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白云石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煤化工废水的长周期研究
1
作者 胡若晖 李一鸣 +4 位作者 金鹏 李琢宇 王庆宏 陈春茂 詹亚力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149,共12页
针对煤化工废水污染负荷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含量大等问题,开发了天然白云石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在间歇式催化氧化实验中,相较于单独臭氧氧化体系,催化臭氧氧化体系在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可将模拟废水中喹啉(质量浓度100 mg/L)... 针对煤化工废水污染负荷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含量大等问题,开发了天然白云石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在间歇式催化氧化实验中,相较于单独臭氧氧化体系,催化臭氧氧化体系在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可将模拟废水中喹啉(质量浓度100 mg/L)的去除率提高15.1%,反应90 min时TOC去除率被提高27.3%;长周期连续流实验结果表明,周期性反冲洗可使白云石催化臭氧氧化体系在处理模拟煤化工废水时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使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得以高效去除。此外,针对真实煤化工废水的处理,该工艺可保持144 h的连续稳定运行,出水平均COD为28.99 mg/L,平均TOC为9.62 mg/L,去除率分别为53.91%和49.40%。该工艺可实现对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无选择性氧化,显著降低出水DOM的分子数量、平均分子质量和芳香度,并增加DOM的氧化程度。废水中CHON类和高含氧的CHOS类化合物被大量去除,同时产生高O/C和较低不饱和度的CHO和CHON类物质。白云石与目前商用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效果相当,但运行成本更低,且环境友好,没有重金属溶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白云石 催化剂 臭氧催化氧化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系统膜浓缩与分盐过程中DOM的赋存与迁移特征解析
2
作者 徐远豪 刘睿 +5 位作者 焦建业 顾清清 郑利兵 赵鹏飞 付志雄 魏源送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5-1288,共14页
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废水零排放(ZLD)效能与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ZLD系统的DOM,特别是分子学组成与信息的关注和认识仍较少。本研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解构实际煤化工废水ZLD系... 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废水零排放(ZLD)效能与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ZLD系统的DOM,特别是分子学组成与信息的关注和认识仍较少。本研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解构实际煤化工废水ZLD系统中废水的DOM组成和分子特征,并揭示膜浓缩与分盐过程DOM的赋存与迁移特征。结果表明:①煤化工废水ZLD系统进水的DOM主要为木质素、稠环芳烃、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等;预处理阶段主要去除高不饱和度和芳香性的大分子蛋白和木质素类物质。反渗透(RO)浓水中DOM的质荷比(m/zw)、等效双键当量(DBEw)与芳香性指数(AImodw)升高,表明RO优先截留此类大分子量的不饱和的高芳香性物质。RO产水存在小分子蛋白类、脂类和小分子的木质素等物质,揭示了膜表面的微生物污染。②纳滤(NF)分盐阶段,进水中含有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和腐殖质,同时高盐度下的膜孔溶胀效应导致DOM截留率较低,故产水中仍有少部分的蛋白和腐殖质。③膜污染层中DOM主要是低不饱和度与芳香性的脂类、蛋白、不饱和烃类及少量木质素,其DOM的分子特性与水样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预处理针对DOM去除效果有限,DOM的截留主要依靠RO,RO优先去除高芳香性大分子物质,但产水中仍有部分的小分子蛋白、饱和的脂类和蛋白质吸附沉积在RO膜表面,研究可为ZLD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规律的认识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零排放 溶解性有机物(DOM)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O_(3)-MNBs协同催化降解煤化工废水
3
作者 张哲 张小丽 +4 位作者 王标 张鹤 高碧荷 方雨菲 肖巍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0,共9页
煤化工废水严重阻碍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优化环保技术是有效改善现状的最佳方法。煤化工废水中过量的苯酚和总有机碳(TOC)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针对此问题,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即TiO_(2)纳米粒子与臭氧微纳米气泡(O_(3)-MNBs)联... 煤化工废水严重阻碍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优化环保技术是有效改善现状的最佳方法。煤化工废水中过量的苯酚和总有机碳(TOC)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针对此问题,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即TiO_(2)纳米粒子与臭氧微纳米气泡(O_(3)-MNBs)联用技术,去除煤化工废水中的TOC和苯酚,实现煤化工废水的高效处理;从TiO_(2)纳米粒子的投加量、O_(3)的投加量以及溶液的初始pH值3方面出发,探索TiO_(2)/O_(3)-MNBs联用技术对煤化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对TiO_(2)/O_(3)-MNBs联用技术的使用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TiO_(2)纳米粒子投加量为4.0 mg/L,O_(3)通气量为20 mg/min,初始pH=10时,对煤化工废水中的TOC和苯酚去除效能最佳,且该体系运行成本为0.57元/t(水),相比传统O_(3)-MNBs技术,成本降低3.4%,经济效益有所提升。TiO_(2)/O_(3)-MNBs联用技术为煤化工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TiO_(2)/O_(3)-MNBs催化降解 GC-MS分析 TOC去除效能 苯酚去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极电Fenton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
4
作者 景立明 艾爽 +3 位作者 高树仁 刘爽 赵萌 张安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8-403,共6页
