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斌 孙轶秋 +6 位作者 任现志 袁雪晶 李辉 孔飞 袁增辉 步伟全 叶琛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随访结束后,回顾性分析68例HSP患儿,分肾损组与非肾损组,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反复情况及腹痛、关节痛不同肾外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GAL变化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岁,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岁,(P<0.01);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发生肾损害与未发生肾损害者皮疹反复率分别为70.0%、28.9%,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3.3%、34.2%,两组对比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降低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的排泄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HSP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并发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并发消化道症状者易并发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通络法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法治疗肿瘤患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展华 路艳 +1 位作者 陈锐深 曹阳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期160-160,共1页
采用静滴川芎嗪、香丹针注射液 ,配合外用自拟解毒通络汤薰洗治疗肿瘤患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18例 ,有效率达 94.4%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化瘀通络法 中医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晓琴运用化瘀通络法辨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高彪 周云云 +4 位作者 李雨薇 任翠翠 马为梅 杨婧 雷晓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98-2500,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通络驻景丸方,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驻景丸 化瘀通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法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艳君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不育 男性/中医药疗 @化瘀通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利湿化瘀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和肾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瑞娜 周悦欣 +2 位作者 朱琳 娄妍 安晓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246-249,共4页
目的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该文旨在探讨中医利湿化瘀通络治法对T2DKD中期(G3A2期)临床蛋白尿和肾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近年来中医理论对T2DKD"湿瘀阻络"重要病机的认识,... 目的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该文旨在探讨中医利湿化瘀通络治法对T2DKD中期(G3A2期)临床蛋白尿和肾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近年来中医理论对T2DKD"湿瘀阻络"重要病机的认识,分析总结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探讨中医利湿化瘀通络法对T2DKD中期患者和DKD小鼠模型蛋白尿和肾脏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蛋白尿和肾脏损伤不仅是T2DKD中期主要的诊断指标和临床表现,也是关键的治疗靶点,目前西医缺乏理想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T2DKD中期患者体现了良好疗效和独特优势,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利湿化瘀通络治法和方药对T2DKD中期患者蛋白尿和肾脏损伤有显著疗效,实验研究也证实该治法对DKD小鼠蛋白尿和肾脏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医利湿化瘀通络法在防治T2DKD中期临床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的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对今后T2DKD患者的分期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 蛋白尿 分期治疗 湿 利湿化瘀通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药结合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牛向馨 牛乾 罗小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31例、药物组29例、灸药结合组33例,分别采用四步艾灸法灸关元、子宫等穴;口服内异症基本方;艾灸药物结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6个...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31例、药物组29例、灸药结合组33例,分别采用四步艾灸法灸关元、子宫等穴;口服内异症基本方;艾灸药物结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6个月,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进行评分,并观察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清CA125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但灸药结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前两组(P<0.05)。结论:灸药结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艾灸或中药治疗,灸药结合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疗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 艾灸 平冲化瘀通络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