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洱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敬安 万国江 +1 位作者 陈振楼 黄荣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3-87,共5页
对洱海现代沉积物进行采样 ,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沉积物化学记录研究相结合 ,成功地恢复了洱海近6 5 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 ,洱海区域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 ,且存在约 2 0 0年时间尺度的变... 对洱海现代沉积物进行采样 ,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沉积物化学记录研究相结合 ,成功地恢复了洱海近6 5 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 ,洱海区域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 ,且存在约 2 0 0年时间尺度的变化准周期 ,目前正处于暖干期末期 -冷湿期初期 ,预计气温将有所下降 ,降雨量将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化学记录 气候变化 洱海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幕式成藏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记录——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藏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文瑄 金之钧 +3 位作者 张义杰 姚素平 张越迁 曹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2-450,共9页
报道了记录油气幕式成藏事件的含油环带状方解石等自生矿物及其地球化学特点。这种矿物发现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一些油气藏的油源断裂附近,方解石(或S iO2裂隙填充物)内发育十余条或更多的烃类环带,与之相间生长的方解石的成分也频繁变... 报道了记录油气幕式成藏事件的含油环带状方解石等自生矿物及其地球化学特点。这种矿物发现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一些油气藏的油源断裂附近,方解石(或S iO2裂隙填充物)内发育十余条或更多的烃类环带,与之相间生长的方解石的成分也频繁变化。地球化学示踪分析表明,含油气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二叠系,具有富含Fe和Mn等元素的特征,因此与油气充注密切相关的含油方解石明显富含Fe和Mn,使得环带状方解石的Fe,Mn和Mg等元素发生显著的波动特点,真实记录了含油气流体幕式充注的周期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式成藏 方解石环带 地球化学记录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岱海地区小冰期气候演化特征的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25
3
作者 曹建廷 沈吉 +1 位作者 王苏民 朱育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通过对地处气候敏感带的岱海湖泊岩芯介形类壳体丰度、Sr/Ca和Mg/Ca摩尔比值,以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岩芯的岩性特征和210Pb、14C测年,重建了岱海小冰期以来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揭示小冰期前期本区以冷... 通过对地处气候敏感带的岱海湖泊岩芯介形类壳体丰度、Sr/Ca和Mg/Ca摩尔比值,以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岩芯的岩性特征和210Pb、14C测年,重建了岱海小冰期以来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揭示小冰期前期本区以冷湿气候为主,在中后期,气候寒冷干旱,间有气候转温和的冷湿、温干气候。本区小冰期气温变化与华北其他地区具有一致性,但降水与气温组合状况复杂,反映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其原因可能是气候转型期经向环流加强,气旋活动加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小冰期 岱海 内蒙古自治区 古气候变化 地球化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敬安 万国江 黄荣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对程海沉积物化学组分及其比值变化剖面的精细剖析 ,辨识了程海沉积物碳酸盐含量、Ca O/ (Mg O· Al2 O3)和 (Ca O+K2 O+Na2 O) / Al2 O3比值的环境指示意义 ,初步探讨了程海区域的气候短尺度波动。研究结果表明 ,程海区域主要... 通过对程海沉积物化学组分及其比值变化剖面的精细剖析 ,辨识了程海沉积物碳酸盐含量、Ca O/ (Mg O· Al2 O3)和 (Ca O+K2 O+Na2 O) / Al2 O3比值的环境指示意义 ,初步探讨了程海区域的气候短尺度波动。研究结果表明 ,程海区域主要表现为暖干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 ,且存在约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化学记录 准周期变化 程海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的矿物-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群慧 张富元 +1 位作者 林振宏 周怀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80,共9页
