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陆时运 赵晓红 +1 位作者 周仲昊 王智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巨和粒)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以来确诊的常规化疗的恶性血液病30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5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巨和粒)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以来确诊的常规化疗的恶性血液病30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PLT)下降程度、PLT≤10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加用rh-IL11治疗能够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减少严重出血症状的发生及血小板悬液的输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rh-IL1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rh-IL11是治疗细胞毒药物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在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1 恶性血液病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梅婷 孙小力 +1 位作者 齐淑静 魏广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138-142,共5页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和对照组(艾曲泊帕治疗),每组39例。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生成素(TP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0、TNF-α、PF4、TPO、vWF水平及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LT高于治疗前,PT、APTT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PT、APT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能够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恶性肿瘤 自拟益气健脾解毒化瘀方 艾曲泊帕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小板生成素 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凌 孟春芹 +1 位作者 李强 李世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877-878,共2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常规化疗2周期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化疗前2 d加用参附注射液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5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例PLT下降程度、PL...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常规化疗2周期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化疗前2 d加用参附注射液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5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例PLT下降程度、PLT≤100×109/L的持续天数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2 d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能明显缩短PLT减少持续时间,减少严重出血症状的发生,2组比较,P<0.05,且参附注射液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细胞毒药物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恶性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介入术后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维华 马依彤 +2 位作者 马翔 杨毅宁 黄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68-169,共2页
随着抗凝治疗在临床各科的广泛应用(外科防治术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血液透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病术后、急性肺栓塞、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抗凝等),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已成为临床的常用药物之一。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临床分析 介入术后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心脏瓣膜病 急性肺栓塞 介入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庞丽娜 龚帅 +3 位作者 张胜利 张晓珂 王利叶 何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2期4048-4051,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海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CI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并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合并CIT≥2级患者的资料,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海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CI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并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合并CIT≥2级患者的资料,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PLT)、药物剂量、是否序贯其他药物治疗、PLT<75×10^(9) L^(-1)的持续时间、血小板输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海曲泊帕治疗(16±3)d后,不同性别、年龄、美国东都肿瘤合作组(ECOG)评分、肿瘤类型、CIT分级及有无序贯治疗的CIT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LT回升至≥100×10^(9) L^(-1)占比、PLT较治疗前翻倍占比、PLT回升≥20×10^(9) L^(-1)占比及总有效率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未发现血栓相关事件及CIT相关出血事件。100例患者CIT期间血小板输注共4人次。结论 海曲泊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效果确切,且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曲泊帕 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 化疗 恶性肿瘤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文俊 陈江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下降最低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最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恢复到70×109/L的时间以及恢复到125×109/L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帮助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尽快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合并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艳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5期289-290,共2页
关键词 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连续性血液净化 病例报道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南京军区总医院 致血栓性 氟乙酰胺 肝素抗凝 安定中毒 C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86例临床血象和骨髓检查确诊ITP住院及门诊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4个证...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86例临床血象和骨髓检查确诊ITP住院及门诊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4个证型;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中选择健康对照人30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含量。[结果]CD4+、CD4+/CD8+各证型总趋势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正常人。CD4+计数以及CD4+/CD8+值各证型均低于健康对照(P<0.05);各证型两两比较:阴虚火旺显著低于血热妄行(P<0.01)、低于瘀血内阻型(P<0.05)、低于气不摄血(P<0.05);气不摄血低于血热妄行(P<0.05)、低于瘀血内阻(P<0.05)。[结论]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血热妄行、瘀血内阻、气不摄血、阴虚火旺4种证型及正常人具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检测可作ITP辨证分型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CD4+ CD8+) 阴虚火旺 气不摄血 瘀血内阻 血热妄行 流式细胞仪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陆时运 赵晓红 +1 位作者 周仲昊 王智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商品名:特比澳)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以来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45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商品名:特比澳)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以来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45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化疗结束后24h开始皮下注射rh-TPO15 000U,每日1次,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措施处理血小板减少。如血小板检测≤20×109/L,可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动态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10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观察特比澳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早于对照组;减轻了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化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轻微,仅个别出现发热、寒战、肌肉酸痛或头晕。结论: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陈凛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3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62例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收集患儿粪便,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观察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和阴性患儿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反应。结...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62例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收集患儿粪便,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观察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和阴性患儿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反应。结果 62例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中,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11例,中位年龄4岁7个月;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51例,中位年龄4岁8个月。从年龄中进行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年龄上无相关性(r=0.032, P>0.05)。51例急性儿童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7例,阴性44例;阳性患儿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7.8±1.3)d,明显长于阴性患儿的(4.9±0.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29, P<0.05)。从血小板减少程度上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血小板减少程度上呈正相关(r=0.856, P<0.05)。在未经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 51例急性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水平需(5.1±1.6)d, 11例慢性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水平需(6.3±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8, P<0.05)。从治疗效果上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治疗效果上呈正相关(r=0.769, 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年龄无关,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治疗效果相关,通过合理调整治疗方案,进行幽门螺杆菌抗感染治疗,可以快速治疗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绍权教授运用“三味生火丹”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3
