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烟台市污染源的排放贡献率 被引量:10
1
作者 胥晓瑜 马永亮 +2 位作者 傅立新 周中平 高占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264,共3页
根据烟台地区污染排放特点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 CMB8)进行污染源解析分析 ,得出每个污染源对于受体地区颗粒物体样本的排放贡献率。最终的模型结果显示 ,建筑尘和居民燃煤锅炉排放 ,海洋尘和冶炼厂排放对于大气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 根据烟台地区污染排放特点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 CMB8)进行污染源解析分析 ,得出每个污染源对于受体地区颗粒物体样本的排放贡献率。最终的模型结果显示 ,建筑尘和居民燃煤锅炉排放 ,海洋尘和冶炼厂排放对于大气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CMB8模型 污染源解析 烟台市 污染源 排放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邹长武 郑雪峰 印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94-16995,16999,共3页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是我国目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在简单介绍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在成分谱、算法、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这几方面的综述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学武 童玉和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4,共8页
介绍了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可为鱼类摄食量研究提供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放射性铯质量平衡模型,如Forseth模型和Rowan-Rasmussen模型... 介绍了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可为鱼类摄食量研究提供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放射性铯质量平衡模型,如Forseth模型和Rowan-Rasmussen模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Borgmann-Whittle模型,包括基于胃肠道化学动力学的质量平衡模型和基于污染物同化-排泄的质量平衡模型;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汞质量平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 鱼类摄食量 方法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25
4
作者 金蕾 华蕾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体模型新技术方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技术 受体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主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大气细粒子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灿云 梁高亮 王歆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4,共4页
对广州市四个不同功能区(石井、荔湾、天河和海珠)的夏季大气PM2.5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并测试分析了其化学组成(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夏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97.54,μg/m^3,其化学组分有机物... 对广州市四个不同功能区(石井、荔湾、天河和海珠)的夏季大气PM2.5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并测试分析了其化学组成(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夏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97.54,μg/m^3,其化学组分有机物、SO4^2-和EC对PM2.5质量浓度贡献最大,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42%~52%、25%~47%和10%~17%。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和煤燃烧是对广州市大气PM2.5影响最大的污染源,其贡献率分别为54%~75%和3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兴市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大春 陈璞珑 +3 位作者 黄图南 王体健 史文科 史梦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在宜兴市3个监测站点对细颗粒物(PM_(2.5))开展不同季节采样,对样品做化学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PM_(2.5)来源贡献。结果表明,宜兴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37.5μg/m^3,冬季质量浓度最高,为53.1μg/m^3。PM_(2.5)主... 通过在宜兴市3个监测站点对细颗粒物(PM_(2.5))开展不同季节采样,对样品做化学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PM_(2.5)来源贡献。结果表明,宜兴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37.5μg/m^3,冬季质量浓度最高,为53.1μg/m^3。PM_(2.5)主要化学成分为SO_4^(2-)、NO_3^-、OC、EC、NH_4^+、Cl^-、Ca、Na、Al。PM_(2.5)的主要排放源贡献为二次硫酸盐(21.0%)、二次有机气溶胶(14.9%)、二次硝酸盐(14.1%)和燃煤电厂(8.0%)。利用本地排放源清单进行二次来源解析,得到全年主要排放源贡献为工业(33.1%)、燃煤(23.1%)、移动源(17.6%)、扬尘(9.3%)和其他来源(16.9%)。