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肝癌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重度腹痛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1
作者 包建英 崔传芳 +4 位作者 林征 周卫忠 周春高 刘圣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者。依据接受TACE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按照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5例)。依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中重度腹痛将训练集患者分为中重度腹痛组和无中重度腹痛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154例中,42例(27.3%)HCC患者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P=0.001)、碘油使用量>10 mL(P <0.001)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P=0.007)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2.199×肿瘤距肝包膜距离+2.252×碘油使用量+1.637×使用无水酒精-3.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中重度腹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53。结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碘油使用量>10 mL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中重度腹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万鹏夏 沈鸣雁 +3 位作者 韩琳秋 贺田 谭莹 王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目的总结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循证护理模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JBI循证、UpToDate、BMJ Best Practic... 目的总结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循证护理模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JBI循证、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SinoMed、万方、知网、梅斯医学、医脉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肿瘤护理学会(ONS)、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学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MASCC/ESMO)、日本癌症治疗学会(JSCO)等数据库,时限自建库至2023年3月30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最终从护理方式、护理观察、药物治疗、中医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其他等7个维度总结形成18条最佳证据。结论提炼出肝癌TACE术后胃肠道反应管理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护理TACE介入治疗后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胃肠道反应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危险因素及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梁轶 严忠婷 +4 位作者 桑玉还 杨波 王芳 袁媛 鞠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5-570,共6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在肿瘤致死病因中居于第二位,严重威胁国民的生命健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无法通过手术根治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TACE术后的高恶心呕吐发生率,是导致患者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在肿瘤致死病因中居于第二位,严重威胁国民的生命健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无法通过手术根治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TACE术后的高恶心呕吐发生率,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介入治疗的效果。本文对国内外TACE术后患者恶心和呕吐的特点、危险因素、评估工具进行了综述,以期对TACE术后恶心和呕吐进行早期识别及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恶心 呕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研究进展
4
作者 隰子涵 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有起病隐匿、致死率高等特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具有降低肿瘤负荷、减轻患者痛苦诸多优势,但受益人群选择仍具挑战性。因此,TACE后疗效预测至关重要。目... 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有起病隐匿、致死率高等特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具有降低肿瘤负荷、减轻患者痛苦诸多优势,但受益人群选择仍具挑战性。因此,TACE后疗效预测至关重要。目前有临床检验学、影像学、基因分子学等多种方法可用于预测TACE后疗效。影像学预测具有直观、可解释性强等优点,MRI功能成像序列更能显示病灶细节。影像组学作为新兴领域,可通过量化肿瘤表型变异起到补充甚至取代肿瘤活检的作用。本综述回顾影像组学与肝癌TACE后疗效预测相关研究,评估MRI影像组学是否可作为肝癌TACE后疗效的有效且可重复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影像组学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茂强 唐文捷 +3 位作者 林汉英 叶慧义 戴光海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察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转归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性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8%(13148),肝细胞性肝癌(HCC)组为0.5%(51092)。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有局灶性胆管扩张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囊性病灶或胆汁瘤6例。3例多灶胆管损伤表现为轻度黄疸,2例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1例于出现黄疸后2周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胆汁瘤合并感染,3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死于感染囊腔破入腹腔、继发化脓性腹膜炎,1例治愈;1例仅用抗生素治愈。与胆管损有关的病死率为16.7%(318)。其余11例无相关症状。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肝硬变背景的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肝硬变的HCC患者(P<0.01);其他高危因素有肿瘤为少血供型(P<0.01)和用铂类制剂与碘油乳化后做超选择性栓塞(P<0.01)。结论认识TACE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特别是肿瘤复发。对存在胆管损伤高危因素患者,适当减少碘油乳化的化疗剂(特别是铂类)剂量,有可能降低胆系缺血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化疗栓塞 胆管 损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化疗栓塞术后 胆管损伤 临床意义 TACE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肝脏恶性肿瘤 肝内胆管扩张 损伤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配合五音疗法改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舒适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苏金桂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2期4241-4242,4250,共3页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病,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手术切除仅占全部病人15%-30%,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人易出现疼痛、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不适,使病人依从性降低,并对下次的介入...