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驱动与热力学驱动下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秀贞 刘志超 +2 位作者 何永佳 胡曙光 曾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2-1469,共8页
为了解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放热特性,以及化学驱动与热力学驱动对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放热影响,研究了不同掺量的粉煤灰/矿粉-水泥二元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热发展,同时探究了不同早强剂掺量以及不同温度对粉煤灰-水泥二元复合胶凝体... 为了解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放热特性,以及化学驱动与热力学驱动对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放热影响,研究了不同掺量的粉煤灰/矿粉-水泥二元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热发展,同时探究了不同早强剂掺量以及不同温度对粉煤灰-水泥二元复合胶凝体系水化放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矿粉均会降低二元复合胶凝体系水化放热速率,但矿粉活性比粉煤灰高,对水化放热速率以及最终累计放热量影响较小;化学驱动可以显著提高体系水化放热速率,促进早期水化发展,但不改变最终累计放热量;热力学驱动作用效果更显著,可以大幅提高体系放热曲率以及累计放热量。以化学反应速率为判据构建两种驱动的联系能有效地设计混合驱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凝体系 水化热 化学驱动 热力学驱动 化学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离子凝胶制备与电化学驱动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燕 胡宏伟 程广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驱动器具有低工作电压、制备简单、易操控及低成本的优势,在软体机器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多采用添加具有高电化学活性材料的方法提高其驱动性能,但纯导电聚合物电化学驱动器的驱动应变仍小于1%。通过...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驱动器具有低工作电压、制备简单、易操控及低成本的优势,在软体机器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多采用添加具有高电化学活性材料的方法提高其驱动性能,但纯导电聚合物电化学驱动器的驱动应变仍小于1%。通过添加剂调控导电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获得了一种具有高导电性(1500S/cm)、高拉伸率(47%)的导电聚合物离子凝胶,其最大驱动应变达到1.4%,优于已经报道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驱动器。这一结果表明,导电聚合物电极的微观结构对于电化学驱动器驱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化学驱动 离子凝胶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核壳结构液态金属纳米分子马达的制备及其化学驱动性能
3
作者 郭慧茹 任龙 官建国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785-790,共6页
为了研究纳米分子马达的化学驱动性能,设计和制备一种核壳结构液态金属纳米分子马达,并研究其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运动行为;采用超声破碎和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层包覆的液态金属核壳结构,然后在其表面通过原位电置... 为了研究纳米分子马达的化学驱动性能,设计和制备一种核壳结构液态金属纳米分子马达,并研究其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运动行为;采用超声破碎和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层包覆的液态金属核壳结构,然后在其表面通过原位电置换反应实现铂纳米颗粒的均匀负载,成功制备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液态金属纳米分子马达;对该液态金属纳米分子马达的微观结构与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系统研究该液态金属纳米分子马达在不同过氧化氢含量的水溶液中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液态金属纳米分子马达为粒径为100~150 nm的球形多壳层核壳结构,以液态金属为核芯,以聚合物层与铂颗粒层为外壳;在过氧化氢水溶液中,液态金属纳米分子马达表面负载的铂层可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在周围形成分解产物浓度梯度,使该纳米分子马达表现出增强扩散的行为,具有优异且稳定的化学驱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微纳米分子马达 核壳结构 化学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的多腔气动执行器——一种化学反应驱动的机械爬行运动生成装置
4
作者 穆俊齐 魏奕扬 +1 位作者 侯旭萍 宗小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13,共7页
气动执行器的低成本制造和快速响应特性已经吸引了软体机器人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仿生设计作为气动执行器主流设计理念之一,为研究者提供了灵感源泉,大多数现有的执行器都基于仿生设计。文中提出了一种仿蚯蚓设计的爬行机器人用气动... 气动执行器的低成本制造和快速响应特性已经吸引了软体机器人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仿生设计作为气动执行器主流设计理念之一,为研究者提供了灵感源泉,大多数现有的执行器都基于仿生设计。文中提出了一种仿蚯蚓设计的爬行机器人用气动软执行器。该执行器由多个网状气腔组成,并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了其主要参数,使其能够执行各种复杂动作。此外,在大多数现有的气动执行器中,气源由空气泵提供,而文中设计的执行器则由化学反应驱动。通过控制原材料的类型和比例,引发不同的化学反应,导致周期性的吸气和呼气,使执行器能够按照预期执行重复性动作。根据这些原理,将展示3种不同的步态,这种驱动方式可以有效地与爬行机器人的机械运动相结合,增强软体机器人的自主性和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机器人 气动驱动 仿真设计 化学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驱动NiFeMn LDH/CNTs/PVDF膜电极选择性提取钨酸根离子