对南海东北部69柱(20°07 10′N,118°49 0′E)沉积物岩心进行碎屑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以孔深165cm为界可划分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沉积和全新世冰后期沉积,这一地层划分结果与根据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分析得出的... 对南海东北部69柱(20°07 10′N,118°49 0′E)沉积物岩心进行碎屑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以孔深165cm为界可划分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沉积和全新世冰后期沉积,这一地层划分结果与根据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末次冰期时自生黄铁矿和硫元素高度富集,钠与铝、镁与铝和钠与钾的比值均较高,重矿物和SiO2含量较高,CaCO3含量较低,反映当时是一种相对闭塞的缺氧环境,气候干寒,化学风化作用较弱,以机械风化作用为主;研究区主要接受粒径较粗的硅质沉积;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可能是造成碳酸盐含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冰后期褐铁矿出现高含量,钠与铝、镁与铝和钠与钾的比值均降低,Al2O3和CaCO3含量增高,反映沉积环境渐变为开放的氧化环境,气候转变为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的湿热气候;研究区以接受较细粒的铝硅酸盐沉积为主,冰消期时还出现了碳酸盐保存高峰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沉积环境 矿物一地球化学记录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粉尘对古里雅冰帽中化学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月芳 姚檀栋 +1 位作者 盛文坤 皇翠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从雪冰样品中的阳离子(Ca2+、Na+、Mg2+和K+)、阴离子(Cl-、SO42-和NO3-)、pH值、电导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干旱区粉尘对古里雅冰帽中化学记录的影响特点。研究表明,干旱区粉尘对该冰帽的影响使得离子的... 从雪冰样品中的阳离子(Ca2+、Na+、Mg2+和K+)、阴离子(Cl-、SO42-和NO3-)、pH值、电导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干旱区粉尘对古里雅冰帽中化学记录的影响特点。研究表明,干旱区粉尘对该冰帽的影响使得离子的浓度高于极地冰川中相应离子的浓度,离子之间的浓度大小顺序明显地不同于极地冰川。钻取样品中离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趋势,反映了近源粉尘对冰帽中化学记录的影响;最新一次降水中离子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趋势,反映了远源粉尘对冰帽整体的均匀影响。85%的样品的pH值大于7,部分样品的pH值大于9,归因于来自干旱区的尘埃中的易溶性弱酸盐的水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粉尘 阴离子 阳离子 古里雅冰帽 化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沉积的地球化学记录与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铮华 王玉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47,共7页
通过对陕西岐山黄土剖面加密连续采集的样品所进行的化学全分析及某些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剖面元素组分演化的阶段与黄土—古土壤的叠置有很好的对应性,它们所揭示的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以及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以与深海... 通过对陕西岐山黄土剖面加密连续采集的样品所进行的化学全分析及某些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剖面元素组分演化的阶段与黄土—古土壤的叠置有很好的对应性,它们所揭示的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以及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以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其中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期某些地球化学指标还优于深海记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地球化学记录 古气候 陕西 岐山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湖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书恒 郭伟 殷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通过对高邮湖钻孔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的分析,结合高邮湖地区的历史文献记录,探讨了高邮湖近现代时期环境变迁及其对区域重大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邮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近300年来呈现随深度减小... 通过对高邮湖钻孔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的分析,结合高邮湖地区的历史文献记录,探讨了高邮湖近现代时期环境变迁及其对区域重大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邮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近300年来呈现随深度减小逐渐富集的趋势,区域大事件如黄河改道等是导致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元素含量异常波动的人为因素包括为保运河修建高家堰大堤以及清朝修改赋役制度导致人口增长等。近百年来高邮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与人口数量、人类活动方式及强度的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记录 人类活动 重金属元素 湖泊沉积 高邮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侵沉积层序与湖海沟通事件的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璞珺 杜小弟 王东坡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4-20,共7页
