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俊 黄琴 +5 位作者 肖彩芝 夏冬琴 曹杰 田丽娅 刘绍永 王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09,共8页
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CIPNP)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进程,但其机制不明,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动物模型是研究CIPNP的重要工具,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挥着... 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CIPNP)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进程,但其机制不明,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动物模型是研究CIPNP的重要工具,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CIPNP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几种常见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介绍。本文旨在为今后研究者选择更为有效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此外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通过诱导自噬缓解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5
2
作者 闫芳 陈东泰 +2 位作者 谢敬敦 曾维安 李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4-1638,共5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对大鼠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实验SD大鼠分为3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七叶皂苷后处理组和对照组,6只/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的SD大鼠在CIPN造模前按照4 mg/kg予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对大鼠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实验SD大鼠分为3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七叶皂苷后处理组和对照组,6只/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的SD大鼠在CIPN造模前按照4 mg/kg予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注射7 d,注射1次/d;第8、10、12、14天腹腔内注射紫杉醇(2 mg/kg)。七叶皂苷后处理组的SD大鼠则先按照2 mg/kg腹腔内注射紫杉醇进行CIPN造模,于第1、3、5、7天注射;第8~14天按4 mg/kg予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注射1次/d。对照组的SD大鼠于第1、3、5、7天予紫杉醇腹腔内注射2 mg/kg,从第8天开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1次/d,连续注射至第14天。分别于第4、7、10、14天检测大鼠机械痛撤足阈值和热痛撤足潜伏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大鼠机械痛和热痛阈值均升高(P<0.01);后处理组大鼠机械痛和热痛阈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预处理组大鼠脊髓LC3Ⅱ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62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后处理组大鼠脊髓LC3Ⅱ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6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可能通过调节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缓解化疗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LC3Ⅱ P62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白介素-17 被引量:21
3
作者 Luo H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8-908,共1页
化疗药物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CIPN)是癌症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比例高达80%。CIPN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导致化疗延迟甚至终止,造成化疗效应的降低。白介素-17(IL-17)是目前已发现的30余种白细胞介素之一,按序号排在第17位。本文目... 化疗药物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CIPN)是癌症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比例高达80%。CIPN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导致化疗延迟甚至终止,造成化疗效应的降低。白介素-17(IL-17)是目前已发现的30余种白细胞介素之一,按序号排在第17位。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的IL-17如何调控CIPN。结果:①在正常小鼠,脊髓背角IL-17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外源性给予IL-17,增加IIo层Somatostatin阳性(SOM+)-tdTomato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频率,抑制IIo层SOM+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s)频率和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诱发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癌症治疗 星形胶质细胞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白细胞介素 正常小鼠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招胜 林洪 +1 位作者 沙漠 丁真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076-1080,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仍是现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现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药物的分子药理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特点,并在总结疼痛的发生机制的基...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仍是现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现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药物的分子药理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特点,并在总结疼痛的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对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治疗 镇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安志明 王杰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带状疱疹后神经 炎症性疼痛 组织损伤 机体防御机制 伤害性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辛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卫红 刘朝奇 吕佰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620-623,共4页
目的:研究细辛对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并观察其对紫杉醇抗肿瘤作用的影响,评价细辛防治化疗痛的应用价值。方法:用von Frey细丝测试大鼠机械性痛阈值;用辐射热测痛仪检测大鼠热痛阈值;用MTT法测定肺癌细胞A549的存活率,测... 目的:研究细辛对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并观察其对紫杉醇抗肿瘤作用的影响,评价细辛防治化疗痛的应用价值。方法:用von Frey细丝测试大鼠机械性痛阈值;用辐射热测痛仪检测大鼠热痛阈值;用MTT法测定肺癌细胞A549的存活率,测定不同浓度细辛对紫杉醇的肺癌细胞A549生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紫杉醇于给药第5天后,明显降低大鼠机械刺激痛阈值,但对大鼠热刺痛阈值无明显影响,而细辛则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机械刺激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同时,不同浓度的细辛均没有降低紫杉醇的肺癌细胞A549生长抑制率。结论:细辛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有抑制作用,且不降低其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对化疗痛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化疗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抗炎机制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永乐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1-1003,共3页
神经系统炎症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因其具有独立于调节血脂外的抗炎作用,或能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选择。文中对他汀类药物调节神经系统免疫反应,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 神经系统炎症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因其具有独立于调节血脂外的抗炎作用,或能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选择。文中对他汀类药物调节神经系统免疫反应,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机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他汀类药物 免疫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痛药物联合应用成功控制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娟丽 刘小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7-447,共1页