减轻颗粒物污染,重点是控制工业生产、燃煤及机动车中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来源解析 宜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与CMB模型的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PM_(2.5)溯源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小锋 韩红 +6 位作者 闫学军 王在峰 李圣增 田勇 梁第 马明亮 张桂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5-1183,共9页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感、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同时结合气态污染物和PM_(2.5)组分小时数据以及各项气象要素等资料,全面和综合地对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污染特征、本地来源、区域传输和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本次重污染过程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随着湿度升高和大气边界层高度(PBL)的降低,PM_(2.5)日均质量浓度达到最高211μg·m^(−3),其中PM_(2.5)小时质量浓度最高达到333μg·m^(−3);NO_(3)^(−)、SO_(4)^(2−)、NH4+和有机物(OM)在PM_(2.5)中占比分别为30.7%、11.4%、13.9%和13.7%;重污染时段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达到0.6和0.5,说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来自于气态前体物的二次转化。CMB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源(硝酸盐、硫酸盐、二次有机碳)和机动车源是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主要来源;与清洁天相比,硝酸盐的分担率和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分担率是清洁天的2.2倍,质量浓度是清洁天的10.5倍。本次重污染过程除济南本地污染源以外,还受山东省内德州东部、滨州西部以及济南市的商河县和济阳区等地污染气团近距离传输,以及来自西南方向的河南省东北部和安徽省西部地区的跨省输送的污染气团,途径济南市南部、泰安和济宁地区以及济南市的长清区和平阴县等地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PM_(2.5) 溯源分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卫星遥感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游县PM 2.5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圣 陈雳华 +2 位作者 武燕燕 韩黎霞 叶心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明确浙江省龙游县环境中PM 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在龙游县3个代表性点位采集4个季节的环境PM 2.5样品,分析了PM 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组分含量,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计算了7类污染源的贡献率。结... 为明确浙江省龙游县环境中PM 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在龙游县3个代表性点位采集4个季节的环境PM 2.5样品,分析了PM 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组分含量,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计算了7类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个点位PM 2.5平均质量浓度春季为39.63μg/m^3、夏季为29.93μg/m^3、秋季为62.80μg/m^3、冬季为92.33μg/m^3,季节差异较为明显;PM 2.5的主要化学组分为NO3^-、SO4^2-、NH4^+、有机碳和元素碳;机动车尾气尘、工业、二次硝酸盐和二次硫酸盐为龙游县PM 2.5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来源解析 化学组分特征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_(10)和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35
9
作者 肖致美 毕晓辉 +4 位作者 冯银厂 王玉秋 周军 傅晓钦 翁燕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5,共7页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宁波市区的PM10和PM2.5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和机动车尾气尘是环境空气中PM10的主要来源,其分担率分别为23.0%、15.9%、13.3%和12.3%;对PM2.5有重要贡献的源类是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硝酸盐和SOC,其分担率分别为19.9%、14.4%、16.9%、15.2%、9.78%和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0
作者 苏丹 唐大元 +1 位作者 刘兰岚 王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9-755,共7页
流域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与应用对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不同类型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论述了多元统计模型和化学质量... 流域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与应用对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不同类型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论述了多元统计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应用现状;最后对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加以展望,指出过去的研究主要是水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源解析方法,以后应加强对水环境中非持久性污染源解析的研究,在水环境源解析技术方面,应加强对各类污染源成分谱等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源解析 污染 多元统计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混合尘溯源解析新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邹长武 印红玲 +1 位作者 刘盛余 郑雪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1-885,共5页