11
作者 骆颖哲 李茹 +3 位作者 熊绍权 何粒芳 黄兴梅 吴国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1期122-125,共4页
化疗相关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多次化疗后引起的化疗副作用,其表现为难以逆转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常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等促血小板因子已经难以达到理想临床疗效。熊绍权教授认为,本病多因瘀毒内结,引起脾肾等脏腑亏... 化疗相关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多次化疗后引起的化疗副作用,其表现为难以逆转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常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等促血小板因子已经难以达到理想临床疗效。熊绍权教授认为,本病多因瘀毒内结,引起脾肾等脏腑亏虚,反复化疗导致肾阴受损,阴损及阳,形成命门火衰,故提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命门火衰,肾阴阳俱虚”,并创立“三味生火丹”辨治本病。此方由附子、黄精、大枣组成,并以1∶1∶1的比例配制组成,根据具体情况在此方基础上加减使用,一方面通过“补命门之火”壮肾中之阳,另一方面通过“健运中州”使中气得生,肾火旺盛则气血生长,中气充足则气血生化有源,血小板得以恢复正常。另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防治化疗相关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命门火衰 化疗 三味生火丹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疗纠纷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光霞 杨绍光 +4 位作者 何英 白锋 韩蕾 胡甜甜 刘梦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35-38,4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诊断、治疗、结局及医疗纠纷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浙江、湖北6省2009年1月~2018年3月国内文献报导新型布...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诊断、治疗、结局及医疗纠纷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浙江、湖北6省2009年1月~2018年3月国内文献报导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案例(共1279例)。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案例的性别、省份、临床表现、抗病毒药物应用、治疗结局分别进行分组及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检测阳性率、死亡率在性别、省份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东省、辽宁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分别为84.84%、94.74%、88.99%、81.82%、79.55%、81.58%,辽宁省与其他省份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五省份组间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案例病毒检测阳性率与性别、地理位置等因素无关;辽宁省抗病毒药物应用率与其他省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对死亡率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医疗纠纷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妍 马怀幸 刘天舒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7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年至2012年7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7月)和中国知网(...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7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年至2012年7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7月)和中国知网(1999年至2012年7月),纳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临床应用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最后共7篇文章进入本系统综述。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相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改善血小板最低值[加权均数差1.76,95%可信区间(0.08,3.43),P=0.04],提高血小板最高值[加权均数差74.87,95%可信区间(52.54,97.20),P<0.000 01],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加权均数差-1.61,95%可信区间(-2.03,-1.19),P<0.000 01],缩短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加权均数差-3.74,95%可信区间(-4.29,-3.19),P<0.000 01]及恢复至≥100×109/L[加权均数差-3.35,95%可信区间(-4.27,-2.42),P<0.000 01]的时间。且血小板输注比例[相对危险度0.39,95%可信区间(0.23,0.66),P=0.000 5]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相对危险度0.20,95%可信区间(0.13,0.31),P<0.000 03]更低。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相比,应用于国内患者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洪毅 崔中光 +1 位作者 王伟 吴少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临床观察 治疗 巨核祖细胞增殖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晓琴 徐细明 +3 位作者 甘园园 余佳俊 周宇杰 梁慧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不同恶性肿瘤化疗后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选取120例自2014年10月~2016年1月人院,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不同恶性肿瘤化疗后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选取120例自2014年10月~2016年1月人院,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人院后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不采用药物改善韵治疗周期为对照组,同一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后给予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为试验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试验组中不同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数据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Kruskal—WaillisH检验分析(Hc=0.95,v=3,P〉0.05)提示不同肿瘤的组间构成无差异。试验组中肺癌血小板恢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及其他恶性肿瘤(P〈0.05),试验组用药11d后血小板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感冒样症状、乏力、心悸、恶心呕吐、皮疹、头痛等。结论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可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11 恶性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继院 刘兴安 +1 位作者 单国用 张松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1期976-977,共2页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恶性度高、进展快,已成为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的第4位,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失去手术机会,故化疗在进展期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吉西他滨是胰腺癌化疗中有显著疗效的药物[1],但化疗后骨髓抑制,尤...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恶性度高、进展快,已成为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的第4位,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失去手术机会,故化疗在进展期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吉西他滨是胰腺癌化疗中有显著疗效的药物[1],但化疗后骨髓抑制,尤其血小板减少致出血风险增加,防治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血升板汤治疗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永贵 张玉芳 +1 位作者 王俊生 焦智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56-57,共2页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血小板下降常导致化疗不能按时、按量进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笔者采用自拟益血升板汤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化疗 益血升板汤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1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楠 任爱芳 周言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67,共2页
将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A周期)皮下注射,剂量40ug/(kg·d),连用10d。第2疗程化疗结束后观察为空白对照(B周期);B组则相反,第1疗程化疗不使用rhIL-11(B周期),... 将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A周期)皮下注射,剂量40ug/(kg·d),连用10d。第2疗程化疗结束后观察为空白对照(B周期);B组则相反,第1疗程化疗不使用rhIL-11(B周期),第2疗程化疗联合使用rhIL-11(A周期)。观察rhIL-11的疗效和毒副作用。A周期的血小板(PLT)最高值及化疗第21d的PLT值明显高于B周期,PLT低于50×109/L的持续时间:rhIL-11治疗组平均为(1.0±2.0)d,对照组为(6.9±5.3)d。表明rhIL-11具有升高化疗后PLT的作用,促进因化疗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恢复,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 IL-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国强 丁慧芳 高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RHIL-11 血小板减少 恶性血液病 临床观察 化疗 治疗 重组人白介素 肿瘤患者 放疗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1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国强 丁慧芳 高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化疗 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恶性血液病 疗效观察 RHIL-11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