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病,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手术切除仅占全部病人15%-30%,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人易出现疼痛、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不适,使病人依从性降低,并对下次的介入治疗恐惧不安,失去信心。疼痛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肝动脉栓塞时肝癌的血液供应减少90%左右,造成肿瘤缺血缺氧坏死,局部组织出现急性水肿,肝包膜紧张度增加引起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五音疗法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正 肖湘生 +5 位作者 刘士远 孙志超 董生 董伟华 贾宁阳 严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3-98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在1.5T MR机上,对16例肝癌行TACE术后患者分别进行DWI检查和MR常规平扫(T1WI和T2WI)。DWI检查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在1.5T MR机上,对16例肝癌行TACE术后患者分别进行DWI检查和MR常规平扫(T1WI和T2WI)。DWI检查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500 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在各种成像序列上计数新发病灶数目,计算在DWI与T2WI上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并予以比较;与DSA检查对照,定性评价DWI对肿瘤残留或复发活组织的检出能力。结果:DWI共显示肝内新发病灶46个,T2WI显示43个,T1WI显示38个。DWI及T2WI序列,新发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1)。行TACE术后病灶内部DWI信号较复杂,2例病灶为碘油沉积完整,DSA检查无肿瘤染色,DWI为均匀低信号;2例病灶为碘油沉积但出现局部缺损,DSA检查可见缺损区肿瘤染色,DWI图像上碘油沉积区表现为低信号,肿瘤染色区为高信号;12例病灶DSA检查可见无或稍许碘油沉积,造影见大量肿瘤染色,其内有无或轻微染色的缺血、坏死的肿瘤组织,DWI图像上肿瘤染色区域表现为高信号,缺血坏死区为低或较低信号。结论:DWI是一种敏感的检测肝癌TACE术后肝内新发病灶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可监测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活组织和碘油沉积情况,可以用于肝癌TACE术后的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8
作者 罗君 邵国良 +4 位作者 郑家平 陈玉堂 姚征 曾晖 郝伟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3-617,共5页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入组121例患者,均为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放射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PHC患者。观察患者在TACE术后48 h内腹痛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程度及吗...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入组121例患者,均为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放射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PHC患者。观察患者在TACE术后48 h内腹痛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程度及吗啡用量等。结果 121例患者中有96例(96/121,78.5%)在介入术后感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72例(72/121,59.5%)为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以上的中重度疼痛。平均吗啡用量为19.7 mg/例次。统计分析发现TACE术后腹痛与年龄(≥60对<60;odd ratio(OR)0.307,P=0.008),术前ECOG评分(2对0~1;OR 0.195,P=0.006),肿瘤至肝包膜距离(>1 cm对≤1 cm;OR 0.296,P=0.007),动脉栓塞时所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THP)对其他药物(非THP对THP;OR 0.232,P<0.003 4)。具有上述危险因素1个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疼痛。结论腹痛是TACE术后的高频事件,更年轻者、更好的ECOG评分、距肝包膜更近的肿瘤位置以及使用THP混合碘油栓塞者是腹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对于腹痛的中高危患者,在术前至术后12 h内常规使用止痛药物预防疼痛发生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肝细胞肝癌 腹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振武 张伟 +1 位作者 孙立军 齐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l6例行TACE术的肝癌患者行MRDWI并与DSA或CT造影检查相对照;分别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对比肝内转移灶与原发灶的AD...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l6例行TACE术的肝癌患者行MRDWI并与DSA或CT造影检查相对照;分别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对比肝内转移灶与原发灶的ADC值。结果碘油沉积良好者11处,其余7处沉积欠佳;正常肝实质的ADC值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变化(t=0.54,P>0.05)。沉积欠佳组ADC值明显低于沉积良好组(t=4.81,P<0.01),沉积良好组术前ADC值与术后相比有所升高(t=6.81,P<0.01),而沉积欠佳组未见明显变化(4处稍降低)。另外,DWI发现12处肝内转移灶,转移灶与原发灶之间ADC值对比,两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结论 DWI可以灵敏地发现转移性病灶,也可以用来评价TACE的栓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以根治性切除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二期切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俞武生 郭荣平 +4 位作者 石明 钟崇 韦玮 张亚奇 李锦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分析143例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A组),75例未行术前TACE单纯切除(B组)。观察TACE前...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分析143例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A组),75例未行术前TACE单纯切除(B组)。观察TACE前后肿瘤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癌残留率,以及两组病人的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①A组经TACE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肿瘤坏死增多,周围子灶的检出率增加22.1%;肿瘤与周围脏器的粘连增加,而肿瘤包膜形成增多、癌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②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肝门阻断时间均较B组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为88.2%、53.0%、36.1%和65.7%、37.7%、30.4%;B组分别为68.8%、36.9%、25.1%和46.2%、24.4%、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TACE使难根治性切除大肝癌肿瘤缩小、包膜形成和癌残留减少,有效地提高大肝癌根治性切除率,延长实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细胞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发生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姜敏霞 陈旭高 姚红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TACE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12月行TACE手术的病例,分析TACE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将TACE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风险分层...