松辽白垩纪近海陆相盆地最大湖侵期的泉头组-嫩江组时期,可能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海水入侵事件,时间分别为泉三、四段一青一段(阿尔布期),青二、三段顶部(土仑期)和嫩一、二段(晚桑托-早坎佩尼期)。海水注入使湖盆的水文地... 松辽白垩纪近海陆相盆地最大湖侵期的泉头组-嫩江组时期,可能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海水入侵事件,时间分别为泉三、四段一青一段(阿尔布期),青二、三段顶部(土仑期)和嫩一、二段(晚桑托-早坎佩尼期)。海水注入使湖盆的水文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条件均发生改变,并在层序中留下沉积记录。海进期主要表现为:①重同位素组份增加,直至与同期海相层序的同位素组成相同;②介质的盐度指标(Sr/Ba)、碱度指标(Ca+Mg)/(Si+Al)、还原性指标(Zn+Ni)/Ga和硫通量指标(S归一化含量)均系统增加。相反,海退期则上述指标显著降低。根据沉积层序的同位素组成、同期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分馏的质量平衡关系,可求出研究层段内同位素的海水来源与淡水来源的比例(混合度)为0-5。并由此恢复出海平面升降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陆相盆地 湖海沟通事件 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二千余年来环境演变的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24
10
作者 谢宏琴 贾国东 +1 位作者 彭平安 穆桂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通过对新疆艾比湖Ash孔二千余年以来沉积的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等环境指标综合分析,数据显示:约在公元前500~400年,艾比湖水体面积较小,对应的气候偏干。约公元前400~公元1400年,水体面积较大,处于高水... 通过对新疆艾比湖Ash孔二千余年以来沉积的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等环境指标综合分析,数据显示:约在公元前500~400年,艾比湖水体面积较小,对应的气候偏干。约公元前400~公元1400年,水体面积较大,处于高水位时期,气候较为湿润,但此时期内的气候也有小幅的冷暖和干湿变化。其中在公元800~1300年期间艾比湖沉积记录显示水生生物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达到最大,而陆源有机质输入不明显,表明此时湖水水位可能达到二千余年来的最高,这一时段基本对应于中世纪暖期。从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指标来看,该地区中世纪暖期可能有一个干湿的波动。公元1400年以来,艾比湖水位下降,其中在15世纪中和19世纪初是两次较为干燥的时期,与其他地区的小冰期气候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 地球化学记录 环境演变 碳酸盐含量 中世纪暖期 有机碳含量 沉积有机质 陆源有机质 湖水位下降 小冰期气候 碳同位素 综合分析 环境指标 数据显示 干湿变化 水生生物 沉积记录 19世纪 高水位 比值 面积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岸外夏季上升流区22万年来东亚季风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6
11
作者 青子琪 刘连文 郑洪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2,共6页
对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17954柱状样上部11.2m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与化学元素分析,获取了大约22万年来东亚季风在南海越南岸外上升流区演变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结果显示,该站位沉积物颗粒较细,为典型的半深海型沉积,颗粒大... 对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17954柱状样上部11.2m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与化学元素分析,获取了大约22万年来东亚季风在南海越南岸外上升流区演变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结果显示,该站位沉积物颗粒较细,为典型的半深海型沉积,颗粒大小主要为2~8μm,几乎没有大于63μm的颗粒。不同粒径的沉积物含量及中值粒径大小呈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冰期时,中值粒径较大,介于8~63μm间的颗粒明显增多,指示了干而冷的冬季风加强;间冰期时,2~8μm的细颗粒为主要成分,反映冬季风减弱而夏季风加强。研究认为沉积物粒度的变化与冰期间冰期旋回的海面变化有关。与生产力有关的Sr和Ba两个元素的含量总体在间冰期时增加,Ba/(Zr+Rb)可以指示生产力变化,Sr/(Zr+Rb)反映了碳酸盐含量变化。在间冰期Ba/(Zr+Rb)值较高,显示了海洋生产力较高,指示了较强的夏季风。17954孔的Ba/(Zr+Rb)呈现较强的2万年岁差周期变化,在氧同位素3期呈现最大值,指示了该时期夏季风特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记录 东亚季风 上升流区 南岸 冰期旋回 沉积物粒度 海洋生产力 间冰期 夏季风 元素分析 中德合作 颗粒大小 粒径大小 中值粒径 主要成分 海面变化 含量变化 周期变化 氧同位素 冬季风 Ba 柱状样 太阳号 细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7000年以来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盼 胡日军 +3 位作者 朱龙海 张伟 金玉休 岳娜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81,共11页
在建立年代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435孔沉积物粒度和常微量元素组成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其主控因素并重建了莱州湾地区7 000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435孔中Al_2O_3、CaO等常量元素以及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随埋深增加呈现... 在建立年代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435孔沉积物粒度和常微量元素组成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其主控因素并重建了莱州湾地区7 000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435孔中Al_2O_3、CaO等常量元素以及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随埋深增加呈现高-低交替变化模式,而SiO_2、Na_2O则呈现相反模式;常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主要受细粒陆源碎屑(以Al_2O_3为代表)、粗粒陆源碎屑(以TiO_2为代表)和生源碎屑(以Sr为代表)3个因子控制;莱州湾7 000年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可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阶段V、IV和III(7 000~1 800aB.P.)