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转化法间接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圆圆 赵盼 +4 位作者 朱芙琴 潘文浩 徐健辉 余琰 柳军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通过化学转化法建立间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药材的HPLC-DAD特征图谱法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该转化反应可将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完全转化为环丙藁本,并通过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反应液中环丙藁本的准确含量... 通过化学转化法建立间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药材的HPLC-DAD特征图谱法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该转化反应可将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完全转化为环丙藁本,并通过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反应液中环丙藁本的准确含量间接计算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通过乙腈/0.1%磷酸水溶液建立梯度洗脱的HPLC-DAD方法,以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及藁本内酯指标测定川芎药材的主要苯酞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并通过特征图谱法中藁本内酯峰面积和化学转化法所得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化学转化法的准确性,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两种方法的线性方程(Y=0.0005X+0.0792,R=0.9961)支持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51份产地川芎样本的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确定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平均含量为1.622%±0.310%。本研究表明化学转化法可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通过大量川芎样本的含量测定结果可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芎项下的定量控制指标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藁本内酯 含量测定 特征图谱 化学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化学转化法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全海 陈陆 +4 位作者 王川庆 吴德峰 李志娟 王永生 刘扬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0,共3页
为了利用化学转化法快速构建携带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以便获得表达该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首先把骨架质粒pAdeasy-1通过化学法转化到氯化钙法制备的E.coliB J5183感受态菌中,通过含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筛选出含骨架质粒... 为了利用化学转化法快速构建携带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以便获得表达该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首先把骨架质粒pAdeasy-1通过化学法转化到氯化钙法制备的E.coliB J5183感受态菌中,通过含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筛选出含骨架质粒的阳性菌B J5183/p,再次用化学法把插入有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穿梭质粒rpShuttle-CMV-276经Pm e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到B J5183/p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再在含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培养,筛选出卡那霉素抗性菌进行质粒抽提纯化,酶切并电泳鉴定,获得重组阳性质粒rPAD-276。结果表明,运用2步化学转化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是一种简便、快捷且容易操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转化法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 重组 腺病毒质粒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化学转化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的反应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铭霞 唐杰 +4 位作者 杨辉 程之强 于宏林 黄卓丽 朱庆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5-19,共5页
介绍了利用化学转化法制备高性能BN纤维过程中低温氮化反应的机理。深入探讨氮化硼纤维在低温氮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理论,以此理论基础,对氮化工艺进行改进,运用DTA,IRS,SEM,TEM,XRD对纤维表观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跟踪。
关键词 硼纤维 化学转化法 氮化硼 反应热力学 制备 高性能 DTA 动力学研究 中低温 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转化法治理电镀废水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长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19,共2页
化学转化法主要是选用固体硫化亚铁做转化剂,利用二价铁离子的还原性将废水中的氧化性物质还原(主要是六价铬);同时利用二价硫离子使得除六价铬以外的重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沉淀,以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
关键词 电镀废水 重金属离子 六价铬 二价硫离子 治理 沉淀 去除 化学转化法 硫化亚铁 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转化制备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雪辉 郭祀远 李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3,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用化学转化法制备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最佳条件 ,即将树脂在 50℃浸渍于 Fe3 +与 Fe2 +摩尔比为 1∶ 2的混合铁盐溶液中 90 min,然后加入 2 mol/ L的 Na OH溶液将铁离子转化为 Fe3 O4 晶体 ,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树脂表...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用化学转化法制备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最佳条件 ,即将树脂在 50℃浸渍于 Fe3 +与 Fe2 +摩尔比为 1∶ 2的混合铁盐溶液中 90 min,然后加入 2 mol/ L的 Na OH溶液将铁离子转化为 Fe3 O4 晶体 ,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树脂表面及嵌入树脂的大孔结构中 ,Fe3 O4 与树脂之间不存在化学作用。