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滞柔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海霞 周全 +1 位作者 王丽 刘仁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6-1590,共5页
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茵陈、决明子、大黄,等)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湿热蕴结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和治疗组(化滞柔肝颗粒),两组均在控制饮食、加强有氧运动... 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茵陈、决明子、大黄,等)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湿热蕴结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和治疗组(化滞柔肝颗粒),两组均在控制饮食、加强有氧运动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身体质量指数、肝功能、血脂、血糖、胰岛素、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监测,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及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肝脂肪变程度有明显改善(P<0.05),而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肝脂肪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瘦素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滞柔肝颗粒联合基础疗法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来有效改善湿热蕴结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滞柔肝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性 湿热蕴结证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滞柔肝颗粒对湿热淤积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席玲 赵连山 王晓芸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评估化滞柔肝颗粒对湿热淤积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北京水利医院收治的湿热淤积型NAFL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化滞柔肝颗粒... 目的:评估化滞柔肝颗粒对湿热淤积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北京水利医院收治的湿热淤积型NAFL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化滞柔肝颗粒口服,3次/d,1袋/次,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3次/d,8 g/次。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体重指数(BMI),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BMI,ALT、AST,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4例出现恶心、胃肠道反应,3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化滞柔肝颗粒可明显改善湿热瘀积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BMI及血脂、肝功能指标,无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滞柔肝颗粒 水飞蓟宾胶囊 湿热瘀积 非酒精性脂肪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高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史会连 方南元 +2 位作者 陈沁磊 方晶 乔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3396-3400,3405,共6页
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安慰剂组、低、高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易善复组,通过高脂饮食喂养8周,经HE染色确定建立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小鼠模型,后各组... 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安慰剂组、低、高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易善复组,通过高脂饮食喂养8周,经HE染色确定建立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小鼠模型,后各组给予不同药物灌胃,正常组及安慰剂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持续4周。在末次给药后,解剖动物,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相应的检查。结果:在治疗4周末,HE染色及油红显示模型组肝组织细胞肿胀,脂肪沉积,其体质量、血清ALT、TG水平分别为(41.2±1.7)g、(81.07±3.19)U/L和(2.69±1.30)m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体质量、血清ALT、TG水平(21.31±1.42)g、(31.2±2.74)U/L和(0.48±0.14)mmol/L(P<0.05),结果显示模型成功建立;后续HE染色、油红染色显示高剂量化滞柔肝组改善肝脏炎性反应及脂质沉积的作用较安慰剂组、低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易善复组更加明显,且后续血清ALT及TG水平结果也和上述结果一致(P<0.05),但各观察组之间AS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通过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和IL-1β的检测,结果显示化滞柔肝颗粒组可降低细胞因子IL-18和IL-1β的水平,降低细胞因子的水平且较安慰剂组、易善复组更为明显,且呈剂量依耐性(P<0.05)。结论:化滞柔肝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小鼠有保护作用,且和细胞因子IL-18和IL-1β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滞柔肝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