5
作者 高凤凤 程慧峰 +1 位作者 杨博 郝晓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0-3360,共11页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是将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EXIMs)沉积或涂覆在导电基底上,通过电化学控制导电基底上活性材料氧化还原状态实现目标离子置入与释放,从而实现离子的分离。该技术具有痕量...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是将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EXIMs)沉积或涂覆在导电基底上,通过电化学控制导电基底上活性材料氧化还原状态实现目标离子置入与释放,从而实现离子的分离。该技术具有痕量提取、无二次污染、速率可控、高选择性等优点。通过共沉淀法制备Ni Fe Mn LDH,并将其与碳纳米管(CNTs)、聚偏二氟乙烯(PVDF)混合涂覆到石墨板上,制得NiFeMn LDH/CNTs/PVDF膜电极。NiFeMn LDH层板上具有丰富的羟基官能团,可与W(Ⅵ)发生羟基配位;层间的阴离子与W(Ⅵ)进行离子交换,可为W(Ⅵ)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在ESIX系统中,膜电极对W(Ⅵ)的吸附容量可达122.10 mg·g^(-1),且W(Ⅵ)与Mo(Ⅵ)、Cl^(-)、■分离因子(■)分别为1.25、19.60、35.80,实现了W(Ⅵ)选择性分离。此外,该膜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为钨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 钨酸根离子提取 NiFeMn LDH/CNTs/PVDF膜电极 化学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驱动热机的功率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林根 孙丰瑞 陈文振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基于一级和二级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讨论化学反应驱动有限热容热源内可逆卡诺热机系统的功率优化问题,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化学反应驱动热机 功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自驱动滚动机器人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雪涛 刘由之 +3 位作者 焦志伟 于源 杨卫民 马昊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0-417,共8页
滚动机器人常采用外置电源或气源驱动,限制了滚动机器人的运动场景和活动范围。本文设计了一种化学反应自驱动滚动机器人,机器人内部放有反应液和催化剂,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推动反应液在多个腔室内循环流动,从而改变机器人重心实现滚... 滚动机器人常采用外置电源或气源驱动,限制了滚动机器人的运动场景和活动范围。本文设计了一种化学反应自驱动滚动机器人,机器人内部放有反应液和催化剂,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推动反应液在多个腔室内循环流动,从而改变机器人重心实现滚动;设计了滚动机器人的关键部件——重力阀,重力阀在不同角度下实现周期性的开闭,从而控制流体。通过实验对重力阀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其在满足开闭角度要求的前提下,泄漏量最低;分析了滚动机器人实现自驱动的参数和条件,获得了最低液位线、最高液位线与重力阀开闭角度之间的关系;应用滚动机器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其最高滚动角速度为2(°)/s,验证了该化学反应自驱动滚动机器人设计的可行性,为化学反应自驱动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机器人 化学反应驱动 驱动 重力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驱动化学反应制备Li7Al3Si4合金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燕平 刘永锋 +3 位作者 马瑞军 杨亚雄 高明霞 潘洪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5-640,共6页
采用氢驱动的化学反应法制备Li7Al3Si4三元合金,研究了高能球磨对其结构、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放氢后的产物主要包含Li7Al3Si4和LiAlSi及微量Si。在550~650℃的范围内,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样品的放氢量有所增加,但颗... 采用氢驱动的化学反应法制备Li7Al3Si4三元合金,研究了高能球磨对其结构、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放氢后的产物主要包含Li7Al3Si4和LiAlSi及微量Si。在550~650℃的范围内,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样品的放氢量有所增加,但颗粒尺寸也有所增大。电化学研究表明,600℃放氢样品的最大放电和充电容量分别为996和845mAh/g,相应的库伦效率为~85%,30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约为50%。高能球磨改变了样品的颗粒形貌和相组成,从而改善了其循环稳定性能。12h球磨的样品的最大放电容量约为968mAh/g,30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约为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合金 Li-Al-Si 驱动化学反应 高能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过渡金属氧化物基双面神微马达的制备及运动性能
9