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化学转化法 四氧化三铁晶体 制备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阴离子变换树脂的化学转化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雪辉 郭祀远 +1 位作者 李琳 张晓难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利用化学转化法成功地制备了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影响所制备树脂质量磁化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适制备条件,并对这类磁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转化法制成的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磁性强,对碱液... 利用化学转化法成功地制备了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影响所制备树脂质量磁化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适制备条件,并对这类磁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转化法制成的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磁性强,对碱液相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树脂 化学转化法 磁性树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纤维素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转化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中兰 梁鸿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2,共4页
自制了大孔球形纤维素基阴离子交换树脂(PSC-AN),并利用化学转化法成功制备了大孔球形纤维素基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PSC-MAN)。对影响树脂质量磁化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铁盐的配比为1∶10,EDTA的浓度为0.0... 自制了大孔球形纤维素基阴离子交换树脂(PSC-AN),并利用化学转化法成功制备了大孔球形纤维素基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PSC-MAN)。对影响树脂质量磁化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铁盐的配比为1∶10,EDTA的浓度为0.005 mol/L。对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化学转化法制备大孔球形纤维素基阴离子交换树脂(PSC-MAN)磁性强,在碱液中相当稳定,树脂磁化前后交换容量分别为Q前=1.33 meq/g、Q后=1.16 meq/g,即树脂基的交换容量基本不受磁化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球形纤维素 阴离子交换树脂 化学转化法 磁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高效转化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潘炜华 廖万清 +1 位作者 顾菊林 霍克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探索并建立高效的新生隐球菌转化方法.方法:采用化学转化法进行新生隐球菌的转化,利用特定试剂使隐球菌在一定环境中能摄取外源DNA,并与电转化法进行比较;利用酵母质粒稳定性测定鉴定该化学转化方法的实用性.结果:用化学转化的酵... 目的:探索并建立高效的新生隐球菌转化方法.方法:采用化学转化法进行新生隐球菌的转化,利用特定试剂使隐球菌在一定环境中能摄取外源DNA,并与电转化法进行比较;利用酵母质粒稳定性测定鉴定该化学转化方法的实用性.结果:用化学转化的酵母每μg质粒DNA转化效率>1 000个转化子,其转化效率远高于传统所用的电转化方法(每μg质粒DNA 20~30个转化子).结论:在新生隐球菌的转化系统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化学转化条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转化 化学转化法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表面镨盐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坤 邹忠利 +2 位作者 许满足 马琳梦 黄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稀土盐化学转化法是一种改善AZ31B镁合金耐蚀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选用化学转化技术,将硝酸镨作为转化液的主要物质,在AZ31B镁合金表面生成不同程度的微米级镨盐转化膜层,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析氢实验和点滴实验评价不同膜层的耐蚀性... 稀土盐化学转化法是一种改善AZ31B镁合金耐蚀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选用化学转化技术,将硝酸镨作为转化液的主要物质,在AZ31B镁合金表面生成不同程度的微米级镨盐转化膜层,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析氢实验和点滴实验评价不同膜层的耐蚀性。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究镨盐转化膜的表观形貌和组成结构。结果表明:镁合金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膜层,膜层的主要组成元素为Pr和O,主要构成物质是氢氧化镨和镨的部分氧化物。当Pr(NO3)3·6H2O质量浓度为18 g·L-1时,制备的膜层表面裂纹缺陷较少,较为光滑致密,试样的耐蚀性能最佳,自腐蚀电流密度相比镁合金试样下降了4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相比镁合金试样正移了大约800 mV,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同样显示该试样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膜层电阻最大,相对于其他试样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镨 镁合金 化学转化法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时间对AZ31B镁合金镨盐转化膜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坤 邹忠利 +2 位作者 马琳梦 张旭 王北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目的探究新型稀土盐镨盐转化膜的腐蚀防护特性。方法采用化学转化法,在镁合金基体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一层致密镨盐转化膜。试验重点探讨不同成膜时间制备转化膜的表面性能,在模拟海水(3.5%NaCl溶液)条件下,通过电化学测试(Tafel极化曲... 目的探究新型稀土盐镨盐转化膜的腐蚀防护特性。方法采用化学转化法,在镁合金基体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一层致密镨盐转化膜。试验重点探讨不同成膜时间制备转化膜的表面性能,在模拟海水(3.5%NaCl溶液)条件下,通过电化学测试(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浸泡试验、点滴试验分别评价膜层的耐腐蚀特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微观形貌、结构成分进行测试分析,通过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从力学角度分析膜层的耐磨性和表面硬度。结果进行对比试验后发现,成膜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膜层的形成。Tafel曲线显示,成膜时间为30 min时,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740×10^(-9)A/cm^(2),相比裸镁试样下降了4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为-0.681 V,相比裸镁试样正移了900 mV;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显示,成膜30 min时,膜层的容抗弧曲率半径最大,EIS拟合后电荷转移电阻也最大,为45650Ω·cm^(2)。浸泡试验和点滴试验结果表明,成膜30 min时,膜层具有较少的点蚀区域和裂纹缺陷,点滴时间为82.14 s,膜厚可达26.2μm,膜层较为牢固,试验结果与电化学测试参数具有一致性。