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理筋揿针法联合逐瘀止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研究
1
作者 包文娟 胡俊翔 +2 位作者 胡佳 乐群雁 楼红侃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第9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化瘀理筋揿针法联合逐瘀止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宁波市中医院86例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43例予以化瘀理筋揿针法治疗,研究组43例予以化瘀理... 目的研究化瘀理筋揿针法联合逐瘀止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宁波市中医院86例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43例予以化瘀理筋揿针法治疗,研究组43例予以化瘀理筋揿针法、逐瘀止痛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腰椎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参考组相比,95.35%高于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比,研究组腰椎功能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肌力表现高于参考组,功能障碍ODI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骨盆侧倾、骨盆倾斜角、矢状面平直轴更小,腰椎前凸角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化瘀理筋揿针法、逐瘀止痛汤联合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化瘀理筋揿针法 止痛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