构建以石墨为阴极,钌铱涂层钛电极为阳极,铁碳微粒为粒子电极的三维电Fenton体系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究pH、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粒子加入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20 mA/cm^(2),极... 构建以石墨为阴极,钌铱涂层钛电极为阳极,铁碳微粒为粒子电极的三维电Fenton体系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究pH、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粒子加入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20 mA/cm^(2),极板间距1 cm,粒子加入量为40 g/L,pH 3的条件下,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经三维电极电Fenton体系处理45 min后COD由148.32 mg/L降低至44.49 mg/L,响应面曲线模型模拟出的最佳COD去除率为70.01%,在固定极板间距的前提下,各因素对三维电极电Fenton体系去除COD效果影响程度pH>电流密度>粒子加入量。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三维电Fenton对废水中酚类及腐殖酸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三维电极 电FENTON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化工废水电解制氢电极及电解槽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功煊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197,I0006,共2页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发展出以复合过渡金属为主要组成的复合电极作为AEM电解槽的阳极,镍基复合电极作为阴极的电极系统,可连续运行100 d,产氢的电效率可达到60%,该技术攻克了电解槽膜堵塞的难题,实现了化工废水的资源...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发展出以复合过渡金属为主要组成的复合电极作为AEM电解槽的阳极,镍基复合电极作为阴极的电极系统,可连续运行100 d,产氢的电效率可达到60%,该技术攻克了电解槽膜堵塞的难题,实现了化工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转化为绿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制氢 过渡金属 复合电催化剂 化工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物膜电极的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宝山 陈晓杰 +1 位作者 赵培宇 张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59-3373,共15页
近年来,难降解有机化工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膜电极技术因具备环境友好、去除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难降解污染物处理领域应用前景日渐广阔。对此,介绍了三维生物膜电极(3D-B... 近年来,难降解有机化工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膜电极技术因具备环境友好、去除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难降解污染物处理领域应用前景日渐广阔。对此,介绍了三维生物膜电极(3D-BERs)反应器构建方法,阐述了三维生物膜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分析了电化学催化氧化与电活性微生物(EAMs)的协同降解作用,从电子迁移强化角度解析了污染物强化降解机制,并概述了3D-BERs的构建方法与运行参数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3D-BERs在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与优势,提出了三维生物膜电极技术的发展前景和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为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新思路与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物膜电极 电活性微生物 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检验技术在化学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评《化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为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和高效。化学化工废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化工废水是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有害物质,这些废水如果不经... 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为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和高效。化学化工废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化工废水是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有害物质,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处理 直接排放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诊断 保护环境 有害物质 环保问题 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VP-DVB的合成及其用于煤化工废水中苯酚的吸附
8
作者 王鹏 鲍慧敏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以1,2-二氯乙烷为成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稳定剂,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与二乙烯基苯共聚合成4-乙烯基吡啶-二乙烯基苯共聚物(4-VP-DVB),研究4-VP用量对4-VP-DVB物化参数及对煤化工废水中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 以1,2-二氯乙烷为成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稳定剂,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与二乙烯基苯共聚合成4-乙烯基吡啶-二乙烯基苯共聚物(4-VP-DVB),研究4-VP用量对4-VP-DVB物化参数及对煤化工废水中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VP用量为5%~10%(w)时,4-VP-DVB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大,且平均孔径较小,孔体积较大,对煤化工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较优,对苯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且物理吸附是主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乙烯基吡啶-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4-乙烯基吡啶 化工废水 苯酚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废治废”模式的强化煤化工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文力 韦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2-1436,共5页