组成分析则说明转化膜主要含有C、H、O、Mg、Pr等元素,膜层主要物质为镨的氢氧化物和镨的部分氧化物。稀土金属镨的加入一定程度提高了膜层的力学性能,提高了膜层的耐磨性和硬度。结论由组成分析结果可推测镁合金表面镨盐转化膜的成膜机理,符合阴极成膜机制,Pr(NO_(3))_(3)·6H_(2)O作为成膜主盐可以有效改善AZ31B镁合金的表面性能,当成膜30 min时,镁合金镨盐转化膜可以有效阻止腐蚀介质的入侵,其耐蚀性和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转化法 硝酸镨 化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铵态氮中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测定前处理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红朝 贺珍 +6 位作者 张丽萍 耿梅梅 许丽卫 陈闻 彭灿 李春勇 王久荣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土壤氮素在土壤养分供给和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氮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或富集标记技术,开展土壤氮循环转化、化肥利用效率和生物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对NH_(4)^(+)-N同位素比值测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人基础上,开发了一种... 土壤氮素在土壤养分供给和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氮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或富集标记技术,开展土壤氮循环转化、化肥利用效率和生物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对NH_(4)^(+)-N同位素比值测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人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快速高通量的铵态氮蒸馏分离方法,并使用次氯酸盐替代了次溴酸盐,优化了铵态氮化学转化条件,将转化效率由原方法的25%左右,提高至60%以上。利用新建立的前处理方法结合气体预浓缩装置与稳定同位素质谱仪(PreCon-IRMS)联用系统,分析了不同浓度条件下自然丰度、15 N富集和标记的NH_(4)^(+)-N标准溶液中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新的反应体系下,当铵态氮浓度为0.5μmol/mL及以上时,所有NH_(4)^(+)-N标准样品均能获得较理想的分析精度,其中自然丰度和15 N富集标准溶液的NH_(4)^(+)-N的δ15 N的精度可控制在0.5‰以内,而15 N标记的标准溶液的15 N atom%测试精度为0.001 atom%~0.006 atom%(CV在0.1%~0.3%)。所有NH_(4)^(+)-N标准样品的15 N测定值与参考值一致,无分馏现象发生。将方法应用于两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旱地和稻田土壤浸提液中NH_(4)^(+)-N稳定同位素丰度的测定,也可获得较好的重现性(CV<0.5%),与原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且精度更优。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重复性好,适用于土壤溶液铵态氮15 N丰度测定的快速、批量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氮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蒸馏 化学转化N_(2)O 次氯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温自交联丙烯酸树脂非水分散体的制备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双林 原思训 郭宝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69-874,共6页
采用化学转化法将水乳液转化为非水乳液是制备非水分散体的一种方法。根据实际需要 ,将常温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转化为非水分散体 ,这种材料可用于文物保护工作。
关键词 非水分散体 文物保护 化学转化法 常温自交联 丙烯酸树脂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治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樊丽华 梁英华 陈学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42,共3页
概括了我国焦化废水治理技术在生物化学转化法、化学处理法和物理化学法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技术进展 焦化废水 COD 氨氮 废水处理 生物化学转化法 化学处理 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51孔铂金坩埚结构变形和延长使用寿命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辉 张铭霞 +2 位作者 程之强 于宏林 唐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19-121,共3页
介绍了铂金拉丝坩埚在化学转化法制备BN纤维拉丝过程中,对铂金均埚进行的加拼、焊接、横向内筋和调整铂(Pt)锗(Rh)掺合量,来延长铂金坩埚的使用寿命,提高铂合金材料的刚性强度、抗弯断面系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坩埚 掺合 内筋 铂合金 化学转化法 制备 刚性 铂金 问题 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人为排放源中氮氧化物^(15)N自然丰度的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曦 遆超普 +1 位作者 罗永霞 孙晓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2-1562,共11页
氮氧化物(NO_x=NO+NO_2)因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成为大气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一种痕量组分。首次运用化学转化法,通过将主要人为排放源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转化为氧化亚氮(N_2O),测定气体中NO_x的15N自然丰度,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氮氧化物(NO_x=NO+NO_2)因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成为大气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一种痕量组分。首次运用化学转化法,通过将主要人为排放源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转化为氧化亚氮(N_2O),测定气体中NO_x的15N自然丰度,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NO_x)。利用酸性氧化剂将NO_x氧化为硝酸(NO_3^-),并通过三氯化钒(VCl_3)和叠氮钠(NaN_3)的共同作用将其转化为N_2O,利用带有自动预浓缩装置的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计(PT-IRMS)测定δ15N-NO_x。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可达0.09‰,所需样品量仅为7μg(以氮计),对火力发电站、机动交通工具等人为排放源均适用,测量精度和准确度可满足NOx相关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氧化亚氮 15N自然丰度 化学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有效构建编码
16
作者 陈水木 何秀云 +2 位作者 王艳军 黄香玉 邓洪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构建编码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方法.依此方法挑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阳性率高达90%,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A细胞24 h后可观察到报告基因GFP的表达.
