与无机地球相互作用历史的最关键的证据之一,已经从根本上补充甚至修正了生命科学与地球演化的一些核心观点。总结了近年来热液喷口系统微生物成矿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了该环境中微生物成矿的机制和类型,探讨了微生物和部分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现代热液微生物成矿研究的地质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热液喷口微生物成矿过程的理解与重视。
关键词
热液喷口系统
生物
成矿
化能自养微生物
Keywords
hydrothermal vent systems
biomineralization
chemolithoautotrophic microorganisms
分类号
P736.3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海底热液场低温弥散流区微生物生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季伟
周怀阳
彭晓彤
陈智强
孙治雷
李江涛
陈顺
章力学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百人计划资助项目--表生环境下黑色页岩风化体系中的微生物作用的机理研究(SWJTU12BR010)
文摘
现代海底低温热液弥散流区微生物生态的发育情况已经成为当前热液系统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大量的分析表明在低温热液弥散流区赋存着丰富的化能自养微生物,以硫、铁等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获取新陈代谢能量,这些微生物的分布与低温热液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低温弥散流区微生物生态、关键地球化学过程与微生物新陈代谢耦合关系的认识。此外,低温热液流体是研究洋壳深部生物圈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地壳内部生命的新陈代谢方式,进而理解地球内部微生物与洋壳内部流体、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关键词
低温热液弥散流
微生物
生态
化能自养微生物
深部
生物
圈
Keywords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diffuse flow
microbial ecology
chemolithautotrophic microor ganism
deep biosphere
分类号
P738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水体化能自养固碳过程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馨雨
高灯州
刘博林
王斌
郑艳玲
李小飞
侯立军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3-74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30411,41725002,41971105,41671463,41730646)。
文摘
河口水体中硝化微生物的化能自养固碳(DCF)对碳氮循环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河口水体氨氧化微生物对DCF过程的贡献鲜见报道。以长江口为研究区,利用14C和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测定了大潮和小潮期间水体DCF和硝化速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量化了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结果表明,长江口水体大小潮期间,DCF和硝化速率分别介于170.72-1007.35nmol·L^(-1)·d^(-1)和1.45-70.75 nmol·L^(-1)·h^(-1),呈现大潮速率相对较高,小潮速率低的变化特征,且底层水体DCF和硝化速率显著高于表层水体。水体中铵盐和可溶性无机碳浓度是影响DCF和硝化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定量PCR结果表明,大潮和小潮时cbbL基因丰度分别为0.40×10^(8)-3.40×10^(8)copies·L^(-1)和0.49×10^(8)-2.27×10^(8)copies·L^(-1),均高于cbbM基因丰度(大潮:0.67×10^(8)-9.84×10^(6) copies·L^(-1),小潮:0.75×10^(8)-5.73×10^(6) copies·L^(-1))。小潮时水体accA基因丰度(0.16×10^(8)-2.65×10^(8) copies·L^(-1))高于大潮时(0.20×10^(8)-3.92×10^(8) copies·L^(-1)),并且底层均高于表层。在整个潮周期中,自养固碳功能基因丰度总体呈现涨潮时增加,落潮时降低的变化趋势。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是DCF过程的主要贡献者,AOAamoA和AOBamoA丰度在大潮和小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潮时AOAamoA基因丰度(0.22×10^(7)-3.59×10^(7) copies·L^(-1))明显高于AOB amoA基因丰度(0.26×10^(7)-1.61×10^(7) copies·L^(-1)),而小潮时AOB amoA丰度占据优势,为0.92×10^(6)-1.32×10^(6) copies·L^(-1),表明潮汐过程可通过改变水体化能自养微生物群落组成来影响DCF。该研究深化了长江口潮周期水体DCF和硝化过程速率变化特征的认识,揭示了河口水体硝化微生物驱动的DCF过程的重要性,以期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河口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
化能自养微生物
长江口
硝
化
速率
固碳速率
丰度
环境因子
Keywords
chemoautotrophic microorganism
nitrification rate
dark carbon rate
abundance
environmental factors
Yangtze Estuary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洋底热液喷口系统的微生物成矿研究进展
孙治雷
何拥军
李军
齐崇阳
李季伟
刘维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现代海底热液场低温弥散流区微生物生态的研究进展
李季伟
周怀阳
彭晓彤
陈智强
孙治雷
李江涛
陈顺
章力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口水体化能自养固碳过程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馨雨
高灯州
刘博林
王斌
郑艳玲
李小飞
侯立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