中K/Na比值、CIA指数呈现高-低交替变化的趋势,Si/Al比值呈现低-高交替变化的趋势,揭示了古气候由温湿到干冷的环境演变,阶段IV、II和I(5 800~5 200aB.P.,1 800~0aB.P.)中黄河物源指数PI、CIA指数或Sr/Ba比值呈现减小趋势,揭示了黄河历史改道对莱州湾沉积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地球化学记录 R型因子分析 环境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记录在古温度定量恢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蓝先洪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2期9-13,共5页
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现今和未来状况是其过去历史的继承和延伸 ,了解和分析全球与各地区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过程是预测未来的前提。近年来古气候学研究的迅速发展 ,尤其是地球化学记录在古温度定量恢复研究方面的应用 ,大大增进了人们对全... 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现今和未来状况是其过去历史的继承和延伸 ,了解和分析全球与各地区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过程是预测未来的前提。近年来古气候学研究的迅速发展 ,尤其是地球化学记录在古温度定量恢复研究方面的应用 ,大大增进了人们对全球气候系统的了解。古温度定量恢复的研究 ,建立代用指标与气候之间的函数关系 ,极大地丰富了全球变化的研究内容 ,对重建百万年、万年以及千年、百年的气候历史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记录 古温度 长链不饱和酮 Sr/Ca比 Mg/Ca比 氧同位素 古气候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卡盆地上新世以来地貌演化过程:盆地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14
作者 金庆花 吕苑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72-273,共2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作为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前缘之一,盆岭地貌发育特征显著,对区内盆岭构造的新生代构造变形以及地貌演化研究,及认识青藏高原整体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背景资料(图1)。
关键词 地貌演化 演化过程 地球化学记录 盆地沉积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上新世 动力学机制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化学风化与环境演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15
作者 陈诗越 金章东 +1 位作者 王苏民 沈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部 化学风化 地球化学记录 环境演化 晚新生代 Zr/Rb值 演化过程 δ^13C Rb/Sr 断陷湖盆 湖泊沉积 气候旋回 环境变迁 沉积岩心 矿物组成 相对强度 风化过程 季风区 有机质 沉积物 含量 TOC 古环境 发育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载体对海底冷泉-热液极端环境的地球化学记录
16
作者 李鑫 曹红 +9 位作者 孙治雷 耿威 张喜林 徐翠玲 吴能友 闫大伟 秦双双 张现荣 翟滨 王利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52,共11页
海底冷泉-热液极端环境是岩石圈与外部圈层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窗口,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营养模式孕育了繁茂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控制,海底极端环境的理化性质通常变化频繁且剧烈。大量研究表明,这种变化... 海底冷泉-热液极端环境是岩石圈与外部圈层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窗口,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营养模式孕育了繁茂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控制,海底极端环境的理化性质通常变化频繁且剧烈。大量研究表明,这种变化或波动又能不同程度地被环境中生存的生物记录下来,因此,生物所保留下来的某些地球化学信息具有恢复重建其生存环境变化的潜在能力,这对人类目前尚难自由出入的深海极端环境的探索尤为重要。本文从海底极端环境生物种类和空间分布、生物壳体的地球化学信息、生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生物有机生标等几方面出发,探讨当前科学家关注的典型地球化学指标对沉积环境的记录应用,并展望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希望借此能引起广大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和重视,以加深加快对海底极端环境内运行规律和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 冷泉 生物载体 地球化学记录 同位素记录 有机生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云南异龙湖的环境演变——来自地球化学沉积记录的证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凯 谭斌 +1 位作者 倪健 廖梦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973-8982,共10页