针对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时,混合尘源由于与单一尘源存在严重共线性而不能代入模型的问题,首先对混合尘进行源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将混合尘分拆为对应的单一尘源,然后与原有的单一尘源共同代入CMB进行源解析,... 针对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时,混合尘源由于与单一尘源存在严重共线性而不能代入模型的问题,首先对混合尘进行源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将混合尘分拆为对应的单一尘源,然后与原有的单一尘源共同代入CMB进行源解析,提出了大气颗粒物混合尘溯源解析新方法.将混合尘溯源解析新方法应用于某市的大气颗粒物尘源解析,得到扬尘的贡献率为28.75%,较二重源解析技术的46.3%和二重源解析技术改进方法的38.38%都要低,表明新方法更好地解决了共线源代入CMB出现的问题.受体元素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比值较二重源解析技术改进方法有更多元素接近1,表明新方法建立的模型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 混合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分粒径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建东 焦荔 +3 位作者 徐昶 何曦 应方 洪盛茂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7-373,共7页
利用安德森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二次有机碳对细颗粒物的贡献,重新构建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杭州市区大气细颗粒物进... 利用安德森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二次有机碳对细颗粒物的贡献,重新构建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杭州市区大气细颗粒物进行分粒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在小粒径段中,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为主要贡献源类;在粗粒径段中,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和煤烟尘的贡献逐渐增多,二次粒子与机动车尾气尘的总分担率下降到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分粒径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大气中PM2.5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丹 张立平 +3 位作者 夏广锋 于宁 刘强 侯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2015年在沈阳市采集PM2.5样品及源类样品,分析样品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成,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该市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中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明显;各主要源类对沈阳市PM2.5的分担率依次为煤烟尘(28.03%... 通过2015年在沈阳市采集PM2.5样品及源类样品,分析样品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成,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该市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中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明显;各主要源类对沈阳市PM2.5的分担率依次为煤烟尘(28.03%)、二次无机离子(22.63%)、机动车尾气尘(17.27%)、城市扬尘(13.28%)、建筑尘(5.94%)、土壤风沙尘(5.82%)、道路尘(3.04%)、生物质燃烧尘(2.74%)和冶金尘(1.25%)。燃煤和机动车的有效控制既能降低本类源的贡献,也能降低二次无机离子,体现了多源类综合治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大气污染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PM_(2.5)的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58
14
作者 叶文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69,共4页
在宁波市布设4个代表性点位,于2010年春季、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气PM10和PM2.5的采样,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建立了PM10、PM2.5和源样品的化学成分谱。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宁波市PM10、PM2.5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 在宁波市布设4个代表性点位,于2010年春季、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气PM10和PM2.5的采样,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建立了PM10、PM2.5和源样品的化学成分谱。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宁波市PM10、PM2.5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是宁波市PM10、PM2.5的3大污染源,它们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25.45%、15.86%、12.33%,对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20.42%、14.37%、15.15%。要改善宁波市大气空气质量,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城市扬尘,控制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璞珑 王体健 +3 位作者 胡忻 谢旻 庄炳亮 李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细颗粒物现已成为南京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研究细颗粒物的来源可以为大气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11年8月(8.4—8.17)、11月(10.28—11.16)、2012年1月(1.19—1.31)、3月(3.12—3.31)草场门、固城湖环境... 