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TACE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12月行TACE手术的病例,分析TACE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将TACE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风险分层,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结果 386例有效TACE手术病例发生术后感染17例,发生率为4.4%。其中腹水、肝胆切除手术史或术前有肝癌破裂出血、肝脓肿史或既往TACE术后感染史是TACE术后感染的极高危因素,前血清总蛋白值<60 g/L是高危因素,门静脉或腔静脉癌栓是中危因素。结论腹水、肝胆手术史或术前有肝癌破裂出血、肝脓肿史或既往TACE术后感染史与TACE术后发生感染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术后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住院天数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臧爽 徐阳 梁松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住院天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接受TACE的3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关影...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住院天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接受TACE的3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碘油剂量、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率、患者术后的发热程度、发热天数、疼痛程度、疼痛天数、腹胀程度与住院天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r分别为0.159、0.188、0.213、0.368、0.231、0.306、0.163。术后发热天数、肝区疼痛天数、腹胀程度、医保类型进入以住院天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肝癌患者TACE后住院天数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和术中用药情况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治疗和护理可以降低或缓解并发症,进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住院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摄水量与体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罗莎莉 刘继红 谢永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2期4-5,共2页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摄水量与体温的关系 ,探讨有效减轻术后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运用配对设计研究法 ,对患肝癌并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 36例患者进行配对研究 ,对试验组患者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 3d内进行摄水量干预 ,...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摄水量与体温的关系 ,探讨有效减轻术后发热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运用配对设计研究法 ,对患肝癌并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 36例患者进行配对研究 ,对试验组患者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 3d内进行摄水量干预 ,保证每日摄水量在 30 0 0ml以上 ,观察每对患者的体温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6例患者术后 3d内发热发生率 :试验组 2 7.78% ,对照组 88.8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体温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第 2天、第 3天的体温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术后 3d内因发热表现的最高体温比较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保持患者水分的足够摄入 ,可明显降低术后发热反应 ,且对增加患者术后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摄水量 体温 发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海兰 翟惠敏 +1 位作者 杨慧杰 梁思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3月某院1043例肝癌行TAC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癌患者TAC... 目的构建并验证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3月某院1043例肝癌行TAC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癌患者TACE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收集2020年1—7月该院349例肝癌行TACE患者作为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统计量、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1043例肝癌患者接受TACE后感染105例,感染发生率为10.07%。胆道介入手术史、最大肿瘤直径>5 cm、腹腔积液、肝癌破裂出血、碘化油剂量>12 mL及加用补充栓塞材料是TACE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既往TACE史为TACE后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肝癌患者TACE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4.403+1.874×胆道介入手术史-1.101×既往TACE史+1.253×最大肿瘤直径>5 cm+1.163×腹腔积液+1.346×肝癌破裂出血+0.901×碘化油剂量>12 mL+1.369×加用补充栓塞材料。该模型C-统计量为0.857,95%CI为0.822~0.892,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96,临界值为0.109,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74.8%。内、外部验证C-统计量分别为0.847、0.829,校准曲线和Brier得分均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论研究构建的肝癌患者TACE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良好,可作为临床上肝癌患者TACE后感染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感染 风险预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非化疗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臧爽 徐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非化疗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病房住院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肝癌患者27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是...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非化疗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病房住院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肝癌患者27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是否转移、肿瘤大小、碘化油注射液剂量、疼痛程度、疼痛时间、介入手术次数、发热程度、发热天数、有无腹胀等,分析上述指标与TACE后恶心呕吐的关系。结果 272例患者中恶心程度语言描述分级(NVSD)为0级169例(占62.1%),1级59例(占21.7%),2级44例(占16.2%)。年龄与恶心呕吐呈负相关性(r=-0.217,P<0.05),疼痛程度、疼痛时间、腹胀与恶心呕吐呈正相关(r=0.333、0.538、0.1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为患者TACE后恶心呕吐的保护因素〔OR=0.916,95%CI(0.841,0.998),P=0.044〕,疼痛时间长、有腹胀为患者TACE后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3.019,95%CI(8.197,16 974.798),P=0.002;OR=3.677,95%CI(1.064,12.702),P=0.040〕。疼痛因素对恶心呕吐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2,P<0.01),恶心呕吐对腹胀有直接正向效应(β=0.77,P<0.01);年龄对疼痛有负向效应(β=-0.01,P=0.072),对腹胀有正向效应(β=0.01,P=0.069);年龄及腹胀对恶心呕吐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结论年龄、疼痛时间、腹胀均对TACE后肝癌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有影响,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术后恶心呕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18