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可使大多数癌痛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但对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单独应用效果差,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联合应用 镇痛药物 癌性 药物合理使用 癌痛患者 联合治疗 阿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NGF动态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郑璐 伍源 +1 位作者 李君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6-550,共5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各时间点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组,n=10只),溶剂对照组(C组,n=70只)和制模组(T组,n=70只),在制模前及制模后0.5、1... 目的:观察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各时间点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组,n=10只),溶剂对照组(C组,n=70只)和制模组(T组,n=70只),在制模前及制模后0.5、1、1.5、2、4、6和8周共8个时间点,称量体重,测量机械痛觉过敏及超敏发生率,以及热痛阈值,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NGF蛋白表达.结果:制模后1~1.5周至6~8周T组与C组大鼠热痛阈均较BL组下降(P<0.05),6~8周时T组热痛阈显著回升并高于C组(P<0.05).制模后0.5~8周T组机械痛觉过敏及超敏发生率高于C组及BL组(P<0.05).制模后除4周外各时间点T组背根神经节NGF含量均高于BL组(P<0.05),制模后0.5周至2周C组大鼠背根神经节NGF含量较BL组增高(P<0.05),制模后6周至8周,T组高于C组(P<0.05).分别于制模后1.5周及0.5周T组及C组脊髓背角内NGF含量高于BL组(P<0.05),T组及C组增高趋势分别持续至制模后8周及4周,制模后6周至8周T组高于C组(P<0.05).结论:紫杉醇注射液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各时间点NGF的表达上调,较紫杉醇注射液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CrEL)对疼痛行为及NGF蛋白表达的影响均更为显著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紫杉醇 聚氧乙烯蓖麻油 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紫杉醇在神经病理性痛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方 吕卓敏 +1 位作者 符寒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2-676,共5页
关键词 化疗药物 紫杉醇 神经病理性 抗肿瘤活性 细胞分裂周期 药物成分 生物活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医药方面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俊 李明珠 +4 位作者 朴浩哲 崔颖 张立德 金圣博 王建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7-1461,共15页
中医药在防治化疗后所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方面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优势,但其具体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仍待更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探究出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 中医药在防治化疗后所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方面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优势,但其具体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仍待更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探究出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来作为研究的媒介。此文对近几年现有紫杉醇所致的CIPNP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检测标准进行深入的梳理和探讨,及其模型在中医药防治CIPNP方面的应用价值做相关评价及阐述,以期能为今后中医药防治CIPNP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更加利于临床实践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化疗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中医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参与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翊君 刘怀存 王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7,共9页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是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代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有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后30%~40%的病人会出现CIPNP,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引起CIPNP的...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是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代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有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后30%~40%的病人会出现CIPNP,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引起CIPNP的诸多可能机制中,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之相关的受体、细胞因子和细胞分泌物都可能参与CIPNP的发生。本文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异常活化、免疫细胞的迁移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几个角度总结并讨论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CIPNP中已知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最新进展,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下游通路和开发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趋化因子 补体 神经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13
作者 赵佳丽 陈秋红 +1 位作者 李红娜 曾莉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93-93,共1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系列感染和神经损伤事件引起的慢性疼痛,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临床试验逐渐增多,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存在不足.合理使用作用机制和持续时间不同的药物,是当前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系列感染和神经损伤事件引起的慢性疼痛,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临床试验逐渐增多,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存在不足.合理使用作用机制和持续时间不同的药物,是当前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近年来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进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巴茜远 郝悦 +1 位作者 肖礼祖 蒋昌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7-371,共5页
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神经痛的出现限制了化疗药的进一步应用,并给病人造成严重身心负担。目前化疗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不详,临床一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对已发表的化疗所致神经病... 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神经痛的出现限制了化疗药的进一步应用,并给病人造成严重身心负担。目前化疗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不详,临床一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对已发表的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行了广泛检索及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化疗药体对轴突传导,线粒体功能,炎性和免疫反应以及离子通道的影响等相关机制,以期为研发靶点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LR4及TLR9作为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清甜 李朴朴 +4 位作者 李楠 肖礼祖 熊东林 蒋昌宇 廖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80-685,共6页
