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物理法提高果壳活性炭得率的研究
1
作者 郭幼庭 卢素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9-22,共4页
以果壳炭(椰壳炭、杏壳炭)为原料,用某种弱酸A作活化剂,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活化剂用量对活性炭的碘值和活化得率的影响。活化最佳工艺条件:椰壳炭,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90min,活化剂用量1.30%;杏壳炭... 以果壳炭(椰壳炭、杏壳炭)为原料,用某种弱酸A作活化剂,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活化剂用量对活性炭的碘值和活化得率的影响。活化最佳工艺条件:椰壳炭,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90min,活化剂用量1.30%;杏壳炭,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80min,活出剂用量1.9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分别为碘值1105.28mg/g、1151.89mg/g,活化得率分别为45.31%和4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壳 活性炭 得率 化学-物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second 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 applied in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被引量:1
2
作者 Ghoulemallah BOUKHALFA Sebti BELKACEM +1 位作者 Abdesselem CHIKHI Moufid BOUHENTAL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974-3985,共12页
The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the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DTC-DSIM) using conventional PI controllers is characterized by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such as high ripples of torque and flux, and sensitivity to parame... The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the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DTC-DSIM) using conventional PI controllers is characterized by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such as high ripples of torque and flux, and sensitivity to parametric variations. Among the most evoked control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is field to overcome these drawbacks presented in classical drive,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e use of the second 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SOSMC) based on the super twisting algorithm(STA) combined with the fuzzy logic control(FSOSMC).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timal control performance, the FSOSMC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using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GA).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envisaged control scheme, called G-FSOSMC, are investigated against G-SOSMC, G-PI and BBO-FSOSMC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scheme is efficient in reducing the torque and flux ripples, and successfully suppresses chattering. The effects of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do not affect system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star induction machine direct torque control fuzzy second 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 genetic algorithm biogeography bas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活性炭电极材料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亚菲 胡中华 +2 位作者 任炼文 杨静 陈晓妹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以椰壳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用同步物理-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所得的炭样品用氮吸附法表征,并根据77K时的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了它们的比表面和孔结构参数。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由活性炭电极与KOH电解质构成的双电层电容... 以椰壳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用同步物理-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所得的炭样品用氮吸附法表征,并根据77K时的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了它们的比表面和孔结构参数。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由活性炭电极与KOH电解质构成的双电层电容器的性能。结果显示,在5mA时放电,活性炭比电容最高达到360F/g;在大电流50mA时,比容量仍超过200F/g。同时分析研究了炭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比表面积与比电容关联性不明显;而孔径大小对炭材料的比电容影响很大。在小电流放电时,中孔炭表面对比电容的贡献明显大于微孔炭表面;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由中孔炭表面构成的双电层电容下降显著,而微孔炭表面的双电层电容下降幅度较小。在大电流放电时,孔径在1.5nm^2nm的较大微孔对储存电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物理-化学活化 活性炭 双电层电容器 比电容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蓝污泥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爽 郑宛镧 +2 位作者 顾婧 娄国生 王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80,共8页