在“以废治废”的模式下,煤化工各环节副产品及废弃物可为强化煤化工废水生物处理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外源材料,实现在地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针对这些原材料,从共代谢物质、吸附材料、导电材料、无机膜生物反应器四个角度总结了国内... 在“以废治废”的模式下,煤化工各环节副产品及废弃物可为强化煤化工废水生物处理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外源材料,实现在地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针对这些原材料,从共代谢物质、吸附材料、导电材料、无机膜生物反应器四个角度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生物处理 以废治废 煤基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膜法处理化工废水过程中反渗透膜污染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戚滢滢 苏洋舟 +2 位作者 程晓英 刘强 张晓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基于反渗透(RO)膜的双膜组合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回用处理,研究了不同RO组合工艺(UF-RO、UF-NF-RO、UF-RO-RO)对化工废水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能。通过对不同RO组合工艺处理化工废水过程中膜通量变化、出水中荧光类有机物、膜表面有机和... 基于反渗透(RO)膜的双膜组合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回用处理,研究了不同RO组合工艺(UF-RO、UF-NF-RO、UF-RO-RO)对化工废水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能。通过对不同RO组合工艺处理化工废水过程中膜通量变化、出水中荧光类有机物、膜表面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含量和成分的分析,揭示了RO膜污染层的形貌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UF-RO和UF-NF预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RO膜通量的下降,但连续运行8 h后RO膜通量仍然严重下降,出水COD、TP、TN均较低,TN去除率均大于95%。废水中荧光类有机物经UF-RO、UF-NF-RO和UF-RO-RO处理后显著减少,主要是由于RO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截留作用。RO膜表面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质(如钙和镁)以及蛋白质类有机污染物,且有一定量的累积,证明UF、NF、RO等预处理后仍存在污染物质能够在后续RO表面积累,导致严重的膜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双膜法 反渗透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腾飞 李洋 +6 位作者 甄卫军 周玉生 马春梅 孙朋涛 葛庆 徐建波 陈步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06,共11页
以二氧化钛为原料制备了改性二氧化钛(m@TiO_(2)),然后以其为助剂通过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了聚丙烯/m@TiO_(2)纳米复合纤维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其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热风温度为295℃、热风压力为400 kPa、料筒压力为400 kPa。对聚丙... 以二氧化钛为原料制备了改性二氧化钛(m@TiO_(2)),然后以其为助剂通过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了聚丙烯/m@TiO_(2)纳米复合纤维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其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热风温度为295℃、热风压力为400 kPa、料筒压力为400 kPa。对聚丙烯/m@TiO_(2)纳米复合纤维膜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煤化工废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P5纳米复合纤维膜的结晶度为37.6%,孔隙率为96.3%,纤维平均直径为3.8μm,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pH=3、温度为45℃、吸附时间50 min时,测试了PP1与PP5对煤化工废水吸附处理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值。结果表明,PP5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20.1%,远高于PP1(COD的去除率11.1%)。25℃下经过光催化降解后,PP5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2.5%,表明PP5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煤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能,并且PP5对煤化工废水中有机物的光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聚丙烯/m@TiO_(2)纳米复合纤维膜对降低煤化工废水中的COD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改性二氧化钛 熔喷非织造 纳米复合纤维 化工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酚类煤化工废水自还原Fe^(3+)类芬顿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丛伯一 刘杨 +4 位作者 殷浩翔 张恒 周鹏 李伟 赖波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煤化工废水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给废水处理带来较大难度。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混凝法、吸附法、膜生物反应法等)具有成本高、运行不稳定、预处理效果差等缺陷,难以满足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高效处理煤化工废... 煤化工废水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给废水处理带来较大难度。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混凝法、吸附法、膜生物反应法等)具有成本高、运行不稳定、预处理效果差等缺陷,难以满足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高效处理煤化工废水,本文利用煤化工废水中酚类有机物的还原性促进Fe^(3+)/Fe^(2+)的循环,提出了一种利用Fe^(3+)/H_(2)O_(2)类芬顿体系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Fe^(3+)/H_(2)O_(2)体系中COD、TOC、TN、NH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4.63%、52.62%、10.46%、15.11%;相比于其他体系,Fe^(3+)/H_(2)O_(2)体系出水色度明显降低,UV-Vis光谱下降幅度最大,铁泥量也明显减少。Q-TOF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的8种有机物为酚类或具有醛基、羰基、羧基、碳碳双键或者酯基等还原性的官能团。