目的:研究化疗病人血清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的表达水平能否作为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CINP)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及两者对CINP... 目的:研究化疗病人血清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的表达水平能否作为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CINP)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及两者对CINP病人疼痛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正在或既往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是否存在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CINP组(n=23)和无CINP组(n=4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TLR4和TLR9浓度。结果:与无CINP组比较,CINP组血清TLR4和TLR9浓度较高。血清TLR4作为CINP标记物的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P=0.003),最佳临界值为20.99 ng/ml,敏感性为60.87%,特异性为72.34%。血清TLR9作为CINP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P=0.000),最佳临界值为22.54 ng/ml,敏感性为73.91%,特异性为78.72%。另外,CINP病人疼痛程度与血清TLR4和TLR9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37,P=0.0011;r=0.628,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LR4、TLR9是化疗病人发生CINP的影响因素。结论:CINP病人血清TLR4、TLR9呈高水平表达状态,血清TLR4、TLR9有望成为诊断CINP的外周生物学指标。血清TLR4、TLR9表达水平与CINP病人疼痛程度有关,对临床镇痛药物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血清 TOLL样受体4 TOLL样受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GABA能神经元移植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16
作者 Manion J 李雪莲(译) 黄东(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且大多数病人对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有抵抗。脊髓抑制的减弱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核心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胎儿GABA能神经前体细胞可以缓解疼痛,但因其多向分化潜能而不适用于治疗。本研究通过脊髓移植... 神经病理性疼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且大多数病人对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有抵抗。脊髓抑制的减弱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核心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胎儿GABA能神经前体细胞可以缓解疼痛,但因其多向分化潜能而不适用于治疗。本研究通过脊髓移植终末分化的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GABA能神经元(iGABA能神经元),首次证明iGABA能神经元可以显著、长期和安全地缓解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此外,移植的iGABA能神经元可以在损伤的脊髓中长期存活并能观察到突触融合。总之,本研究首次为GABA能神经元移植治疗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损伤 GABA能中间神经 脊髓移植 干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和焦虑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17
作者 倪雪珺 杜冬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和抑郁精神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初诊患者36例(病例组),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阿米替林、阿片类药物和神经阻滞药物进行镇痛治疗,治疗前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Zung焦虑评分(SAS)...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和抑郁精神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初诊患者36例(病例组),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阿米替林、阿片类药物和神经阻滞药物进行镇痛治疗,治疗前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Zung焦虑评分(SAS)和Zung抑郁评分(SDS),治疗后2和4周再进行SAS和SDS评分。同时选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进行SAS和SDS评分。结果病例组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均超过3个月,其疼痛程度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成正相关(P<0.01),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和4周病例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P<0.05),但疼痛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仍呈正相关(P<0.05),且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焦虑和抑郁情绪,两者密切相关。随着疼痛的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均可不同程度缓解,但无法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谢菡 陆丽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5,共3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疼痛治疗的难点之一,新型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的出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普瑞巴林是继加巴喷丁之后的又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抗癫痫药,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普瑞巴林 治疗 抗癫痫药物 加巴喷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DN4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的制定与评估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金 李润芝 牛小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28-631,共4页
在中国社区医疗机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认识不足,并且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和治疗缺乏规范,按照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推荐的一线药物使用率低[1],这一现状令人担忧。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辅助诊断工具,... 在中国社区医疗机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认识不足,并且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和治疗缺乏规范,按照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推荐的一线药物使用率低[1],这一现状令人担忧。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辅助诊断工具,简单易用,可以提高各级医院医生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认识和诊断率。近15年已有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被制定、评估、翻译、应用,在我国已制定并评价中文版LANSS量表、NPQ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DN4 诊断量表 药物使用率 社区医疗机构 辅助诊断 专家共识 符合率 疼痛评估 约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崇荣 卢振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定义于2008年由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IASP NeuPSIG)修改为“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所直接导致的疼痛”.理清了临床工作中长期受旧定义在解剖与功能上概念模糊的困惑,使病因和定位更加明确.IASP Neu...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定义于2008年由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IASP NeuPSIG)修改为“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所直接导致的疼痛”.理清了临床工作中长期受旧定义在解剖与功能上概念模糊的困惑,使病因和定位更加明确.IASP NeuPSIG药物治疗指南提供了以证据为基础的药物选择和应用方法.然而,几年来的临床效果提高仍很有限.最近,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正式公布了《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进一步为临床提供了规范性指导.尤其对NP的治疗目标、治疗原则和策略更加具体明确,其治疗理念和手段更加切合实际.原则与策略是指导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合理择用药物以及适时应用微创技术去除感觉神经损伤原因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以神经保护理念作为新思路,在临床用药基础上广泛开展针对躯体感觉神经损伤的多种微创技术,初步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需进一步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获得更多支持证据,为继续挑战NP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治疗 微创治疗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