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其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先国 范莹 冯丽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8,共4页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已成为重要的颗粒物源解析模型之一。简述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的基本原理,对该模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进展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受体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烟台市污染源的排放贡献率 被引量:10
2
作者 胥晓瑜 马永亮 +2 位作者 傅立新 周中平 高占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264,共3页
根据烟台地区污染排放特点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 CMB8)进行污染源解析分析 ,得出每个污染源对于受体地区颗粒物体样本的排放贡献率。最终的模型结果显示 ,建筑尘和居民燃煤锅炉排放 ,海洋尘和冶炼厂排放对于大气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 根据烟台地区污染排放特点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 CMB8)进行污染源解析分析 ,得出每个污染源对于受体地区颗粒物体样本的排放贡献率。最终的模型结果显示 ,建筑尘和居民燃煤锅炉排放 ,海洋尘和冶炼厂排放对于大气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cmb8模型 污染源解析 烟台市 污染源 排放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邹长武 郑雪峰 印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94-16995,16999,共3页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是我国目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在简单介绍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在成分谱、算法、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这几方面的综述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氟的质量平衡反应模型及其化学演变 被引量:8
4
作者 曾溅辉 刘文生 彭玉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2-16,共5页
以邢台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本文运用地下水质量平衡反应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浅层地下水氟的质量平衡反应模型.确定了从氟的淋溶一迁移带至氟的富集带,沿水流路径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含氟和其它(矿)物相的质量转移... 以邢台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本文运用地下水质量平衡反应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浅层地下水氟的质量平衡反应模型.确定了从氟的淋溶一迁移带至氟的富集带,沿水流路径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含氟和其它(矿)物相的质量转移数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浅层地下本氟的化学演变过程和形成机制,使氟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化学行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质量平衡 反应模型 化学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学武 童玉和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4,共8页
介绍了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可为鱼类摄食量研究提供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放射性铯质量平衡模型,如Forseth模型和Rowan-Rasmussen模型... 介绍了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可为鱼类摄食量研究提供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放射性铯质量平衡模型,如Forseth模型和Rowan-Rasmussen模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Borgmann-Whittle模型,包括基于胃肠道化学动力学的质量平衡模型和基于污染物同化-排泄的质量平衡模型;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汞质量平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 鱼类摄食量 方法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25
6
作者 金蕾 华蕾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体模型新技术方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技术 受体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主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与CMB模型的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PM_(2.5)溯源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小锋 韩红 +6 位作者 闫学军 王在峰 李圣增 田勇 梁第 马明亮 张桂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5-1183,共9页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感、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同时结合气态污染物和PM_(2.5)组分小时数据以及各项气象要素等资料,全面和综合地对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污染特征、本地来源、区域传输和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本次重污染过程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随着湿度升高和大气边界层高度(PBL)的降低,PM_(2.5)日均质量浓度达到最高211μg·m^(−3),其中PM_(2.5)小时质量浓度最高达到333μg·m^(−3);NO_(3)^(−)、SO_(4)^(2−)、NH4+和有机物(OM)在PM_(2.5)中占比分别为30.7%、11.4%、13.9%和13.7%;重污染时段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达到0.6和0.5,说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来自于气态前体物的二次转化。CMB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源(硝酸盐、硫酸盐、二次有机碳)和机动车源是济南市冬季PM_(2.5)重污染过程的主要来源;与清洁天相比,硝酸盐的分担率和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分担率是清洁天的2.2倍,质量浓度是清洁天的10.5倍。本次重污染过程除济南本地污染源以外,还受山东省内德州东部、滨州西部以及济南市的商河县和济阳区等地污染气团近距离传输,以及来自西南方向的河南省东北部和安徽省西部地区的跨省输送的污染气团,途径济南市南部、泰安和济宁地区以及济南市的长清区和平阴县等地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PM_(2.5) 溯源分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卫星遥感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环境受体PM(2.5)组分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佳美 刘保双 +4 位作者 毕晓辉 梅如波 隋本会 崔然 冯银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3-160,共8页