关键词 化学转化法 重组腺病毒载体 重组腺病毒疫苗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吴颉 王君 +1 位作者 景晓燕 张密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8期23-26,共4页
本文对新型功能材料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组成、制备方法。
关键词 制备 应用 磁性高分子微球 磁性载体 固定化酶 包埋 单体聚合 化学转化法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对大气总活性氮氧化物(NOy)的实时测量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盛阳 胡仁志 +7 位作者 谢品华 李治艳 刘小燕 林川 陈浩 王凤阳 王怡慧 靳华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1-1667,共7页
氮氧化物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痕量气体,影响大气的氧化性,危害人和动物的生理健康、导致光化学烟雾、灰霾、酸沉降等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因此研究氮氧化物在大气中... 氮氧化物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痕量气体,影响大气的氧化性,危害人和动物的生理健康、导致光化学烟雾、灰霾、酸沉降等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因此研究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含量及其化学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氮氧化物(NOx)的探测方式非常多样,但总活性氮氧化物(NOy)的测量方式一直以来以催化转化化学发光法(CL)为主,本文介绍了一种热解双通道腔衰荡光谱技术(TD-CRDS)同步测量大气中NO2和NOy浓度的方法。优化了热解装置的性妮,确定了NO2的有效吸收截面,分析了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H2O、乙二醛、NH3、N2O等),探讨了系统的探测限(NO2腔:8.72×10^8 molecules·cm^-3;NOy腔:9.71×10^8 molecules·cm^-3)及误差(NO2的测量误差:5%,NOy的测量误差:12%)。另外,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将CRDS与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LP-DOAS)同步测量了环境气体NO2浓度,相关性系数r为0.960;与Model 42i-NOy分析仪开展环境大气NOy的对比测量,相关性系数r为0.968,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合肥科学岛综合楼顶楼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外场观测,测量期间NO2和NOy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411×10^12和0.773×10^12 molecules·cm^-3,通过平均日变化图发现NO2与NOy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一般于10:00开始下降,15:00达到最低值。CRDS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已成为一种新型简便地测量环境大气中总活性氮氧化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衰荡光谱 热解 NO2 NOY 催化转化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Con-IRMS测定土壤游离氨基酸态氮稳定同位素丰度
19
作者 贺珍 袁红朝 +5 位作者 张丽萍 耿梅梅 许丽卫 陈闻 彭灿 王久荣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7,I0005,共9页
土壤氮大部分为有机氮,大分子类有机氮-蛋白质转化成可溶性氨基酸态氮是土壤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和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氨基酸态氮消耗速率在研究土壤肥力、生物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蒸馏结合化... 土壤氮大部分为有机氮,大分子类有机氮-蛋白质转化成可溶性氨基酸态氮是土壤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和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氨基酸态氮消耗速率在研究土壤肥力、生物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蒸馏结合化学转化N_(2)O产生法的氨基酸态氮稳定同位素丰度测定前处理方法,并结合气体预浓缩装置与稳定同位素质谱仪(PreCon-IRMS)联用系统,分析了不同浓度和^(15)N丰度的氨基酸标准溶液和土壤游离氨基酸的氮稳定同位素丰度。结果表明,使用该分析系统测定各类型氨基酸标准溶液,在保证0.5μmol氨基酸含量的条件下,均能获得0.2%~0.8%的精度,且不产生同位素分馏效应,对土壤游离氨基酸中氮稳定同位素丰度的测定可获得较好的重现性(CV<1%),并可实现nmol级氨基酸浓度土壤样品的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游离氨基酸 稳定同位素质谱 氮同位素 蒸馏 化学转化N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
作者 李学琴 王志伟 +4 位作者 刘鹏 李翔宇 王明浩 李辉 雷廷宙 《新能源进展》 2025年第4期432-442,共11页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及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气化作为热化学转化技术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生物质制氢技术。综述了生物质气化原理,阐述了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机制,探讨了气化剂、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种类等...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及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气化作为热化学转化技术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生物质制氢技术。综述了生物质气化原理,阐述了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机制,探讨了气化剂、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种类等对制氢过程的影响,综合分析了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为绿氢来源及其制备技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化学转化法 气化技术 绿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