采用物理-化学活化法,研究以东营某污水厂剩余污泥为原料的污泥基活性炭制备工艺。结合热重分析(TGA)、比表面测试(BET)、孔径分布(BJH)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考察不同工艺条件下污泥基活性炭孔道结构的变化,将此活性炭作为有机染... 采用物理-化学活化法,研究以东营某污水厂剩余污泥为原料的污泥基活性炭制备工艺。结合热重分析(TGA)、比表面测试(BET)、孔径分布(BJH)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考察不同工艺条件下污泥基活性炭孔道结构的变化,将此活性炭作为有机染料废水吸附剂进行亚甲基蓝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3 mol/L氯化锌溶液为活化剂,在炭化温度550℃、炭化时间60 min、HCl浓度为2 mol/L酸洗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污泥基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800.11 m^(2)/g,平均孔径3.862 nm;该活性炭孔道丰富,孔结构分布广泛,以微孔为主,所占比例达81.63%;污泥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应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工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活性炭 物理-化学活化 亚甲基蓝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净化协作组三届年会论文评介
5
作者 王开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7年第1期33-41,共9页
本文就气体净化协作组于1982年成立以来的三届年会论文分为直接转化法、化学及化学-物理溶剂法、干法和传质设备等几个方面作了评介。笔者认为:国内钒法中ADA替代物研究的势头已经减弱,而铁法原料无毒且价廉值得重视,各类方法中出现的... 本文就气体净化协作组于1982年成立以来的三届年会论文分为直接转化法、化学及化学-物理溶剂法、干法和传质设备等几个方面作了评介。笔者认为:国内钒法中ADA替代物研究的势头已经减弱,而铁法原料无毒且价廉值得重视,各类方法中出现的复合化趋势是一个新动向,在工艺方法的研究中应注意设备与之相配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净化 协作组 年会 论文 直接转化 化学 化学-物理溶剂 传质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配施秸秆与猪粪的红壤旱地有机碳库组成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殷丹 李欢 +2 位作者 徐江兵 樊剑波 王艳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9-1269,共11页
以长期(1988-2014年)配施有机肥小区的对照(CK)、CK+花生秸秆(PS)、CK+稻秆(RS)及CK+猪粪(PM)的红壤旱地土壤为材料,采用Zimmermann等建立的方法将土壤有机碳逐级筛分为颗粒有机碳(POC)、砂粒和稳定团聚体碳(SAOC)、溶解性有机碳(DOC)... 以长期(1988-2014年)配施有机肥小区的对照(CK)、CK+花生秸秆(PS)、CK+稻秆(RS)及CK+猪粪(PM)的红壤旱地土壤为材料,采用Zimmermann等建立的方法将土壤有机碳逐级筛分为颗粒有机碳(POC)、砂粒和稳定团聚体碳(SA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LOC)以及惰性有机碳(rSOC)组分,并基于洛桑模型(RothC)将上述碳组分进一步划分为易分解植物残体碳(DPM)、难分解植物残体碳(RPM)、微生物生物量碳(BIO)、腐殖质碳(HUM)以及惰性有机碳(IOM)五个碳库,分析了长期配施作物秸秆与猪粪对各组分有机碳的影响,探讨了外源碳投入量及铁铝氧化物与各组分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配施秸秆与猪粪的红壤旱地中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和分布比例大小依次为:SAOC>rSOC>LOC>POC>DOC,而RothC模型各碳库含量和比例大小依次为:HUM>IOM>RPM>BIO>DPM。长期配施作物秸秆与猪粪的红壤旱地中HUM、BIO与IOM碳库组分的含量与比例均无显著变化,已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与CK处理相比,PM处理可显著增加红壤旱地SOC;PS和RS处理可显著提高红壤旱地中DPM和RPM的含量,且RS处理有助于DPM与RPM中的有机碳向BIO与HUM转换。相关分析表明,外源碳投入量及土壤中非晶质氧化铝数量的增加有助于红壤旱地中稳定态有机碳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施 红壤旱地 有机碳库 洛桑(RothC)模型 物理-化学联合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活性炭孔径调控研究现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俊科 孙章 +1 位作者 樊丽华 许立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9-3063,共5页
随着活性炭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孔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孔结构的调控成为研究热点和难点。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活性炭孔径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微孔、中孔和大孔调控孔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指出了不同调控技术的优缺... 随着活性炭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孔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孔结构的调控成为研究热点和难点。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活性炭孔径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微孔、中孔和大孔调控孔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指出了不同调控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模板法、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法、催化活化法对孔结构调控的研究,并对孔径调控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孔径调控 孔结构 模板 物理-化学联合活化 催化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脱硫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开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1年第3期30-38,共9页
选择脱硫在国外由于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问题的推动,近年来受到进一步的重视。本文就湿法领域中具有选择脱硫能力的化学溶剂法、物理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及直接转化法,评述了选择性、优缺点并展望了前景。
关键词 选择脱硫 化学溶剂 物理溶剂 化学-物理溶剂 直接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