为了明确泰安市环境受体PM_(2.5)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该研究于2015年春、冬季在泰安市区采集了环境受体中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及其化学组分特征,建立了源化学成分谱,基于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泰安市环境受体PM_(2.5)进行... 为了明确泰安市环境受体PM_(2.5)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该研究于2015年春、冬季在泰安市区采集了环境受体中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及其化学组分特征,建立了源化学成分谱,基于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泰安市环境受体PM_(2.5)进行了来源解析,利用后轨迹分析了PM_(2.5)的区域传输路径。结果表明:PM_(2.5)及其化学组分与污染源贡献都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季,机动车尘是PM_(2.5)的首要贡献源类,分担率为19.11%;其次为二次硫酸盐、扬尘和煤烟尘,分担率分别为18.07%、16.08%、10.53%。冬季,煤烟尘为首要的污染源类,分担率为16.32%;机动车源和城市扬尘对PM_(2.5)的分担率比春季低,分别为11.99%和13.42%。后轨迹分析表明,春季PM_(2.5)可能受来自内蒙古等地的土壤风沙尘的长距离运输影响;冬天可能受来自蒙古、河北、山东周边等地燃煤源的长距离运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市 PM(2.5) 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 源解析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魏亚妮 李培月 +1 位作者 钱会 吴健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简要介绍了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中饱和指数以及质量平衡模拟的概念,并以宁夏泾源县10个地下水样点为例,采用质量平衡模拟方法,运用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计算了各水样点矿物的饱和指数及模拟路径上矿物(气体)的溶解(沉淀)量。结果表明:... 简要介绍了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中饱和指数以及质量平衡模拟的概念,并以宁夏泾源县10个地下水样点为例,采用质量平衡模拟方法,运用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计算了各水样点矿物的饱和指数及模拟路径上矿物(气体)的溶解(沉淀)量。结果表明:泾源县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由钠长石、白云石、石膏和岩盐的溶解及方解石和钠蒙脱石的沉淀物组成。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可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水化学演化规律,对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饱和指数 质量平衡模型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大气细粒子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灿云 梁高亮 王歆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4,共4页
对广州市四个不同功能区(石井、荔湾、天河和海珠)的夏季大气PM2.5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并测试分析了其化学组成(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夏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97.54,μg/m^3,其化学组分有机物... 对广州市四个不同功能区(石井、荔湾、天河和海珠)的夏季大气PM2.5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并测试分析了其化学组成(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夏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97.54,μg/m^3,其化学组分有机物、SO4^2-和EC对PM2.5质量浓度贡献最大,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42%~52%、25%~47%和10%~17%。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和煤燃烧是对广州市大气PM2.5影响最大的污染源,其贡献率分别为54%~75%和3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兴市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大春 陈璞珑 +3 位作者 黄图南 王体健 史文科 史梦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在宜兴市3个监测站点对细颗粒物(PM_(2.5))开展不同季节采样,对样品做化学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PM_(2.5)来源贡献。结果表明,宜兴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37.5μg/m^3,冬季质量浓度最高,为53.1μg/m^3。PM_(2.5)主... 通过在宜兴市3个监测站点对细颗粒物(PM_(2.5))开展不同季节采样,对样品做化学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PM_(2.5)来源贡献。结果表明,宜兴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37.5μg/m^3,冬季质量浓度最高,为53.1μg/m^3。PM_(2.5)主要化学成分为SO_4^(2-)、NO_3^-、OC、EC、NH_4^+、Cl^-、Ca、Na、Al。PM_(2.5)的主要排放源贡献为二次硫酸盐(21.0%)、二次有机气溶胶(14.9%)、二次硝酸盐(14.1%)和燃煤电厂(8.0%)。利用本地排放源清单进行二次来源解析,得到全年主要排放源贡献为工业(33.1%)、燃煤(23.1%)、移动源(17.6%)、扬尘(9.3%)和其他来源(16.9%)。减轻颗粒物污染,重点是控制工业生产、燃煤及机动车中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来源解析 宜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化容量与数学模型 第二部分 数学模型 九、完全均匀混合模型
12
作者 夏青 廖庆宜 +10 位作者 庄大帮 张兴国 沈晓悦 朱萱 鲁纪行 马小莹 陈飞星 胡康萍 高荣松 邓联木 叶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5年第3期52-57,共6页