作者 张铭辉 魏敬武 +1 位作者 许蕾蕾 官建国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为了改善化学驱动微马达的运动性能,以铂基双面神微马达为基础,通过引入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钨)与铂形成异质结,构建铂-过渡金属氧化物-聚苯乙烯双面神微马达,表征微马达的结构和元素价态,并对其在过氧化氢含量不同时的运动性... 为了改善化学驱动微马达的运动性能,以铂基双面神微马达为基础,通过引入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钨)与铂形成异质结,构建铂-过渡金属氧化物-聚苯乙烯双面神微马达,表征微马达的结构和元素价态,并对其在过氧化氢含量不同时的运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5%时,铂-氧化钨-聚苯乙烯双面神微马达的平均速度达到43μm/s,运动性能显著改善;铂基双面神微马达的运动速度与形成异质结的铂与过渡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功函数差导致的电子迁移有关,并与功函数差值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马达 化学驱动 异质结 过渡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消化道释药电子胶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建国 刘洪英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6,共3页
基于电化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消化道药物释放的微型电子胶囊。该电子胶囊采用电化学反应作为驱动单元的物理模型,它可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或定时方式控制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当胶囊系统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如定时时间已到或接收到遥... 基于电化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消化道药物释放的微型电子胶囊。该电子胶囊采用电化学反应作为驱动单元的物理模型,它可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或定时方式控制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当胶囊系统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如定时时间已到或接收到遥控指令),接通电化学反应电路,产生氢气,该气体驱动活塞机构运动,实现药物释放。释放药量可由控制电路导通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动 电子胶囊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驱动微纳米马达在主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美焕 涂彬彬 +2 位作者 刘璐 陈彬 涂盈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452,共8页
自驱动微纳米马达(MNMs)是一种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化学能或者外部能量转化为机械动能从而产生自主运动的新型人造微纳米机器。基于其自主运动能力,这些微纳米马达能够自主地运动到目标位置,因此在生物医学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驱动微纳米马达(MNMs)是一种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化学能或者外部能量转化为机械动能从而产生自主运动的新型人造微纳米机器。基于其自主运动能力,这些微纳米马达能够自主地运动到目标位置,因此在生物医学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药物递送领域。研究证明微纳米马达能够有效地进行药物的装载并主动地递送至病灶区域,因此与常规纳米药物载体相比,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并同时降低毒副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微纳米马达的各种驱动机制,包括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驱动和基于光、磁、电、超声等外部能量的外场驱动。随后总结了近十年来基于化学驱动和外场驱动的微纳米马达在药物递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马达 药物递送 化学驱动 外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电聚苯胺的离子凝胶柔性驱动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洪生 程广贵 胡宏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120,共4页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柔性电化学驱动器具有驱动电压低,成本低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柔性驱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分别以硫酸和植酸作为掺杂剂合成导电聚苯胺,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剂对聚苯胺微观... 基于导电聚合物的柔性电化学驱动器具有驱动电压低,成本低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柔性驱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分别以硫酸和植酸作为掺杂剂合成导电聚苯胺,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剂对聚苯胺微观结构的影响。将掺杂态的导电聚苯胺作为添加剂加入到PEDOT∶PSS驱动器电极中,获得了一种具有高拉伸和高导电性(925S/cm)的电极,并且驱动器的最大质量电容可达到1F/g,最大弯曲位移为5.6mm。结果表明:聚苯胺作为添加剂对驱动器的驱动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化学驱动 聚苯胺 高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软体机器人能源驱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云 林泽宁 +3 位作者 洪阳 蒋涛 尚建忠 罗自荣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5,共10页