通过测定COD去除率和pH、Fe^(3+)/Fe^(2+)、H_(2)O_(2)等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提出了Fe^(3+)/H_(2)O_(2)体系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废水中的还原性有机物将Fe^(3+)还原为Fe^(2+),促进Fe^(3+)/Fe^(2+)循环,生成的Fe^(2+)与H_(2)O_(2)发生芬顿反应,实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利用控制变量法,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为:Fe_(2)(SO_(4))_(3)添加量为1.0 g/L、H_(2)O_(2)添加量为50 mmol/L、反应温度为30℃、初始pH为6.8。在此工况下,反应60 min后,煤化工废水的COD、TOC、TN、NH_(3)-N去除效果良好,色度明显降低,BOD_(5)和COD的比值(B/C)从0.17提升至0.47,可生化性大幅提高。本文证实了利用含酚类煤化工废水自还原Fe^(3+)/H_(2)O_(2)体系的可行性,降低了运行成本,可为后续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H_(2)O_(2) 类芬顿 化工废水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处理煤化工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靳德源 田文清 +4 位作者 何浩宸 李小锋 李党勇 梁继东 金鹏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7,共9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具有能耗低、无需投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在煤化工酚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运用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对Anammox处理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综述了An... 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具有能耗低、无需投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在煤化工酚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运用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对Anammox处理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综述了Anammox在酚氨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了Anammox工艺应用于酚氨废水处理时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探讨了酚类物质对Anammox脱氮的毒性胁迫及毒性缓解对策,以期为Anammox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化工废水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天然沸石对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NH_(4)^(+)的吸附和再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49,共9页
针对目前常用的蒸氨法和吹脱法去除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氨氮带来的能耗高、处理成本高、操作复杂等实际问题,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探究改性沸石对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吸附性能和化学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改性天然沸石,经300... 针对目前常用的蒸氨法和吹脱法去除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氨氮带来的能耗高、处理成本高、操作复杂等实际问题,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探究改性沸石对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吸附性能和化学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改性天然沸石,经300℃热处理与1.5 mol/L NaCl溶液协同改性后,沸石的比表面积由18.541 m^(2)/g增加至32.198 m^(2)/g,吸附容量提升了74%,NH_(4)^(+)去除率达88.94%。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分析表明,改性沸石对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NH_(4)^(+)的吸附过程符合化学多层吸附过程。0.100 mol/L NaClO溶液对改性沸石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高达94.5%,且可将再生NH_(4)^(+)转化为无毒、无害的N_(2),实现了沸石的高效、可持续再生,且无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沸石 NH_(4)^(+) 改性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组合工艺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工程实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伟 韩佩轩 +1 位作者 周翔 张婷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受到广泛关注。以河南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处理、厌氧-好氧-缺氧-好氧(AOAO)、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运行稳定...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受到广泛关注。以河南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处理、厌氧-好氧-缺氧-好氧(AOAO)、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运行稳定,各工艺段都能保持较高的COD去除率,预处理、AOAO、BAF平均去除率分别约为75%、90.2%、91.3%,经臭氧处理后出水平均COD约为63 mg/L,COD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石油化工工业二级标准。NH_(4)^(+)-N去除率约87.7%,出水平均浓度约为9 mg/L,满足GB 8978-1996石油化工工业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废水 生化处理 厌氧-好氧-缺氧-好氧 臭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臭氧氧化+生化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化工废水运行性能
16