完全混合水质模型是以化学工程的概念,根据质量平衡关系导出的数学方程式。对于河流的完全混合的单元系列模型,就是把一条河流想象为一系列串接的水槽,每个水槽视为一个单元。假定每个单元中物质都是完全混合的,对每个单元建立一个质量... 完全混合水质模型是以化学工程的概念,根据质量平衡关系导出的数学方程式。对于河流的完全混合的单元系列模型,就是把一条河流想象为一系列串接的水槽,每个水槽视为一个单元。假定每个单元中物质都是完全混合的,对每个单元建立一个质量平衡关系式,一条河流如果有n个小单元的话,就有n个平衡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混合 混合模型 平衡方程式 质量平衡 水质模型 数学方程式 数学模型 化学工程 单元数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游县PM 2.5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圣 陈雳华 +2 位作者 武燕燕 韩黎霞 叶心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明确浙江省龙游县环境中PM 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在龙游县3个代表性点位采集4个季节的环境PM 2.5样品,分析了PM 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组分含量,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计算了7类污染源的贡献率。结... 为明确浙江省龙游县环境中PM 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在龙游县3个代表性点位采集4个季节的环境PM 2.5样品,分析了PM 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组分含量,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计算了7类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个点位PM 2.5平均质量浓度春季为39.63μg/m^3、夏季为29.93μg/m^3、秋季为62.80μg/m^3、冬季为92.33μg/m^3,季节差异较为明显;PM 2.5的主要化学组分为NO3^-、SO4^2-、NH4^+、有机碳和元素碳;机动车尾气尘、工业、二次硝酸盐和二次硫酸盐为龙游县PM 2.5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来源解析 化学组分特征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大气PM_(10)及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09
14
作者 任丽红 周志恩 +4 位作者 赵雪艳 杨文 殷宝辉 白志鹏 姬亚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7-1394,共8页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尘、建筑水泥尘、扬尘、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施工机械及船舶)、工业源(包括固定燃烧源及工业工艺过程源)、生物质燃烧源及餐饮源等7类污染源,建立了重庆市本地化的污染源成分谱库.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二重源解析技术分析了PM10及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中ρ(PM10)及ρ(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53.2和113.1μg/m3,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2倍以上.大气PM10的主要来源为扬尘、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23.9%、23.5%和23.4%),大气PM2.5主要来源于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30.1%和27.9%).PM10和PM2.5的主要源类贡献率差别不大,表明研究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应采取多源控制原则.大气PM10来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秋季主要以扬尘为主、夏季和冬季主要以二次粒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区环境空气中PM10来源解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韩博 冯银厂 +5 位作者 毕晓辉 薛永华 吴建会 朱坦 丁建清 杜元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于2005年采集了无锡市区PM10源和受体样品,并测定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即ρ(OC)/ρ(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对PM10的贡献,并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 于2005年采集了无锡市区PM10源和受体样品,并测定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即ρ(OC)/ρ(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对PM10的贡献,并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和二重源解析技术对无锡市区的PM10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是无锡市环境空气中PM10的主要来源,其分担率达50.49%;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尘的分担率也分别为13.97%和7.80%;其他重要源类按分担率依次为二次有机碳,SO42-,建筑水泥尘,NO3-,土壤尘和钢铁尘等,其中二次有机碳年贡献值为6.94μg/m3,年分担率为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PM10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 二重源解析 二次有机碳(S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春季大气PM_(10)及PM_(2.5)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赵雪艳 任丽红 +4 位作者 姬亚芹 杨文 白志鹏 周志恩 翟崇治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5-1402,共8页
于2012年春季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和缙云山共6个环境采样点的大气PM10、PM2.5样品,同步采集了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施工机械尾气尘、船舶尾气尘、餐饮油烟尘、生物质燃烧尘及土壤尘等7类污染源,采集到有效受体样品139个、有效源样品233个... 于2012年春季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和缙云山共6个环境采样点的大气PM10、PM2.5样品,同步采集了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施工机械尾气尘、船舶尾气尘、餐饮油烟尘、生物质燃烧尘及土壤尘等7类污染源,采集到有效受体样品139个、有效源样品233个,使用GC-MS分析样品中18种PAHs的质量浓度(ρ),分析了PM10、PM2.5上载带PAHs的污染特征,并分别运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及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法对PM10、PM2.5中的PAHs进行来源解析,所得源解析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PM10、PM2.5中ρ(PAHs)较低,ρ(PAHs)分别为22.03~31.71、19.02~29.92 ng/m^3,其中位于工业区新山村采样点的ρ(PAHs)最高.PM10载带的PAHs有86%~99%集中在PM2.5中,说明PAHs主要富集在PM2.5中.重庆主城区大气PM10、PM2.5载带的PAHs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和燃煤尘的贡献,这2类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25.89%、32.80%;而在PM2.5中,机动车尾气尘的贡献率较高,可达6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 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大气细颗粒物的致癌风险及源解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胡珊 张远航 魏永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2-1208,共7页
