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还原法制备重质钯粉新工艺
1
作者 陈治毓 王得瑜 +5 位作者 潘从明 高向乾 方潇 李丽 李睿 白伟道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5,共6页
采用国内某铂族金属钯提炼过程中的络合液为原料,通过试验探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高振实密度重质钯粉的粒径与密度,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路线与技术条件。结果表明,以pH=8为起点,通过水合肼直接还原钯络合液生成海绵钯为晶种,再通过盐... 采用国内某铂族金属钯提炼过程中的络合液为原料,通过试验探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高振实密度重质钯粉的粒径与密度,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路线与技术条件。结果表明,以pH=8为起点,通过水合肼直接还原钯络合液生成海绵钯为晶种,再通过盐酸肼进一步还原,可制备出颗粒均匀,振实密度高达3.25 g/cm^(3)左右的高密度重质钯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盐酸肼 提纯 重质钯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粒子及其表征 被引量:47
2
作者 樊新 黄可龙 +2 位作者 刘素琴 于金刚 尹良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6-999,1002,共5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得紫黑色溶胶,在40℃下真空干燥3h,获纳米银粉。制备的纳米银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其粒径大小分布范... 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得紫黑色溶胶,在40℃下真空干燥3h,获纳米银粉。制备的纳米银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其粒径大小分布范围窄,形状为单一球形,平均粒径为1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溶胶 制备 纳米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及纳米银导电浆料的性能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小叶 刘建国 +3 位作者 曹宇 蔡志祥 李祥友 曾晓雁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9,共6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在水相中,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月桂酸为分散剂,通过还原银氨络合物溶液制备了纳米银胶体,之后通过调节胶体的pH值,分离出了纳米银颗粒。TEM和XRD分析表明,该纳米银颗粒的平均粒径大约为17 nm,集中分布于5~30 nm,且无明... 采用化学还原法,在水相中,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月桂酸为分散剂,通过还原银氨络合物溶液制备了纳米银胶体,之后通过调节胶体的pH值,分离出了纳米银颗粒。TEM和XRD分析表明,该纳米银颗粒的平均粒径大约为17 nm,集中分布于5~30 nm,且无明显的团聚现象;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银颗粒表面包覆有月桂酸,紫外光谱表明制得的纳米银胶体在397 nm处有较强的吸收峰。将分离出的"湿"纳米银颗粒作为功能相,加入预先配制的载体相中,运用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等手段,制得了纳米银导电浆料。热重分析表明该浆料含有约67%(质量分数)的金属银,在220℃下烧结2 h后,其电阻率为4.2×10-5Ω.cm。经微细笔直写后,其线条的分辨率可以达到6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纳米银颗粒 化学还原法 纳米银导电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虹 白书欣 +1 位作者 赵恂 陶凤翔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4,37,共3页
探索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CuCl2和还原剂溶液中添加络合剂,可制备出粒径约40um的铜粉,当加入少量PVPC,铜粉粒径约为20nm。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超微粉 化学还原法 纳米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还原法从含银电镀废液中回收银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江成军 张振忠 +2 位作者 赵芳霞 杨江海 王鹏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研究了用化学还原法从电镀银废液中回收银时,Na2S2O4/Ag+摩尔比、温度等因素对银回收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回收工艺条件为:Na2S2O4/Ag+摩尔比为2.5,温度35℃,pH=7.5,搅拌速度300 r/min,用此工艺银的回收率可达99.98%。采用XRD、XRF、TEM... 研究了用化学还原法从电镀银废液中回收银时,Na2S2O4/Ag+摩尔比、温度等因素对银回收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回收工艺条件为:Na2S2O4/Ag+摩尔比为2.5,温度35℃,pH=7.5,搅拌速度300 r/min,用此工艺银的回收率可达99.98%。采用XRD、XRF、TEM、SAED对回收的银粉体进行了表征,银粉纯度较高,成球链状分布,平均粒径为175.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超细银粉 回收 化学还原法 电镀银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有机还原剂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为亮 闫建英 +3 位作者 宋宁 李秋霞 杨斌 戴永年 《贵金属》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研究了以有机试剂BSG为还原剂,碱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银离子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所生成银粉粒径的影响。以PVA为表面活性剂,在反应温度为25~50℃、[Ag+]为0.1~0.5mol/L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制...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研究了以有机试剂BSG为还原剂,碱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银离子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所生成银粉粒径的影响。以PVA为表面活性剂,在反应温度为25~50℃、[Ag+]为0.1~0.5mol/L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小于100nm的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纳米银粉 化学还原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黄钧声 任山 谢成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本文采用KBH4在液相中化学还原CuSO4,并加入KOH和络合剂EDTA ,制得了纳米级的纯净的铜粉 ,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 ,可以消除Cu2 O等杂质。制备的纳米铜粉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 ,需试验加入分散剂来改善。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制备 纳米铜粉 硫酸铜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铜银合金粉及其性能 被引量:8
8