细颗粒物现已成为南京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研究细颗粒物的来源可以为大气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11年8月(8.4—8.17)、11月(10.28—11.16)、2012年1月(1.19—1.31)、3月(3.12—3.31)草场门、固城湖环境监测子站的PM2.5观测样品和各排放源源样品进行浓度和化学成分的特征分析比较,结合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解析南京城区和郊区细颗粒物来源,确定不同排放源对细颗粒物浓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草场门、固城湖两观测站点PM2.5浓度四个月平均值分别为(100.9±45.2)μg·m-3、(85.4±37.8)μg·m-3,月均浓度值在8月最低,分别为82.7μg·m-3、50.4μg·m-3,草场门月均浓度在3月最高,为134.7μg·m-3,固城湖月均浓度在1月最高,为94.3μg·m-3.细颗粒物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NO-3、SO2-4、OC、NH+4、EC、Ca、Cl-、K、Fe、Al、Na等,各类排放源分别为煤烟尘、冶炼尘、土壤尘、汽车尾气、二次气溶胶.草场门、固城湖两个站点细颗粒物中贡献最大的源为二次无机盐气溶胶(63.9%、65.1%),其次为汽车尾气(12.5%、16.5%).可见,为了减轻南京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工业源和汽车尾气应为控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化学成分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来源解析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PM2.5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晓军 陈倩 +6 位作者 董韶妮 刘童 田瑛泽 黄渤 朱红霞 温杰 冯银厂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0,共8页
2016—2017年,选取烟台市3个代表性点位采集了PM2.5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化学组成特征,并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环境空气受体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PM2.5浓度呈现出盛泉工业园点位[(68.9±30.5)μg/m3]>福山环保局... 2016—2017年,选取烟台市3个代表性点位采集了PM2.5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化学组成特征,并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环境空气受体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PM2.5浓度呈现出盛泉工业园点位[(68.9±30.5)μg/m3]>福山环保局点位[(64.5±25.5)μg/m3]>百盛商城点位[(58.8±19.2)μg/m^3]的空间分布特征。水溶性离子、碳组分(OC和EC)和地壳类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与各点位所代表的不同功能区有关。形成机制上,NO-3在福山环保局点位主要以NH4NO3形式存在,而在盛泉工业园点位存在一定的Ca(NO3)2形式占比。源解析结果显示,3个点位均受到海盐源的影响,福山环保局点位二次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43.9%),盛泉工业园点位燃煤源贡献突出(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空间分布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细颗粒物理化特征和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东梅 黄茜 +4 位作者 陈璞珑 王体健 杜元新 邹华 黄满堂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9-1040,共12页
研究在无锡市两个站点进行细颗粒物采样,获得了不同季节代表月份(2014年4、7、10、12月)和重污染天气条件下(2015年1月)PM2.1的质量、化学元素、水溶性离子以及碳组分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 model)计算了无锡市全... 研究在无锡市两个站点进行细颗粒物采样,获得了不同季节代表月份(2014年4、7、10、12月)和重污染天气条件下(2015年1月)PM2.1的质量、化学元素、水溶性离子以及碳组分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 model)计算了无锡市全年以及重污染天气下不同排放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结合排放清单对二次气溶胶进行再解析,得到最终的排放源贡献结果.无锡全年平均PM2.1浓度为68.6μg·m^(-3),崇宁站浓度(71.9μg·m^(-3))高于旺庄站浓度(65.3μg·m^(-3)),冬季浓度高于其它季节,平均可达85.7μg·m^(-3),重污染天气浓度为122.8μg·m^(-3),明显高于全年平均水平.细颗粒物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二次无机盐离子(36.4%)和碳组分(29.1%),重污染情况下有机碳成分明显升高,可以达到38.4%,表明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转化生成和积累老化是细颗粒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利用CMB模型解析得到无锡全年PM2.1来源贡献比例,各类排放源贡献依次是二次硝酸盐(26.4%)、二次硫酸盐(22.6%)、二次有机气溶胶(7.8%)、电厂燃煤(7.3%)、土壤扬尘(6.5%)、柴油车尾气(6.4%)、汽油车尾气(4.1%)、秸秆焚烧(3.4%)、建筑扬尘(3.3%)、城市扬尘(2.5%)、海盐气溶胶(2.2%)、餐饮油烟(1.1%)、钢铁冶炼(1.0%),可以看出无锡市细颗粒物排放贡献主要来自于二次气溶胶的转化生成、汽车尾气和扬尘类的贡献.基于本地排放清单进行二次来源解析,得到无锡全年各类排放源贡献依次为电厂燃煤(30.68%)、钢铁冶炼(13.92%)、其它工业(10.48%)、秸秆焚烧(3.49%)、汽油机动车尾气(6.50%)、柴油机动车尾气(8.80%)、船舶(0.44%)、建筑机械(0.66%)、民航飞机(0.03%)、建筑扬尘(3.3%)、土壤扬尘(6.5%)、城市扬尘(2.5%)、餐饮油烟(1.1%)、海盐(2.2%)、其它来源(9.40%),结合二次解析计算,可以看出无锡市细颗粒物排放贡献主要来自于电厂燃煤、工业冶炼、汽车尾气,因此应该加强对燃煤和工业生产活动的管控,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 来源解析 重污染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城市群夏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冉 谷超 +6 位作者 徐涛 李新琪 殷宝辉 赵雪艳 郑镇森 韩金保 杨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20,共12页
