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LDH的水平与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金鹏 石丛丛 +1 位作者 宋金龙 陈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行TACE治疗肝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14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别于术前和... 目的:探讨行TACE治疗肝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14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内监测乳酸脱氢酶的水平。结果:据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LDH≤450 U/L)86例和观察组(LDH>450 U/L)59例。对照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4.2个月和19.3个月,观察组患者TTP和OS分别为9.1个月和11.2个月,两组患者TTP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4例患者LDH值下降,其TTP和OS分别为11.3和18.8个月,而术后81例患者LDH水平升高,其TTP和OS分别为9.1和9.8个月,两组患者TTP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能够预测行TACE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高LDH水平患者可能在TACE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受益,可提高TTP和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乳酸脱氢酶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全身新辅助化疗(双向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癌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米村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699-1705,共7页
目的:建立联合腹腔内-全身新辅助化疗方案(NIPS)和腹膜切除术的新型多学科交叉治疗模式。方法: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本研究纳入来自日本大阪草津综合病院和岸和田综合病院的胃癌腹膜转移癌患者96例,在NIPS治疗前后,均通过腹腔导管系统... 目的:建立联合腹腔内-全身新辅助化疗方案(NIPS)和腹膜切除术的新型多学科交叉治疗模式。方法: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本研究纳入来自日本大阪草津综合病院和岸和田综合病院的胃癌腹膜转移癌患者96例,在NIPS治疗前后,均通过腹腔导管系统进行了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患者每日按60 mg/m^2剂量口服S-1,持续21天,随后休息一周;在第1、8、15 d,分别通过腹腔导管给予多西他赛30mg/m^2和顺铂30mg/m^2(500mL生理盐水稀释)。术前行2个周期NIPS。NIPS后3周,82例患者符合意向性细胞减灭术(CRS),即进行胃切除术+D2根治术+腹膜切除术获得完全细胞减灭。结果:68例在NIPS之前细胞学检查阳性,其中47例(69.1%)在NIPS之后细胞学检查阴性,30例(36.8%)在NIPS治疗后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12例(14.6%)患者达到肿瘤分期下降,58例(70.7%)达到完全细胞减灭。9例患者出现4级并发症,总体手术死亡率为3.7%(3/82)。多变量分析显示,完全细胞减灭和病理缓解是改善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该疗法的最佳适应症为病理缓解良好,PCI评分≤6,预期可以通过腹膜切除术达到完全细胞减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癌 胃癌预后新辅助化疗 肿瘤细胞减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艾滋病相关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郜桂菊 杨涤 +6 位作者 林可可 肖江 李鑫 梁洪远 刘龙 韩宁 赵红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总结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特点,从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水平、EBV抗体检查结果、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转归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特点,从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水平、EBV抗体检查结果、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转归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间断性发热2例,颈部肿物伴发热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腹痛腹胀伴发热3例;病理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7例,Burkitt淋巴瘤3例;CD4细胞计数<200/μL的8例,>200/μL者2例;EBV-IgM抗体阴性7例,未查3例;6例采取了不同方案和疗程的化疗,预后有差异,其中1例Burkitt淋巴瘤VP化疗后予以交替CODOXM与IVAV方案化疗3个周期,1例胃部伴肝转移DLBCL行R-CHOP化疗5次,后改为R-MINE、MINE化疗,1例肾上腺DLBCL患者CHOP化疗6个周期,3例DLBCL患者采取CHOP化疗I~2个周期,4例放弃治疗;化疗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骨髓抑制、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6例进行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n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4例未行HAART;死亡6例,好转3例,1例自动出院。结论: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免疫力低下,多部位侵犯,就诊时已至淋巴瘤中晚期,化疗效果一般,并发症多,HAART不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总体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恶性淋巴瘤 化疗HAART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