作者 曹晓国 吴伯麟 +1 位作者 张桂芳 钟莲云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导电填料是电子产品用导电复合材料的主要组元。为防止银基填料中Ag的迁移及克服镀银铜粉的缺点,作者采用抗坏血酸还原Cu2+和Ag+,直接制备了由平均粒径15μm的片状富Ag固溶体合金粉SAg(Cu)和平均粒径2μm的球形富Cu固溶体合金粉SCu(Ag)... 导电填料是电子产品用导电复合材料的主要组元。为防止银基填料中Ag的迁移及克服镀银铜粉的缺点,作者采用抗坏血酸还原Cu2+和Ag+,直接制备了由平均粒径15μm的片状富Ag固溶体合金粉SAg(Cu)和平均粒径2μm的球形富Cu固溶体合金粉SCu(Ag)组成的Cu-Ag合金混合粉。研究了AgNO3用量、CuSO4浓度、反应温度等对Cu-Ag合金粉抗氧化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发现上述因素明显影响Cu-Ag合金粉的性能,制备出在<700℃温度煅烧后不被氧化且导电性能不改变的Cu-Ag合金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合金粉 直接制备 片状 镀银 平均粒径 导电填料 改变 影响 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磊 陈建敏 +2 位作者 周惠娣 贾均红 皮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67,共3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修饰剂,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及甲醇-水体系中,还原硫酸铜制备了纳米铜颗粒;利用TEM、XRD、FTIR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纳米铜颗粒稳定性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醇-水体系中,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修饰剂,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及甲醇-水体系中,还原硫酸铜制备了纳米铜颗粒;利用TEM、XRD、FTIR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纳米铜颗粒稳定性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醇-水体系中,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与硫酸铜数量(摩尔)比达到1:1时,能在纳米铜颗粒表面形成较紧密的吸附层,有助于提高纳米铜颗粒的稳定性,得到较小粒径(20nm)的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制备 液相化学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春法 张祥林 蔡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2-1095,1111,共5页
以月桂酸为修饰剂,水合肼为还原剂,银氨溶液为银源,在水相中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分散的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银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修饰剂与硝酸银的质量比、反... 以月桂酸为修饰剂,水合肼为还原剂,银氨溶液为银源,在水相中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分散的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银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修饰剂与硝酸银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对纳米银形貌及粒径有很大影响。当修饰剂与硝酸银的质量比为1.2∶1、反应温度为室温时,能够制备平均粒径为8 nm、粒径均匀、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另外,UV光谱也证实,所制的溶胶为粒径均匀的纳米银溶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 纳米银 化学还原法 纳米粒子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及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孔茉莉 高冠慧 +1 位作者 常雪婷 尹衍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1-54,共4页
选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分别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和葡萄糖为还原剂的体系下制备纳米银颗粒,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CMC体... 选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分别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和葡萄糖为还原剂的体系下制备纳米银颗粒,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CMC体系制备的纳米银粉末平均粒径为20~30nm,为多晶结构;用葡萄糖体系制备的纳米银粉末平均粒径为25~35nm,为面心结构。利用抑菌圈法对纳米银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2种体系下制备的纳米银对海洋芽孢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羧甲基纤维素钠 葡萄糖 液相化学还原法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辉霞 陈柏屹 +1 位作者 张德懿 雒和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7-1450,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了Fe3O4纳米颗粒,并用XRD对制备条件: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选用PEG(6000)做分散剂,PEG用量为50g/L,煅烧温度为700℃,煅烧时间为120min时,制备得到的Fe3O4纳米...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了Fe3O4纳米颗粒,并用XRD对制备条件: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选用PEG(6000)做分散剂,PEG用量为50g/L,煅烧温度为700℃,煅烧时间为120min时,制备得到的Fe3O4纳米颗粒已经具有晶型完整的反尖晶石结构。将该样品做VSM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饱和磁化强度可达85A.m2/kg,并且矫顽力趋近于0,呈现出良好的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颗粒 化学还原法 分散剂 聚乙二醇(PEG)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焊膏及其连接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洋 刘平 +3 位作者 魏红梅 林铁松 何鹏 顾小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4,共6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0--35nm的纳米银,并考察不同温度及PVP用量对纳米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硝酸银与PVP的质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30℃时,纳米银的平均粒径最小,为22.4nm,且其团聚程度最小,粒径分布最佳。在压力...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0--35nm的纳米银,并考察不同温度及PVP用量对纳米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硝酸银与PVP的质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30℃时,纳米银的平均粒径最小,为22.4nm,且其团聚程度最小,粒径分布最佳。在压力10MPa、温度200℃、保温30min的烧结条件下,利用制得的纳米银配制焊膏,连接纯度为99.9%的无氧紫铜板,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烧结接头截面形貌,可见烧结界面连接紧密,接头组织有孔隙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液相化学还原法 低温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回收含银电镀废液中的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成军 张振忠 +1 位作者 赵芳霞 王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以Na2S2O4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回收某电镀厂含银电镀废液中的银。实验结果表明,在n(Na2S2O4)∶n(Ag+)=2.5、反应温度35℃、废水pH7.5、搅拌速率300r/min的条件下,Ag+回收率达到99.92%。对回收的银粉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 以Na2S2O4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回收某电镀厂含银电镀废液中的银。实验结果表明,在n(Na2S2O4)∶n(Ag+)=2.5、反应温度35℃、废水pH7.5、搅拌速率300r/min的条件下,Ag+回收率达到99.92%。对回收的银粉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银粉纯度较高,成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液 化学还原法 亚硫酸钠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化学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玉新 叶阳 +1 位作者 周有祥 王小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78,482,共4页