为研究伊犁河谷城市群不同城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和来源,于2021年7月19—29日,在伊犁河谷城市群的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简称察县)和霍城县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_(2.5)和PM_(10)样品,对样品中的化学组分(... 为研究伊犁河谷城市群不同城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和来源,于2021年7月19—29日,在伊犁河谷城市群的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简称察县)和霍城县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_(2.5)和PM_(10)样品,对样品中的化学组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进行分析,并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群PM_(2.5)和PM_(10)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2.81±2.79)和(58.81±6.95)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伊宁市和伊宁县的颗粒物浓度相对较高,霍城县和察县的浓度相对较低。化学组分质量重构结果表明,地壳元素是研究期间PM_(2.5)和PM_(10)的主要组分,占比分别为39.8%和54.1%;其次为有机物,占比分别为33.2%和19.8%;二次无机离子在PM_(2.5)和PM_(10)中也有一定占比,分别为20.2%和10.7%。源解析结果表明,PM_(2.5)主要来自二次颗粒物(29.1%)和扬尘源(28.3%)的贡献,工业源(16.1%)、机动车(10.5%)、燃煤源(9.3%)也均有一定贡献;PM_(10)中则以扬尘源的贡献最大(42.3%),远高于二次颗粒物(14.7%)、工业源(14.1%)、机动车(8.4%)和燃煤源(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质量重构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分级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璞珑 谢晓栋 +4 位作者 黄满堂 王体健 杜元新 东梅 邹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1015,共15页
在无锡市崇宁和旺庄环境监测子站,通过对分级颗粒物进行不同季节(2014年4、7、10、12月)的采样,同时对当地颗粒物主要排放源进行采样,并对受体和排放源样品浓度和化学成分进行特征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无锡市城区和工业... 在无锡市崇宁和旺庄环境监测子站,通过对分级颗粒物进行不同季节(2014年4、7、10、12月)的采样,同时对当地颗粒物主要排放源进行采样,并对受体和排放源样品浓度和化学成分进行特征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无锡市城区和工业区分级颗粒物来源,确定分级颗粒物不同排放源的贡献率.两个观测站点,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143.1μg·m^(-3)(崇宁站)、119.9μg·m^(-3)(旺庄站);PM_(2.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1.9μg·m^(-3)(崇宁站)、65.3μg·m^(-3)(旺庄站);PM_(1.1)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3.7μg·m^(-3)(崇宁站)、49.9μg·m^(-3)(旺庄).崇宁站各级颗粒物平均质量浓度均要高于旺庄站,季节差异上,颗粒物浓度在冬季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分级颗粒物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NO_3^-、SO_4^(2-)、OC、NH_4^+、EC、Ca、Cl^-、K、Fe、Al、Na等,通过质量重构方法后最主要的化学组分依次是颗粒态有机物(POM)、硫酸根(SO2-4)、硝酸根(NO-3)、铵根(NH_4^+)、地壳元素(CM)、其它水溶性离子、元素碳(EC)和微量元素.利用CMB模型计算得到,无锡市PM10的排放源主要为二次硝酸盐(18.2%)、二次硫酸盐(17.3%)、土壤扬尘(9.0%),PM_(2.1)最主要的三类排放源依次是二次硝酸盐(26.4%)、二次硫酸盐(22.6%)和电厂燃煤(7.3%),PM_(1.1)的排放主要来自二次硝酸盐和二次硫酸盐,分别可以达到26.6%和22.5%.分级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可以看出,粗粒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扬尘类、汽车尾气和工业过程,细粒径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过程.为了减轻无锡市颗粒物浓度水平,重点是控制燃煤、工业生产活动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中的扬尘和交通废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源谱 化学成分特征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分级颗粒物来源解析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水质监测的污水管网收集效能评估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晓敏 傅肖尉 +1 位作者 赵志超 尹海龙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159,共8页
为评估城镇污水管网收集效能,提出了污水管网分区水质监测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相结合的污水管网诊断评估方法,并联合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解决了溯源解析的不确定问题,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污染指标质量浓度偏低和可生化性... 为评估城镇污水管网收集效能,提出了污水管网分区水质监测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相结合的污水管网诊断评估方法,并联合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解决了溯源解析的不确定问题,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污染指标质量浓度偏低和可生化性低的原因进行了解析。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地下水的属地化水质特征因子数据库,并开展了污水干管分区水质特征因子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耦合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实现了基于水质监测的水量来源占比合理解析;研究区污水干管中电子工业废水量占比高达53.2%~74.4%,地下水入渗量占比为14.3%~29.5%,污水处理厂进水可生化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无机工业废水排入污水管网;应加强对工业废水排入污水管网的监管,重点对研究区域上游污水管段的破损状况开展排查,通过精准化手段提高污水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管网 水质特征因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管网诊断 入流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