16
作者 罗莎莉 张婕 孙惠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3期44-45,共2页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规律,为预防出血提供护理依据。回顾性总结分析了31例TAE后短期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患者多有肝功能严重损害;出血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为主,其次为胃、十二指...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规律,为预防出血提供护理依据。回顾性总结分析了31例TAE后短期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患者多有肝功能严重损害;出血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为主,其次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术后呕吐、发热等化疗栓塞反应及应用新癀片等退热药物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74.2%的出血发生在TAE后10d之内,25.8%的出血发生在术后 11~40 d;因出血而死亡的患者占22.6%。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临床分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芹 杨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观察能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观察能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后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迷走神经反射、股动脉栓塞、栓塞性胆囊炎、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尿潴留等;经过周密观察、对症治疗与护理,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严密细致地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并发症,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对于提高并发症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肝癌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熊去氧胆酸护肝利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磊 李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129-4131,共3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capsule,UDCA,商品名优思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肝利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来我科已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且Child-pugh评分为A或B级(≤7分)、B...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capsule,UDCA,商品名优思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肝利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来我科已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且Child-pugh评分为A或B级(≤7分)、BCLC分期为B期或C期的60例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再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综合护肝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原有常规综合护肝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全部病例在术前1 d、术后1 d(且在护肝治疗前)、术后2周记录外周血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熊去氧胆酸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熊去氧胆酸治疗组TBIL、TBA、ALP、γ-GT、ALT、AST分别下降为(28.3±2.6)μmol/L、(31.4±2.4)μmol/L、(161±27)U/L、(87±19)U/L、(39±24)U/L、(45±20)U/L,对照组TBIL、TBA、ALP、γ-GT、ALT、AST分别下降为(47.3±3.6)μmol/L、(55.4±2.4)μmol/L、(342±30)U/L、(185±23)U/L、(34±17)U/L、(39±23)U/L,两组间TBIL、TBA、ALP、γ-G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改善肝功能指标更明显;两组间ALT、AST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加用熊去氧胆酸能更有助于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熊去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 被引量:11
19
作者 肖艳平 蒋应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疼痛无法耐受时遵医嘱立即给予曲马多肌内注射镇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疼痛无法耐受时遵医嘱立即给予曲马多肌内注射镇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现疼痛时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3d内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能有效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角调式音乐 穴位按摩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联合MRI对老年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评价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海容 张婕 +2 位作者 宣绍成 龙拥军 唐子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7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PLC的10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PLC的10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TACE术后3~6个月行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DSA结果,比较CT、MRI及联合检查对患者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肿瘤包膜以及对不同碘油沉积类型患者的病灶残留、复发检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TACE治疗后经DSA检查共有127个病灶,其中93个病灶残留或复发;34个病灶无残留或复发;DSA检查结果提示,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MRI及联合检查(P_均<0.05),且联合检查上述各指标均高于MRI,但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联合检查和MRI检查对术后肿瘤包膜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_均<0.05),且联合检查检出率更高;MRI及联合检查对不同碘油沉积类型患者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_均<0.05)。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老年PL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复发的检出率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病灶包膜情况及不同碘油沉积下病灶残留、复发的情况,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