以柠檬酸三钠、鞣酸、抗坏血酸、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4种不同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的胶体金样品;比较研究了4种方法制备的胶体金的光学性质、贮存稳定性及其对蛋白质的标记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胶体金样品其外观... 以柠檬酸三钠、鞣酸、抗坏血酸、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4种不同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的胶体金样品;比较研究了4种方法制备的胶体金的光学性质、贮存稳定性及其对蛋白质的标记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胶体金样品其外观色泽均呈现红色略带紫色或葡萄酒红色,可见光谱图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10~525 nm,胶体金粒径在5~20 nm之间。不同贮存条件对胶体金稳定性有影响,其中以4℃条件下贮存的胶体金最稳定;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胶体金对蛋白质的最佳标记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化学还原法 光学性质 贮存稳定性 蛋白质标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化学还原法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录元 李贵安 +1 位作者 朱庭良 邓仲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9-273,共5页
采用光化学还原法在大颗粒负载型SiO2表面上成功制备了负载型Ag@SiO2复合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银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球形SiO2复合粒子表面,复合粒子... 采用光化学还原法在大颗粒负载型SiO2表面上成功制备了负载型Ag@SiO2复合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银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球形SiO2复合粒子表面,复合粒子粒径在150~180nm,且颗粒均一、分散性好。银粒子的粒径在10~15nm,样品中银粒子具有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晶型很好,银粒子的等离子共振吸收的最大峰位于47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粒子 二氧化硅 复合纳米粒子 化学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氧化亚铜复合微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菊香 姚东东 +1 位作者 李伟 胡道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60,共7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P(AM-co-MAA))微凝胶,并以其为模板,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纳米颗粒堆积的P(AM-co-MAA)/Cu2O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红外分析(FT-IR)...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P(AM-co-MAA))微凝胶,并以其为模板,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表面具有纳米颗粒堆积的P(AM-co-MAA)/Cu2O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红外分析(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沉积物和相对含量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u(Ac)2浓度、葡萄糖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微球表面形貌和沉积无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Ac)2浓度为0.20 mol/L,葡萄糖浓度为0.30 mol/L,在70℃下反应20 min,得到表面负载有均匀致密小颗粒Cu2O堆积的P(AM-co-MAA)/Cu2O复合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法 复合材料 模板法 化学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导电涂料用片状超细铜粉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曹晓国 吴伯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13,共4页
以CuSO4·5H2 O为原料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 ,NH3 ·H2 O为络合剂 ,将络合剂在反应温度加到CuSO4·5H2 O溶液中 ,再加入还原剂 ,制备了粒径分布为 1~ 10 μm的片状铜粉。探索与分析NH3 ·H2 O的用量、反应温度和CuSO4浓... 以CuSO4·5H2 O为原料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 ,NH3 ·H2 O为络合剂 ,将络合剂在反应温度加到CuSO4·5H2 O溶液中 ,再加入还原剂 ,制备了粒径分布为 1~ 10 μm的片状铜粉。探索与分析NH3 ·H2 O的用量、反应温度和CuSO4浓度对铜粉形貌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络合剂的使用是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关键 ,其与Cu2 + 形成络合物 ,减少溶液中游离Cu2 + 的浓度 ,控制铜的生成速度 ,并影响铜的成核和生长 ,最终形成片状铜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制备方法 导电涂料 铜粉 络合剂 导电性 抗坏血酸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保护下纳米银颗粒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春霞 李英琳 徐磊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PVP为表面活性剂,甲酸铵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当PVP与Ag NO3的质量比为2.2:1,陈化时间24 h,得到立方块... 以PVP为表面活性剂,甲酸铵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当PVP与Ag NO3的质量比为2.2:1,陈化时间24 h,得到立方块和六棱柱的银混合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化学 纳米银 化学还原法 PVP 陈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向二氧化硅人工欧泊中填充Se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静 谢凯 +1 位作者 龙永福 肖加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调节人工欧泊晶体的光学带隙的方法。采用改进的溶剂蒸发法将单分散S iO2微球组装成在红外光区具有光子带隙的人工欧泊,采用化学还原法向欧泊中填充高折射率材料Se,改变其光学带隙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调节人工欧泊晶体的光学带隙的方法。采用改进的溶剂蒸发法将单分散S iO2微球组装成在红外光区具有光子带隙的人工欧泊,采用化学还原法向欧泊中填充高折射率材料Se,改变其光学带隙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和可见-近红外光谱仪(VIS-NIR)等对Se-S iO2三维光子晶体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观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Se以纳米晶粒的形式均匀地包覆在S iO2微球表面,与相同晶格周期的S iO2光子晶体相比,Se-S iO2光子晶体的带隙发生明显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光子晶体 溶剂蒸发法 化学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