通过对云南异龙湖4.56 m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结合13个AMS14C测年结果,获得了高分辨率元素地球化学序列。异龙湖岩芯中元素的因子分析显示,F1因子揭示了沉积地球化学元素的来源,其正载荷代表了流域外源物质输入加强,而... 通过对云南异龙湖4.56 m沉积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结合13个AMS14C测年结果,获得了高分辨率元素地球化学序列。异龙湖岩芯中元素的因子分析显示,F1因子揭示了沉积地球化学元素的来源,其正载荷代表了流域外源物质输入加强,而负载荷则指示了湖泊自生碳酸盐沉淀的增加,F2因子指示了湖泊氧化还原状态,F3因子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在此基础上结合磁化率、矿物组成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对异龙湖沉积环境演化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期间(26000—17000 cal. yr. BP),区域气候特征是气温低、降水少;在17000—14500 cal. yr. BP期间,异龙湖经历了显著的干旱气候,可能与亚洲夏季风突然减弱有关; 14500—9000 cal. yr. BP,异龙湖经历了显著的高湖面阶段,与滇池高水位时期基本一致,表明流域降水丰沛,外源物质输入增加; 9000—6000 cal. yr. BP期间,区域温度增加导致流域干旱化加剧,此阶段与西南地区全新世大暖期(全新世适宜期)相对应; 6000 cal. yr. BP以后外援物质输入锐减可能指示了区域降水的降低。异龙湖地球化学沉积记录揭示的环境演变过程与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具有一致性,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龙湖 气候环境 地球化学记录 XRF扫描 末次盛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构造-地层岩片沉积物源区及构造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启东 欧阳建平 张本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2-413,共12页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物源区,源区组成可能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单元中古元古代的秦岭群及秦岭群组分沉积再循环的部分。沉积组分成熟度由高到低和源区剥蚀性质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指示三个岩片代表了华北、扬子两陆块在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主动大陆边缘一侧一系列构造事件中“俯冲后期-对接-碰撞前奏”的三个片断。这些论证显示,大别造山带北缘不同岩片沉积构造环境和演化的进程完全可以与北秦岭构造单元南部对比,大别造山带北缘应是北秦岭构造单元的东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地球化学研究 物源区 构造-地层 岩片 北缘 构造演化 地球化学数据 构造单元 地球化学记录 主动大陆边缘 沉积构造环境 ND同位素 北淮阳地区 北秦岭 早古生代 佛子岭群 古元古代 性质变化 演化过程 构造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和有机质的同位素组成及环境信息记录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保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2-23,32,共3页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和有机质的同位素组成及环境信息记录@肖保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高原湖泊,碳酸盐,有机质,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环境气候信息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和有机质的同位素组成及环境信息记录肖保...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和有机质的同位素组成及环境信息记录@肖保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高原湖泊,碳酸盐,有机质,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环境气候信息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和有机质的同位素组成及环境信息记录肖保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碳酸盐 有机质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记录 环境气候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对外交流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诸平 于澄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0-113,共4页
通过对世界几个著名数据库收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1-3857)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检索,检索结果表明,截止2003年7月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从1995年以来,已被美国《数学评论》(MR)收录数学论文文摘190条;... 通过对世界几个著名数据库收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1-3857)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检索,检索结果表明,截止2003年7月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从1995年以来,已被美国《数学评论》(MR)收录数学论文文摘190条;被STNeasy数据库收录化学化工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文摘336条;1999年以来被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MATH)数据库收录数学论文文摘85条;1988年以来被英国《动物学记录》(ZR)收录118条,同时是俄罗斯全俄科技信息研究所《文摘杂志》(РЖ)和日本科学技术文献中心《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收录期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数据库 《数学评论》《数学文摘》 化学文摘》《动物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