于2004年4、7、10月和2005年1月对广州、深圳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7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以苯并[a]芘(BaP)为毒性参照物的致癌毒性当量浓度(BaPeq),通过线性剂量-反应模型计算了呼吸致癌风险水平,结合源排放谱... 于2004年4、7、10月和2005年1月对广州、深圳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7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以苯并[a]芘(BaP)为毒性参照物的致癌毒性当量浓度(BaPeq),通过线性剂量-反应模型计算了呼吸致癌风险水平,结合源排放谱和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研究了对致癌风险的各排放源贡献.结果表明,PAHs的浓度为5.87-63.36ng/m^3,平均浓度深圳为32.68ng/m^3,广州为28.15ng/m^3,且呈冬高夏低的分布规律.BaP和BaPeq日均超标率达到2.78%和5.56%,相对于WHO的日均标准的超标率达到50.0%和61.1%.该地区呼吸致癌风险平均水平为1×10^-6-1×10^-5,高于日常活动所致风险,低于引起关注的最低风险值.共解析出3种OC及致癌风险的排放源,分别为燃煤排放、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其中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贡献最大,对OC及BaPeq的贡献呈现相似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多环芳烃 致癌风险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PM2.5和PM10来源解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宋娜 徐虹 +4 位作者 毕晓辉 吴建会 张裕芬 杨海航 冯银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01-1509,共9页
以海口市为例,研究了我国典型热带沿海城市——海口市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2012年春季和冬季在海口市区4个采样点同步采集了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并使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了源与受... 以海口市为例,研究了我国典型热带沿海城市——海口市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2012年春季和冬季在海口市区4个采样点同步采集了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并使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了源与受体样品的化学组成,建立了源化学成分谱.使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海口市大气颗粒物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染源贡献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并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化.冬季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硫酸盐和煤烟尘是海口市PM10和PM2.5中贡献较大的源,在PM10和PM2.5中贡献率分别为23.6%、16.7%,17.5%、29.8%,13.3%、15.7%和13.0%、15.3%;春季机动车尾气尘、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和二次硫酸盐是海口市PM10和PM2.5中贡献较大的源,在PM10和PM2.5中贡献率分别为27.5%、35.0%,20.2%、14.9%,12.8%、6.0%和9.5%、10.5%.冬季较重的颗粒物污染可能来自于华南内陆地区的区域输送,特别是,本地排放极少的煤烟尘和二次硫酸盐受区域输送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PM10 PM2.5 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PM_(2.5)和PM_(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02
19
作者 包贞 冯银厂 +2 位作者 焦荔 洪盛茂 刘文高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8,共5页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受体化学成分谱;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其年均浓度分别为77.5μg/m3和111.0μg/m3;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各主要源类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土壤尘17.0%、机动车尾气尘16.9%、硫酸盐14.3%、煤烟尘13.9%、硝酸盐粒8.2%、建筑水泥尘8.0%、燃油尘5.5%、海盐粒子3.4%、冶金尘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PM2.5 PM10 化学质量模型(cmb) 来源解析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_(10)和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35
20
作者 肖致美 毕晓辉 +4 位作者 冯银厂 王玉秋 周军 傅晓钦 翁燕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5,共7页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 2010年在宁波3个环境受体点采集不同季节的PM10和PM2.5样品,同时采集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了SOC(二次有机碳)对PM10和PM2.5的贡献,据此重新构建了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宁波市区的PM10和PM2.5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和机动车尾气尘是环境空气中PM10的主要来源,其分担率分别为23.0%、15.9%、13.3%和12.3%;对PM2.5有重要贡献的源类是城市扬尘、煤烟尘、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硝酸盐和SOC,其分担率分别为19.9%、14.4%、16.9%、15.2%、9.78%和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