具有高柔顺性、低能耗、高功率等特点的微型软体机器人在管道检修、战场侦察等复杂环境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源与驱动器决定了微型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式和运动性能。为使更多研究人员了解现有柔性驱动技术及其能量来源的研究进展,从... 具有高柔顺性、低能耗、高功率等特点的微型软体机器人在管道检修、战场侦察等复杂环境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源与驱动器决定了微型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式和运动性能。为使更多研究人员了解现有柔性驱动技术及其能量来源的研究进展,从物理能源驱动、化学能源驱动以及生物混合驱动三方面入手,总结了基于这三种能源的典型驱动方式并分析其优劣。对现有柔性驱动及其能源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与总结,可为后续软体机器人柔性驱动技术发展与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软体机器人 物理能源驱动 化学能源驱动 生物混合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金属电池枝晶生长及其抑制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远亮 袁兴平 +6 位作者 何翠萍 苟清懿 杨妮 谢刚 张克宇 姚耀春 侯彦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12-3827,共16页
锂金属被认为是锂电池负极材料最理想的选择之一,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和最低的负还原电位(−3.040 V(vs SHE))等优点。然而在充电过程中易在负极表面生长出锂枝晶,导致电池短路和降低电池利用效率。尽管大量研究已获得了枝... 锂金属被认为是锂电池负极材料最理想的选择之一,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和最低的负还原电位(−3.040 V(vs SHE))等优点。然而在充电过程中易在负极表面生长出锂枝晶,导致电池短路和降低电池利用效率。尽管大量研究已获得了枝晶的有效抑制方法,但枝晶生长和抑制机理仍不明确。本文系统讨论了锂金属负极材料表面枝晶生长机理以及表面特性、电化学性质对枝晶生长的影响机理。首先基于相场法建立了锂枝晶生长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结合数学模型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枝晶初始成核间距、表面能各向异性强度、界面电化学驱动力等因素对锂枝晶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小的初始成核间距和低界面能各向异性强度均可降低负极锂金属沉积表面粗糙度,从而抑制锂枝晶生长;锂枝晶生长受界面电化学驱动力影响,降低成核过电位可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电池 枝晶生长 相场模型 初始成核间距 表面能各向异性强度 界面电化学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s degrada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ENSACO-LSTM
15
作者 JIA Zhi-huan CHEN Lin +2 位作者 SHAO Ao-li WANG Yu-peng GAO Jin-wu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25年第8期1578-1586,共9页
In this paper,a fusion model based on a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neural network and enhanced search ant colony optimization(ENSACO)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power degradation trend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In this paper,a fusion model based on a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neural network and enhanced search ant colony optimization(ENSACO)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power degradation trend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Firstly,the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value method is used to select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with high contributions as inputs for the data-driven approach.Next,a novel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the enhanced search ant colony optimization,is proposed.This algorithm improves the 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algorithm based on a reinforcement factor to avoid premature convergence and accelerate the convergence speed.Comparative experiments are set up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CO,and ENSACO.Finally,a data-driven method based on ENSACO-LSTM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power degradation trend of PEMFCs.And actual aging data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within a limited number of iterations,the optimization capability of ENSACO i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PSO and ACO.Additionally,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ENSACO-LSTM method is greatly improved,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approximately 50.58%compared to LSTM,PSO-LSTM,and ACO-LS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performance aging prediction enhanced search ant colony algorithm data-driven approach deep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