作者 樊勤琦 刘春 +3 位作者 穆思图 张静 郭延凯 马俊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采用微气泡臭氧氧化+生化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化工废水,对其长期连续运行性能进行评估并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中试装置能够稳定有效深度处理化工废水,微气泡臭氧氧化对COD和UV_(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1%和52.5%,臭氧投加量... 采用微气泡臭氧氧化+生化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化工废水,对其长期连续运行性能进行评估并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中试装置能够稳定有效深度处理化工废水,微气泡臭氧氧化对COD和UV_(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1%和52.5%,臭氧投加量与进水COD的质量比m是影响运行性能的重要参数,控制在0.5较为适宜。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可有效改善废水可生化性,BOD_(5)/COD由0.10提高至0.33,BOD_(5)增加量与COD去除量的比值可达到37.23%,对臭氧氧化后的废水进行生化处理,BOD_(5)去除量占COD去除量的80%以上。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中m对COD去除性能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具有稳定的、较为精准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臭氧氧化 生化中试装置 深度处理 化工废水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可行性及微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敏 吕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本工作研究了酚类物质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煤化工废水的运行效能及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于10.0 mg/L酚类物质对AGS运行效能无明显影响,而超过40 mg/L降低了污染物和生物脱氮效率,且酚类物质浓度越高,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效率抑... 本工作研究了酚类物质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煤化工废水的运行效能及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于10.0 mg/L酚类物质对AGS运行效能无明显影响,而超过40 mg/L降低了污染物和生物脱氮效率,且酚类物质浓度越高,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效率抑制越显著。酚类物质能改变AGS污泥特征,高浓度酚类物质降低了AGS内总悬浮固体(TSS)含量,提高了污泥体积指数,导致沉降性变差。此外,酚类物质能影响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组分,短期暴露酚类物质提高了EPS含量,但长期暴露酚类物质降低了EPS含量,并主要降低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高浓度酚类物质降低了内聚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含量但略微提高了糖原质含量。酚类物质能影响AGS处理煤化工废水内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等门水平微生物相对丰度。研究结果为煤化工废水的高效处理提高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好氧颗粒污泥 酚类物质 微生物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对甲砜基苯甲酸高浓废水处理实例
18
作者 王磊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206,共5页
山东某精细化工厂生产废水水质复杂,具有高COD、高氨氮、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且废水中含有一股高浓度的对甲砜基苯甲酸废水,该股废水毒性强,处理难度大。综合废水需进行处理达标后纳管排放。中试采用分类收集处理,除甲砜基苯甲酸废水之外... 山东某精细化工厂生产废水水质复杂,具有高COD、高氨氮、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且废水中含有一股高浓度的对甲砜基苯甲酸废水,该股废水毒性强,处理难度大。综合废水需进行处理达标后纳管排放。中试采用分类收集处理,除甲砜基苯甲酸废水之外的综合废水采用水解酸化-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改良型两级A/O-二沉池工艺进行处理;对甲砜基苯甲酸废水单独进行铁碳微电解-Fenton耦合预处理后超越厌氧单元,直接进入改良型两级A/O-二沉池处理。投产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的工艺可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污水站出水COD、NH_(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9%、98%、83%,废水处理装置能够稳定达标运行,出水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中A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工废水 对甲砜基苯甲酸废水 铁碳微电解-Fenton耦合 生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工废水有机成分分析及其生物降解性与毒性的拓扑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勤聪 成国飞 +4 位作者 任源 潘维龙 黄彬彬 张小璇 韦朝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针对精细化工废水处理难以稳定达标的现状,通过GC/MS法跟踪测定某精细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厂生物系统进水与出水中的有机组分并分析其变化,采用拓扑分析法对进水中检测出的有机物生物降解性与毒性进行定量构效研究,评估了拓扑分析结果与出... 针对精细化工废水处理难以稳定达标的现状,通过GC/MS法跟踪测定某精细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厂生物系统进水与出水中的有机组分并分析其变化,采用拓扑分析法对进水中检测出的有机物生物降解性与毒性进行定量构效研究,评估了拓扑分析结果与出水中有机成分的吻合程度。结果表明,经生物处理后,进水中含有的酸、醇及部分苯酚和苯胺类有机物能被有效降解,但氯代苯胺、氯代硝基苯、甲氧基苯系物、腈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物质在出水中仍能被检出,此类有机物大部分属于难降解有机物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从而导致出水不能达标排放。研究结果指出,针对含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精细化工废水的处理,应着重考虑QSAR分析结果中低PCD、低LC50值有机物的优先控制,采用有效的预处理措施和生物强化工艺是实现废水稳定达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工废水 有机物 生物降解性 毒性 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20
作者 殷永泉 邓兴彦 +2 位作者 刘瑞辉 张凯 崔兆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石油化工废水组成复杂、浓度高、毒性强和难降解,对环境危害大。概括介绍了国内外石油化工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如物化法、化学法和生化法,并评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效果,总结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推行清洁生产... 石油化工废水组成复杂、浓度高、毒性强和难降解,对环境危害大。概括介绍了国内外石油化工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如物化法、化学法和生化法,并评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效果,总结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废水资源化,并用高效的末端治理方法处理废水,是石油化工行业水污染控制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废水 废水处理 清洁生产 废水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